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俟河之清(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燃爆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八年【经】8.1 八年春王正月[1],公如晋。8.2 夏,葬郑僖公。8.3 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俟河之清(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燃爆了

 

八年【经】8.1 八年春王正月[1],公如晋8.2 夏,葬郑僖公8.3 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8.4 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2]8.5 公至自晋8.6 莒人伐我东鄙8.7 秋九月,大雩。

8.8 冬,楚公子贞帅师伐郑8.9 晋侯使士匄来聘[3]【注释】[1]八年:鲁襄公八年当周灵王七年,前565[2]邢丘:在今河南温县东[3]士匄:即范宣子【译文】鲁襄公八年春周历正月,襄公到晋国夏,安葬郑僖公。

郑国军队侵袭蔡国,俘获蔡国公子燮季孙宿和晋悼公、郑简公、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邾国人在邢丘相会襄公从晋国回来莒国军队攻打我国东部边境秋九月,举行祈雨的盛大祭祀冬,楚国公子贞领兵攻打郑国晋悼公派士匄来我国聘问。

【传】8.1 八年春,公如晋,朝,且听朝聘之数【译文】鲁襄公八年春,襄公到晋国朝聘,同时听取晋国要求朝贡礼物的数目8.2 郑群公子以僖公之死也,谋子驷子驷先之夏四月庚辰[1],辟杀子狐、子熙、子侯、子丁[2]。

孙击、孙恶出奔卫[3]【注释】[1]庚辰:十二日[2]辟:罪借口有罪[3]孙击、孙恶:二人是子狐之子【译文】郑国公子们由于僖公之死,谋划杀死子驷子驷抢先下手夏四月十二日,借口某个罪名杀掉子狐、子熙、子侯、子丁。

孙击、孙恶出逃到卫国8.3 庚寅[1],郑子国、子耳侵蔡[2],获蔡司马公子燮郑人皆喜,唯子产不顺[3],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楚人来讨[4],能勿从乎?从之,晋师必至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

宁矣[5]”子国怒之曰:“尔何知?国有大命[6],而有正卿[7]童子言焉[8],将为戮矣[9]”【注释】[1]庚寅:二十二日[2]子耳:子良之子[3]子产:公孙侨,子国之子不顺:不随从附和[4]楚人来讨:蔡、楚为盟国,侵蔡必引起楚人讨伐。

[5]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子产认为郑国介于晋、楚二大国之间,无论从谁,皆不得安宁[6]大命:发兵兴师的命令[7]正卿:指子驷,当时他专国政[8]童子:此时子产年纪尚幼,父亲可称其子为“童。

子”[9]将为戮矣:《荀子·臣道篇》引逸诗云:“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亦明哲保身之意【译文】二十二日,郑国子国、子耳攻打蔡国,掳获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很高兴,唯独子产不随声附和,说:“小国没有文治德。

行,却有武功,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够不顺从吗?听从楚国,晋国的军队又必然来攻晋、楚两国都来攻打郑国,从今以后郑国至少在四五年内不得安宁了”子国对他发怒道:“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发兵的重大命令,自有正卿做 主 。

小 孩 子 谈 论 这 些 , 将 会 有 杀 身 之祸”8.4 五月甲辰[1],会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诸侯之大夫听命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卫甯殖、邾大夫会之郑伯献捷于会,故亲听命[2]大夫不书,尊晋侯。

也【注释】[1]甲辰:初七[2]郑伯献捷于会,故亲听命:此会一般由各国大夫参加,郑简公要到会献伐蔡的俘虏,因此亲自听命【译文】五月初七,在邢丘相会,晋国颁布朝聘财物的数目,要诸侯的大夫们到会听取命令季孙宿、齐国高厚、宋国向戌、卫国甯殖、邾国大夫参加会见。

郑简公要在会上奉献俘虏,所以亲自前来听取命令《春秋》没有记载各国大夫的名字,是出于对晋悼公的尊重8.5 莒人伐我东鄙,以疆鄫田[1]【注释】[1]疆鄫田:莒人已灭鄫,鲁国入侵其西境,所以莒国攻打鲁国东境,以划定鄫地疆界。

【译文】莒国侵犯我国东境,以划定鄫地疆界。8.6 秋九月,大雩,旱也。【译文】秋九月,举行盛大求雨祭礼,是因为天旱。8.7 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1],子孔、子

、子展欲待晋[2]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3]’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4]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5]晋师至,吾又从之敬共币帛[6],以待来者,qiao小国之道也。

牺牲玉帛,待于二竟[7],以待强者而庇民焉寇不为害,民不罢病[8],不亦可乎?”【注释】[1]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据襄公二十二年《传》,子驷曾随襄公朝晋,晋悼公不以礼待,所以子驷欲从楚[2]子孔:穆公之子。

:公孙虿(chài),谥桓子,子游之子子展:公孙舍之,谥桓子,子罕之子[3]“俟河之清”四句:这是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意为黄河自古浑浊,传说五百年才清一次,因此说人生短暂,难待河清“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意为占卜实在太多,等于为自己编织罗网。

兆,占卜云,语助词询,信,实在职,当竞,语助词[4]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子驷想要一个人专断,所以这样说滋,益,更加[5]纾:缓和[6]共:通“供”[7]二竟:郑楚、郑晋边境竟,通“境”[8]罢:疲乏。

【译文】冬,楚国子囊攻打郑国,讨伐他侵袭蔡国。子驷、子国、子耳意欲顺从楚国,子孔、子

、子展想要等待晋国的救援子驷说:“《周诗》这样说:‘等待黄河清澈,人生能有多长寿命?占卜实在太多,等于为自己编织罗网’主意太多,百姓则多数不能跟从,事情更不可能成功百姓现在处于危急之中,暂且顺从楚国以缓解我国百姓的苦难。

晋国军队到了,我们再顺从晋国恭恭敬敬地献上财物,等待他人的到来,这是小国的求生之道把牺牲玉帛,放在二国边境上,以等待强有力者来庇护百姓吧这样一来敌寇不造成祸害,百姓不疲乏劳困,不也是可行的吗?”子展曰:“小所以事大,信也。

小国无信,兵乱日至,亡无日矣五会之信[1],今将背之,虽楚救我,将安用之?亲我无成[2],鄙我是欲[3],不可从也不如待晋晋君方明,四军无阙[4],八卿和睦[5],必不弃郑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舍之闻之[6]:‘杖莫如信[7]。

’完守以老楚[8],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注释】[1]五会:指襄公三年会于鸡泽,五年会于戚,又会于城棣,七年会于

,八年会于邢丘[2]无成:无终,无好结果[3]鄙我是欲:意谓楚国想要将我国变成其边邑鄙,边鄙之地[4]四军:中、上、下、新四军无阙:兵员配备完整[5]八卿:四军将佐据襄公九年《传》,八卿为荀

、士匄、荀偃、韩起、栾黡、士鲂、赵武、魏绛[6]舍之:子展名[7]杖莫如信:没有比信用更值得倚仗的了杖,凭恃,依靠[8]完守:整治守备老楚:使楚军疲惫无士气【译文】子展说:“小国用以事奉大国的,是靠讲信用。

小国不讲信用,兵祸战乱将时时到来,离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五次盟会树立的信用,现在打算背弃掉,即便楚国会来救援,又有什么用呢?楚国的亲近对我国不会有好结果,它是要把我国纳入其边界,决不可顺从不如等待晋国晋国国君正当贤明,四军兵员配备完整,八卿和睦相处,一定不会丢弃郑国。

楚军大老远前来,粮食很快就将吃完,必定很快撤兵回国,怕什么呢?我听说:‘没有比信用更值得倚仗的了’整治守备以使楚军疲惫无士气,坚守信用以等待晋国,不也是可行的吗?”子驷曰:“《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1]’请从楚, 也受其咎[2]”【注释】[1]“谋夫孔多”六句:引《诗》见《诗经·小雅·小旻》意思是出主意的人很多,所以不能有所成发言的人挤满庭院,谁敢承担过错?一边走路一边和人商量,因此无所得。

孔,很集,成就匪,彼行迈,走路,行、迈为同义词连用。道,道路。[2]

:子驷名【译文】子驷说:“《诗》说:‘出主意人的很多,所以不能有所成发言的人挤满庭院,谁敢承担过错?就如一边走一边和路人商量,当然是无所得’请顺从楚国吧,我来承担责任”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骈告于晋[1],曰:。

“君命敝邑:‘修而车赋[2],儆而师徒[3],以讨乱略[4]’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5],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邢丘今楚来讨曰:‘女何故称兵于蔡[6]?’焚我郊保[7],冯陵我城郭[8]。

敝邑之众,夫妇男女[9],不遑启处[10],以相救也翦焉倾覆[11],无所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12],不知所庇民知穷困,而受盟于楚,孤也与其二三臣不能禁止[13]不敢不告”【注释】

[1]王子伯骈:郑国大夫[2]车赋:车乘[3]儆(jǐnɡ):戒备[4]乱略:叛乱侵夺略,乱[5]赋:军赋,指兵力[6]称兵:举兵[7]郊保:郊外的城堡保,同“堡”[8]冯陵:攻犯,侵略冯、陵,同义词[9]夫妇男女:指全部居民。

夫妇,已嫁娶者男女,未嫁娶者或鳏夫寡妇[10]遑:闲暇启处:安居休息启,小跪处,安坐[11]翦焉:将要倾覆的样子[12]夫人:人人[13]孤:郑简公自指【译文】于是和楚国媾和,派王子伯骈向晋国报告,说:“贵国国君命令敝国:‘整备你们的战车,让你们军队保持戒备,去讨伐动乱。

’蔡国人不顺从,敝国人不敢安居,集中了全部兵力,去攻打蔡国,擒获其司马公子燮,奉献给了邢丘的盟会现在楚国前来讨伐,说:‘你们为什么对蔡国用兵?’焚毁了敝国郊外的城堡,侵犯我们的城郭敝国民众,无论男女老少,无暇休息片刻,互。

相救援国家即将倾覆,无处控告求助民众死亡逃难的,不是父兄,就是子弟,人人哀愁悲痛,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庇护民众意识到已经山穷水尽,只好接受楚国的盟约,寡人和几位臣子无法禁止,不敢不向贵国报告”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曰[1]:“君有楚

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2],而即安于楚。君之所欲也,谁敢违君?寡君将帅诸侯以见于城下,唯君图之!”【注释】[1]知武子:即荀

,时任晋国中军帅[2]行李:即行人,使者【译文】知武子派外交使节子员回答说:“贵国君主受到楚国的讨伐,也不派一名使节告诉敝国国君,却马上向楚国顺服这是你们所希望的,谁敢反对?敝国君主将要带领诸侯和你们在城下相见,请你们国君好好准备。

吧!”8.8 晋范宣子来聘[1],且拜公之辱,告将用师于郑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2]季武子曰[3]:“谁敢哉!今譬于草木[4],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5]欢以承命,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6]宾将出,武子赋《彤弓》[7]。

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8],以为子孙藏匄也,先君守官之嗣也[9],敢不承命?”君子以为知礼【注释】[1]范宣子:即士匄,时任中军佐[2]《摽(piào)有梅》:《诗经·国风·召南》中诗篇。

名,本意是说求婚男子应及时行事,士匄借此希望鲁国及时出兵讨郑摽,落[3]季武子:当时襄公年幼,享宴中季武子相礼[4]譬于草木:因赋《摽有梅》,所以季武子说以草木为喻[5]寡君在君,君之臭(xiù)味也:意思是晋国君是花。

木,鲁国君只是其所发出的气味,比喻两国形同一体臭味,气味[6]《角弓》:《诗经·小雅》中诗篇名季武子取其中兄弟婚姻,互相不要疏远之意[7]《彤弓》:《诗经·小雅》中诗篇名本意为天子赐给有功诸侯的诗歌,这里借以希望晋悼公继承文公的霸业。

[8]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后,周王策命晋侯为侯伯,并赐之彤弓等[9]匄也,先君守官之嗣也:士匄曾祖郤缺在文公时任卿,士匄自己继承士会、士燮为卿【译文】晋国范宣子前来聘问,并拜谢襄公的朝。

见,报告准备向郑国用兵襄公设享礼款待,范宣子即席赋《摽有梅》诗句季武子说:“谁敢不及时呢!现在用草木做比喻,对于贵国国君来说,敝国国君只是其气味罢了高高兴兴地接受命令,哪儿会拖延时间呢?”季武子赋《角弓》诗句。

宾客将要退席,季武子又赋《彤弓》诗句。范宣子说:“城濮一战,敝国先君文公在衡雍奉献战功,在襄王那里接受了彤弓,作为子孙的宝藏。我是先君官员的后嗣,岂敢不接受您的命令?”君子认为范匄懂得礼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