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单位人文关怀(单位人文关怀费可以附加不得起诉条件吗)速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季度回顾 值得收藏 学习经验 吸取教训

单位人文关怀(单位人文关怀费可以附加不得起诉条件吗)速看

 

编者按: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境外疫情却进入全面快速扩散阶段,我国不但防控境外输入压力陡增,还要应对国际反对势力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的行为同时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巨大冲击,也给我国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受国外疫情不确定性和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舆论情绪在乐观与悲观、希望与失望之中震荡而随着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疫情信息疲劳”的舆论将关注焦点向社会话题转移,催生出大量的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总体平稳但风险仍存。

其中,涉法舆情主要集中在立法问题、青少年保护、突发案事件处置等领域,各地政法机关依法办理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时刻面临考验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从第二季度的政法热点舆情中选取9个典型案例,依据舆情应对能力评估模型,从时、度、效三个维度分析政法机关的舆情应对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本季度舆情应对能力摘星榜,以供参考。

01两会涉法议题高热,各方舆论聚焦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因全国两会延迟举行,涉法议题在第二季度集中爆发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现行相关法律仍有空白、弱项、短板,使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为 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围绕加快构建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代表们提出大量立法修法建议,如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等加大对妨碍防疫工作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关内容也吸引各方舆论热议。

舆论普遍期待,通过全面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法治道路02青少年保护话题成为舆情新爆点,司法处置备受关注本季度内,侵害青少年的案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的新爆点首先,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舆情复燃,山东上市公司高管鲍毓明涉嫌性侵“养女”案,新城控股原董事长王振华猥亵儿童案一审宣判,均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其中鲍毓明案在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督导组进驻后迟迟未有结论公布,处置效率引 发追问;王振华案一审判决结果激起巨大的舆论争议,审理法院的定罪、量刑依据都遭到较多质疑其次,校园安全问题凸显,考验政法机关介入的时度效。

一方面,校园性侵案件频频引起众怒,如多起学校教师性侵女生案被曝光,舆论呼吁政法机关严惩;另一方面,学生受伤、自杀等事件往往伴随多方猜测,需要公安机关及时介入调查,还原真相、平息纷争如网络爆料称广州一小学老师体罚患有哮喘的6岁学生致吐血,当地公安机关经调查后证实此事系谎言,并以涉嫌寻衅滋事刑拘涉事家长,成功将舆情态势逆转。

03突发案事件多发高发,政法机关主动作为获积极评价疫情持续和反复之下,社会情绪高度紧张,突发案事件呈现增多态势,社会稳定风险加剧,一些极端恶性伤害案件,如广西苍梧县一小学保安持 刀砍伤师生40人,以及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出现高发苗头,都唤起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忧虑。

多数部门在解决这类突发事件时,基本上做到及时发布、积极介入、动态通报,主动作为的姿态获得社会认可,社会评价积极正面另一方面,经受过疫情肆虐的大众心理较为脆弱,突发案事件容易放大负面悲观情绪,引起“过度共情”心理,一些涉及伦理道德、公平正义底线的事件刺痛给公众神经,屡屡触发网络舆情,如陕西男子活埋高龄母亲案、山东接连曝出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等。

这提示政法机关需要正面回应关切、及时有力处置问题,并加强正能量引导和人文关怀,为社会情绪提供纾解与释放的渠道,涵养良性舆论氛围一分钟速览摘星榜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1. 广州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事件

01事件概览5月30日,有网民发帖称“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老师体罚患有哮喘的6岁学生致吐血”,涉事教师曾向其索要6万元“照顾费”,事发后曾遭到半夜袭击、威胁,其尝试各种方式维权均不了了之爆料微博被转发超百万次,网民质疑。

教育部门包庇纵容教师体罚学生,公安机关涉嫌不作为当天中午,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回应称,已联合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调查次日凌晨,白云公安通报称此事系发帖人故意编造,并雇请相关人员进行网络炒作,舆论风向扭转。

6月1日,白云公安再次通报称,涉事家长涉嫌寻衅滋事,警方已立案侦查,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部分舆论呼吁对网络炒作依法予以严惩。02应对·评点

面对突发舆情,当地有关部门遵循“一快二实三勤”的处置方法,迅速破除网络谣言一是“快”,迅速发声,抢占舆论主导权教育、公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调查,首次回应时间与舆情爆发仅间隔6个小时,。

权威声音及时到场为后续舆论引导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实”,回应翔实,扭转舆论印象警方初次通报用涉事者和医院的说法,还原了当事人编造谎言的事实真相,教育部门在二次通报中通过调取事发时的监控录像,进一步印证警方调查的真实性,。

舆论的负面观感就此被扭转三是“勤”,跟进动态发布,巩固舆情应对效果白云区的教育和公安部门在调查工作中交替发布相关进展,公安机关还及时通报涉事人员被依法刑拘的处置结果,回应了公众要求依法严惩的呼声,进一步巩固了前期舆情。

工作成果03经验·教训在网络水军的推动炒作之下,恶意编造的不实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参与群体庞大、情绪导向明显,严重影响公众判断,造成公众对事实的认知偏差对于此类现象,处置部门介入时需要及时发现“水军”制造、炒作舆情的线索,抢在舆。

情恶化之前快速发布权威信息,更正不实言论,把握传播主动权,同时用事实扭转负面的“第一印象”,让舆论回归理性此外,相关部门也需看到,一些不法分子组织或者雇佣网络水军操控舆论、制造舆情,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非法利益。

链条,政法机关依法打击之余,还可借机做好以案普法工作,明确告知公众水军炒作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以及处理结果,用生动案例阐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一基本规范。2. 陕西男子活埋高龄母亲被刑拘案

01事件概览 5月6日18时许,陕西靖边县公安局通过头条号发布一则案情通报称,当地男子马某于5月2日将79岁母亲王某遗弃在一座废弃墓穴内并掩埋警方接到马某妻子报案后,迅速将受害人救出,马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

骇人听闻的案情引发大量网民讨论和猜测5月7日,靖边县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通报称,已在第一时间指派员额检察官提前介入该案,就案件下一步证据收集、侦查方向和取证应注意问题提出意见建议5月8日,靖边县检察院通过官方微信通报称,检方依法决定对马。

某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针对马某有精神病传言,靖边警方回应其无精神病史,未接到家属提出做精神疾病鉴定的要求5月12日,正义网发消息称,榆林市检察院检察长专程看望王某,并当场向发放5万元司法救助金,获得舆论称赞。

02应对·评点

对传统孝道的挑战、对人性底线的漠视,使得这起故意杀人案在被打上“埋母”的标签后火速吸引舆论关注面对严惩犯罪的汹涌民意,涉事政法机关给出了积极回应首先在实体处置方面,政法机关的行动快速而有力:公安机关接警后迅速抓。

捕犯罪嫌疑人、营救受害人,为平息舆情创造条件随后,检方适时介入引导侦查取证,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降低了公众焦虑上级检察机关为受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的行为,更被舆论赞为“救济与惩恶两不误”在引导舆论方面,公安、。

检察机关均在案件办理的重要节点作出通报,办案过程公开透明,最大程度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另外,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疾病等传言,办案警方也及时通过媒体予以澄清,有利于消除网络杂音在当地政法机关扎实的实体处置和舆论引导之。

下,舆情得以快速降温回落03经验·教训本案启示在于,在此类因挑战道德底线的恶性案件引发的舆情事件中,政法机关除了完成案件侦办、批捕公诉、定罪量刑等法律“规定动作”外,如何做好平复舆论情绪、抚慰人心的“收尾”工作同样重要。

因此,政法机关不但需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地将案件推入司法流程,更要对案件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作出准确判断,正视被害人的困难和诉求,从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与各级社会组织合作等多个方面主动作为,让司法的人文关怀和制度温暖得以彰显,更

好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 郑州警方破获“滴滴司机”性侵直播案

01事件概览6月11日18时许,有网民爆料称,疑似河南郑州一名“滴滴司机”迷奸女乘客,并通过某地下APP直播了全程该消息火速在网络流传开来,网民对此义愤填膺,呼吁警方介入当晚,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信发公告称已报警。

12日21时,郑州公安发布案件通报称,已查明两名涉事人员系夫妻关系,其借助情色直播平台“星恋直播”,利用“滴滴司机性侵乘客”的噱头自导自演了这起情色表演,目前二人已被警方抓获同日22时许,全国“扫黄打非”办官微亦回应此。

事,认为事件暴露出非法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断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行为极其恶劣,必须坚决打击。6月15日,滴滴公司宣布起诉二人以及该直播平台,获得网民力挺。02应对·评点

“滴滴司机”“性侵”“直播”,多重舆情敏感元素相互叠加,令该事件很快发酵成全民关注的热点舆情事件此次舆情来得快但去得更快,这与公安等各部门的及时处置密不可分舆情刚一曝光,全国“扫黄打非”办就连夜部署河南省“扫黄。

打非”办公室核处,随后河南省“扫黄打非”办与省公安厅、省网信办以及郑州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得益于这种多层级、多部门的联动处置,本案在舆情曝光后仅一日就得以告破随后,郑州警方及全国“扫黄打非”办于同日分别发。

声,通报个案处理情况,并对此案定性表态,舆情应对上互为呼应、有始有终,令原本沸腾焦虑的舆论场迅速归于平静,舆情蔓延的势头戛然而止03经验·教训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是底线,不容挑战此事件曝光后,有媒体。

调查直指“地下色情直播”已形成一条庞大产业链,并由此衍生出赌博、售毒、诈骗等周边灰色产业,增加了群众的恐慌情绪,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自6月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会同最高法、公安部等8部门启动为期半。

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对“皇冠直播”“嗨够直播”等首批44款传播涉淫秽色情、严重低俗庸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分别采取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处罚,令舆论拍手称快下一步,政法机关更需一鼓作。

气,以“零容忍”之姿对非法网络直播乱象中牵涉的各类犯罪行为一查到底同时,对于那些恶意炒作、煽动网络热点话题的不法行为,政法机关也需坚决打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4. 山东“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事件。

01事件概览6月10日,澎湃新闻报道山东冠县“农家女”陈春秀高考学籍被冒名顶替该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当晚,“@中国冠县”回应称,当地政府已责成县纪委监委、公安、教体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此后,事件详情被密集披露出来,如顶替者陈艳萍已被解除聘用合同;冠。

县纪委监委对其立案审查,并将其涉嫌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等舆论呼吁必须厘清冒名顶替细节、追责到底该舆情持续发酵之时,还有媒体报道称近两年内山东省内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山东聊城、济宁也相继被曝出冒名顶替上。

大学事件,引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6月29日晚,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通报了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细节,46人被处理,其中4人涉嫌犯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通报还表示,正对“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济宁苟晶被冒名顶替等问题开展调查02应对·评点

舆情爆发后,事发地冠县政府反应迅速,在舆情爆发当天就成立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表明严查严处的态度;随后通过官微和权威媒体公布调查进展,使公众能够及时获知事件进展情况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舆情和接连曝出的类案,以县。

级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联合调查组,无论在响应层级还是调查范围都低于舆论预期,案件进展的零星披露也难以满足“深挖利益链条”的舆论诉求因此官方前期引导总体弱势此后,山东提级开展对陈春秀、王丽丽等系列事件的调查,成立了由省纪委。

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历时9天发布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对涉事人员及其违法违纪的每个环节都查清楚,充分还原了“冒名顶替”事件真相,令人信服,对相关责任人员的有力追责和彻查表态,更是获得舆论高度

称赞,为类似事件的处置做出样板03经验·教训这一系列“冒名顶替”事件持续时间久、公众情绪激烈,当地处置部门能够从劣势转为优势并最终降温舆情,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首先,回避、敷衍甚至隐瞒只会令危机升级,变回避为回。

应、化被动为主动才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姿态;其次,应对舆情不是表个态道个歉就行,实体上的调查工作决定了舆情走向,调查快、公开透明才不会留下猜测的空间;第三,对于这类情况复杂、时间久远、涉事部门多的事件,高层级的联合调查组

介入,更能保障调查结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此外,被顶替者维权难、追责难,背后的法律和制度疏漏也引起舆论省思,近日立法机关回应了“冒名顶替入刑”的社会呼声,舆论期待立法部门能够尽快修法,从根本上杜绝冒名顶替问题。

(其余5个案例将于明日发布)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独家原创作品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法制网舆情中心微信号 : fzwyqzx欢迎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