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过程(人文地理过程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太疯狂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线笔记: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笔记下载:http://learnin

人文地理过程(人文地理过程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太疯狂了

 

在线笔记: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笔记下载:http://learning.100xuexi.com/Ebook/63241.html内容简介作为赵荣主编的《人文地理学

》(第2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赵荣主编的《人文地理学》(第2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纸质书,方便对照复习第1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联系密切,人文地理学从相关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一般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该阶段基本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1)古希腊地理学的发展①产生渊源

希腊地理学是在地理考察和哲学中产生的a.地理考察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b.哲学哲学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②代表人物a.荷马。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b.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约前273~前192)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c.其他学者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①洪堡(1769~1859)洪堡的成就主要有:a.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b.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

c.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既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②李特尔(1799~1859)a.主要观点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b.理论缺陷第一,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该方法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第二,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近代时期该阶段,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1)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拉采尔(1844~1904)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其主要成就有:a.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b.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

②赫特纳(1859~1941)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③施吕特尔(1872~1952)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感觉——景观的整体④区位理论学派其主要学说有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以及廖什建立的市场区位理论。

区位论思想对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乃至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白兰士是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建立起来的法国学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关系理论与区域人文地理研究两个方面。

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②白吕纳(1869~1930)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的开掘,进一步细化了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3)英国近代人文地理学①麦金德(1861~1947)麦金德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索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②罗世培(1880~1947)。

主张适应论(4)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源自德国,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①森普尔和亨丁顿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一些学者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森普尔和亨丁顿a.森普尔

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等著作b.亨丁顿亨丁顿在《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②索尔(1889~1975)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③哈特向(1899~1992)区域学派代表人物,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个地方之间变异特征的科学。

(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①概况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a.地理学派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主张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b.经济学派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具体部门的布局,着重对生产布局的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②影响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这种格局对1949年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理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作为理论研究的指导,推动了人文地理学的革新。

①在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地理环境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强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系统论应运而生②在哲学方法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a.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大大加强了学科的自然科学基础。

b.西方人文地理界相继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其他社会科学引进一些新观念、方法、技术,大大地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其学术地位(2)研究方法的革新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③现代地理学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现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

①现代地理学的人文化倾向愈益明显,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人地关系的主流,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突出特点②人文地理应用方向的多样化人文地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呈现出愈加迫切的趋势。

③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广泛而频繁三、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1)概况中国古代不仅人文地理思想与知识极其丰富,而且人文地理记述也很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2)主要贡献①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②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1)概况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渐引入中国,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被介绍到国内。

(2)代表人物①张相文(1866~1933)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用来翻译介绍国外的地理学思想。

②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早年留学美国,于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创建地理学系,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在该校创办史地系和史地研究所(3)主要成就。

①引入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新思想和研究方法②受法国和英美学派影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始起步,主要集中于对人地关系、人口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和区域综合考察等方面的研究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1949~1979年

①概况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②表现a.否定人文科学地理科学全盘学习苏联的理论与方法,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门独立的学科,对人文地理学则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b.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实践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出版了大量的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和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发展了经济地理学(2)1980~1990年①概况该时期是人文地理学复兴阶段②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术思想大为活跃,与国外地理界交流增多。

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成果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促使中国地理界重新评价人文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③表现1979年末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大会上,李旭旦先生首先提出复兴人文地理的口号。

此后,在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等的推动下,在中国地理学会中成立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工作(3)1990年以来①概况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阶段②表现分支学科发展迅速,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有了更多的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使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更具有国际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文地理学确实已走上复兴创新的道路,而且逐步向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目标奋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③人文地理学向动态研究转变的原因a.人们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兴起意味着日常生活部分受到文化的本质、永久性的影响。

b.国外人文地理学的主题和范式得到了中国大陆学者的消化和吸收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1)贡献①为全球、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②涵盖了广泛的研究主题,其理论与方法在众多的学科研究前沿得到重视和应用。

(3)学科建设任务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展需要注重: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意义在于为实践服务。

要把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1)重要性普及人文地理学的理念和地理知识对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措施①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文地理专业人才②在年青一代中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在线笔记: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笔记下载:http://learning.100xuexi.com/Ebook/6324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