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是什么意思(日语人文交流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技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技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长处”。
中美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信任,更需要有民意的联通和互动,而教育人文交流是双方了解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减少相互猜疑,鼓励相互理解,增进国际合作的基础本部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10。
年中美两国人文教育交流的历史沿革,总结主要形式建国以后,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可追溯至1970年代随着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国际教育交流也揭开了序幕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后,中美民间教育交流以美国派教育代表团来华访问的形式开始恢复。
1972年,中美在上海共同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内容包括教育交流,此后,中美民间教育交流正式开始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图1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学会作报告杜克大学刘康教授在本中心9月30日举办的以“我观中美关系”为主题的讲座中,分享过这样一则他亲耳听到的趣闻:1978年7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的科学顾问普雷斯博士率领的美国科技代表团。
会见时,邓小平着重强调了中美两国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派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的要求事关重大,普雷斯当即就给正在睡觉的卡特打去了电话他问,“总统先生,您能否接受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卡特回答,
“半夜打扰我的就是这个消息?谁说的?”普雷斯答,“北京现在是下午,我刚才见了邓小平,他急等你回复”卡特说,“你去和邓小平说,不要派5000个留学生,要让我高兴的话,就派10万个留学生来”邓小平听了当然很高兴,说到做到,在此之后,中美两方的教育、文化、学术等方面联系逐渐密切起来。
图2 杜克大学 刘康教授1978年10月,中美签署教育交流“谅解备忘录”,并决定由中国派出500名学生、学者赴美国大学学习,美国则派出50名学生、学者来中国交流访问12月27日,中国首批52名留美学生(图。
1),怀揣共计50美元,抵达华盛顿。从此,中美教育交流开始全面恢复,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离,推动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图3 1978年12月底,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人民大会堂为首批52名赴美留学生送行刘康教授还表示,“我本人也是时代潮流的受益者,得以在大国交往的时代前往美国留学,是10万个留学生中比较早的一个许多国际关系研究的论断中,经济发展一直被看作大国关系的压舱石,而无论是从我的人文学科视角还是个人经历,在我看来,人际交往、教育、文化交流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舞台上面没有演员和观众,没有剧本,如何演戏?人的因素最为关键,不仅仅是什么压舱石而已”随着1979年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中美两国政府往来的不断密切和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复苏,中美教育交流活动更加紧密,同时也由最初的互派人员、建立合作项目以及设立合作研究中心等形式向更多元化的模式发展。
1979年,美籍华人李政道创立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CUSPEA),是最早的中美合作项目之一1981。
年7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是中国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组织,推动中国教育界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1985年7月,李先念主席访问华盛顿,并和里根总统签署了合作协议,启动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提出在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进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986年,由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的中美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首个长期合作项目1990年以来,两国政府之间签署的一系列备忘录、教育合作协定等,为两国教育交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两国在1985年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教育交流合作议定书》,2000年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教育交流合作协定》中美交流的频繁化、政府高层之间的往来以及教育形式、参与者的多元化,极大促进了两国教育合作以及国际化的发展。
图4 1985年7月 李先念主席在里根总统举行的欢迎会上致辞在千禧年后,中美教育人文交流又分别以政府、民间组织、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主要包括留学教育、互派教育访问团、报刊与著作的研究介绍、合作办学、科研合作、网络教育交流、国际学术会议等。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与急剧上升的综合国力相对应的是滚滚洪流般的留学潮——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
彼时,经济实力雄厚的或者有条件的学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出国留学也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如前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两岁时便被送出国,从瑞士村小学,到英国温彻斯特公学,再到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前首富刘永好的女儿刘畅被送到美国西雅图小镇女子学校读高中,娃哈哈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就读于美国佩珀代因大学,碧桂园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想柳传志的女儿柳青就读于哈佛大学。
此外,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国的队伍中据统计,在过去40年已有520万名中国学生前往国外求学,其中310万名(占总数的60%)已经学成回国综上所述,中美教育交流合作从1970年到2010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多元化、频繁化和多主体参与的趋势。
下文开始讨论除留学教育外的中美教育交流的主要形式一.教育互访项目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2018年中国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0313人,其中331人因签证问题无法赴美,占计划派出人数的3.2%;2019年一季度中国计划公派赴美留学的
1353人中,有182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占计划派出人数的 13.5%在中美交往的历程中,政府间大规模的教育交流项目的实施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期间的中国幼童留美项目这个项目的主动者是清政府,从1872
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分4批派出120名10-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原计划留美15年,1881年因故被撤回国内。
图5 曾为幼童出洋留学做出过不懈努力的容闳与长大后幼童的合影左起:1 吴其藻 2 杨昌龄 3 容闳 4 吴仰曾第二次是清末开始实施的庚款留学项目,这个项目的倡导者是美国方面,据粗略估计约有3000-400
人参与第三次便是中美富布莱特项目(the Fulbright Program),这是被称之为美国政府国际教育交流中的旗舰项目(flagship Program)的组成部分富布莱特是冷战时期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其倡导的富布莱特项目于。
1948年启动,新中国成立后中断,1980年重新恢复。
图6 阿肯色州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中国是第一个与美国签署富布莱特项目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想要从事大学里的研究工作,最好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和欧洲,学生可以接受到第一流的学术训练,充分理解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为未来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彼时中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公费留学与更早期的公费留学不同,新一轮的公费留学,并不是倾向于资助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而是挑选一些国内的硕士、博士学生送到国外去从事一两年的学习,最终回到国内获得学位与富布莱特项目在其他国家的实施略有不同的是,中美富布莱特项目的交流领域仅限于美国文学,经济学,美国历史,法律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自1979年以来,超过3,000名中美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非常有声望的学者和领导人中国学者富布赖特项目包括访问研究学者项目(VRS)、研修学者项目(PAP) ,以及研究生项目(。
GS)富布赖特项目给了中国学者近距离感受美国生活,了解美国文化的机会的机会,另外,富布赖特学者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良好的声誉美国来华的富布莱特学者主要在中国有关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短期学术交流,外语培训和地区研究教育和教学研讨项目等。
图7 富布莱特项目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虽然是双边教育交流项目,但难免受到教育以外的政治因素,也就是两国关系状况的影响2020年7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发布的一道行政令中,宣布将中止与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所有富布赖特交流项目。
2022年2月,2023/24年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项目申请正式开始除由VRS,PAP,GS组成的富布莱特项目外,美国政府的一些其他项目也为促进中美教育交流起到了作用,其中包括英语语言项目(English Language Programs)。
,汉弗莱奖学金项目( Hubert H.Humphrey Program) ,吉尔曼国际奖学金项目 ( the Benjamin A.Gilman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Program) 。
同样中国政府也设立了自己的项目,包括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中美友好志愿者项目以及高级领导人项目等2002年,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支持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联合开展了一项为期五年的项目,每年培训。
60名局级及以上的中国领导人,后来又延长了五年,共有600名中国中年官员参加了该项目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教授曾撰文表示,公派留学的学者回国后在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教育机构、研究中心、国有和私营企业、外资或合资公司、律师事务所、医院和诊所、媒体网络和非政府组织。
其中,有被称为“中南海首席顾问”和“中国的基辛格”的王沪宁,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和爱荷华大学做访问学者基于这段经历,他在1991年出版著作《美国对抗美国》(America against America。
),分析了当时美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现象;副总理刘鹤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在西顿霍尔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如今负责中国的金融事务和技术创新,也是当今中国“经济新常态”政策的主要设计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尼克松和基辛格历史性访问北京后不久,中国最高级别外交官杨洁篪也就读于巴斯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李成教授总结道,在过去的20年里,海归在中共中央成员的比例逐渐上升——从16届的6.2%
,到17届的10.5%,到18届的14.6%,到19届的20.5%这意味着,在这个强大的领导机构中,每5名成员中就有1人至少有一年的留学经历在今年10月份的换届选举的候选人中,大多都有在西方国家学习的经历,其中一半以上是在美国学校攻读学位和访问学者。
同时,李成主任预测,有海归背景的留学人士将成为20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席位的有力竞争者,如两位国务委员王毅和肖捷二.中美合作办学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包括中国教育机构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美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或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依法举办的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近10年来,不断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据2022年9月20日中国青年网报道,截止目前,上海已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机构和项目数超过50%,包括开办第一所中美合作独立法人的上海纽约大学,聚焦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办中加合作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中英合作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中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等,分类培养了影视全产业链人才、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和时尚文创人才。
据美国驻广州大使馆商务处主任梁紫琪介绍,目前在中国K-12阶段的中美合作办学模式按照时间的发展出现了如下四种模式互为姊妹校美国合作方在前期进入中国时,通常以与中国合作学校互为姊妹学校的形式进入合作校双方之间进行学生的互换交流,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实际的科目和课程的合作。
其合作方更多的是中国顶尖的国际学校,例如北京四中,广东广雅中学等中方引进美方学校品牌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中美合作多为中方引进美国品牌方式合作美国学校的部分课程在中国教授,还有一部分使用线上课程,但双方缺乏深度合作,没有师资派遣。
部分高中采用“2+2”模式随后,部分高中采用“2+2”模式,学生在国内就读两年后,在国外完成11、12年级两年的学习,并可以直接在国外升入大学美国学校在中国开设分校近年来,部分美国学校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开设分校。
但对比而言,美国品牌进驻欧美国家趋势更甚目前,还有一些新型学校、美国公立及美国公立特许学校来到中国,与中方深度合作办学,直接输出课程、师资和品牌对于本科阶段,有2+2(国内、国外各2年);3+1(3年在国内,
1年在国外);1+3(1年在国内,3年在国外)等模式;当然,也有4年全在国内完成如2012年,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第一所中美合作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成立,并作为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具有学位授予权的三大门户校园之一(另外两所分别为纽约大学本部和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该校同时提供双学位,一为中国学位,一为纽约大学学位。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USC)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建成但据知名媒体报道,中美合作办学乱象丛生如中国合作方在美国签了姊妹学校,假借美国姊妹校名义招生;部分中国学校利用友好学校旗号招生;部分在中国的中美合办学校高中最后两年既属于大学预科又属于高中阶段,学生未满。
18周岁美国大学规定就读学生须在18周岁及以上,部分打擦边球的学校在美国被国土安全局发现并查封部分中美合办学校只是挂名,打着美式高中的口号做SAT、托福、雅思、AP培训课程,双方并无任何合作三.语言及文化中心 。
中文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显著提升,以孔子学院项目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也使中美教育交流开始建立中国向美国输出中国文明的平台中国的孔子学院也是中美大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孔子学院作为语言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中外合作方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原则设立的非营利教育机构,旨在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进中外教育人文交流。
2004 年国家汉办首次设立孔子学院,通过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等形式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2007年,中国成立孔子学院总部。
2010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获中国政府拨款8亿元人民币,支持发展分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截至2018年12月31日,美国已经建立105所孔子学院,是世界上拥有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主要由国家语合中心选拔和各高校派出等方式构成,全球有超过。
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其中约半数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6月,孔子学院总部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不再负责孔子学院事务而近年来美国似乎视孔子学院为“眼中钉”在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等组织的呼吁下,有一小部分大学关闭了孔子学院2012年,美国不再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续签签证特朗普任期,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列为。
“外交使团”,并声称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宣传工具”,在全球进行“恶意影响活动”此后,美国有104所孔子学院被先后关停,仍在运营的仅剩下14所富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院校,也在2020
年1月宣布关闭截止到2022年1月6日,NAS 统计到全美仅有27所孔子学院处于正常运营的状态在美国的怂恿下,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关停孔子学院这对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两国民众加深理解以期消除隔阂,平添了许多阻碍。
图8 仍然开放的孔子学院示意图四.非政府机构间教育合作 除政府机构外,许多非政府组织、协会、机构以及商业集团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其中非政府组织和教育协会在设立项目、建立与美国大学的联系、以及鼓励教育研究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美国高校驻华协会
(American Universities’ China Association, AUCA)——美国高校驻华代表的非正式联盟组织,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成员之间互通资源、交流经验、寻求共同合作的机会,以更好地为所代表的大学服务,并为推动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国际文凭组织
(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China Educatio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hange, CEAIC)——
中国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组织,成立于1978年,与各国和多边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联系,同时承担了包括 “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等多项政府委托的重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开展了多项中外民间教育交流的特色项目等。
五.其他除了设立项目,建立新的合作大学,开设语言和文化中心外,近10年中美大学开始或者继续合作还包括举办国际会议,学术论坛,聘请学者、教授等进行讲座和研讨等内容,这些合作形式更多的是建立在学校层面,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和协议共同举办活动。
1.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该项目志愿者在中国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和甘肃高校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任期两年,旨在提高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进中美师生间的理解和友谊、推进中美人文交流1993。
年首批教师来华2002年6月,第九批85名志愿者(其中63人从事英语教学,22人从事环境教育)来华任教截止2015年,该项目已累计有9批262人次来华,分布在55所院校工作2.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2009
年,作为中国最受瞩目、最受青睐的留学目的地,美国首次以主宾国参与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参展大学、学院等近70所,其中约一半院校首次亮相北京,创历史之最,是展示美国优质正规教育资源,扩大美国大学中国生源的标志。
美国大学借助展会平台,把美国学校具有就业前景的特色课程推荐给中国学生3.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作为2012年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重要成果,“对话”立足中美两国实际,以全面推进中美省州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主题,以建立健全对话机制为主线,交流经验,共话挑战,探索途径,广觅举措,对推动两国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双方在教育领域深化人文交流的创新举措,。
“首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对话于2012年5月在北京举行,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第4届于2018年10月在华盛顿举行)。
图9 2012年5月4日,首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于在京举行 4.中美优秀高中毕业生交流项目项目通过组织和选拔两国优秀高中毕业生赴对方国家参观访问,并借助讲座、参观、游览、座谈、住家等多种方式了解和认识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情况,促进两国优秀青年对对方国家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中美青年学生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2012年4月,首次派出中国优秀高中生一行14人赴美访问,目前为止已派出过2批,中美共有15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参加5.哈佛本科学院中美国际交流协会(Harvard College Association for US-China Relations, HCAUSCR。
)协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以及深度对话,架起中美两国青年间沟通的桥梁曾承办多项重要的青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包括2008年承办北京奥组委的11所北美顶尖大学青年大使出访活动,携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立校内的对外交流协会,并在两所大学全校选拔奥运青年大使出访进行国际交流;。
HCAUSCR2010年承办上海世博会的官方青少年活动,带领哈佛HSYLC峰会的上海会场全体学生绿色通道进入世博园区40余个热门国家场馆,与各国代表进行文化交流;2016年哈佛HSYLC峰会成为杭州G20
峰会官方青少年活动,以此受邀开设杭州第三会场;6.“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年实践与探索”研讨会2020年10月22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合办的该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中美共计。
166所《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院校的350多位嘉宾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探讨中美高等教育20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共话未来的发展参考来源:[1]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706/c69113-29387556.html。
[2]https://www.ceaie.edu.cn/guanyuxiehui/14.html[3]康卉,陆根书,琳达·海格德尔.中美教育合作类型及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15(02):105-109.
[4]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5]胡礼忠.富布莱特项目与中美教育交流[J].国际观察,2000(05):43-48.[6]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26918143_66eeadff02001fkff.html?sudaref=cn.bing.com&display=0&retcode=0
[7]https://www.sohu.com/a/293992618_380485[8]https://ci.cn/#/bottomDetail/Brand[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205/t20120505_135092.html
[10]https://news.eol.cn/yaowen/202010/t20201029_2028005.shtml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交流是什么意思(日语人文交流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泯灭人性的意思是什么)深度揭秘
点击上方【商洛日报】可快速关注! 无意义的死亡与多功能的叙事 然而,从《山本》的整个叙事结构看,死亡成为贯穿全…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泯灭人性的意思是什么)干货分享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人性凉薄是什么意思)学到了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悟透人性是什么意思)学会了吗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悟透人性是什么意思)燃爆了
- 人性关怀是什么意思(人性的背后白云苍狗是什么意思)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