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在哪些方面(学校人文关怀体现在哪些方面)干货分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目前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仍存在私密区的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私密区的空间规划和材料投放不恰当、私密区的创设未及时调整更新等问题。为此创设私密区要注意:转变观念、整体布局、适宜更新。

人文关怀在哪些方面(学校人文关怀体现在哪些方面)干货分享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摘要:幼儿园班级私密区是指在班级内供一、两名幼儿在不被其他幼儿打扰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独处空间近年来,在人文关怀理念下,一些幼儿园创设了专门的私密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隐退”的场所私密区对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促进友爱的同伴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创设具有必要性。

但目前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仍存在私密区的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私密区的空间规划和材料投放不恰当、私密区的创设未及时调整更新等问题为此创设私密区要注意:转变观念——厘清“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整体布局——统筹“空间”和“材料”的规划;适宜更新——保证“共同参与”和“弹性分隔”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关怀;幼儿园私密区;私密区创设教育是人的教育,要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1](64)无独有偶,文化教育学的倡导者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2](73)教育应该指向人的生命、成长和精神的和谐发展与自由表达,凸显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更加需要人文关怀的滋养近年来,在人文关怀理念下,一些幼儿园创设了专门的私密区,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一人文关怀理念下幼儿园班级私密区创设的必要性(一)幼儿园环境人文关怀缺失

1. 幼儿园物质环境人文关怀缺失瑞吉欧教育工作者认为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学校里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环境在瑞吉欧学前学校中,既有小型封闭式的私密空间,又有“广场”式的开放空间,它们以适当的比例来安排,能够满足幼儿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充满着人文关怀。

然而,我国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人文关怀缺失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空间布局上,较多注重公共开放的空间,缺乏独处私密的空间当我们走进一所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见到户外、走廊、教室和专项活动室等供多个幼儿一起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却很少能够见到供一个幼儿单独活动的独处私密空间。

幼儿园教师在不遗余力地创设公共空间,努力使它们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时,却忽视了幼儿也有独处的需求这种对幼儿需求的失衡满足,使得幼儿园物质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第二,创设参与上,较多注重教师的作用,轻视幼儿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走进一所幼儿园,会惊叹于幼儿园教师的技艺如此高超,她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如此精巧,创设的环境如此“美”但是,如果我们从一所幼儿园的环境中更多的看到的是教师的作用,而不是幼儿的作用,恰恰反映了对幼儿的人文关怀不够。

因为这说明在创设参与上,幼儿没有获得教师足够的信任,没有充足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没有感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2. 幼儿园心理环境人文关怀缺失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让教师员工以及幼儿在一种宽松、安全的心态下有序地从事幼儿保教工作和接受幼儿保育和教育,以激发教师员工以及全体幼儿主动工作、研究、游戏和学习,增强其自信心,保障其心理健康。

[3](64)充满人文关怀的幼儿园心理环境,能够让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活、主动学习然而,仅从幼儿层面来看,幼儿园没有为幼儿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环境,幼儿很难获得安全感、归属感、独立感和掌控感当下,幼儿园教师更多追求整体的统一,而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为了追求整体的进度,教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并以教师的权威甚至威吓保证规则的绝对执行,忽视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试想一下,从入园到离园,幼儿要受多少不必要规则的限制,幼儿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机会,幼儿在幼儿园是否获得了安全归属、独立掌控的体验呢。

(二)幼儿园班级私密区所具有的价值1.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教授认为:“秘密和隐私都是在人们成长和获得自我认同感的过程中出现的,因而它们对于人们的成长和自我认同的意义和结构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4](110)幼儿园班级私密区的首要特点即是“私密性”,它为幼儿提供一个私密的场地,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秘密,保护自己的隐私当幼儿有了“秘密”和“隐私”的概念时,其实就表明幼儿在进行某方面的自我认同“对于非常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关于秘密的概念总是和他们的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

”[4](133)幼儿园班级私密区是一个自我保护、自我反省的安静的空间,能够帮助幼儿调节情绪,缓解内心矛盾幼儿园班级私密区给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使幼儿更深刻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 有利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5]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总有一些发展相对迟缓的孩子无法跟上整体的进度这时,教师需要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让幼儿自主“消化”这种“落后”的失落感当幼儿感到悲伤沮丧时,私密区给予他们独处的机会,能够让他们自行“治愈”。

或者当一些幼儿对班级的区域活动都不感兴趣,或者情绪不佳,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时,教师需要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状态,理解自己的不同可见,幼儿园班级私密区为“特殊幼儿”提供了另一番天地,从而有利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3. 有利于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美国后现代课程专家多尔把教师定位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这种新型的师幼观意味着教师要以平等对话的形式与幼儿相处,成为幼儿信赖的伙伴,让幼儿在平等、民主、自由的共同体氛围中,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力量。

创设幼儿园班级私密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尊重,有利于幼儿更加信赖教师,愿意与教师对话,也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幼儿,更好地指导幼儿,从而有利于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4. 有利于促进友爱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6]同伴关系对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友爱的同伴关系,是班级生活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Sheehan

&Day 在研究中指出:无独处空间幼儿园里的儿童,相对较少与同伴互动,他们更多地处于游离闲逛状态,并且更具攻击性[7](95)可见,有独处空间的幼儿园,更利于发展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园班级私密区,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拒绝同伴打扰的独立场所,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同伴分享秘密的亲密场所。

“拒绝打扰”有利于同伴之间相互尊重,“分享秘密”有利于同伴之间相互信任,从而有利于促进友爱的同伴关系二当下幼儿园班级私密区创设存在的问题(一)私密区的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为幼儿提供安抚和独处的空间与设施,并非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普遍做法,目前尚未引起我国幼教界的足够重视。

[8]如今,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呼吁幼儿园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的滋养在人文关怀理念下,幼儿园班级私密区的价值得以凸显但当下,其价值仍然未得到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第一,班级私密区的创设并不普遍。

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少数幼儿园在班级创设了私密区,大量的幼儿园并未创设私密区,即使创设了私密区的幼儿园,也并未做到每个班级都创设一个这样的空间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听说幼儿园需要创设私密区,甚至觉得“新奇好笑”。

第二,班级私密区“形同摆设”一些幼儿园的班级虽然创设了私密区,但私密区并未真正成为幼儿“私密”的场所,其私密区要么是当公共区域开发使用,变成了嬉戏打闹的场所或储存材料的场所;要么是未投入使用,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场所。

(二)私密区的空间规划和材料投放不恰当当下幼儿园班级私密区的创设,在空间规划和材料投放上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私密区的地点不恰当有些幼儿园将私密区创设在喧闹的、人流量大的区域(如走廊、表演区旁),这易对私密区的活动造成较大的干扰。

第二,私密区的大小不恰当有些幼儿园的私密区过小,即使一个幼儿在其中也无法自如活动;有些幼儿园的私密区过大,不利于幼儿形成安全私密的感觉第三,私密区的配置不恰当部分幼儿园未按班级创设私密区,而是在园内集中一个区域(如走廊、专项活动室)成片创设私密区,这不利于幼儿就近使用私密区。

第四,私密区的材料投放不恰当很多幼儿园的私密区仅仅是一个小帐篷或由门、帘等隔开的简陋空间,未投放一些供幼儿宣泄情绪、调节心情、分享秘密的材料,这不利于幼儿在私密区具有独特体验(三)私密区的创设未及时调整更新

部分幼儿园的私密区一旦创设,则不再改动幼儿园教师未根据环境的改变、时令的更替、幼儿的需求对私密区进行调整更新,使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样”究其原因,有的是“不忍动”,不愿破坏之前辛辛苦苦的“杰作”;有的是“懒得动”,不想花费人力物力在私密区的创设上;还有的是“不擅动”,不知道如何调整、怎样调整。

到最后,都是“一动不动”幼儿园私密区应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场所,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场所三人文关怀理念下幼儿园班级私密区创设的建议(一)转变观念:厘清“存在”和“发展”的关系幼儿园私密区的价值之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幼儿园教师没有厘清“存在”与“发展”的关系。

在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中,“发展”优于“存在”她们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在幼儿园能获得哪些发展,而不太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存在状态存在主义哲学非常关注人的“存在”,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9](4)即教育应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实现“自我生成”,这种“自我生成”才是真正的“发展”“存在”是“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人来说,先有“存在”,再有“发展”。

幼儿园教师需要厘清“存在”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存在”优于“发展”的观念,开展教育活动应先考虑怎样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教育观的引导下,幼儿园教师自会重视私密区的价值。

(二)整体布局:统筹“空间”和“材料”的规划“高宽项目”的室内和室外环境创设,具体包括室内空间和区角环境的创设、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与投放以及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9](4)可见,“高宽”的室内环境创设,“空间”和“材料”是必须考虑的要素。

借鉴“高宽”的理念,笔者认为创设幼儿园班级私密区时,也需要统筹空间规划和材料投放空间规划上,要考虑地点、大小、配置三个要素能供一、两名幼儿在不被其他儿童打扰的情况下活动,并且教师能够监控的场地才是私密场地。

[10](65)首先,私密区应该被安置在安静的角落(如睡房下面、旁边、墙角处)或者临近较为安静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使其“被打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且私密区光线不要太强,能够照明即可为此,可以在私密区的门上或者墙壁四周打通一些小孔,使光线穿过小孔透进来;也可以用布帘与其他区域隔开,使光线穿过布透进来;还可以直接采用小帐篷或者大纸箱,使光线穿过帐篷布或者纸箱孔透进来。

其次,私密区的空间不宜过大,能容纳一到两名幼儿及简易的材料即可,否则既浪费空间和材料又不利于保证其私密性最后,不要将私密区统一集中创设在园内的某个区域,应尽量做到每个班级都创设一个或两个私密区由于儿童几乎难以控制自己离开某个环境而去独处,所以,成人应该在教室里设置独处空间。

[11](164)在班级中创设私密区,便于幼儿就近使用,也便于教师管理材料投放上,要考虑颜色、软硬和操作性三个要素第一,材料颜色要柔和,不能太暖,也不能太冷应选取粉红、天蓝、淡绿、浅黄等柔和色调不同的色调能引起幼儿不同的感情变化,这些柔和色调既有温暖之感,又有安静之意,符合幼儿园班级私密区功能的特点。

第二,材料要柔软,柔软的材料能够给幼儿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软装饰在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可爱且像家一样的环境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109)为此,应在私密区铺上地毯或地垫,放置坐垫、抱枕或靠枕,使幼儿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比较舒适;还应在私密区添置一些布偶和毛绒玩具,让幼儿自由玩耍。

第三,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可操作的材料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所以,可以在私密区投放涂鸦板和纸笔,供幼儿涂写宣泄;也可以在私密区投放CD和耳机,供幼儿听音乐、听故事,放松心情(三)适宜更新:保证“共同参与”和“弹性分隔”相结合的特征。

一方面,私密区的创设应该坚持师幼共同参与的原则MalindaJ.Colwell & Kristi Gaines 等的研究表明:儿童喜欢用弹性材料,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创造“避难所”[12](412-421)

由此可见,幼儿乐意动手创设私密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创设私密区,给予幼儿创设私密区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自主调整更新私密区的空间和材料教师也可以在了解幼儿需求和想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私密区进行调整更新。

另一方面,私密区的创设应该采用弹性分隔的方式教师要减少固定化的分隔,尽量采用折叠式、拼装式、升降式等弹性方式进行分隔这便于幼儿和教师后期根据实际需求对私密区进行调整更新,使其位置可移动,空间可大可小总之,幼儿园教师要“舍得动”、“勤于动”、“擅长动”,让私密区“活”起来,真正成为适宜幼儿的“秘密基地”。

儿童的世界从来就应该是一个由游戏、童话、涂鸦、儿歌、梦想所编织起来的人文世界,这里自在地焕发着原初的生命激情,涌动着自由的创造冲动,弥漫着诗一样的天真与浪漫儿童精神的独特存在,其实就是一种人文性的存在[13]

参考文献:[1]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邹进. 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3]汝茵佳. 幼儿园环境与创设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 . 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周宗奎, 孙晓军等 .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 (1).[7](美)朱莉·布拉德. 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M]. 陈妃燕,彭楚芸译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李克建, 胡碧颖 . 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第三版)[Z].杭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2014.[9] [德]雅思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M]. 邹进译.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美)爱泼斯坦.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 [M]. 霍力岩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5.[11]

刘敏. 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Malinda J. Colwell,Kristi Gaines, Michelle Pearson.Space, Place, and Privacy: Preschool Children

’sSecret Hiding Place.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2016, 44(4).[13]丁海东. 论儿童教育的人文化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END作者| 陈飞飞 王春燕来源|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 杜佳佳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戳这里,获取原文(提取码:2rt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