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是成语吗)全程干货
关注我哟☀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
关注我哟☀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青青河畔柳(一)
— 漫话古诗词中的杨柳1别情依依的灞桥柳
在卷帙浩繁的古诗词里,“折柳相赠”与“折柳送别”已经成为一种古人的情感符号和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尤其对于文人墨客而言,更是一种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相沿成习的高雅风尚和诗歌主题在唐诗宋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人以“折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
例如: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白居易·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郑谷·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施肩吾·杂曲歌辞·杨柳枝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孟郊·横吹曲辞·折杨柳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久而久之,“折柳送别”这一寓意深长的行为方式,渐渐演化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惜别概念,并由此内涵衍生出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也同样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譬如:“柳色”、“柳枝”、“柳条”、“柳丝”、“烟柳”、“柳荫”、“柳絮”、“柳绵”、“柳花”、“杨柳”等等。
隋代无名氏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杜牧·新柳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梁简文帝·折杨柳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书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其实,我们如果从文化的源流与传承的角度上来审视的话,“折柳”的原始含义应该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甜蜜爱情和缠绵悱恻的离伤别恨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先于隋唐的《诗经》和《乐府诗集》中萃取一二例证:其一:《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描述了主人公当初身着戎装、走向疆场时,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与家人缱绻道别,而回归故里的时候,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寒冬。
尽管他连年征战杀伐,但一刻也没有忘却魂牵梦绕的家园因为风雪弥漫处,一直有一苗温暖的灯光为他而守候,并在浓郁的夜色里,照亮了他的归途每每读至此处,我总会想起韦庄在他的《菩萨蛮》中所描述的情景与感受:“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读曲歌》:“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这首诗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沐浴着明媚的春光采折杨柳,意欲送给心上人由于长时间沉浸于思念他的柔情之中,不知不觉间,仿佛林中的百鸟也在呼唤情人的名字(“欢”)。
在这花团锦簇、柳丝摇曳的芳春,在这园林铺绣、鸟鸣婉转的花季,情窦初开的她,怎能会不产生美丽的错觉呢?其三:《乐府诗集·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首诗描写了出征者不忍与亲人离别的依依心情。
他蹬鞍上马,并不挥鞭而去,反而折下鲜嫩而绵长的柳枝,来表达自己的一怀愁绪凄然如诉的笛声,从送行的人群中飘出,更增添了他此时的悲苦与惆怅再者,我们从后来的诗词里,也可以感知到“折柳”的真挚爱意与千千情结比如:。
刘禹锡·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雍裕之·江边柳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陶·题情尽桥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沈佺期·横吹曲辞·折杨柳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乔知之·横吹曲辞·折杨柳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
温庭筠·杂曲歌辞·杨柳枝……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古代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外、驿馆旁、官道边、津渡口、柳堤上,除了饮酒话别、折柳相赠、吟诗赋词之外,有时还要吹笛唱歌。
尽管曲调不尽相同,但比较常见而固定,为一般的文人雅士司空见惯、耳熟能详故而,古诗词中常常把劝酒、折柳、吹笛、唱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忧伤别情与送别相关的著名曲子有三支:一是上面提到的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二是唐代的《渭城曲》,又称为《阳关三叠》,源自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有人将此诗谱入乐曲,成为风靡一时的送别曲,又因为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叠唱、咏之再三,因此又被后人冠之以《阳关三叠》。
三是唐代的《杨柳枝词》,此曲原本是唐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柳,藉以表达绵绵不绝的离别之情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歌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一般都是用五言古体来抒写的。
而唐代不少诗人所作的《杨柳枝词》则大都是七言近体的七绝,虽然其内容仍是咏柳或与之相关的事物,但在形式上却予以翻新了在唐代,人们常用绝句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我们也可以从不少诗作中感受到“别筵离歌”的普遍性。
诸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二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古人何以折柳送别呢?大致想来,其因有三:一是华夏文化的承续性使然,赋予“柳”的特别含义,应发端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恋和牵绊正好表达了出征将士怀家恋土的离愁别绪,更使得这种思绪化虚为实、具体可感、形象逼真,这为后来的送别诗奠定了情谊绵长、难割难舍的文化基调二是柳树的习性使然,柳树本身具有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入土而活、随遇而安,正如清朝褚人穫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所指出的:“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众所周知,柳树与其它树木相比,其特点就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借来祝愿远别之人,身处异乡、随缘随遇、一切顺遂这种解释不仅显得合乎情理,而且更具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位三是“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之意,用以体现深情挽留、不忍相别、永志不忘的真情厚意。
故而,以柳寓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如此等等,便成为古人的寄情意象在汉唐时代,“折柳送别”的感人场景多出现在灞桥一带,因而在许多诗词中,“灞桥柳”几乎成为“伤离恨别”的代名词了。
古长安东灞城门,亦称青门,青门外有一条属于渭水支系的河流——灞水,而驰名于世的灞桥正是横跨其上的一座木梁石柱墩桥春秋时期,秦穆公扫平群雄、称霸西戎,遂将滋水更名为灞水,赋以霸权的寓意,并在此首度建桥,故称“灞桥”。
汉唐至清,此桥曾屡毁屡修秦时,人们在灞水两岸广植柳树早在汉代,人们送行至此,就有折柳相别的习俗,而至唐代,在灞桥上设立驿站,东出潼关而远行的亲朋好友大都在这里踟蹰良久、唏嘘握别、折柳相送《三辅黄图》在“灞桥”词条下面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开天遗事》也讲到:“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桥”此情此景,当可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灞陵行送别》)自此以后,“灞桥柳”、“青门柳”被广泛地写入辞章,代替相别之人抒发依恋之情、难舍之意譬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居易·长安春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白居易·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李益·途中寄李二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裴说·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唐宋时代,至若春和景明,灞桥两岸,弱柳扶风,绿绦垂地,袅袅娜娜,流烟滴翠春雨潇潇时,更是碧色如洗,绿波荡漾,浓墨渲染,柳暗花明每值暮春时节,风飏絮飞,柳花胜雪,十里长堤,烟笼雾罩,隐约迷离,别具风韵,被人誉为“灞桥柳雪”,此乃古都长安的一处绝美胜景,名列“关中八景”。
后人有诗赞曰:“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颇俱诗情画意的灞水边、灞桥上一直蕴含着一个烟柳朦胧、儿女情长、牵衣顿足的伤怀意境正如唐代诗人郑谷在他的《小桃》一诗里所描述的:“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
”宋代以后,京都他移,长安的汉唐气象也逐渐消敛,但“灞桥风雪”的景致依然存续,折柳送别的习尚沿袭不辍在这一时期,仍有灞桥凄丽而多情的意象载入诗篇例如: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贺铸·连理枝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秦观·忆秦娥灞桥雪,茫茫万径人踪灭人踪灭,此时方见,乾坤空阔骑驴老子真奇绝,肩山吟耸清寒冽清寒冽,只缘不禁,梅花撩拨在浩如烟海的留别诗词中,有一首伤别词尤为引人,那就是聂胜琼的《鹧鸪天》据明代梅鼎祚的《青泥莲花记》载,宋朝吏部属官李之问在长安卸任,赶赴京师升迁他处。
京都有一位名倡聂胜琼,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娇巧可人李之问一见倾心、朝思暮想、万般怜爱,而聂胜琼也是情有独钟、善解人意、芳心暗许李之问将要离开京城时,聂胜琼在莲花楼为之设宴饯别,席间,她情意绵绵、愁思萦怀,吟唱了一首词,末句为:“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凄楚的歌声,婉曲的柔肠,憔悴的玉颜,晶莹的粉泪,令李之问心生悲悯,几可谓肝肠寸断、扼腕痛惜他因此又在京都盘桓月余,前思后想,不忍离去后来因为妻子反复急切督促归家,他这才心怀怅然、落寞而去没过十天,聂胜琼填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词曰:“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在此当指李之问,而“第五程”极言路程之遥远李之问于归途中收到这首词,将其珍藏在随身携带的小箱子里,但是到家之后便被心细如发的妻子觉察到了。
在妻子的追问之下,他毫不隐瞒,一一据实相告李妻也很喜欢这首词,认为语句清健、情意绵长、令人动容,于是,她顿起惺惺相惜之情,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资助李之问娶回聂胜琼,去成全这段人世间的美好情缘聂胜琼来到李家后,换掉绫罗金玉之服饰,洗去胭红脂白之梅妆,以主母之礼细致而周全地侍奉李妻,一家人相敬相爱、和睦美满,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任何家庭不快和纠纷。
这也成为宋代词坛上的一段佳话2真情绵绵的章台柳
在唐代前期的百多年里,诗歌盛行于世、广为流播,甚而可以作为出仕擢升之终南捷径,而词只能称之为“诗馀”,意即赋诗之余偶尔为之有人认为,长短句始于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但这一论点由于缺乏可考史据,至今众说不一、悬而未决,然而韩翃的《章台柳》和柳氏的《杨柳枝》却被同一时代的许尧佐载入传奇小说《柳氏传》,并收入《太平广记·四百八十五》和唐孟棨的《本事诗·情感一》。
由此看来,这两首词堪为长短句的开先河之作韩翃,一作韩翊,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韩翃得中进士;唐代宗宝应年间,他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到长安,闲居京都十余载。
唐德宗建中年间,因作《寒食》一诗被德宗所赏识,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别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因而,这个举世罕有的故事也成了中唐诗坛上的一段美谈。
他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至今仍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据说,当时颇负才名的韩翃与家道富裕且爱贤惜才的李生结为好友,李生的美姬柳氏出自倡家、艳压群芳、名满京城,而且歌舞弹唱、吟诗作画皆能为之、无所不通。
由于韩翃常来常往,浅斟低唱,二人彼此倾慕,相见恨晚李生得知内情后,在一次酒筵上忍疼割爱,将柳氏赠与韩翃后来韩翃登第,归家省亲,暂将柳氏安顿在京都长安天宝末年,遭逢安史之乱,叛贼攻陷京都柳氏以姿容绝世,惧为乱兵所辱,乃剪发毁形,寄居尼庵。
此时韩翃已入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任书记当乱局平定、两京收复之后,韩翃即遣人寻访柳氏,携去一囊黄金,并寄以《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金读诗、感泣不已,以《杨柳枝》相答,祈望劫后重聚、不离不弃,诗曰:“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氏随后不久又被京中蕃将沙吒利掳走一日,柳氏偶于车中看见韩翃紧随其后,她不惧沙吒利的威势,“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随之遣使女婢把自己的困境和相思之情密告韩翃。
后来侯希逸的部将宴请韩翃,有一位叫许俊的虞侯见他郁郁寡欢、神情沮丧,便探问其故,他以实情相告许俊请韩翃亲笔致信,驰马奔至沙吒利处,救出柳氏,最终使二人得以团聚自此,“章台柳”的故事盛传一时,词牌中的《章台柳》即由此而来。
韩翃的《章台柳》实际上是《潇湘神》的仄韵格,可是因为这首词在当时不胫而走、妇孺皆知,所以常称为《章台柳》,而柳氏的《杨柳枝》亦称之为《折杨柳》“章台”,是汉时长安城的一条街名,此处垂柳丛生、长绦拂面、绿荫匝地,也是青楼歌妓聚居之所。
李白在他的《流夜郎赠辛判官》一诗中写道:“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崔颢也在其《渭城少年行》一诗中写道:“……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后世多以“章台走马”喻指冶游之事,而“章台柳”既成了“柳树”的代称,也成为一种别具风情的诗词意象。
例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3悲情凄凄的曲江柳
另一种与古都长安相关的“柳”就是“曲江柳”白居易在他的《曲江早春》中写道:“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曲江”,即曲江池,位于长安东南部当年秦始皇曾在此修建离宫——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因其水流曲折、回环穿行,故名曲江,这里也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所在地。
园内有水色澄碧、淡烟空濛的曲江池,宫阙连绵、花团锦簇的芙蓉园和美轮美奂、巍峨玲珑的大雁塔等名胜古迹,同时也是京城近郊的游赏胜地唐时,每至春夏,曲江池畔便是柳丝如帘、柳影深幽、柳浪闻莺,加之溪流清澈、蜿蜒有致、景色绮丽,故而游人熙攘、比肩接踵、来往不断。
盛唐时期,贵族仕女,车马侍从,樽壶酒浆,笙歌画船,悠游宴乐于曲江之上据说唐明皇每年两度在此宴会群臣,新科进士也每每春风得意、呼朋唤友,设宴于曲江池畔,把酒痛饮,庆贺赏景,故而“曲江流饮”也被后人列入“长安八景”。
在《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望江南》,使得曲江柳蜚声天下词曰:“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这是一首反映妓女内心痛苦的作品,通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她所诉说的对象,应该是一位心仪于她的青楼过客。
这首词以柳喻人,看似浅显直白,实则悲苦萦怀、情感深沉首韵二句,“莫攀我,攀我太心偏”,她毫不掩饰,直言相告:不要钟情于我,不要依恋我,这样的爱慕不是忠贞,也不是执着,而是过分地偏狭与固执这两句十分简约的话语,听起来冷漠无情、断然拒绝,而实际上是深藏爱意,出于无奈而言之。
她深知自己的处境和身份,既没有资格谈情说爱、两情相悦,更不敢奢望高攀他人、谈婚论嫁原因何在?她接着哀戚地说道:“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眼前花容月貌、楚楚可怜的她,一如池畔的柳枝,随风飘荡、无所依靠;身不由己、任人攀折,何谈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呢?说到底,自己只不过是那些依红偎翠、眠花卧柳者怀中的尤物而已。
与谁在一起,都是“恩爱一时间”啊寻欢作乐一罢,巫山云雨散去,哪里还有恩爱和情意可言?一切都是逢场作戏、虚情假意罢了在她看来,一个沦落于风尘中、消磨于风月场的女子,根本就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这是何等的凄苦与悲哀啊!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爱她的人,一则说明她的善良、无私与诚实,二则也体现了她内心深处无缘真正爱情的缺憾与悲伤,当然,其中也不乏许多的无奈与幽愤。
由此,“曲江池”和“曲江柳”不断地被后来人入诗入画,反复吟诵譬如:王建·寄贾岛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傍暖旋收红落叶,觉寒犹著旧生衣曲江池畔时时到,为爱鸬鹚雨后飞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作者简介崔长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现代诗歌、古体诗词、报告文学、杂文时评、文学评论四百余篇(首)。
温馨提示 中国好诗词非常感谢您关注@中国好诗词!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回复微信或发送邮件到:27415827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同时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好诗词 欢迎订阅如果您觉得文章值得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请关注@中国好诗词,微信号:qq274158273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是成语吗)全程干货
关注我哟☀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代表什么生肖)这样也行?
属马人首次劫难是在18岁左右有破军星入命,流年不济,有大灾;第二次劫难在30到31岁左右会犯太岁,容易钱财不聚,生意失利;第三次大劫…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代表什么生肖)深度揭秘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打一数字)万万没想到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打一动物)学到了吗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的意思)干货满满
- 难割难舍(难割难舍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