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理科生)学到了吗
我采访了身边五位高中学理的朋友。
一天夜里12:00,叽吖突然收到了来自一位朋友的消息——“开始读理工科以后,我感觉自己的情感就渐渐枯竭了……好害怕自己被异化成没有情感的机器,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救救我!”叽吖两手一摊:哇噻,世道变了吗,终于有理科生开始为人文素养发愁了!
当然以上都是玩笑话作为一个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学文科的100%纯文科生,我看到有学理工科的小伙伴开始关注文科,心里还是非常感动和欣慰的而且,在我所学的文科专业里,确实有一些曾经的理科生在默默耕耘他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于是,我采访了身边五位高中学理的朋友,去探索一下理科生与人文素养的爱恨情仇。
首先我想说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文?一是因为,真的不擅长学理实不相瞒,我曾经创造过物理56分的记录想当年,文理分班后上课的第一天,班主任颇有感情地说:大家来到文科班,一定是受到了我校优秀历史、地理或政治老师的影响,这些老师们用文科的魅力成功劝说大家来学文……。
我在下面小声接了一句:不,是物理老师劝说的二是因为,在这个人工智能初露端倪的时代,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哲学、文学、历史学……这些学科是真正可以建构世界框架的学科,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那样: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并且,人文学科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也是科技无法弥补的,它关乎人类的审美和人脑的发散能力,能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发挥,它强调人的力量、人性的美丽在深知自己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天才的情况下,文科能为我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在重新开始思考文科与理科的关系之后,我对于关注人文素养的理科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1叽吖:作为一个高中的理科生,为什么想要报考一个文科专业?阿史:一开始这所大学并不是我很想来的学校,因为分比它高很多,但是前面的学校没有录上。
我现在学的这个专业在我们省是分数最高的,再加上不能报别的专业,然后就报了所以我没有提前太多地去了解这个专业得知我被一个文科专业录取之后,一开始心里落差挺大的我们是不学高数的,学高数多好啊,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能够拉开差距的科目。
但我转念一想,如果学了高数的话,就没有那么多课余时间来看书因为我是个理科生,我们当年并不需要看很多书,看书反而是浪费时间的表现、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但是我爸就跟我说,你比那些同学就是在这方面有所不足所以我一直都觉得看书非常重要,真的非常重要!。
无论是看什么书,其实在某方面都会有一个提升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在读偏文的专业,但我可以有很多时间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沉迷其中,我觉得还是很满足的禾马:首先是因为我的兴趣我虽然是理科生,但是从小到大对人文还有社会科学比较感兴趣。
科技方面,理科也有兴趣,但是我对文科兴趣更浓在高中阶段,选择理科,肯定是带有功利性的可是如果作为一个深入学习的领域,我觉得文科可能更符合我的兴趣,我也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第二点的话可能是家庭的影响,因为我爸爸是一个语文老师,他从小对我的这种文学方面的培养对我影响比较大。
水水:我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我一心向文,喜爱历史和文学报选文科专业,希望自己可以学习真正热爱的知识,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长处2叽吖:真正开始学习之前,有没有做过“从理科生向文科生转型困难”的心理准备?后来真正的文科学习与你想象的有什么出入?。
阿史:这个肯定会有担心的我觉得肯定是会比别人有欠缺,这不光是说在努力上的问题,有的时候,以这么多年的培养思维来说,你就不是在用一个文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这时候怎么办?就是要跟一些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同学,你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慢慢去培养这种意识。
,因为你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不能破罐破摔既然有差距,那么我们就要试图去减少这个差距,也不要说我就是很担心、我就不在这个方向努力这样最大的差异就是理科(的分数)确实是可以通过刷题刷上来的对于文科生而言,你不会的就是不会,到头来也不会。
或者是我们答题的时候,文科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有一个适度的行为,就是说通过某种方式你可以知道怎么把那个关键的东西写出来,既不多也不少有的时候我可能会写过于繁琐的答案,导致我的关键词并不突出,最后大家都得分,而我就会有所欠缺,有的时候我觉得我有可能正好把那个关键词减没了。
禾马:有做过这种准备,因为在高中文科必须以背为基础,但是我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所以就做好想让自己逼自己去背书的准备不过我高中高一高二都要学习文科,而且成绩还不错,所以这种准备也不算特别刻意但是真正在大学接触所谓的“文科”,。
我发现人文社会科学依然需要而且非常需要理科的思维和理科素养,甚至有时候很多致力于文科的人是缺失的很多人的研究在想法方面并不比经典的研究差,但是局限于方法,不论是逻辑还是科学性都太差,所以没有出成果另外文科确实需要记忆,但是这并不是跟理科的差别,理科一样需要记忆背诵很多东西,只不过很多东西之间具有逻辑上的联系。
文科基本记忆也是基础,因为必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再想突破,不过在大量的积累以后,也能形成类似于理科的内在逻辑水水:有过心理准备,因为文理生学习的科目并不相同,文科生烂熟于心的知识点我们可能并不了解。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文科学习并没有想象中巨大的挑战如果认真预习复习,有条理地整理,文理生应该并没有巨大的差距当然,在关于思想政治以及哲学方面,在课堂中确实有难以理解的词汇3叽吖:你的高中同学或朋友在知道你学了文科之后是什么反应?。
水水:其实,大多数是不了解,少部分是鄙视毕竟中国的文理鄙视链还是很明显的原因嘛,不了解的人大多会认为文科很轻松因为他们不知道文科生学理论读文献的经历,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啊你们不用学数学啊”,然后一笔带过。
44叽吖:在你的高中,有没有歧视文科,或者认为人文素养不重要的现象?禾马:歧视文科的现象在高中是有的很多人认为理科的门槛比较高,知识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才可以理解并且学习好,但是文科的学习门槛比较低,只要能记忆似乎就能学习。
所以会有一些人有这种歧视,认为学习文科的人要么是很厉害,真正喜欢文科,要么就是理科学不下去的老W:其实歧视真的很不可理喻文理之分只有偏重而没有贵贱,不能说因为理科生多就看不起文科生,只不过是学习方向不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水水: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两个故事我觉得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对我的专业十分的……我和另一个姑娘是语文课代表,她是去天大学的机械工程我们去找我们的语文老师,老师就很不愿意听我说,就一直在听那个机械工程的姑娘说……。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但我的内心就有点受伤,我不太想理我们语文老师了我每次想说起我的专业的时候,我们老师就一副“嗯,就这样吧”的表情,听那个同学说的时候就很感兴趣同学也有质疑,我们高中同学组织过拍摄校园宣传片,剪片子的那个同学就把我说的话中没说好的部分特意剪出来,还特意强调“她不用学数学”之类的。
就能看出来她其实是对我的专业有歧视的我的同学,去天大的南开的,他们都是学的(他们以为)很好的专业,比如化学或者经济,然后他们考研都很想转新闻传播学,问我这个专业学什么、考什么,因为他们觉得新闻传播学,很“容易”。
阿史:我跟你讲,我们真实的一个事情是,当时我们是小班嘛,是很好的班,然后隔壁有一个姑娘,我们关系挺好的我们年级一共是900多人,然后我们分文理科的时候,她考的是800多名,很烂的一个成绩了然后她就去学文了。
学完了之后,人家考年级第一所以我们就不能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学习差就去学文,不是这样子的,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你擅长的地方不一样,你何必去以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对方的长处?为什么说文科理科是并列的,而不是说是包含的,就是说它们两个都是各有各的所擅长的领域,所以不应该存在歧视的问题,不能说一般情况下文科人数少一点,就以人数论个英雄高低。
你要把文科学好了,那也是很厉害的人对吧?你也可以上很好的大学所以即便我有同学歧视文科,在我看来,我是非常不认同的5叽吖:怎么看待人文素养这种东西?更进一步说,对于纯理工科来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禾马:人文素养,偏向“人”的那一方面。
从感性和理性来说,它又是偏感性的所以说,一个正常的人,或者说优秀的人,当然是既要有“人”的部分,又要有“机器”的部分既要有理性的成分,也必须不能少了感性的成分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人文素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心灵,让人的气质和修养都变得不同,也可以让人变得睿智。
我认为纯理工科同样需要而且非常需要人文素养有一个快被说烂了的例子,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上面的贡献十分巨大但是他有一项爱好是小提琴,而且往往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小提琴给他灵感另外,当科学在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和哲学、艺术其实完全是有极大相通性的。
例如数学上一个猜想的提出或者一个定理的证明,每一个条件的给出,或者每一个文字的引导,往往在大科学家那里可以具有艺术的美感,所以说我认为这二者并不互斥甚至相互汲取营养老W: 人文素养在学习方面可能不大体现的出来,但在生活方面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纯理工科而言人文素养是一定要培养的,毕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最终我们还是要与人相处而不是与数字,人文素养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十分重要水水:对于纯理工学科,人文素养依然很重要许多院士,都是文理全才仅仅抱着偏见,以纯理工科的姿态为自己不学习人文经典开脱,实在不是正确的态度。
而且,在我国的体制下,你不觉得政治话题很重要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哲学就更不用说了钱学森说过:“我认为科学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阿史:我觉得既然叫“人文素养”,那就意味着作为一个人必须要了解的东西。
不见得非得去读一些深刻的东西,人需要读一些书,去让自己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怎么去做一件事情你不能说,只是成为一个我会看个机床、做个项目,我怎么会算一个数这样的一个人,那以后这些都可以为机器所代替,你又跟机器有什么分别呢?你不能说,我仗着自己平常一些专业上的东西,就不需要这些人的素养了。
作为一个完全理工科的学生,你不必说去追求什么大的哲学道理,但是最起码的人文知识这类的素养要有我有一个阿姨的妹夫,他是北大的一个数学系的教授,他的专业很好,但是说实话,不是很近人情,就是他不太会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也经常不被他这些亲戚所看好。
他就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可能这样会对自己的学术上面有所帮助,但是我觉得你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你必须要跟这个接触,也必须要有一些素养可以进行交流而且有的时候我觉得你有一些人文素养,对你一些学术上的东西是会有促进的,比如说我高中的数学老师就经常说“物极必反”,然后解释一些数学上的道理。
我们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但是我们需要理解一些为人处事的小道理T先生:我是一个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学理科的100%纯理科生但是,这恰恰是我焦虑的东西我焦虑不是因为我的专业不需要,而是我生而为人不想失去感知情感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属于人文素养,是深刻影响人生质量与底色的东西,这与我的专业要求无关我绝不会愿意为了专业而活着或者去异化自己我对于理工科尤其是我校的理工科教育是担心的,因为我看到那些在学校里被标榜为“优秀”的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几乎全是有所欠缺的。
我很担心这是教育的问题,我不想成为他们,我不想失去感知美的能力所以我要反抗,要防御曾经在高中,有很多我打心底里认可的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比如在治学方面,有L老师等人教给我严谨求是,在人文方面,有W老师引领我们,在自律刻苦、追求卓越方面,有我曾经的同桌等等。
我愿意暗地里叫他们“星辰”,因为他们几乎所有方面我都认同,在一些方面可以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但是在我们学校我找不到我的新“星辰”因为至少是在人文素养方面,他们没能做到“平衡”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读读陈更的书,尽管这书不是经典,含金量有限。
因为她是工科博士,是有可能能成为我的“星辰”的人当然这也可能是我难以全然拥抱我的专业的原因,也是我大学以来一直困惑挣扎的东西----如何平衡专业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这个问题大概要困扰我很长很长时间了我向往一些人文素养,但这不是为了学科学而服务的,而是为了有更丰富的人生而服务的。
其实这可能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我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机械工程师,在单位里业务水平无人能及(况且机械工程师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从业时间越长水平越高),我特别特别佩服他然而这样一个理工科高材生,把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就是指干完家务活以后真正闲下来的时间)交给了电视,并且对我想去景山看雪、去看话剧、去听音乐会等等的行为并不是很欣赏(当然他一般也不反对,但他绝对不会去,他宁可睡觉)。
我从小就在反思这件事,他身陷在我看来无趣的生活而不自知,这是我认为很悲哀的一件事这也是我在思考以后认为一定要避免的事这不是因为他将太多的时间托付给了专业,而是他就没有接受过人文教育,这里面包含着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既然现在我意识到了,我就要去改变,我不能将来也重复这件悲哀的事写在最后相比理科,文科对于这个社会而言,作用强大但产生作用的过程漫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等等等需要上百年才能动摇,而理科(或者说科技)在当今社会往往几年间就可以开拓一个时代。
这也许就是“文科无用论”的源头,是长久以来人文素养一直被忽视的原因而文理本不该对立理科教给人逻辑和高度抽象的思维,文科教会人共情和强大的创造力理科生有必要提高人文素养来丰富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文科生有必要涉猎前沿的科技皮毛来扩充自己的研究工具。
如果具体来看当今的时代,那么是时候让人文素养的缺失引起人们的警觉了。
星辰何在?持续发问,不如自燃成为星辰。愿我们都能成为拥有更大格局的人。请你讲给我听: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理科生)学到了吗
我采访了身边五位高中学理的朋友。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理科生)新鲜出炉
文科和理科各有各的特点,文科的学习是以理论和表达能力为主,而理科的学习是以逻辑推理能力为主。男女比例:文科女生多,理科男生多,大部…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国家)怎么可以错过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怎么形容)难以置信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城市)怎么可以错过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科学家)没想到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科学家)不要告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