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与方法)干货满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我校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助力“素质+专业+创新创业+财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文与传播学院于2022年试点设立“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与方法)干货满满

 

点击上方“山商人文传播微平台”即可订阅

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招 生

1►微专业简介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我校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助力“素质+专业+创新创业+财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文与传播学院于2022年试点设立“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编辑出版学教研室、广告学教研室、文化传播教学部、大学美育教研室的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教学团队的专业背景涵盖语言学、文学、哲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数字出版、网络与新媒体等多个人文学科领域

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坚持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三维并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良好的人文素质涵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汉语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既可胜任各类中小学校、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行业从事文秘写作、新闻宣传、广告文案、数字出版、文化传播等与汉语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

2►课程设置

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共设置10门专业课程,包括《走进汉字》《沟通与写作》《文字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国智慧:走近儒释道》《千年文脉与古典风雅》《数字人文概论》《中国历史要籍选读》《中国文学百年殿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外国文学经典赏读》。

其中《中国智慧:走近儒释道》为线上授课,其余课程为线下授课。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课程详细介绍见文后附件。

3►招生报名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面向2020级、2021级在校本科生招生,有意报名者可直接与人文与传播学院联系,先无需在教务系统中填报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6月23日联系人:张老师;孙老师报名地点:西校区逸夫楼1104室

报名与咨询电话:座机:0535-6770817手机:15109256680(孙老师)报名电子邮箱:zhanggj@sdtbu.edu.cn4►学费标准修读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的学生按照学分缴纳学费;每学分100 元,共需修20个学分。

5►修读要求与证书获得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基本学制为1年,最长可延长至2年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全部10门课程并获得相应的20个学分者,学校将颁发《山东工商学院微专业证书》主修专业毕业前未能修读完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者,不能获得修读证书,但已获得学分可以申请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

附件: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课程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课程介绍汉语能力与人文素养微专业共开设10门专业课程,包括《走进汉字》《沟通与写作》《文字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国智慧:走近儒释道》《千年文脉与古典风雅》《数字人文概论》《中国历史要籍选读》《中国文学百年殿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外国文学经典赏读》等。

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与前沿性、普适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1.走进汉字汉字是延续民族记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本课程通过讲授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构成、类型,了解汉字的文化意蕴,热爱汉字、敬畏汉字,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依托汉字推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沟通与写作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已成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阐释和案例解读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提高个人在日常社交、演讲、主持、求职等情境中的沟通能力,了解公共礼仪、交谈礼仪、聚会礼仪等相关知识,掌握党政公文、职场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等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为学生今后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3.文字信息可视化设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字信息的认知、审美和表达能力,提高“以图示意”“以图寄情”“以图传文”的人文素养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对文字信息的提取、解读和表达技巧;掌握对文字信息的设计技能,学会用PS、AI等图形处理软件对文字信息进行图形化转化和设计排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信息图文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以图示意”的信息转化方法,提高“以图寄情”的创新表达能力,树立“以图传文”的文化责任意识4.中国智慧:走近儒释道中国的儒释道思想都是以“生命”为中心,强调人生命实践中的德性修养,并由此生发出各自的人生智慧,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讲授,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儒释道的基本思想,把握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中国智慧,了解传统思想的传播和对于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洞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人文涵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担负起中国智慧传播者的重任。

5.千年文脉与古典风雅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作家辈出,佳作荟萃,流派纷呈,是我们民族成长、历史演进的形象记录,是民族发展的心路历程,是构成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基石本课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培养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目标,以掌握整个古代文学、文化发展的线索和特征为主要任务,主要学习从先秦到明清的文学发展史,系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中国文学文化精神的民族特色以及现代意义。

6.数字人文概论数字人文概论是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和财经类高校办学特色,提出从数字人文教育视角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媒体人才的一门课程,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字素养”的创新尝试,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包含理论、方法和实践三大模块:理论模块主要介绍“数字人文”的历史演进;方法模块主要讲授与编辑出版业务相关的数字人文工具,每个工具的学习又包括算法原理讲解和实践课堂;实践环节以完成数字人文项目为主。

7.中国历史要籍选读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中国史学典籍丰富,记录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国历史要籍的形成发展脉络、编修体例和史学价值,并选取三十余篇经典篇目进行重点讲读,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史学常识和历史文献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史籍、分析史料、评判史事的能力,掌握阅读、评析和运用文言史籍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发现、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史学修养和人文涵养。

8.中国文学百年殿堂中国文学百年殿堂面向近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关切时代进程,传承文化基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百年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重要文学思潮与各时段代表性作家作品;能力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透过文学现象把握百年文学发展的起承转合规律,从作品内容、艺术特色中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负载,体会百年中国文学与百年中国社会的深层互动关系;素质层面上,要求学生提升自身理解力、观察力、表达力,将百年中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化为己有,并有效以口头或笔头的方式表达出来。

9.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是一个文学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中,文学是塑造民族文化和传统人格的重要力量,是蕴含着深厚而丰富民族精神的巨大宝藏本课程兼顾文学性、经典性和审美性,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各文体的发展历程、特征,并选取七十余篇(首)经典作品进行重点讲读,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古代文学各文体的基本知识,掌握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具备自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涵养。

10.外国文学经典赏读本课程按照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撷取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时期、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时期能够代表各个发展时期的经典作家作品进行讲解,在文体上兼具神话、戏剧、小说三种主要文体,知识体系上兼顾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作品。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旨在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特性、建立起外国文学的发展整体脉络、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将文学阅读与人生思考、人文素养提高结合在一起

山东,齐鲁之邦,孔孟之乡;烟台,山海仙境,烟波浩荡;山商,凤凰山麓,黄海岸旁;人文,厚德载物,君子自强;你我,在这里相逢,我们一起成长!

编辑:严莉责编:张莹指导老师:林科兴 王涵审核:张开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