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文环境(四川人文环境特色)奔走相告
环顾世界屋脊周边的这些盆地平原,它们都是重要的文明繁衍之地,但因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文明特质和文化基因。
地学·人居·生态在2018年8月第十四期地景沙龙“人居·地学·生态”上,许多地学界的老专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沙龙交流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借此总结了会上专家的发言,并与地学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整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推动学科间交流。
文/ 范晓,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01四川盆地的大背景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晚近地质年代影响地球表面地理地貌格局的大事件——青藏高原的抬升隆起有关广义的青藏高原包括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缘一系列盆地和平原低地当中的一环。在地质成因上,这些盆地、平原的沉陷形成,是和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相辅相成的。
从地质图看四川盆地的地质背景环顾世界屋脊周边的这些盆地平原,它们都是重要的文明繁衍之地,但因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文明特质和文化基因在高原之南,是孕育了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它处在印度洋水汽输送的迎风区,降水丰沛。
在古印度文明的基础上,加上通过南亚与中西亚通道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共存的,以印欧语系的印度斯坦、孟加拉、旁遮普等族群为主的文化圈;
南亚地形图在高原之西和之北,是广大的中亚盆地和低地,以及浩瀚的塔里木盆地、沟通东西的河西走廊因为青藏高原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降水量稀少,戈壁沙漠景观为一大特色,但凭借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山前形成了串珠状的绿洲群,。
成为文明繁衍之地。它包括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印欧语系波斯语、普什图语族群,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群,以及宗教意识淡薄的汉藏语系汉语族群。
河西走廊绿洲分布在高原之东,则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群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处在太平洋水汽输送的迎风区,在盆地西部也形成了平均年雨日高达263天的“天漏”之地它以古代巴蜀文明为源头,发展起来一种具有富足闲适氛围的、特色鲜明的汉族地方族群文化圈。
四川盆地的局域文化,是具有广域影响的华夏文明的一个精彩浓缩的标本,可以折射出这个文明最具特征的一些气质四川盆地是中国的五大盆(笔者因为吐鲁番-哈密盆地面积足够大,是封闭性较好的独立盆地而把它列入)中唯一的外流盆地和红色盆地
,它处在中国的三级地形阶梯的第二级,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域02四川盆地是一个群山围绕的菱形盆地四川盆地的西边是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北边是大秦岭山系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南边是云贵高原北缘的大-小凉山、乌蒙山、大娄山;东边是巫山、七曜山。
这些山脉的形成,既和青藏高原隆升有关,也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有关当这些山脉距今几千万年以来受到挤压上升时,被围绕的四川盆地就像一个较刚性的地块相对下沉,周边这些山脉都有向四川盆地推移压覆的趋向,这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逆冲推覆构造,
四川盆地周边这种不同走向的逆冲推覆山脉的组合,在世界上山脉形成的地质地貌研究上,具有很典型的意义。在几个不同方向的山脉围限下,四川盆地也成为了一个菱形盆地。
四川盆地周边山脉
四川盆地区域构造剖面(据葛肖虹)四川盆地北边的秦岭山系,刚好处在中国的亚热带和温带、也是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带,四川盆地本身主要属于中亚热带,具有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的特点,而且由于群山环绕,北方的冷空气入侵受到阻挡,四川盆地的气温要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03四川盆地是一个三分“拼盘”整个四川盆地约为20万平方公里,从地貌来说,是一个三分“拼盘”,由西往东依次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面积分别为0.9万平方公里、15.3万平方公里、3.8万平方公里。
这样的地貌格局,也是由地质构造决定的成都平原是龙门山山前的断陷盆地,由于沉降幅度较大,又为第四纪以来的山前河流冲积扇所覆盖充填,因此成为广阔的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出露的几乎全为侏罗系-白垩系的红色砂岩泥岩,这也是四川盆地得名红色盆地的原因。
但川中丘陵岩层褶皱平缓,地貌为较单一的红层方山;川东平行岭谷岩层褶皱较剧烈,所以形成山岭谷地相间的面貌,在山岭的核部,侏罗系-白垩系之下更老的地层也被暴露出来
四川盆地地貌的三分拼盘成都平原虽然在四川盆地中所占面积最小,但它却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平原,由于土地肥沃、自流灌溉,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不过,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历来也是宜耕宜居之地,四川盆地虽然历史上屡经战乱,有多次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惨烈时期,例如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等,但人口恢复也很快。
所以四川盆地历来也是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并称的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而且四川加上重庆的人口(其中四川盆地的人口数贡献最大),一直居中国各省区人口的第一位(据201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从地质图上看成都平原的地质结构04川中丘陵,红层方山曲流蜿转红层方山地貌,是川中丘陵的典型地貌因为岩层多近于水平状,红层中的厚大砂岩抗风化能力又较强,所以砂岩层常常残留于方山顶部,形成山顶平阔的平顶方山,四周悬崖峭壁高可达数十米,状若天然城廓。
南宋时利用这种地貌,构筑了不少城堡要塞,在抗蒙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川中丘陵的大地肌理,红层方山地貌
川中丘陵红层方山顶部常见的砂岩平台长江的大支流嘉陵江、沱江流经川中丘陵,原先在剝蚀平原上形成的河曲,进一步下切,曲率也不断加大,形成最典型的丘陵之中的深切变形河曲,它们走出了较之直线距离三倍以上的蜿蜒河道,并出现不少近于完美的环形曲流。
例如被戏称为“359°”的嘉陵江南充青居曲流。
青居曲流的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南充青居镇旁的烟山,因为有坚硬的砂岩层,成为突出于周围浅丘的高点,嘉陵江在此受阻,不得不在青居镇北侧来了个近180°的大转折,在绕行了17.1公里,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椭圆环后,又来到了青居镇的南侧。
由于青居镇正当这个仅宽400米的曲流颈部,因此留下了“河上行一天,岸上一袋烟”的趣话,并成就了历史上拉船的纤夫们,朝发青居,暮宿青居的奇事,以及曲流中部曲水镇的居民到青居镇赶场,往返均向下游行的趣事川中丘陵嘉陵江等沿江城镇的形成,与曲流发育形成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曲流的凹岸处,因河流的侧蚀,常形成深水码头,便于船只停泊,使商贸繁荣而成集镇
河曲示意图
嘉陵江蓬安石门离堆山干化后被辟为耕地与村落的古牛轭湖,呈环状包绕着离堆山川中丘陵的红层砂岩厚度大,利于雕刻历代多有石刻、石雕、石构建筑,摩崖石刻、石窟遍及川中,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巴中石窟、安岳石刻、乐山大佛、荣县大佛等为代表的石窟石龛群,。
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罕见于国内外,而且以世俗化的风格以及精湛的技艺,在艺术上独具魅力。
大足石刻(图片来源:新浪乐居)05川东平行岭谷众水汇聚穿山成峡川东平行岭谷,是可与欧洲的侏罗山、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相媲美的典型褶皱山,由于山岭窄、谷地宽,又被称为梳状褶皱或隔档式褶皱这些山岭有的也很高大,例如如华蓥山主峰可达1704米,为盆地内最高峰,反映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岖的一面。
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中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聚落分布,和成都平原有很大不同,并不呈等间距的网络状,而是以江河为集聚轴线一些大的聚落中心都在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例如,长江与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交汇处,分别形成了宜宾、泸州、重庆、涪陵等大城市。
此外,平行岭谷区的聚落多集中于地势开阔的谷地中,村落也呈分散式,类似于成都平原,但选址上更多考虑地形的变化
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县级及县级以上聚落与河流及地貌的关系虽然四川盆地因地貌差异呈现三分结构,但在气候、物产、耕作方式上仍然具有同一性,因此它的传统民居样式也大同小异,青瓦坡屋顶,木构排扇穿榫式,竹骨泥灰墙、木板墙、土墙或砖墙。
通风较好,适宜湿热环境民居结构也依地势而定,较为灵活,呈现四合院、三合院、L形院、一字院等多种形式,一般民宅都有院坝,无围墙,无严格的朝向选择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依地形坡度常见吊脚楼,无论城镇还是乡村,这种建筑形式曾经广泛分布。
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的城镇多位于基岩山丘之上,与成都平原比较,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成本低,因此高层建筑比成都平原更为常见,依地势呈现立体城市景观,城市轨道交通也具有不同特点,成都是设于地下的地铁,而重庆则是穿行于山丘与楼群之间的轻轨
从水资源来比较,成都平原因为是山前冲积扇,不仅可以自流灌溉,地下水也很丰富,历史上居民取水多采用一家一户自凿浅井,用竹管或铁管唧筒汲水的方式,往往凿井一两米深,其出水就足敷所需而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相对缺水,因此多修筑堰塘蓄水,水稻收割后,稻田也常蓄水过冬,成为“冬水田”,以保证来年的稻田用水。
川东平行岭谷因岩层褶皱,在山岭中有红层之下的石灰岩层、含煤岩层出露,发育有喀斯特地貌、温泉等,也是矿山集中之地而且,平行岭谷的山岭常常与河流走向垂直,因此这些河流不得不穿切山岭,形成众多峡谷例如合川至重庆间,嘉陵江切穿了华蓥山主脉的三条分支,形成沥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在重庆以下,长江切穿了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形成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奉节以东则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
相关链接地学·人居·生态 | 序言地学·人居·生态 | ①再谈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地学环境地学·人居·生态 | ②什么是人居地学?地学·人居·生态 | ③人居地学要做些什么?地学·人居·生态 | ④关中盆地地学特征与人文环境关系(上) ——关中地质背景与都城建设
地学·人居·生态 | ⑤关中盆地地学特征与人文环境关系(下)——关中地学特征与地域文化地学·人居·生态 | ⑥京津冀地学环境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头图为编辑自加,来源于全景网;其余图片由作者提供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四川人文环境(四川人文环境特色)奔走相告
环顾世界屋脊周边的这些盆地平原,它们都是重要的文明繁衍之地,但因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又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文明特质和文化基因。…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把英语论文翻译成中文查重)原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论文辅导 最近小编在后台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如果把一篇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查重可…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把英语论文翻译成中文查重)速看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英语论文怎么翻译成中文)怎么可以错过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英语论文翻译方向题目)深度揭秘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英语论文翻译方向题目)越早知道越好
- 翻译英语论文的网站(英语论文怎么翻译)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