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重庆市人文地理特征(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奔走相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重庆形如祖国版图上的“人”字,处中华腹地,是西南重地、战略要地。重庆扼守长江水道,是四川盆地的东部门户,有着不同于成都平原的独特地缘价值,自古为

重庆市人文地理特征(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奔走相告

 

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重庆形如祖国版图上的“人”字,处中华腹地,是西南重地、战略要地重庆扼守长江水道,是四川盆地的东部门户,有着不同于成都平原的独特地缘价值,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重庆历史悠久,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和国家中心城市,史不绝书。

重庆是立体的,江与山构成了重庆的主体。重庆是山城,是江城;是雾都,是桥都,是陪都,是火锅之都、会展之都;还是“火炉”……曾经三次晋级“直辖市”!这个西部的直辖市为何与众不同?

重庆在全国的位置一、重庆之奇(一)地理之奇一是,重庆是“国家地理中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重庆还是中国的国家地理中心!中国地理中心“重庆说”的主要依据是:重庆是我国“四极连线”的中点垂线的交叉点。

国家地理中心我国的四极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四极连线”的中点垂线交叉点:重庆!除“重庆说”之外,国家地理中心还有“西安说”、“兰州说”、“洛阳说”等二是,“江”、“山”锻造重庆重庆多大山大川,“江”与“山”锻造了整个大重庆。

长江构成了重庆“人”字版图的厚重一撇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重庆的山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重庆的水系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自西北而来,三折于渝中区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

三是,山与城构成了立体重庆重庆打破了山地的禁锢,将主城建在平行岭谷上这些平行岭谷海拔均在500-1000米不等重庆主城“四山”的地缘格局是由华蓥山脉的缙云、中梁两段分支与铜锣、明月两岭共同构造的重庆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山城。

山城“中梁-铜锣”两岭之间成为重庆都市的核心。

重庆主城的山为了在山地中获得足够空间,“吊脚楼”等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而且往往见缝插针,形成重屋累居、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立体楼宇奇观。

立体楼群立交桥、单轨、过江索道、地铁等现代交通方式,使“立体重庆”更为凸显。例如黄桷湾立交桥,5层结构、高差达40米,人称“最复杂的立交桥”。

黄桷湾立交桥(二)气候之奇一是高湿与雾都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

重庆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重庆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比“世界雾都”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和“远东雾都”日本东京(只有55天)都要多。

壁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二是“巴山夜雨”之奇“巴山夜雨”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而闻名诗人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孤寂落寞其诗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不仅是言情佳作,还是一种天气现象巴山也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巴山特指重庆的缙云山,古名叫巴山;广义的巴山,泛指“巴蜀之山”,甚至指整个西南地区在西南四川盆地重庆、峨嵋山一带,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巴山夜雨”是由潮湿的空气和盆地地形造成的西南山地潮湿多云白天,云层低部温度相对较低,云顶受太阳照射,温度相对较高,大气相对稳定,不易形成降水到了夜间,云层上部迅速变冷,而下部还比较暖,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容易冷暖气流对流形成夜雨。

另外,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等地,冬季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冷暖气流交锋,也易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降雨,此为锋面雨,与巴山夜雨这种典型的“地形雨”有所不同三是“火炉”之奇 重庆高居“四大火炉”榜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不是应该更凉快一些才对吗?。

由于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地形闭塞主城区有川东平行岭谷,主城区西部有华蓥山余脉,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山地阻隔了从东南或西南来的暖湿气流,重庆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小由于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底”,进入盆底的风都是先经过外围的爬升之后再由高处刮向背风坡的盆地内部,当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所形成的是一种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干热风,其原理就是地理上的“焚风效应”。

焚风,“火”一样的风!重庆所处的地形就犹如“聚温盆”,热量在盆地之中不断积蓄难以向外围扩散,因此温度越升越高,难以消散,成为名副其实的“火炉”(三)地貌之奇一是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渝交接处,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合而成,包括华蓥山及其以东地区,北起于大巴山南麓,南到云贵高原北侧,北部为渠江上源地区,南部水系大多直接汇入长江,面积5.3万平方公里。

川东平行岭谷自西向东主要有华蓥山、铜锣山(南山)、明月山、铁锋山、黄草山、挖断山、观面山、精华山、方斗山等多条山脉;西南则为华蓥山南延的巴岳山、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等支脉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川东平行岭谷典型褶皱地貌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谷相间,彼此平行,形成平行岭谷区地貌。

川东平行岭谷是世界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安第斯——落基山并称世界3大褶皱山系二是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在东部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是嘉陵江小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它没有像一般河流那样沿着山谷流淌,而是连续正面冲击平行岭谷的数道山岭,切开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形成了又一组“小三峡”,即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小三峡四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地缝、竖井、天坑等重庆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mm,而之前强烈的山地隆升过程,导致大量碳酸盐岩出露地表,总面积高达3.96万km²,占重庆总面积的近48%大面积的碳酸盐岩遇水溶蚀,形成了极为出众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海拔2238米的金佛山是巨型喀斯特山体,因其四周陡峭、顶部平缓而被形象地定义为“喀斯特桌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重庆有国内已知最深的竖井,垂直向下可达1000多米!有全球已知最长的超级地缝:。

奉节地缝群,全长约37km,最大深度229米,最小宽度却只有1米!有全球已知最深的天坑:奉节小寨天坑,深达662米!(四)直辖市之奇一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总面积82402平方千米,因以山地为主,表面面积为93178.16平方公里。

重庆的面积相当于5个北京、4个上海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0时,重庆人口总数32054159人重庆的人口和面积与“一个省”无异。

重庆与其他直辖市对比二是最西的直辖市重庆地处中国西部、长江上游、内陆西南,位置最西一目了然三是唯一有自治县的直辖市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

四是有三次晋级直辖市、一次陪都经历的直辖市抗战时,重庆先成陪都,后成直辖市1937年11月,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2月1日正式迁于重庆,成为陪都(“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析出四川省。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五)市井文化之奇一是棒棒军棒棒军是重庆对一个特定群体的称呼。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现象二是袍哥文化袍哥是清末出现在云贵川渝一带的民间帮会组织。

袍哥一是因为“袍”与“胞”谐音,表示袍哥亲如兄弟;二是《诗经·秦风·无衣》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诗句,表示帮会兄弟要同生死,共患难袍哥成分复杂,来自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后来分化为“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袍哥组织形成了独特的帮会文化,如讲豪侠、重义气、急人之急等解放后,袍哥组织已不存在,但历史上对川渝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二、重庆之险古代巴蜀并称巴山蜀水,大山大川是主干重庆境内大江奔涌,江河纵横,山高谷深,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了总面积的98%!“立体化”的重庆足见其艰险!巴蜀自古有“剑阁、瞿塘之险”,又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夔门即指瞿塘峡,现属重庆。

纤痕重庆的“山川之险”体现在山险、水险、城亦险南宋诗人汪元量在《夔门》一诗中称:“赤甲山连白帝山,三巴三峡百牢关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白帝城是“三峡西大门”,因刘备“白帝托孤”而声名彰显,又因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名扬天下。

现属重庆的奉节、白帝城、矍塘关牢牢把控着三峡,控制着长江三峡进出四川盆地的出入口,保护着川渝的安危

白亮城等地重庆自古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控制着长江水道。从江汉平原溯江而上,穿越三峡,到达重庆后,长江水道便分为两条重要的水道,即著名的“内水”和“外水”。

重庆控制的主要水道岷江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古代长期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源岷江又叫外水外水水道是一条便捷的商旅和用兵水道,可直取成都当年赵云曾从外水攻占犍为介于内水和外水之间的沱江水道,又叫中水,古代也是一条重要的用兵水道。

外水和中水现属四川重庆还扼守着川东和川西的交通大动脉嘉陵江-涪江水道,即内水水道在古代,由长江转入嘉陵江,再入涪江,继而到达绵阳,是四川盆地内东西运输的大动脉由于绵阳和成都之间为广阔的平原,故由内水入绵阳,则已有夺占成都之势。

刘秀灭公孙述,其中一路,便是从嘉陵江、涪江进军,进拔涪城(今绵阳),与吴汉会于成都刘备入蜀,则是至巴郡(重庆),由内水直抵涪城(绵阳)内水水道上,最著名的军事要点为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三江在合川汇聚,为重庆北部的枢纽和屏障。

而合川又以钓鱼城最为险固钓鱼城建在钓鱼山上,且夹在涪江、嘉陵江、渠江三条大江之间,三江夹峙,山险、水险、城险,兵精粮足当年蒙古大汗蒙哥就折戟钓鱼城下,伤重而死,钓鱼城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折鞭处”除水路之险外,陆路还有艰险的

米仓道和荔枝道经过重庆。

米仓道和荔枝道《米仓古道碑志》载:“北起汉中,经南郑,入南江、通江,越米仓山,南抵巴中;其间西去成都,南至重庆,兵马驰骋,商贾营运,行旅往来,自古为连接巴蜀与外界最壮观、最险峭、最古老的南北交通要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食荔枝,于是唐玄宗下令自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置专驿直通长安,这便是后世的荔枝道贵妃喜食荔枝肯定不假,《太平御览》载:“妃子生于蜀,好荔枝”但杨贵妃所食并非岭南荔枝,而是涪州所产该驿道线路由长安南循子午道,西经西乡县子午镇,南至涪州,全程2000里。

三、重庆之重

重庆高清山水图(一)重庆系中华腹地、西南重地和战略要地重庆是四川盆地东部的水陆枢纽和重要门户,坐拥巫山之险,扼守长江水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可就近进入多个地缘板块:东下荆楚,西进蜀地,北上秦巴,南通云贵

,具有不同于成都平原的独特地缘价值!历来是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缘势力争夺的焦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重庆邻省从历史上看,秦并巴蜀之后,顺江而下,即对楚国都城郢产生重大威慑《战国策·楚策》中记载了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距绣关;绣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

”在特殊历史时期,重庆的地位甚至超过成都,成为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中心如南宋时期,便以重庆作为抵抗蒙古的战略核心,并曾在此重创蒙军;元末,明玉珍占据巴蜀,并以重庆为都城建立大夏国;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更是将重庆设为陪都,坚持抗战。

从地缘角度分析,重庆强于成都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庆地处中华腹地,敌对势力难以深入这点从建国后的“三线建设”布局也可看得很清楚二是重庆扼守长江水道和四川盆地的东部出入口,东部有三峡之险,系西南重地,群山环绕,江山险固,易守难攻。

重庆具备险关要塞的重大意义守住了重庆,也就守住了西南的大门,也就有了积聚力量,绝地反攻的胜算三是重庆具备就近进入东部各地缘板块的极大便利既有山川之险,又有就近之便,二者得兼,岂有不重要之理?重庆这种地利和地险兼备

的地缘特征,是西南其他任何地区所不具备的四是重兵前出抵在险关要地,强于窝在家里被人侵门踏户夷陵之败后的刘备,选择在白帝城驻扎重兵,进而白帝托孤,而不退守江州(重庆),更不退守成都,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守不住三峡门户,四川不但出不去了,强敌还会长驱直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而不前往成都,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当程度上类似于大明朝的“天子守国门”。

当然,抗战时期,敌人的空中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选择成都,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易受空中力量打击,反而成了劣势,重庆多雾多山又多险,植被茂密,反而有利重庆背靠成都,人员物资补给充足,反而利于发挥成渝优势。

另一方面,成都是四川军阀的老巢, 基于安全或避免矛盾激化,都不适合选取成都(二)重庆是超大型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地处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是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四小时重庆”全面实现,按照“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到2022年,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速重庆是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

按照重庆铁路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暨中长期规划,重庆已建、拟建、在建的10条高铁是:渝昆高铁(重庆→昆明)、渝贵高铁(重庆→贵阳)、兰渝高铁(兰州→重庆)、渝万高铁(重庆→万州)、渝西高铁(重庆→西安)、渝湘高铁(重庆→怀化→接沪昆高铁至长沙)、成达万高铁(成都→达州→万州)、成渝中线高铁、渝宜高铁(重庆→宜昌)、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高铁。

重庆是长江上游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庆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货码头数十个,千(万)吨级轮船可终年通航。

重庆主城区内公共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共汽车、单轨、地铁、过江索道、扶梯、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三)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成员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进入新时代,重庆的区位优势凸显。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技、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同时还是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西向和南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重庆甚至要在未来打造西部龙头城市和西部核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有通达全球的多式联运网络: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再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地区,实现“江海联运”;向西,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西北及中亚、欧洲地区;向南,可通过南向通道,面向我国南方沿海,继而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通往东盟、南亚、欧洲和非洲等地。

重庆正在发展成为全球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重庆与一带一路、渝新欧(四)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距今2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

古代川渝地区巴蜀并称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一是巴人的记载最早记载巴人的古文献是《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说:“西南有巴国……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二是巴渝舞非常著名据说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

五声协,八音谐”,由此可见巴渝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三是巴人神话自然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廪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巫山神女”、“盐水神女”四是巴地物产著名的有食盐和丹砂。

食盐又称“盐巴”,这个“巴”指的就是巴人巴人的盐泉,位于武陵山区和长江一线主要包括清江下游的“清江盐泉”(长阳县);郁水上游的“伏牛山盐泉”;长江沿线的“涂井溪盐泉”(忠县)、“彭溪盐泉”(彭水县)、“宝源山盐泉”(巫溪县)。

这些盐泉中除了清江盐泉属于湖北以外,其余皆位于现在的重庆市境内唐宋之时形成了“巴盐古道”,起点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然后经过青龙场、石家坝、黄水坝等地,最后销往湖北的利川、恩施等地全程数百公里。

丹砂又名朱砂,除加热后可以析出水银外,还可当作红色染料、用来入药炼丹有以丹砂开采而富甲一方,并曾被秦始皇亲自表彰过的“巴寡妇清”东汉末年,刘漳曾在重庆市黔江区建制“丹兴县”五是巴国英雄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练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巴人以勇猛、善战著称。

《华阳国志》记载了巴蔓子将军割头不割地、忠信两全的事迹: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大意是:巴蔓子将军借楚师平定巴国内乱,许以三城事平,楚使来索城,巴蔓子认为割城是不忠,不割城是失信两难之下,当即自刎,以人头谢罪,让楚使交差。

巴蔓子一刎千古留名!忠、义、礼、智、信、勇俱足!其忠烈之举,数千载之下,仍令人感慨系之!巴蔓子自刎是胜者的自刎!丝毫不逊色于项羽的乌江自刎其行为照见张仪“小聪明”般耍赖以”六里”代“六百里”是多么渺小自私!。

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评价说:“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东汉末年,巴郡临州(即忠县)名将严颜的一句“我州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投降将军!”成为弘扬巴蔓子英雄气概的千古名言。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巴蔓子“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之精神,遂改临州为忠州重庆巴南区有一副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颂扬的一个是巴蔓子,另一个是秦良玉六是"三巴"的来历。

建安六年(201年),刘璋将原来的巴郡一分为三, 分设为巴西郡、巴郡、巴东郡,这就是后世"三巴"的来源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记载重庆名人辈出巴蔓子、巴寡妇清、甘宁、严颜、陈抟、谯定、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邹容、赵世炎、江竹筠、何其芳、马识途、三毛、卢奇、罗京、刘晓庆等。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抗战时期,赴前线浴血奋战的350万渝川籍将士,其中重庆籍官兵达96万名重庆人民为抗战作出了重大牺牲,日寇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重庆人民并未屈服。

解放碑曾是抗战时的精神堡垒,象征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解放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一批以“江竹筠”为代表的革命烈士,经受住种种酷刑拆磨,不折不挠 ,宁死不屈,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凝结为后世传颂的“红岩精神”。

重庆五大宗教俱全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重庆饮食喜麻辣,是火锅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火锅之都”称号重庆火锅、川菜、渝菜、酸菜鱼、水煮肉片、酸辣粉、鱼香肉丝、重庆小面、重庆小吃等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

由于重庆地处大山大川,古时候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生存艰难,巴渝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带有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

(五)资源宝地重庆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底,重庆共发现矿产70种,其中保有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主要矿产有13种,包括页岩气、天然气、地热、铁矿、铝土矿等生物资源丰富重庆有6000多种各类植物,其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仅号称“巴渝峨眉”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存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

南川金佛山,植物种类达333科5880种,有银杉、方竹、银杏、大茶树、人参等珍稀植物52种,有黑叶猴、金钱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36种;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种植物和207种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47种,珍稀动物23种。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中药材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重庆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近100种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

水资源丰富重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重庆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2个(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重庆金佛山喀斯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

截至2021年6月,重庆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如:川江号子、南溪号子、搬运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酉阳摆手舞和秀山苗族羊马节、阳戏、蹬技等四、成渝争雄重庆直辖之后,四川盆地又恢复了历史常态:古有巴蜀并存,现在川渝并立。

鲜为人知的是,是三峡工程“催生”了重庆直辖市。而重庆是在“战胜”宜昌后荣升直辖市的。最初,存在一个以宜昌为省会的“三峡省”的构想。在此构想中,重庆并未包含在内。

漠视重庆在川东历史久远的地缘中心地位,让楚地属性的宜昌去整合川东,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自然不如由重庆去重组顺畅得多!最终,西部直辖市重庆应运而生!重庆直辖20多年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步棋走对了!重庆直辖后,就有了与成都分庭抗礼的资本。

西南双雄,实力相当,自然要分个高低谁是老大,自然要靠硬实力说话双方从工业、商贸、交通、文化、体育、旅游等各方面角力已久,甚至蔓延到民间的口水战重庆位于中西部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更靠近中国的核心区,与长江经济带、与中国东部各经济带和城市群更近,位置更优越,与“一带一路”的连接和国外的联通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优势。

这是重庆固有的地缘优势决定的,古来如此成都的区位亦相当优越!但客观来说,成都位置偏西,向西又面临高不可攀的青藏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和与世界各国的联通上与重庆相比,稍逊一筹但成都是平原,城市发展容易形成网格化的圈层结构,反观山城重庆,城市发展要难得多、成本也要高得多。

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中长期都难以改变但成都的最大价值,恰恰就在于其最西部精华区和大本营的战略地位,“足够远离”和“足够精华’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恰恰是弥足珍贵的!有四川在、有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在,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可保西南、西藏和云南无虞!

成渝更像是亲兄弟分家后的争强好胜,但二者在脾气性格上似乎不同:一个温润柔媚,一个耿直生猛但不管怎么说,成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者难分伯仲,或者平分秋色,谁也不可能把对方拉太远形成良性竞争,或许是国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应有之义,但过于内卷,就不太好了。

参考书目:1.星球研究所:《什么是重庆》2.天地舆图的历史地理:《重庆地理拾零之“简说崖线”》3.地缘看世界:《巴盐与三峡》4.战争与地理:《四川盆地双珠之重庆的战略地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