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示范点(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硬核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 2012年,安宁疗护首次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至今正好十年为全面总结十年来上海安宁疗护的建设过程与发展成果,更好谋划未来的发展重点与建设路径,公众号开设“

人文关怀示范点(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硬核推荐

 

  //  2012年,安宁疗护首次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至今正好十年为全面总结十年来上海安宁疗护的建设过程与发展成果,更好谋划未来的发展重点与建设路径,公众号开设“回顾十年•上海安宁疗护”专栏,一路带您见证十年来各区卫健委和各办医主体组织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安宁疗护工作经验与成果。

本栏目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指导

本期推出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回顾十年”

作为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首批安宁疗护的18家试点单位之一,多年来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以“健康长征路、关爱零距离”为服务宗旨,将安宁疗护作为重点特色工作开展目前中心拥有10张安宁疗护床位,10年来累计收住疾病终末期患者一千余人。

一开展情况 >>>>1、硬件建设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设置标准》,中心设置安宁疗护门诊诊室和相对独立的病区病区设在有空中花园的楼层,整体色调选择暖粉色,营造良好的安宁疗护人文关怀氛围,给病人身处家中的感觉。

病区设有三大功能区(即服务区、管理区、生活辅助区)关怀室设置独立病床,考虑病人不同信仰,配置可变换的图画装饰以及音乐播放设备2、队伍建设中心安宁疗护跨学科专业团队由全科医生6人、安宁护士14人、心理咨询师1人、临床药师1人、医务社工1人、护理员3人以及志愿者15余人组成,设安宁疗护科主任与护士长各1名,成员中正高职称医生1名、副高职称护士1名,余均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10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医护人员均通过上海市安宁疗护岗位执业资格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每年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

3、跨学科专业团队成员及工作内容安宁疗护跨学科专业团队在对病人开展针对性评估的基础上提供安宁疗护评估、症状控制、安宁护理、人文关怀等服务团队每周开展一次联合大查房并一起讨论,制定及调整服务计划(1)全科医生:。

负责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疼痛、控制症状,提供疾病咨询,指导团队成员成长等(2)安宁护士:负责协助和指导患者入院和转诊咨询、病案登记及保存、舒适护理,临终患者常见症状及护理措施实施,肿瘤相关护理操作,持续评估患者,制定照护计划,缓解患者和家属在临终期出现的生理和情感问题并给予支持,提供照护和康复等方面的咨询教育,丧亲护理(包括尸体护理和家属情感支持)。

(3)医务社工:负责对病人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社会服务,对医务人员提供减压、情绪舒缓、心理疏导,同时承担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4)安宁疗护志愿者:由社会公益组织、热心市民及中心党员志愿者、向阳小屋志愿者共同组成志愿者团队。

负责关怀、倾听及陪伴患者,为患者读报或代写书信,协助患者心愿完成,协助患者食物准备与喂食,简易肢体运动及按摩,组织患者相互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等4、服务成果10年来,中心安宁疗护科累计收住疾病终末期病人1355人,其中80%左右为晚期肿瘤,80%左右在中心安然离世,平均住院日20.62天,人均费用6358.17元,每床日均医药费309.4元。

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72人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保持98%以上,收到锦旗、表扬信等240余次5、宣传教育为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心制作《我们在这里陪伴您》《人生善别路》等宣传手册,每年举办科普大讲堂,在机构内外进行广泛宣传;连续6年征集近600篇安宁疗护优秀案例,汇编《阳光下的告别》科普专著。

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安宁疗护与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合作编撰《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参与《临终关怀学概论》《老年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学辞典》《安宁疗护服务管理流程》等专著的编写工作二主要成效 >>>>

1、获安宁品牌,载多方赞誉作为中心名片,中心安宁疗护工作在系统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心荣获“全国关爱生命 奉献爱心”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安宁疗护团队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图片故事大赛金奖、“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度普陀工匠”等荣誉。

2021年底,与利群医院联合成为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挂靠单位原国家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宫蒲光等曾先后带队现场视察上海教育电视台、新民晚报、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看看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2、获安宁品牌,载多方赞誉中心作为“全国临终关怀培训基地”,连续9年承担市级岗位培训班的社区实践培训工作,培养安宁疗护人才1000余人次作为教学基地,中心承担中医大、健康医学院、上海大学、中华护理学会等高校及社会组织的实习带教工作。

多年来医务人员始终积极开展安宁疗护研究,累计获得市、区级自主创新科研项目资助12项完成“安宁疗护服务规范”、“上海市安宁疗护支付方式改革”等项目的研究推进“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并在通过验收后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同时入选国家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安宁疗护实践及效果”获上海中医药科技奖社区卫生奖2014年起陆续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地区工作调查》等中心公开发表关于安宁疗护学术论文35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8部。

2020年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培训班3、扬志愿精神,护生命尊严2018年以“心若向阳,无惧悲伤”为服务理念的“向阳小屋”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项目启动,有效助推了中心安宁疗护品牌建设,并在2020年获得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服务示范点。

开创了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组建由社工为主导的多学科专业志愿者服务团队,采用“1+2+3”团队协作模式,即1个服务理念——“心若向阳,无畏伤悲”;2个服务专业——专业工作室负责人、专业志愿者团队;3个服务目标——人文服务精准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生命教育普及化。

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疏导,生死教育、哀伤辅导更加“艺术化”的细心细微的舒适服务,提供各类志愿者服务共计3967小时,使临终患者享受生命最后一缕阳光,无憾

4、建信息平台,畅上下转诊2019年普陀区安宁疗护管理系统在本中心先行试点,系统内涵盖安宁疗护病人信息管理、收治评估、住院安宁医护病历、居家安宁医护病历、社工个案服务、志愿者服务、特色护理、安宁转介、安宁质控、安宁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块,帮助管理人员提供安宁决策分析、更好的为安宁病人提供服务。

三工作亮点 >>>>1、多学科融于安宁疗护中心为持续打造多学科参与下的安宁疗护服务品牌,在提供所需的基础治疗及舒适护理之外,还丰富拓展了中医适宜技术、心理康复等服务项目,积极探索中医内治法、外治法与情志调摄法在特色服务方面的联合应用。

如使用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积极缓解晚期肿瘤患者失眠、便秘、呕吐、水肿等不适症状;辅助中医芳香疗法、中医音乐疗法等中医情志疗法适宜技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优化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康复治疗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患者常见心理疾病的一套治疗与疗效的评估方法,不断创新安宁身心照护模式。

2、寻找“答案”的人文查房一直以来,医务人员培养专注于医学知识与技术的教授,查房也更关注病人的疾病情况,考验医生对病史的掌握程度,是否准确查体或完成各类检查等专业技能,忽视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这也是阻碍病患满意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随着安宁疗护服务标准的试点探索,对医学教育及课程设计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围绕实现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安宁医学人才”的目标,中心在施永兴老师的带教下,强调在教学查房中融入人文视角,以专题形式启动人文医学技能培养,引导医者和医学生培养一双洞悉心灵的眼睛和一双温柔有力的手:不仅看到“病”,还要看到“人”,不仅能对付“病”,还要能照顾“人”。

3、创新“医、养、护、居、送”全程服务模式突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家庭医生团队从健康管理入手,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形成“医、养、护、居、送”有效衔接的服务模式。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平台作用,协调区域内各方力量,促使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办护理机构共同参与安宁疗护,提高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中药外敷

云探视服务四典型案例 >>>>患者王××,男,56岁 ,因“发现右肺肿块近6月,加重伴气促、纳差1周”入院入院生存期评分:49分,预估生存期23天患者呼吸急促伴喘憋症状明显,胃纳差,常整夜不能入睡患者已离异多年,独居,之前生活由姐姐照顾,育有一女。

无宗教信仰平素人缘较差,生病后基本无朋友探望,姐姐因年龄大,长时间照顾身体吃不消,与前妻商量后,前妻同意照顾患者,但平日双方基本无交流与女儿关系也不融洽,女儿将父母离异的原因归咎于患者针对该患者上述问题,中心安宁疗护多学科治疗团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制定了个性化方案。

包括使用口服吗啡改善呼吸困难;通过志愿者探访,给予患者陪伴和心灵关怀;引导患者改变沟通方式,能够对旁人的关怀给予正面回应,引导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引导并协助患者完成四道人生,协助患者对照顾自己的女儿和前妻表达歉意,缓和家庭关系。

经过综合照护,患者生存期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极大地改善了最后一段时间的生命质量,让患者没有遗憾地带着尊严安详离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呼吸困难,经口服吗啡及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得到明显改善;经人文关怀服务,患者逐渐开朗起来,会主动与其他病人和家属聊天,在生命终末期通过道歉、道谢、道爱方式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五未来展望 >>>>1、通过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的平台,深入探索安宁疗护服务,进一步开展各个维度的安宁疗护研究2、完成安宁疗护服务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通过验收3、继续夯实安宁疗护特色服务,进一步探索中医、康复融入安宁疗护,并规范管理。

4、提升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内涵,探索居家安宁疗护与“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相结合模式5、规范化互联网+志愿服务,探索后疫情时代病房“云”服务的发展,丰富病房云服务的内容    原 创: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