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西方发愿文注》思考题及讲解视频14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

 

《西方发愿文注》思考题14课六、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1.解释字面答:前面是求佛护念,现在是正式发愿,分三部分:一现生愿、二临终愿、三往生愿这一段讲的是现生愿,也就是祈求现生得到利益。

字面意思是:通过我的真诚祈祷和阿弥陀佛的加持护念,自他二力和合,使得我宿世以来造作的惑、业、苦三障自然消除,戒、定、慧等善根得以增长见思烦恼速疾空尽,根本无明顿然破除自心本具的圆觉妙心,也就是究竟的佛的智慧廓然证悟。

自性本具的寂光真境,也就是光明力用朗然现前由此,还归清净的自性,这时候就叫净业成就2.这么殊胜的利益要如何获得?答:省庵大师说:由甘露灌顶,故宿障除由光明照身,故善根长由手摩我头,故烦恼、无明顿破由衣覆我体,故妙心、真境现前。

由于得到佛的甘露灌顶,自心佛心心心相应,所以宿世以来造作的惑、业、苦三障自然消除由于得到佛光照射,就像“一灯能除千年暗”,自心的障蔽自然消除,自性本具的功德显发出来,所以叫善根增长比如,阿弥陀佛又叫清净光,能对治贪心,令心清净;阿弥陀佛又叫欢喜光,能对治瞋心,增上信心;又叫智慧光,能对治愚痴,开发智慧等。

由于佛的智慧之手为我摩顶,烦恼、无明顿然破除,就像日光一出,黑暗顿除由于佛以法衣盖覆我体,成为佛的法子,荷担如来家业,所以圆觉妙心、寂光真境朗然现前实际妙心、真境圆融无二莲池大师在《西方愿文解》里说:既以自力,又蒙佛力,内外交资,故障灭善生,有如是等大利益事。

自身祈祷之力和佛的加持力,二力和合,内外交加,则障灭善生,有这样的大利益事总之,这一切利益,都是自他二力感应道交,都是顿悟顿证,现前成就3.为什么要求现生开悟成就,不是都说但求往生,不求开悟吗?真正的难点在哪?。

答:“求现生开悟成就”和“但求往生,不求开悟”二者不相违背,不是水火不相容前面发愿就是“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祈求的目标就是成佛,如果能够现生开悟、即生成佛那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的话,就祈求临终往生,一旦往生,开悟成就水到渠成。

所以,净土法门不排斥“求现生开悟成就”祖师说“但求往生,不求开悟”的真实意思,是防止行者偏离正道一是防止落到自力法门中,靠自力修开悟,修解脱,修成佛;二是害怕只求开悟成就,就把信愿、往生放在一边去,甚至轻视、排斥。

如果开悟不成,信愿又不具,生死怎能了?而且,即便是开悟了也不一定能了生死实际上,“求现生开悟成就”和“但求往生,不求开悟”二者很难以平衡难点在于,凡夫众生融通不了虽然说念佛人也可以求世间的健康长寿等利益,但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怕的是求现世安乐,就把往生放在第二位,甚至根本不想了。

而死亡随时就会降临,一息不来就是后世,一旦面临死亡,平时信愿又没有过关,必然是贪生怕死,手忙脚乱阿弥陀佛愿力再大,也不能让无信无愿的人往生所以,祖师大德强行遮止:不求开悟,但求往生!《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以,要分清轻重缓急,辨别根本枝末这里最保险的做法是:先抓信愿根本,保证即生能够往生;在此基础上,随分随力地希求开悟甚至即生成佛也可以按照《可许则许》来发愿:如果我能够开悟,乃至现生成佛,希望佛加持我开悟成佛;如果不能,就加持我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再开悟成佛。

这样做,内心很安稳,很平静,不急躁,不害怕七、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

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参考答案1.解释字面答:前面是“现世愿”,这一部分是“临终愿”,净土法门展现了法界最奇妙的临终关怀字面意思:祈愿佛力加持:当我临命终的时候,能够预知时至、生死自在从身体来说,远离一切四大不调的“病苦”,和水、火、刀兵、毒药等“厄难”;从心上来说,没有丝毫的贪恋和迷惑。

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都很愉悦,往生的信愿非常明了舍弃这个业报身的时候,非常安详,就像入于禅定这时候,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等菩萨圣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空中现出的七宝楼阁就是我往生后的住处,幢幡飘扬,异香普熏,天乐盈空,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境界,明明了了地展现在眼前的天空中。

让在场的所有有缘众生,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欢喜感叹,都发起了愿往生的心,愿成佛的无上菩提心2. 依本注解“贪恋”有哪些?结合自身和身边人具体谈谈答:省庵大师说:“贪恋”有四:一、终岁持斋,一朝食肉;二、长年念佛,此日贪生;三、恩爱牵缠,难割难舍;四、许愿保禳,求神服药。

“贪恋”有四种:一是本来是长年累月地持斋,忽然有一天又吃起肉来,特别是临终时,这是贪恋身体的表现;二是本来长年累月地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今天忽然贪生怕死,这是贪恋身命的表现;三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恩爱牵缠,难割难舍,这都是贪恋眷属的表现;

四是一旦生病或遇到灾祸,就祈祷许愿,求神服药,希望健康长寿,这都是贪恋尘世的表现总之,以身体、寿命、眷属、尘世等为代表的各种贪恋,都是身见我执,都是往生的障碍,必须提前对治结合自身和身边人具体谈谈:略3.

依本注解“迷惑”有哪些?结合自身和身边人具体谈谈答:省庵大师说:一疑罪业深重,二疑功行浅薄,三疑佛不来迎“迷惑”有三种:一是怀疑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罪业极其深重,罪业不除难以往生这是通途法门的说法,实际上,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不是靠自力断惑证真。

凡夫靠佛力加持,能够带业往生比如,一灯能除千年暗,灯光一照,千年的黑暗当下消除佛光一照,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五逆十恶都能仰仗佛力往生,无需怀疑二是怀疑自己修行的功夫浅薄,别说断烦恼,连压伏烦恼都做不到。

戒持不了,定修不成,智慧浅薄,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实际净土法门是靠佛力,是靠信愿,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功夫不必要修到一心不乱,不靠念佛功夫,只要信愿具足即可往生三是怀疑佛的智悲力不够圆满,或者认为念佛人这么多,临终佛怎么能到每个人面前来接引呢?或者担心自己病的糊涂了,或者担心眷属哭哭啼啼,佛不来接引怎么办呢?实际上,一方面佛必定来迎接,因为这是佛的愿力,而且佛能够做到;另一方面,佛来接引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自己的心水清净了,佛必然现在面前,感应道交,法尔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三种迷惑,就是三种怀疑疑心的根子在于对佛的怀疑,在于对往生根本的怀疑佛早已断证圆满,大悲周遍而往生是靠信愿,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功夫结合自身和身边人具体谈谈(略)4. 为什么要发愿让其他众生也见到种种瑞相?。

答:莲池大师在《西方愿文解》中说:众见发心,则自他兼利矣又众人皆见,其事乃真独己见之,或是魔事发愿让其他众生也见到种种瑞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够“自他兼利”,自己往生的同时,让在场的所有有缘众生,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欢喜感叹,都发起了愿往生的心,愿成佛的无上菩提心。

二是为了证明这些瑞相都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大众都亲见亲闻证明真实,如果只有自己见到,有可能是魔事5.如何保证临终身心不颠倒?答:一是不能“贪生怕死”,要用“视死如归”对治“贪生怕死”;二是如果能够做到“预知时至”,就能保证临终身心不颠倒。

怎么做到不“贪生怕死”呢?莲池大师《西方愿文解》说:“至于”者,前修净因,故至临终感斯净报也平日散心杂念,临行挥霍慞惶念佛若至一心,临终安得不定?然行人但贵已离贪恋迷惑,勿虑或遭病苦厄难倘遭病厄,当知念佛人死此往生,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如出牢狱,得还故家,不亦乐乎。

?况古云:“还有不病者么?”则亦有不厄者,复何虑哉!愿文中的“至于”是说,前面修行了净土之因,后面自然感得临终“身心不颠倒”的果报,这是法尔自然的事,不用怀疑,也不必害怕如果说平日里修行散心杂念,那么到临命终时就会恐惧不安,手足无措。

所以,修行人关键在于在自心远离贪恋迷惑上下功夫,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临终是否遭病苦厄难假设说,临命终时遇到身体生病或者水火等灾害,不要贪生怕死应该怎么想呢?第一要想:死亡不是断灭,不是说一死就什么也没了实际就像是换了一件娑婆世界的破烂衣服,将要换上极乐世界的珍宝妙衣。

蔽衣比喻娑婆的五蕴身,珍服比喻极乐世界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用珍妙宝衣换取破烂衣服,难道还舍不得吗?第二要想:在娑婆世界就像是坐监狱,而且已经坐了多世多劫,现在终于刑满释放了,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极乐世界了。

从监狱出来回家,难道还有什么害怕的吗?第三要想:就像古人说,人的身心有生老病死,但是自性不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不是说“人死如灯灭”,而是自性永不变化,这样就不会害怕另外,预知时至并非那么难即使世间的善人都能做到,比如有些老人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

难的是心态,对死亡过于恐惧,很难善终如果心态安然,自然能感应道交,自然能预知时至比如,省庵大师,五个多月前就能够预知时至了

南无至心皈命礼西方阿弥陀佛,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授课内容:《西方发愿文注》讲解视频14授课法师:圆信法师敬请大众关注同生安养网上视频,珍惜闻法机缘!手机扫码,直接下载视频

想观看下载完整视频 请点击“阅读原文”输入提取码:1zn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