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俟河之清(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重点分析了《归田赋》写归田而不归田的审美特征。

俟河之清(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没有归田的归田之作         ——张衡《归田赋》赏析          怡云轩主   牛贵琥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所作的《归田赋》是古代抒情小赋的代表,赋写归田而实际上没有归田,是当时的社会生态在文士身上的反映。

      归田,即归于田园那么,张衡为什么要归田园呢?赋开头就讲:“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第一句讲的是事实据《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作为南阳的世族,“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永元,是汉和帝的年号,一共十五年,而永元十五年张衡二十六岁说明在此以前,他就来到了京师直到汉章帝的时候,征他为太史令,正式出仕朝廷这是什么时候呢?《文选•归田赋》李周翰注:“衡游京师,四十不仕。

”如果所言不虚,张衡的出仕在汉安帝元初四年,也即公元117年李周翰注又云:“顺帝时,阉宦用事欲归田里,故作是赋”《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迁侍中之职顺帝曾问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怕论到自己,“皆共目之”张衡只好“诡对而出”。

就这宦官还在顺帝面前说张衡的坏话,张衡于是作《思玄赋》寄托情志这是什么时候呢?《资治通鉴》于顺帝阳嘉三年,也即公元134年,记载了类似的事情顺帝问周举“官贪污,佞邪者谁乎?”周举不敢实说,只是泛泛而讲:“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群臣。

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张衡与顺帝的对话大约与此同一时期《思玄赋》言:“俟河之清祗怀忧”,《归田赋》中讲:“俟河清乎未期”,说明两赋作于同一时期那么,从张衡出仕算起,到作赋之时已十七年了。

如果从他游京师算起,则时间更长具体时间不好说,但《张衡传》有在此之前张衡用十年的时间作了《二京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招不应”的记载邓骘“推进贤士”据《资治通鉴》是在永初四年,也即公元110年那么就是从张衡作《二京赋》算起,他游京师也在三十三年以上,的确可以称得上“永久”。

      赋的第二句则不好说是事实了明略,明智的谋略时,时世佐时,指辅佐君主张衡果真是没有谋略辅佐君主吗?据《张衡传》,他没出仕前作《二京赋》讽谏王侯的奢侈风气当任太史令后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等。

阳嘉元年造候风地动仪针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上疏劝皇上改变群小作威作福危害国家的现象针对图谶迷信,他上疏要求禁绝任侍中后,他要求允许自己搜集资料,完成《汉纪》,订正汉代礼仪,只是没被批准更不用说以后于永和初年任河间相时,使“豪右共为不轨”的乱象,变为“上下肃然”,被人所称颂了。

可见不是张衡无明略,也不是不能佐时,而是其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他实现明略、辅佐君主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便是对“无明略以佐时”的回应《淮南子•说林训》云:“临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张衡却讲自己只能空自羡鱼。

为何不归家结网呢?原因在于就是有网也没有施张的可能“俟河清乎未期”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左传》襄公八年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以河清作为政治清明的标志,所以张衡是以之来比喻清明的政治不可期待意思是空有理想的追求却没有实现的可能,讲出了作者的无奈,增加了全篇悲凉的气氛。

      既然杜预注《左传》云:“言人寿促而河清迟也”为何不另找出路而要苦苦等待呢?所以作者接着讲:“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蔡是蔡泽唐是唐举《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蔡泽没有发迹前,找唐举看相。

唐举先是取笑他,后来告诉他的寿命还有四十三年张衡是用这个典故来表现自己企图找到突破困境的途径然而,这种决疑的方式是不会有正确答案的于是“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天道,指自然法则渔父,代指隐者《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劝告屈原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应与世浮沉。

王逸之注就云:“宜隐遁也”这两句的意思是:主宰人类命运的自然法则实在是难以搞明白,只能追随渔父一类隐逸之人追求快乐了这种隐逸的本质是:“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埃尘,指充满功名利禄的世俗社会《淮南子•俶真训》:“茫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

”世事,当今社会上的事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张衡要脱离这浑浊的朝廷,与之作别      以上是本赋的第一部分交待之所以要归田的原因,从而引出下文关于归田的描写。

      那么,归田之后是个什么情况呢?作者满怀热情地写道:“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这一段富有情趣的文字,足以引起人们的向往,是历来描写自然景物的典范之作。

问题在于:如果是真正的归田,则是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事情,赋的特点更是应该这样来写作者却只选取了一年之中最为美好的时节仲春二月来描写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段描写,放在皇家的苑囿、贵族的花园,也是恰当的,并不具备田园的特征。

比如张衡《东京赋》描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永安离宫的“鸭鶋秋栖,鹘鸼春鸣雎鸠丽黄,关关嘤嘤”、《思玄赋》的“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和《归田赋》都是一样的情景这就说明,《归田赋》的归田,不是真正的归田,而是想象中的归田。

出于想象自然是选取最美好的时节和画面这种画面也自然要为其现实生活所范围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接下来所写归田后的活动,并不是从事于田园的工作,而是贵族式的射猎弋钓“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沈之魦鰡”方泽,大泽对于“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文选》李善注解为:“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是人啸,很难和虎的啸声相似《诗经•江有汜》:“其啸也歌”,郑笺云:“啸,蹙口而出声。

”这种嘬口出声,一般如《晋书•阮籍传》以鸾凤之音作比喻实际上这两句正如字面所言,就是写龙吟于大泽,虎啸于山丘张衡认为理想的归田之处应有山、有泽、有动物,是以下面具体写弋、钓的活动及其收获鸟高飞于是用“仰”“落”,鱼沉深渊于是用“俯”与“悬”。

干净利落,却极其生动形象然而,作者描写的这种活动,与皇家贵族的田猎十分相似比如张衡《西京赋》的“登豫章,简矰红蒲且发,弋高鸿挂白鹤,联飞龙磻不特絓,往必加双”《南都赋》的“俯贯鲂鱮,仰落双鸧鱼不及窜,鸟不暇翔。

”如果没有前面的“五柞之馆”、“昆明之池”、“宴于兰堂”,又和《归田赋》中所写有什么区别呢?如若把《归田赋》中的这一段放在《田猎赋》中不也是恰当的吗?所以说,作者写的还是想象中归田的所作所为,这种所作所为同样产生于京都的现实环境。

      以上是第二部分,描写的是想象中归田以后的活动      全赋的第三部分也即最后一部分是写自己的感受“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这四句是上一段的结束语曜灵,太阳望舒,月亮。

俄,斜般,也作盘《尔雅•释诂上》:“般,乐也”归田以后,既逍遥以娱情,又追求田猎弋钓的乐趣,一直到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还意犹未尽,不觉疲劳然而,这种行为是和圣人之教导相违背的《尚书•无逸》载周公云:“文王不敢般于游田。

”《老子》第十二章也讲:“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因此要“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请注意,作者讲的是回驾驾,即车驾所以还是贵族的出游和田猎,而不可能是隐者如陶渊明的“策扶老”“命巾车”其蓬庐也只能是象征性的虚拟,而不可能如陶渊明《答庞参军》所言“朝为灌园,夕偃蓬庐”的蓬庐。

归于蓬庐做什么呢?“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指,同旨舜作五弦琴,所以领会五弦琴之旨趣和阅读玩味周公、孔子的图书,都是修习圣人之道的行为翰藻,指挥笔作文之所以作文是为了表现上古帝王的法则。

周、孔之书,帝王的法则,自然和隐逸的观念无关说明张衡讲了半天归田,实际上并没有归田其理想、追求还是志在朝廷,建功立业所谓的归田,只是苦于没有遇到明时,发发牢骚而已作者和读者对此都当不得真最后他讲:“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物外,世俗社会之外指不被社会的事务所拖累《汉书•叙传》述《贾邹枚路传》云:“荣如,辱如,有机有枢”人们都喜于求荣,耻于受辱然而,荣辱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由于和社会打交道所产生如果和世事相脱离,无所牵挂的话,又那里有或荣或辱这回事呢?从表面上看,本赋的结句和开头的“与世事乎长辞”相呼应,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圆满解决。

第一,如果追求的是虞舜、周孔、三皇之道,就是在物之内而不可能真正是物之外,必然要处于荣辱之中这和归田不归田没有关系第二,这种读书作文的行为,不必通过归田才能实现,就是在京师世俗环境之中也可以实施第三,作者讲的是“纵心”,纵心于物外,自然不必身体也在物外。

那么,归田也就是可有可无的事了总之,《归田赋》写的是归田而实际上并没有归田的迫切性,其本质是为了抒发不遇之情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没有归田的归田之作,其价值何在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东汉时期的归田隐逸群体,主要是避祸式的隐逸和节操式的隐逸。

正如《后汉书•逸民列传》所言:“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扬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这便是避祸式的隐逸“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甚至于“邪㜸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这便是节操式的隐逸。

这两种隐逸都是出于政治性的目的,行为都是偏执型的,都不可能使隐逸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是真正生活在山林之中,也不会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之,欣赏之然而,在这种环境之下,张衡第一次将自然之美引入以隐逸为主题的作品,着力描写,使读者心驰神往,感触至深。

从这个角度上讲,《归田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逸之乐的作品,在这个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其意义难以估量      其次,本赋是当时正直官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张衡在京几十年,亲眼看见权贵走马灯一样递相兴衰。

窦氏、阴氏、邓氏、阎氏家族,都因皇后而横行一时,最终被杀、被放、被徙正直的大臣如杨震、虞诩、李固、庞参、王龚等人,都因与宦官的斗争或死或免权贵群小甚至到了目无法纪藐视皇上的地步执金吾梁冀纵暴非法,洛阳令吕放因与梁冀父亲梁商有交情,告诉其情况。

梁冀竟然派人刺杀吕放梁商与宦官曹节交好,为宦官张逵所猜忌,在顺帝面前进谗言顺帝不信,张逵竟然假传帝命收缚曹腾等人人们都说东汉宦官专权,但历任皇帝和权贵作斗争时,所依靠的只有宦官朝廷中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正直之士无所适从,自然会产生归隐田园的念头。

然而,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又使其不能真的去隐逸更何况皇帝也有励精图治的愿望,与文士有一定的知遇之恩呢安帝不就是雅闻张衡善术学,以公车特地征聘任命为太史令的吗?顺帝不是任命张衡为侍中,处在机密,常“引在帏幄,讽议左右”吗?张衡《四愁诗》所云:“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的是实情依据《楚辞》的传统,美人应指汉顺帝因此,写归田而实没归田的《归田赋》,正是张衡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归田赋》的魅力正是如此。

      我们还要明白正是写归田而实际上没有归田,使得本赋可以摆脱具体归田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涵盖面最广又最具典型性的形象组成最优美的画面,将赋的描写本质发挥到极致虽然本赋只有211个字,属于抒情小赋,但艺术效果却要超过一些篇幅极大的大赋。

只要和张衡写于同一时期的2771个字的《思玄赋》作比较,就更清楚了《思玄赋》基本仿《楚辞》的格局开头的“奋余荣而莫见兮,播余香而莫闻”、“感鸾鹥之特栖兮,悲淑人之稀合”,叙述想要被知,感慨不与世合,与《归田赋》的“无明略以佐时”、“俟河清乎未期”是同样的内容。

第二部分的“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企图通过占卜者给予明确的答案,等同于《归田赋》的“从唐生以决疑”以下大量篇幅写往北、往南、上天求女、下返故居,与《归田赋》中归田的内容起着同样的作用最后一部分“收畴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之遐心。

”等同于《归田赋》的“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御六艺之珍驾兮,游道德之平林结典籍而为罟兮,驱儒墨而为禽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回到了学习典籍修身养性的道路上,等同于《归田赋》的“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与《归田赋》的“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完全相似由此可见,《归田赋》虽然短小,但有因,有果,有行动,有描写,其结构和《思玄赋》相同,只是更加突出了直观感,加强了抒情性。

既保持了赋的本质又避免了大赋冗长拖沓,使人难以终篇的缺陷本赋是张衡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通过艰苦地探索,所获得的创造性的成果正因为如此,后世许多作家对其推崇和效仿比如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田,其乐只且”、《酒会诗》:“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其中便有《归田赋》的影子更不用说魏晋以降大量流行的抒情小赋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