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不要告诉别人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全文约4400字)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又称吴大帝。
许多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对这位霸主枭雄式的人物评价并不高,就像世界近代史圈有“辱法”,三国史文化圈也存在“辱孙”的风潮普遍的,大家都喜欢称其为“大魏吴王”、“孙十万”这是为何?缘由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孙权统兵打仗的水平实在太差,常常率领数十万之众(诈称)征伐,却屡遭失利,尤其是五次攻合肥,皆无功而返,其中两次还被杀得大败亏输,狼狈而回。
于是,人们就用“孙十万”这一名号,来调侃这位“军事天才”的武功。
在此回顾一下孙权五次合肥之战,以及其它一些败绩第一次合肥之战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挟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威,孙权率兵十万进攻合肥,本来合肥守军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城欲崩”,结果蒋济用一封信把孙权骗得退兵了。
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
未至,权退《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要说这次也还好,刚在赤壁打完仗,用兵保守可以理解,但是围了一个多月,被蒋济一封信劝退了,有点离谱更离谱的是,一年后,孙权的数万人被臧霸的一万人打得“上不得船”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
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馀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二次合肥之战是建安二十年(215年),也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这次明确出现了“权率十万众围合肥”的字样。
说是张辽“八百破十万”,实际上合肥守军有七千,张辽用了八百勇士破阵,在孙权退兵的时候还趁机偷袭了一波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
"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继蒋济得到“蒋一封”的称号,张辽也喜提“张八百”之美称。
其实这次是孙权最有机会拿下合肥的,不想竟大败而归,陈武战死,徐盛受伤,各路史家对此战大写特写,甚至还用到了“几至危殆”、“威震江东”这样的字眼,孙权可谓是颜面尽失权征合肥还,为张辽所掩袭於津北,几至危殆。
《三国志》裴注《江表传》贺齐篇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其父母以辽恐之《太平御览·兵部·卷十》第三次合肥之战是太和四年(230年),这次吴军也就是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不克而还”。
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而在此之前,黄初七年(226年),文聘在石阳抵挡孙权五万人,还趁吴军退去时追击,致敬张辽,借此一战“增邑五百户”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於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
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四次合肥之战是青龙元年(233年),大概是孙权觉得上次在合肥没吃亏,这回特意上来秀一把,结果满宠毫不客气,果断用伏兵把吴军一顿捶。
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宠谓诸将曰:“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第五次合肥之战是青龙二年(234年),刚过了不到一年,这次主要是响应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而这也是孙权最后一次亲征合肥但是,曹魏方面田豫、刘邵等人早就料定吴军肯定攻不下来,“不战自破”,果然,曹睿的魏国大军一开,吴军就退了。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最搞笑的是,对于这次征合肥,史书还写着“权自将号十万”,算是把“孙十万”的赫赫大名给坐实了。
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于是引退《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在孙权身上刷了三次战绩的满宠,这次总算有所收获,“火退十万”,喜提“满数十”称号。
只看孙权的五次合肥之战,真是一次比一次拉胯刚开始,孙刘联军打赢了赤壁之战,正是曹魏方虚弱的时候,吴军拿下合肥的机会很大,可惜中了计第二次,有十万对七千的优势,没想到竟一败涂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孙权托大,毕竟多是水军,就喜欢浪,轻敌,加上指挥不力,被张辽一顿猛揍,非常狼狈。
后来,孙权面对曹魏的扬兖豫三州兵马,也没太多想法了,好像跟公费旅游似的,每次都是转一圈就走张辽乐进满宠文聘等魏国将领,在孙权这里狂收人头,生生打成了名将,甚至第五次合肥之战的时候,连魏明帝曹睿都打算来蹭波经验了。
孙权被戏称为“孙十万”确实不冤其实平心而论,历史上的孙权倒没那么差劲,审视他的一生,也算是颇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了,不仅顶住了强势的曹魏,还多次试图向北用兵,甚至还试图和辽东的公孙渊发展联络,对内,发展了南方的经济,向周边开拓疆域,派卫温到达夷洲(即台湾)。
但是,除了军事水平不太行,人们黑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背刺盟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逼得曹操一度打算要迁都,几乎到了诸葛亮“隆中对”里说的“天下有变”的关键节点,哪曾想,东吴作为盟友,不仅不响应关羽的声势,趁机出兵北上抢占曹魏的地盘,还暗中同曹操议和,在关羽背后捅刀子,吕蒙“白衣渡江”,偷了荆州。
得知后院失火,关羽赶忙从襄樊后撤,被吴军击败后又遭追击,终被潘璋部将马忠用埋伏擒拿如此背盟已是大忌,不想孙权竟将关羽杀害,还把首级送给曹操,致使孙刘两家反目一年多后,蜀吴双方展开一番大战,虽以吴军取胜结束,但极大地消耗了两家的军力,曹魏则坐收渔翁之利。
要知道,曹操拉拢孙权,给的条件不过是个南昌侯。夷陵之战前,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这个“大魏吴王”一当就是八年,直到229年,曹丕和刘备称帝的九年后,孙权才称帝。
想当初,鲁肃对孙权的期望可是“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可惜鲁肃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两年后便去世了这位联盟缔造者的离去,也是孙刘联盟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缺少纵横捭阖的谋略布局,和锐意进取的雄心壮志,即使全据长江,东吴也只能固守偏安于东南一隅,最终落得被更强势的北方政权吞并的结局。
在此,我想把三国之后的一大段历史做一些延伸晋朝灭掉蜀汉和孙吴完成统一,但短命的西晋很快分崩,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此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和孙吴一样,版图以东南半壁为主,且皆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故合称其为“六朝”。
除去西晋,六朝的时间跨度长达三百多年,这期间,尽管出现过像祖逖、刘裕这样致力于北伐的英雄人物,但自始至终也没有实现、甚至接近实现中国的统一公元589年,以崛起于西北的关陇集团为基础的隋灭掉南陈,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
其后的大唐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和五代十国割据时代,是第二次“南渡”,虽然宋朝结束了乱世,但实际上此时中国还是一种南北朝并存的局面,北方的契丹辽朝占据着幽云十六州“靖康之耻”后,北宋为金朝所灭,华夏文明第三次“南渡”。
南宋不乏超逸绝伦的战将,其中尤以岳飞最为知名,“岳家军”南征北战,收复大片国土,甚至有恢复中原的势头,可惜赵构秦桧等君臣一心保全富贵,杀岳飞与金人议和此后,南宋虽有数次北伐,但皆是镜花水月这里就说到了南宋那位力主抗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有两首很有名的词提到了孙权,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似乎我们调侃的“孙十万”,在辛弃疾的笔下是非常正面的形象其实这不难理解,“用典狂魔”辛弃疾熟知历史,宋朝以前,但凡偏安南方的朝代,无不死于安乐,作者忆古思怀,有一番恢复中原的壮志理想,但面对现实中苟且偷安无心进取的南宋朝廷,只有怅然无奈之感。
千百年来的江山,难以找到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啊当年孙权年少时就坐镇东南,统领千军万马,连年征战天下英雄谁是他的敌手?只有像曹操刘备这样的人物,能和他鼎足成三,连曹操也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吴历》像孙权这样的人,敢于提兵北上,和强敌一战,以至于一世枭雄的曹操,也对这位与其抗衡者称赞有加而在南宋朝廷里,那些主张议和的王公大臣们,大概也和刘表的儿子一样,把江山拱手送给敌人而屈膝求和,毫无骨气,简直就是任人宰割的猪狗啊!
从这个角度看,孙权的战绩是有些不堪,但历史和现实中远不如他的人,实在太多了在辛弃疾发出这番感慨又过了八百多年,有一个名字里带“谋”的导演,拍了一部反映岳飞的电影,票房收益甚巨这部电影似乎是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然而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南宋朝堂中好是一番闹腾,最后只不过让秦桧的替身念了岳飞的词作,就作罢了。
倒是很有孙十万打合肥内味儿了不可否认,这位导演曾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随着年龄渐长,似乎也失去了进取的精神,耽于安逸,再没有更高的追求了读史多有唏嘘,从坐断东南的孙仲谋,蜕变成“大魏吴王”孙十万,不能不说,很令人感到惋惜啊。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生儿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不要告诉别人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体现的哲学原理)这样也行?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哲理】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 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类似的成语)没想到
- 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四个字)干货满满
- 箫心(箫心剑名)难以置信
- 箫心(箫心剑气是什么意思)原创
- 险象横生(险象环生)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