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能力(人文执业能力)新鲜出炉
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需要教育者为学生人文素养训练创造有利的环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务人员成为“逆行者”,为医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最经典的鲜活教材。
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将邀请医学院校知名管理者、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思考与建议。
本次分享学者为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宫福清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应对卫生健康系统性转型、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医学人才的题中要义,其主要包括依法行医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围绕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培养,当前医学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人文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渠道和教育评价等五个方面深化改革。
经由改革,重构“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精神培育和良好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型医学人才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医学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大健康、大卫生”“新医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等新概念和新举措,对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围绕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医学教育须重新对医学人文学科进行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合力这一系列的变化,本身即昭示着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医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人民健康产生更深的感知能力,使之从生命的感悟中正视生命观。
加强优秀师资配置优秀的师资配置是培养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作用,整合师资力量,开设涵盖医学人文全部核心的“必修-限选-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借鉴“课程思政”的做法,吸纳医学专业教师、医学教育管理者以及受过培训的患者,共同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只有把学生前期基础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后期临床带教、示教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医学人文精神贯彻于临床实践的始终同时,“主体间性”理论建构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时代人类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加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强教师对学生本身的关注,让学生成为培育的目的,切实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更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医学人文教育脱胎于“人文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经典的诵读:研习文学与艺术经典陶冶情操;研习历史与文明经典获得广博的视野;研习哲学与宗教增强逻辑思辨能力;研习经济与社会经典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人文教育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犹如人文经典一样,越是积淀久远,越会散发出理性和感性交织的光芒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更新,首先要重读东西方人类文明传承中留下的经典内容同时,人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授经典的、前沿的医学人文理论;通过社会实践训练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把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活动的始终。
当前,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PBL教学、慕课教学、叙事写作、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科室蹲点……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方法异彩纷呈但教育教学最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医学人文教育更要注重“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式方法统一起来。
医学在常人的眼里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殊不知,如果没有人文的引导,医学会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跑找不到方向只有具备丰富内容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方法更新”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其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医学伦理困境、医患关系冲突等,成为教学方式方法更新的核心。
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认知冲突,进而启发学生在面对医学人文悖论的“两难困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巩固充实“两个课堂”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首先要巩固、充实和提高现有的医学人文课堂教学水平。
唯有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他们才能够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医学实践的历程中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实践课堂是医学人文教育亟须拓展的另一主阵地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针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训练,实践课程不但是消化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的最佳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实践出真知”,没有每一次临床实践所呈现的同理心,也很难形成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需要教育者为学生人文素养训练创造有利的环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务人员成为“逆行者”,为医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最经典的鲜活教材完善医学人文教育评价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不仅仅要让学生涵养医学人文的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医学人文教育评价的核心标准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
评价的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其间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但教育对人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培养满足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社会化的目标和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去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评价,才能够让我们去甄别不同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的“个性”。
一所大学培养的人的“个性”是这所大学精神的反映,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是通过其培养的人呈现出来的因此,医学人文教育评价更多地应该关注学生独特品格的塑造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重构“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精神培育。
和良好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关联阅读:陈国强院士:医学教育要创新,该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沈洪兵院士:医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四点至关重要刘玉村:优化医学人才培养,要摸清底数,针对性设计招生规模和层次结构。
为助力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医视野”将聚焦基础、临床、公卫与预防等医学各领域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撷取创新亮点、凝练发展深思、提升治理能力投稿邮箱:kjkp@jkb.com.cn文: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宫福清。
策划:王乐民 张灿灿编辑:姜天一 夏海波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能力(人文执业能力)新鲜出炉
拓展医学人文教育渠道,需要教育者为学生人文素养训练创造有利的环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务人员成为“逆行者”,为医学生树…
-
人文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干货满满
企业中员工任职资格文件是招聘和配置岗位员工的操作标准,该文件对上需要衔接企业发展战略,对下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率,是人力资源所涉及…
-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是职业经理人的核心能力吗)万万没想到
-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与方法)干货满满
-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包括哪些)不看后悔
- 人文能力(人文能力包括)速看
- 人文素养高(人文素养高的地区有哪些)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