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浙江人文特征(浙江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满满干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高考文综各科有啥变化,复习要注意些什么?一起来听听考试说明编写组各学科专家的分析吧!

浙江人文特征(浙江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满满干货

 

        继语文和数学之后,今天浙考微君要推出的是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的考试说明解析,2016高考文综各科有啥变化,复习要注意些什么?一起来听听考试说明编写组各学科专家的分析吧!

2016年政治科目考试说明的修订坚持稳定为主、局部微调、适当减负、平稳过渡的原则,既要保持高考一贯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又要呼应浙江新高考方案,显现“平稳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  2016年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修订是以2013年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本,2014年版的《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本以及《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为依据的。

  与2015年相比,2016年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没有变化,仍然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大能力考试范围稳定为主,仅对其中的个别条目做了局部微调《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三个模块知识条目保持不变,局部微调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三个模块。

具体如下表:

实际上从表可知,知识条目数量有所减少由于课本内容变动或模块间知识交叉重合的原因而引起了考点的删除、移动或合并等变化,使考点表述更加科学,考点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另外,对《政治生活》考点呈现上统一做了归置调整,更加简明。

下一级标题中的“我国”字样,统一归置到上一级标题,这样使得行文表述更加规范参考试卷  2016年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与去年相比整体求稳,难度持平四个必修模块依然列入文科综合试卷考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依然列入自选模块考查。

所有主观题未作修改,而在选择题部分,以4道2015年高考真题更换了去年的参考样题,以增强参考试卷的时效性要重视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与理论创新

复习建议要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学科基础,注意熟记单元、课、框、目的名称及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不留死角,消灭盲区要以考试范围所列知识条目作为复习的自检表,一看到相应的知识条目,就能熟练地“检索”出其中的具体考点、内容结构、知识定位等。

要注重课本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做到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有效利用参考试卷和近年高考真题,适当加强题型训练,根据高考设问中知识范围限定指向性明确的特点,快速而又准确地对接课本知识,以达到精准审题和答题。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结合浙江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制订《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历史部分)》(以下简称《历史科说明》)   《历史科说明》由“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参考试卷及答案”三部分内容组成。

考试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了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考生学科能力和素养进行考查,以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含历史必修1(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史)、必修2、必修3共三部分内容对报考第一批本科院校的考生而言,“考试范围”还包括自主选修模块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部分内容。

“考试范围”的具体内容由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构成本着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的原则,2016年“考试范围”与2015年一致,继续保持了结构和内容的稳定

参考试卷及答案“参考试卷及答案”部分包含了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试题难度、设问方式等方面的参考样式文综历史参考试卷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分值为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组成,并提出选择正确答案的要求及限定条件。

非选择题一般为材料解析题,其特点是综合性强,表现为学科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自主选修模块试卷部分的考试题型主要以非选择题型呈现,每个模块一道大题,分值10分,两个模块难度力求等值  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的设计,旨在突出以“三维目标”立意,充分考虑到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的阅读量,立足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学科应用能力的引导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6年地理科目《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上,仍然是“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仍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4个能力目标和3个能力层级方面的要求。

这与我省自主命题以来的历年高考要求是相同的

明确考试的要求和范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高考不是简单地考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考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的是“能力”,不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重在灵活运用。

获取地理高分主要取决于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高低地理能力考查,重点表现在地理思维能力上学习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继续深造和创新的基础在考查方法上,这种检测是通过获取信息、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辨别、判断、推论、论证等思维过程实现的。

这一过程因具有地理学科特色而表现出地理思维方法的特性,为此,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五大规律是自然地理的核心理论。

人文地理主要考查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其中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聚落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商业区位理论等是人文地理的核心理论,这五大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成人文地理主干知识。

关注区域地理要求的变化区域是地理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区域也是地理试题的重点载体近年来区域不再是历史、政治学科的铺垫,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分析、评价和预测都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

《考试说明》中对区域地理要求的表述是“不同尺度(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其体现了两层含义:强化了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因为提供的区域可以是不同尺度的大洲、地区、国家;同时弱化了区域地理特征中识记性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了能力考试的指向性。

  区域评价往往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许多热点问题往往会使人们特别关注某个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便会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把握上,可以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

来源:原创发布 版权所有监制:鲍夏超责编:黄梓馨制作:浙江考试新媒体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