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纪实照片是什么)硬核推荐
作者:宋刚明编辑:心像驿站 关于纪实摄影的一些话题,如纪实摄影的称谓、本质特征的界定等,都曾有很热烈的讨论,但一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基本是搁置争论,不说了,因为说不清不
作者:宋刚明编辑:心像驿站 关于纪实摄影的一些话题,如纪实摄影的称谓、本质特征的界定等,都曾有很热烈的讨论,但一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基本是搁置争论,不说了,因为说不清不说了并不等于问题就不存在了,它就像人身上无法愈合的疤,不影响行动,但往那儿一望,伤痕尚在,使的劲儿大了,还会出血。
很多理论家、评论家都为理清纪实摄影的概念,花了大把的力气,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把纪实这个词用做摄影分类,一开始就有“硬伤”纪实摄影与摄影的纪实无法切割 凭什么你照的人就是真实可信的,我照的人就是假而空的?
纪实摄影作为摄影分类之所以说不清道不明,是因为它犯了越俎代庖的大忌分类学的特征是子分类不应大于或等于母分类,大于母分类,它就是“娘”了;等于母分类,它就可以取而代之,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纪实”这两个字在辞海中是这么解释的:“记述真实情况。
”这是摄影的基本特性,也是最显著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的就是纪实的如果把“纪实”代入分类,“纪实摄影”似乎就可以成为“摄影摄影”,这显然无法起到分类的作用纪实摄影与摄影的纪实,不但纠缠不清,而且基本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
摄影的分类是一门科学,讲究的是严谨有序其他摄影类别,都是按题材分类的,如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很明了唯有纪实摄影,是按概念分类“实与虚”在表现手法上也许好界定,但此处讲的“实与虚”是指观念上的,就是事情的“真与假”,反映的事情是否是真实可信的?这在分类学上首先犯了标准不一的忌。
再则号称“纪实”,摄影作品就是真的了,显然不够科学严谨凭什么你照的人就是真实可信的,我照的人就是假而空的?摄影的呈现,都是实物的呈现,从物理特性上说,只要是通过镜头成像,那物体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能说在街头拍一个“他”是纪实,而在照相馆拍一个“他”是纪虚。
如果再为纪实摄影另起一个标准的话,专门解释此纪实非彼纪实,不仅费力,也有叫人怎样才能分得清的问题——这在纪实摄影极为火热的今天也仍旧充满质疑就是一个证明 对于纪实摄影的解释,有许多人做了许多努力,但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复旦大学教授顾铮在《人类独特的记忆方式》一文中的解释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被写进了大学关于纪实摄影的教材,原文如下: 1940年,美国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1895-196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纪实摄影记录我们时代的社会场景。
它映照现在,为将来保留文献它的焦点所在是人与人类的关系它记录人在工作中、在战争中、在游戏中的举止,或他周围一天24小时的活动,季节的循环,或一个生命的长度它描绘人的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交俱乐部、工会。
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外表,而且追求揭示它们运转于其中、吸收生命、保持忠诚,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样式” 我没有找到多萝西娅·兰格的原文,但我敢断言,多萝西娅·兰格在此说的决不是纪实摄影,因为在国外根本没有纪实摄影这一说。
纪实摄影是中国土产,在中国,是1984年才提出的一个外国人不可能在40年前就为她没有见识的摄影分类做解释,更不会为她的发明国都还一头雾水的摄影分类做注将这段话代入“文献摄影”会更为贴切,而多萝西娅·兰格多半也是说的“Document Photography”。
根据Document最基本的含义,应当是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直译应为“文献摄影”当然,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意译,但以目前我国纪实摄影所涵盖的题材,包括了文献摄影、报道摄影甚至新闻摄影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该把哪一类摄影意译为纪实摄影呢?反过来说,老外又该把我们的纪实摄影译为哪一类摄影呢?检验一个翻译是否准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其能否互译 纪实摄影作为分类是特定时期的过渡产物在文学界,纪实文学早已边缘化,摄影界也应该有能力为关于人的摄影 取一个科学的、大家容易接受的名字。
将“纪实”这两个字作为摄影的分类,始于1984年,是《国际摄影》杂志老编辑王惠敏为国外某一种摄影样式命名而想出的临时招数不想,这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2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摄影界,也没有为纪实摄影找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
因为这一分类的出笼本就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纪实摄影的兴起与当年的政治环境分不开,当时拨乱反正初见成效,大兴实事求是之风在文学界推出了纪实文学,电视圈最火的是实话实说类节目但文学界很快就发现了纪实文学作为样式存在的问题:纪实是要具实描写,而文学是可以夸张、想象的,显然这是不可调和的。
一篇文章读后,我们还得考证其是实还是虚,显然不是著文的目的于是,文学界很快就终止了这一题材的发展而电视台的这一类实话实说栏目还在,只是不如当初那么火了其实,讲实话不过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就如同拍照片纪实一样,我们把其上升为美德,是道德标准劣化的结果。
将纪实作为摄影分类过于情绪化,无非是为了标榜自己是货真价实的纪实摄影所以有目前的好名声,实在是与我们关于纪实摄影的一些书有关这些书几乎包含了史上最有成就的摄影家,桑德、卡帕、布列松、弗兰克、兰格、萨尔加多、寇德卡、沙飞、方大曾等等。
不论是报道摄影、文献摄影、新闻摄影,只要是在其中取得声誉的,一网打尽,这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只要是纪实摄影,就是名家,纪实摄影是扬名立万的类别这种以成败定类别的做法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就是摄影家本人也未必赞同。
卡帕、布列松为代表的玛格南应该是报道摄影家,而桑德和美国农业安全局上世纪30年代请的那些摄影家们拍摄的照片应该是文献摄影作为分类,不应有倾向性,越客观越好,不能让人觉得划入纪实摄影的就是好作品如这样,摄影似乎太简单了些,也太霸道了些。
作为分类应该有包容性,甄别作品的好坏,是另一码事其实从许多人标榜的纪实摄影看,多数也是平庸之作
多萝西亚·兰格
尤金·史密斯
罗伯特·卡帕作品
德寇卡作品
弗兰克作品
布列松作品
萨尔加多作品
方大曾作品
方大曾作品
沙飞作品
沙飞作品 就字面理解,纪实就是原真、不篡改,套用到摄影分类就应该是未经干预的作品,通俗地说就是直接抓拍的作品我们现在划入纪实类的优秀作品,显然许多都得剔除出去这是照片,还有假?但以照片的名义夸大其实,就是今天的新闻摄影也难免。
摄影貌似客观,而真实背后,藏着摄影者的强烈主观判断因此,并不等于贴上纪实的标签,这类摄影就客观了就以我们今天认可的纪实摄影论,仅就表现手法来评判也不好规范,比如让不让干预摄影对象?纪实摄影是独幅还是组照?如果摆拍也是纪实摄影,那婚纱照、合影照算不算纪实摄影?如果摆拍不是纪实摄影,那奥古斯特·桑德的《时代的脸孔》、姜健的《主人》,这些明显是摆拍的作品为什么又是纪实摄影作品?从概念出发,我们不易看到分类的边界,仅凭人的感觉,又是很靠不住的,光讨论谁的感觉才是最权威的又得制定许多标准,显然这有违分类的初衷——好的分类应该简单明了。
奥古斯特·桑德作品
奥古斯特·桑德作品
姜建作品
姜建作品 以现在的眼光看,纪实摄影作为摄影分类是“摸着石头过河”时代的产物,缺少严谨性就是今天,大家拼命推介,纪实摄影作为分类也没有取得一致性的认可全国影展在题材分类时就没有纪实摄影,而冠以记录类;同为华语圈的港台,也不太认可纪实摄影,而冠以报道摄影或人文摄影。
今天,国内这类摄影已成气候,也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既然上了岸,就没必要再站在浑水里了与其一直这么纠缠下去,还不如正本清源在文学界,纪实文学早已边缘化,摄影界也应该有能力为关于人的摄影取一个科学的、大家容易接受的名字。
纪实摄影当下的核心价值是人文表达就如同不随地吐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当我们已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就没必要再把它作为美德宣传了 关于人的摄影应该不仅仅是纪实如果弃用纪实摄影作为分类,报道摄影、新闻摄影、文献摄影等几种支分类也可涵盖目前纪实摄影所涵盖的范围。
但作为摄影总分类之下,关于人的摄影,还缺领衔的次级分类它应是如风光摄影那样包括山水风光、城市风光,或如广告摄影那样包括时装广告、珠宝广告等大类既然纪实摄影的“焦点所在是人与人类的关系”,那么我们还不如直接将其命名为人文摄影。
其实在港台地区,早就将我们称做纪实摄影的题材冠以人文摄影了如现在尚在出版的《摄影艺术》杂志,在刊登我们的纪实作品时,就冠以“人文摄影”之称谓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的著作《摄影美学七问》中,有一篇他与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陈传兴对谈影像本质的文章,谈到我们推崇的纪实摄影大师时,文章是这么说的:“为什么史上留下来的影像经典作品,都是人文摄影。
摄影持久的感动力,是不是就在它的见证内容?”这个摄影概念就很明了,史上经典作品,是关于人的作品,而并不一定是客观记录的作品 如果照顾中国国情,外面的说了不算,那么我们再看看国内的摄影理论界是怎样论说纪实摄影的。
关于纪实摄影的论述可以说汗牛充栋,就是绕很远的弯子,但观点都极为一致哪怕是对纪实摄影极为推崇的国内摄影评论家,在论证纪实摄影时,也认为纪实摄影就是关于人或者人文的摄影如张雷《纪实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就指出,“纪实摄影的镜头从一开始就指向社会的人,关于人的一切都是胶片感光的对象。
纪实摄影家作为主体,用相机对人性进行复归”李晓洁在《纪实摄影——非占有的观看方式》一文中说,“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在本质上各自占领着独立的生存方式,例如,在时效性、选择角度、文字说明等方面即有决然区别然而由于两者共同的‘人生采访’使命、由于它们‘严肃的社会学目的’(博蒙特·纽霍尔语),新闻摄影早已与纪实摄影结成了盟友。
在摄影的家族里,怀着人文精神,赤诚浪流,追寻生存的诸多信息”这里提到的“关于人的一切”,“人性进行复归”,“人生采访”,“人文精神”,都分明描绘了纪实摄影的本质就是人文摄影 我想,我国之所以一直不接纳人文摄影的概念,是因为人文与人性有关。
中国大陆从上世纪50年代到文革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性一直是被批判的这段时间也是我们制造“虚”照片最盛行的年代这或许是《国际摄影》的编辑宁可取纪实这个没什么品格含量的中性词,也不敢去触碰人性的敏感话题的原因。
然而,历史已经进步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应有所进步和提高就如同不随地吐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当我们已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就没必要再把它作为美德宣传了当摄影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记录已成为共识,同样就没有必要再反复强调我这照片是货真价实的了。
就字面理解,纪实并无指向性,要说清拍的什么内容,还得专门解释仅这点,它就不如人文摄影明确,一看就知是关于人的摄影,而且不是时尚的人像摄影,更不是婚纱摄影它是带有人性的,并通过人的影像来阐述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直指人心的影像。
这样也就绕开了表现手法是抓还是摆的困惑,将奥古斯特·桑德的《时代的脸孔》、姜健的《主人》之类作品冠以人文摄影,谁也不会有异议
奥古斯特·桑德作品
奥古斯特·桑德作品
姜建作品
姜建作品 启用科学分类法界定纪实摄影势在必行今天,人文已是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人文地理、人文奥运等,已成为时尚,现在启用人文摄影的概念,恰是时机 要将目前的纪实摄影界定为人文摄影,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人文。
人文,应该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它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这是纪实在字面意义上所不具备的人文主义这个词来自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
而Humanism这个词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近代,人文这个词被用来翻译Humanism,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些知识分子在超越和反对中世纪欧洲宗教传统的过程中,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作为一种皈依,用这种办法来回归世俗的人文传统,这些人就被称为“人文学者”,后来人文学者所做的学问就变成了“人文主义”。
到19世纪,欧洲又有所谓的人文学科,20世纪英美的大学里面也开始出现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意思不是说人文的东西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而是说对于人的各方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 德文用Macht sichtbar一词来解释艺术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价值,译过来的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这也是目前我们纪实摄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形象地说,就是秋瑾就义的时候,有人想着的是用她的血蘸馒头治自家有肺病的儿;就是勇士丹柯掏出自己的心,照耀众人走出森林后,心被他救的人踩灭鲁迅的《药》、高尔基的《勇士丹柯》等故事中讲述的思想,是描述之外的东西。
作者通过对愚昧和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的冷峻白描,让我们看到人的生存状态中,无法撼动的无可奈何与悲伤,从而引发心灵的震撼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则是人文精神的另一种呈现,明知山无法移走,海填不平,仍不屈不挠,那份愚顽的坚持与这中间透出的精神是打动我们的最关键要素。
其实我们所说的优秀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上述精神的折射这正是顾铮借多萝西娅·兰格之笔描绘的纪实摄影,“展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外表,而且追求揭示它们运转于其中、吸收生命、保持忠诚,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样式”所以,将目前的纪实摄影冠以人文摄影是恰到好处的。
为人文摄影写定义,也不会像纪实摄影那样有那么多的歧义,简单明了笔者认为,人文摄影就是关于人、关于人性的摄影,是用摄影手段‘向人解说人’是生活着的人、人性、人的历史、人所感知到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写照。
它是用看得见的影像,传达看不见的思想今天,人文已是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人文地理、人文奥运等,已成为时尚,现在启用人文摄影的概念,恰是时机 纪实摄影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中国摄影的本体回归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但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今天,就应该从分类学的角度,为这类题材进行准确定位。
中文的词汇很丰富,从这点上看,我们也没有必要非守着一个绕不清的词,在那里“拎不清”当然这需要我们的传媒、摄影组织及每个摄影人正视纪实摄影作为摄影分类的局限,在肯定摄影本质就是纪实的同时,在进行关于人、关于人性的摄影定名为“人文摄影”。
露宿街头的候车人“这是一幅纯抓拍作品,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冷峻白描,也可以说是纪实作品,但仍觉大而化之,个人觉得叫人文摄影更为贴切。”——宋刚明
老人与流浪狗“这是一幅轻度干预的摄影作品,我在拍照时,老人的神态和姿态都有所调整,这还算纪实摄影吗?如果严格追究,会有很多歧议。而冠以人文摄影,就很好理解。”——宋刚明编辑:心像驿站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纪实照片是什么)硬核推荐
作者:宋刚明编辑:心像驿站 关于纪实摄影的一些话题,如纪实摄影的称谓、本质特征的界定等,都曾有很热烈的讨论,但一直没有形成…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照片是什么内容)墙裂推荐
时光荏苒,我们回顾那个时代的老照片,感受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在80年代,众多中外摄影人拍摄了大量的中国风光人文照片,记录了那…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主题指的是什么)一看就会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情怀指的是什么)一篇读懂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情怀指的是什么)快来看
- 人文照片指的是什么(人文类指的是什么)速看
- 景区人文环境(亚洲人文环境)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