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源头活水(源头活水下一句)一篇读懂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句句经典,字字珠玑。读圣贤之书,收敛此心。

源头活水(源头活水下一句)一篇读懂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微信!

很后悔这么晚才读《朱子一百句》杰人教授精心挑选的《朱子一百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一本好书,就是给后人一笔巨大的财富,《朱子一百句》就是这样的一本书短短的一百句,让我们了解了天理、人欲、仁、敬、礼、道统、圣贤等概念性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了修身、齐家、治学的道理,及如何去修身、齐家,格物、致知。

特别是治学方面,先生更是不惜篇幅,从格物致知到继往圣开来学,先生详细地论述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方法、应该要读什么书、读书有什么用等对于格物致知、理一分殊等晦涩难懂的内容,先生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用轻松活泼的例子来说明,易于让大众接受。

在读什么样的书的环节,甚至可以细到先读哪些书,应该怎么读,连读《四书》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说明,先生用心不可谓不深通篇都饱含先生的思想精髓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监。

从事于斯,是曰持敬《敬斋箴》里这一段,发人深省这段话揭示了“敬”字“主一”的奥义“主一”就是专一、纯一,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段话无论是当时代还是现时代,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治学、做人、创业、创新,甚至教育、婚姻家庭等都有指导作用。

“敬”在儒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内涵“诚”总是与“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诚”是本体之真之实,是“愿望的道德”,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诚”是就天道而言的,具体贯彻落实由“敬”来完成敬是人事之本,是“现实的道德”。

“敬”之思想,在宋明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有理论体系的“功夫哲学”“主一之谓敬”、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等功夫理论,开创了“敬”的思想新纪元朱子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阐述主一、敬畏、居敬穷理等理论,并把“敬”上升到“圣门第一义”、“圣门之纲领”的高度。

“敬”是“圣人养心之要法”,“敬”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是“正心修身之根本”

《朱子一百句》告诉我们,传统在现时代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朱子学绝不仅仅是“文本的儒学”,更是“行动的儒学”,该理论不仅仅是用来研究的、思辨的,更应该要实行的、践履的朱子无疑是复兴儒学的最伟大也是最成功的思想家。

在研读朱子学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理论、方法、思想依然对现时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性冷漠,民族素养严重滑坡在以俗为美、以粗野为高雅、以鄙陋为文明的不良风气下,先生呼吁,我们更应读圣贤之书,收敛此心。

先生指出:“古之君子学以为己”,做学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变化气质,通过学问全面提高各人素质然“今之学也为人”,今天以技能为主流教育,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都希望孩子读好书,然后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各类培训班应有尽有。

今天的道德教育严重弱化,教育是以知识为导向,而不是以价值为目的教育要呼唤人文精神,须到朱子那里取经在读完此书后,对读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加以研习,定有很大的收获读书要循序渐进,要有先后次序,有轻重缓急之分。

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正如吴震教授所说,要成为向圣贤一样的人读书忌走马观花地读,忌囫囵吞枣地读,如果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怎么会有感悟?读得肤浅,当然也就悟得不深朱子倡导“居敬持志”,读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可或作或辍,一日曝十日寒。

杰人教授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先生心胸宽广,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始终勤奋刻苦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他在书中告诫我们,青年人的重担,就在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个人的追求才有意义和价值。

文化如大海、如星空,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无边无际,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文化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大浪淘沙,好的东西,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不好的东西,自会销声匿迹朱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自然有他的道理。

虽然经历过“庆元党禁”及后来的不公正遭遇,历史始终会给真理一个交代所有身体的艰辛与困苦,心灵的困惑和挣扎,是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必须付出的代价只要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做着想要做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充实而又。

乐观,就是读书最大的功德。

在本书行将结束时,先生讲解了《观书有感二首》,是写景寓理的哲理诗诗中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对朱子来讲,引导他取得突破的便是这汩汩不绝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就是先人留下的浩瀚的思想资源,是现实世界的格物致知让我们再次欣赏这幅美丽而生动的画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年4月30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