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包括哪些方面(人文关怀经典句子)万万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5月27日,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导编制的《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团体标准在郑州发布。作为我

人文关怀包括哪些方面(人文关怀经典句子)万万没想到

 

5月27日,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导编制的《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团体标准在郑州发布。

作为我国首个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该标准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医疗机构急需门诊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和标准人文关怀是患者基本且重要的需求,也是优质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重要内涵、医学护理的本质和核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多次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在门诊、手术室等部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也要求,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以提升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为举措,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一些医院不断推出各种门诊人文关怀措施,但由于缺乏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门诊人文关怀实施力度和成效”该标准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舒婕说,“为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医疗机构门诊综合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谐医(护)患关系,构建一个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实践性的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此,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人文护理和门诊管理领域专家历时2年多编制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为门诊就诊患者打造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全流程关怀举措”该标准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联合牵头,联合全国56名人文护理、门诊管理和标准化领域专家,吸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省立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八八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永城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等43家全国大型医疗机构的意见,于4月5日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5月1日正式实施。

人文关怀贯穿门诊患者就医全流程据郭舒婕介绍,《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团体标准共有9部分106条,规定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基本要求、工作人员人文素质与关怀职责、关怀环境与设施设备、关怀流程与措施、质量管理等内容,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实践。

根据标准,门诊患者人文关怀计划要纳入门诊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门诊制度中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制度,应在患者办理就诊卡、挂号、预检分诊、候诊就诊、退号管理、首诊负责、门诊患者高峰期应急管理、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门诊患者号源管理、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等制度中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要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制度,包括对特定人群(如新入职职工、有离职意愿职工、外地职工、导医等)和特殊情况(如生日、生病、发生差错、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特殊节日、意外冲突等)的人文关怀。

此外,标准还对门诊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和关怀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具有人文关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态度,正确运用人文关怀技能;管理者应关爱门诊工作人员,创建关怀氛围;门诊工作人员对门诊患者及陪同人员要实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对患者实施关怀。

医疗机构要创建门诊关怀氛围,专科诊区设置应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宜以学科群相对集中分布,如妇科、产科、围产保健、妇科超声、妇科检验;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和心功能科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宜设有门诊MDT诊室或会诊中心;对重大传染病期间宜开设无接触式预约诊疗服务。

对于关怀设施设备,可设立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台)、门诊诊室应配有隔帘或屏风等保护患者隐私的系列关怀设施设备对于门诊关怀流程和举措,标准围绕患者就诊的10个环节(门诊患者院前关怀、导诊过程关怀、现场挂号过程关怀、候诊过程关怀、受诊过程关怀、付费过程关怀、检查/检验过程关怀、取药过程服务、治疗/输液过程关怀、就诊结束时关怀)以及最后的关怀质量管理,着力为门诊就诊患者打造全流程的人文关怀。

助力门诊科学管理与良性发展和医患和谐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办主任赵平凡说,门诊服务是医院服务的第一个环节,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重要部门医疗机构门诊量大而集中,就诊环节多,涉及范围广,将人文关怀融入门诊患者就医全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的关怀服务,对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和谐及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有效落实门诊患者人文关怀是医院管理者和门诊工作人员的重要使命和职责《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使全国的门诊人文关怀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对不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促进门诊科学管理与良性发展和医患和谐意义重大。

”该标准指导专家、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义兰说该标准的项目顾问、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说:“患者到医院后不仅需要医生、护士的专业治疗和护理,还需要医院管理者对患者从流程建设方面实施人文关怀,为患者打造门诊就诊全流程人文关怀,这不但是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和谐医(护)患关系的保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相关负责人说,门急诊是服务病人最前沿的阵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水平近年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一直致力于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作为国家级标准与规范,《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2023年版)》将人文关怀融入门诊患者就医的全流程,希望河南各级医疗机构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面提升门急诊服务的内涵与品质,推动全省医院门急诊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党支部书记唐祖玉说:“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鼓励各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利用人文关怀系列标准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真正实现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门诊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冯金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