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医学人文关怀的文章(医学人文关怀体现在哪些方面)全程干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对话李甦雁\x0a《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思考》背后的故事

医学人文关怀的文章(医学人文关怀体现在哪些方面)全程干货

 

●03月202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思考文 / 李甦雁

Hello,Spring2019 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全国先后四万多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武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牺牲,勇敢向前,克服种种困难,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由此引发了作者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1. 医学生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营造尊重医生,敬畏生命的良好医患互信的环境方可以吸引更多的莘莘学子投身医学事业;2. 医学生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医道路上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3. 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强健体魄、勇于担当,内心强大、人文关怀、沟通的艺术。

期待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努力承担起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让 医学人文精神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让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位饱受疾病折磨 患者的心上2019 年年末灾难来得那 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 时时刻刻牵动着十四亿中国 人民的心,大半个中国几乎 停摆, 全国人民投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与冠状病毒艰苦斗争的战役中。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力极强,短短的 一个多月,感染人数已经达到近8万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的医务工作者发扬了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从第一批医护放弃了年三十与家人团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赴武汉进行紧急救援开始,到目前为止不断增援已有四万多名医护工作者从祖国 各地奔赴战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牺牲勇敢逆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

 在疫情发生的初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太强,人们对这个新的病毒认识不足,很多医护人员受到疾病地感染,目前,全国已经有 3000 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且有 20 余位医 护人员因病情较重不幸殉职,整个医疗系统沉浸在无比悲痛的气氛中,而留守在武汉和奔赴武汉的一线医务人员不仅仅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身体也不堪重负,面对传播能力如此之强的传染病,他们必须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穿脱防护服,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口罩防护物品的勒痕,为了节省防护物品, 他们竟然不能喝水、不能上卫生间,身上穿着尿不湿,厚重的防护服使他们步履艰难,几个小时下来挥汗如雨,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他们的艰难,他们每天都要和死神赛跑,他们每天面对深陷恐惧中的患者,身心俱惫……但是,他们不敢也不能放弃,再难也要坚持, 因为他们是在和死神抢人……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医护工作者、基层一线人员共同的艰苦努力下,这个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大量的患者已经治愈出院,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大家都知道,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

回顾过去,无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大的自然灾害来临,比如2003年的SARS,2008 年的汶川地震,埃博拉病毒肆虐,H7N9病毒流行等,医务工作者都是作为逆行者冲锋在前,他们不仅仅需要勇敢,还要有技术,既需要拼体力,还要拼耐力,他们需要具备比常人更强的承受能力。

大疫犹如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需要一支高素质队伍本次的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对医务人员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此,引发了我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营造尊重医生,敬畏生命的良好医患互信的环境 方可以吸引更多的莘莘学子投身医学事业

医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 既包含了自然科学又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艺术,因为和人有关,因此医学不是冰冷的,它 应该是有温度的生老病死是 自然规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现今社会,很多情况下,把人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医生,陪伴着生命最后一程的还是医生。

医生是人民健康守护神,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尊重生命,尊重医生,敬畏生命、医患互信的环境,这对于吸引优秀人学医是至关重要的

医学生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医道路上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 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 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 路” 当莘莘学子充分了解了医学是一门充满着未知、充满着挑战,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之后,慎重考虑,仍然选择这条人迹稀少的路时,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完善自我。

学医非常辛苦,与同期入学的文科、其它理工科相比, 医学院校学业重,学时长,学制长,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并熟记医学基础知识,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习以及规范化培训时掌握基本临床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医学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医学生通向医学专家的奠基石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医学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医学知识更新很快,医生只要有片刻的怠惰,就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医学生必须了解,只要选择了这一条路, 注定要终生学习,辛苦一生。

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爱心与奉献精神 毋庸置疑,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学识,技能固然重要,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善良比聪明重要,爱心比能力更重要有善心,有悲悯之心,有爱心,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技能,帮助患者。

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 崇高事业,其实就是用自己的学识、爱心去帮助在疾病的痛苦中挣扎的人们,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这个职业的特点医生在帮助患者的同时所获得 的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也很难用语言表达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所有的辛苦付出都会有回报,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与人玫瑰 手留余香……爱心需要培养, 而奉献精神更需要根植于医学生之心中。

 强健体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全国 382 万医生要承担每年 80 多亿人次的诊疗任务,很多医生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而目前中国医生身体状况堪忧,在 2016 年一份中国医生健康状况报告中显示:参与调查的70 后医生中,70% 的医生选择 身体状况很差、较差或一般。

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医者 健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生命保 驾护航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身 体健康如果都得不到保障,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那又如何保障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因此,医学院校要重视医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教育引导学生们积极锻炼、强身健体,为将来走上医疗工作岗位 做好充足的身体储备。

勇于担当,内心强大  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医学专家需要漫长的临床实践,在这个临床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门槛,即使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不与临床结合那些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临床实践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也是要经历 过长期的磨练才能成长起来, 其中不乏有惨痛的教训……另外,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在有些疾病面前,医生也是束手无策,勇敢接纳并理性面对失败或者医学的不完美,不屈不挠,是每个医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

而勇敢与坚强是每个优秀医生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品格、特质的完善将贯穿在整个医者的医学生涯中,医学院校则是打下坚实基础的第一站 人文关怀希波克拉底誓言,即流传约 2000 多年的确定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直到今日,在很多国家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宣誓。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 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 我愿保守秘密” 我国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 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疾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无关患者的种族、地位、性别…… 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尊重患者, 保护患者的隐私,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医生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可 恶的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

患者不仅躯体上承受着痛苦, 心理上也在承受着煎熬,良好的心态对于战胜病魔有着积极 的作用医务人员的关爱,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不再感受到 孤独和恐惧,让他知道不是他自己在和病魔做斗争,给予他 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人文关怀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者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 求、人格与尊严进行治疗和照顾,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其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实行人文关怀, 是医学生必须牢记并且在未来一定要付诸实践的行为准则。

 以上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肆 虐中国后本人对医学生人文教 育的一点思考,目前针对新冠 病毒的战役还在继续进行中, 疫情中冲入前线的医务人员也 给医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医 学人文教育课程,期待早日结 束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期 待白衣战士们早日平安归来。

即使疫情结束,带给我们的反 思也不会很快结束:全社会对 生命的敬畏、对医务人员的尊 重,医患关系的改善将会吸引 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这个崇高 的职业中,我们也期待作为教 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努力承担 起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让医 学人文精神继续得到传承和发 扬,让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照 耀到每一位饱受疾病折磨患者 的心上。

对话李甦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思考》背后的故事Interview Record

姓名:李甦雁人物介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徐州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徐州市防盲指导组组长、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眼视光学系系主任。

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江苏省十大女杰”等称号,第五届中国医师奖提名奖获得者专业特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曾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玻璃体视网膜专家王文吉教授进修玻璃体视网膜专业,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眼科,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眼科交流学习。

本期人物

小编:李主任,感谢您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已经拜读了您的文章,阅读后有一些好奇和思考,希望听您亲自讲讲创作背后的故事李甦雁:好的,小韩QUESTION1小编:从文章标题看,您的这篇文章是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非常时期作为创作背景的。

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思考并写作医学生人文教育问题,是什么触动了您?这份思考是一时的,还是行医一路的求索?李甦雁 :多年前,直至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文章,这些和我的身份有关,我不仅是一个有着30余年从医经验的眼科医生,我还是一名医学院校的老师。

带研究生也有十几年了,目前我还是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眼视光系的负责人每年招收新生入学后,我要给新生进行学前教育我认为作为该领域的资深医生,我特别有责任,也有必要将我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年轻的医学生们。

其次,我也是从一名医学生成长起来的,我在执医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感悟和体会,医生确实需要非常高的素质,不光在智识上,更需要高情商,主要体现在处理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上医生面对的不是单纯的疾病,而是病人因此人文医学教育对医生来说是一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受到有益的人文教育,并内化入心,外化于行,和患者相处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医患关系和谐了,对于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幸福感、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医生在相对舒适的氛围中行医,会更有干劲这些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连锁效应的QUESTION2小编:这一理念是如何建立和成形的,哪些人和事,哪些已有理论曾经或正在影响您?。

李甦雁:平时忙得坐不下来,很难有整块的时间思考、写作疫情期间,眼科是高风险科室,常规的临床工作暂停了,只有急诊开放我才能有一些时间安下心来写一点东西,把我长期的思考转化成文字传播给需要的人看到抗疫医务工作者逆行奔赴最前沿的壮举,我深受感动,我觉得全国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非常伟大。

这次抗击疫情就是最好的一次现实版的医学人文教育,医学生应该把这种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传承下去医务人员们的表现不仅让我们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行动的感召,更让我们看到这些壮举背后的底气,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挑战时因内心的强大和体魄的强健,以及在技术层面以外高尚的人文关怀素养,这份素养本身也是一股力量,无论在非常时期或是日常,这种综合素质也可以说是人文素养又反作用于个体,增强了个体力克时艰、战胜疾病的勇气。

说到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形成的因素,我想是多方面的首先,和家庭教育有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我父母都是医生,他们经常在下班回家后讨论病人情况,对病人非常关心,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在我大学实习之前,我母亲告诉我,去医院实习一定要给患者做体格检查,特别是冬天,医生的手和听诊器等器械都是冰冷的,要提前捂热,虽然事情很小,却令我印象深刻,对我影响深远。

作为医生,就要处处站在患者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其次,科室文化传承眼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专科,历史悠久我遇到很多前辈,他们是很好的榜样记得李子良院长一直待患如亲,处处为病患着想,我深受教育在我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会使双方受益,会带给双方非常好的经历和融洽的关系;另外,人非圣贤,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面面俱到,会有疏漏的地方,因为医生尽力为患者着想,绝大部分患者是能够理解的,减少很多医患矛盾。

这种感受特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非常强烈,换位思考会帮我们克服困难,增加勇气我经常想,真的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从不求回报,但付出了一定会有回报最后,除了从前辈或家人身上学习,我觉得患者对我们来说,也是人文精神塑造和实践中的一位老师。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每个人对自己和周遭的要求不同,人是复杂的,有很多情绪,怎样保持情绪的稳定?我想一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二是有效的沟通你的努力和付出绝大部分患者真是看在眼里的,他会理解和谅解作为凡人的医生的不足之处。

QUESTION3小编:您在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中曾遇到过阻力和问题吗?有哪些?您又是如何克服的?李甦雁:人可能尽力了仍有达不到的高度,实现不了的愿望医生不是圣人,只是个平凡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一些阻碍和面临一些困境。

包括受技术水平、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我认为基本原则是有强烈去做好每件事的意愿并努力付诸实践锻炼自己,让内心越来越强大,当然这是有一个过程的承受失败的能力就是内心变强大的表现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经历过很多煎熬时刻,比如说做完治疗或手术后,因为经验不足,会产生自我怀疑,感觉手术不是特别顺利,担心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等,真的会一夜一夜睡不着觉,那个感受是非常折磨人的。

当一个人不断经历这些磨难,在一次次锻炼中应对挑战、度过困境,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修行和一种成长QUESTION4小编:您这篇文章阅读对象有医学生,您还希望哪些人读到您的文章,做出怎样的回应和自我调适?李甦雁

:我希望医学生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即使他此刻不一定能有很深的体会,对他们有一点点启发都是好的除此之外,如果普通的患者可以读到文章,我想对医患之间互相理解都是有助益的医患是一体的,需要互相理解、支持,共同与疾病抗争。

我希望让他们看到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不容易,尊重医生、敬畏生命的良好医患环境需要医患双方和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患者,因为沟通上面的一点问题,带人来院又吵又闹,当他理解到我的真心付出,最后他的态度转变了,也配合治疗了。

还有一个案例,前段时间优秀眼科医生陶勇教授被袭事件,让全行业为之愤怒,至少对于熟知他的人来说觉得十分惋惜如果病人真正理解医生在为他做什么、想什么,他又怎么会轻易向和他共同迎击病魔的同伴举起屠刀呢?再说到这次疫情,不光是我们国家,全球的医生群体为了治病救人,以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自发的赶赴一线参与救治。

这就是跨越国界的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生的天职,老百姓都看到了医学人文精神在这场灾难中闪耀的光芒希望医学生也能感受到这股力量,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最后用五个关键词来重申我在文中提倡的医学生人文教育内涵,坚强的意志、聪慧的智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沟通和这些品质的基石拥有一颗强大的爱心,这样才能医患同心、战胜疾病。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李甦雁:谢谢。

监制 | 陆仁平编审 | 焦海波采访整理 | 韩黎雯编辑 | 韩黎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