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的正确说法)学会了吗
读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点击蓝字 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品香茗 | 嗑瓜子儿内涵的事儿,有趣地聊!小满茶馆昨天的更新,我们介绍了“诏书”和“圣旨”的区别以及“制”“诰”“敕”“策”分别是什么,产生于什么时间那么,我们来看上期留下的问题:“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01“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读?01流传最广的圣旨开头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怎么读呢?电视剧里基本上都读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着似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是读对了吗?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始于朱元璋。
大体上是朱元璋想谦虚一下,把元代的“上天眷命”改为了“奉天承运”,表达自己对天的谦卑奉顺(参见余继登的《典故纪闻》)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列朝·更正殿名》中明确记载了朱元璋的规定:“以故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
以至臣下浩放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太宗继之”这是说朱元璋规定诏书里面,都要说“奉天承运皇帝”。
但是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翻看朱元璋自己的《御制文集》,会发现他自己并不太遵守这个刻板的规定,多数还是有话直说 因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当时还并不算是固定用法此外,还有“奉天承运皇帝制谕”(出自《朱元璋御制文集·卷二·赦工役囚人》),。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等等也有非常口语的:“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说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土官每知道者”(出自《朱元璋御制文集·卷一·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洪武十六年》)这样的公文,真的大丈夫??。
明朝嘉靖年间圣旨开头并没有用“奉天承运皇帝”的字样
明朝万历年间的圣旨使用了“奉天承运皇帝勑(敕)曰”而到了清朝,“奉天承运皇帝”这种说法固定下来一般有“诏曰”、“制曰”两种,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诏曰,是用来颁布天人都应该知道的大事的。
制曰,是用来传递政令、封爵封诰封爵封诰又分为“诰命”和“敕命”两种,有地位的不同如“敕命”一般用于六品以下的官员及其家人也有意义的不同,“敕命”一般在封赏之外,更有勉励的作用封爵封诰的圣旨一般会在接旨的人家里恭恭敬敬保存起来,所以存世量比较大。
清顺治·招抚郑成功部下诏书·国家博物院藏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清朝乾隆年间圣旨,封诰圣旨最前面有“奉天诰命”四个大字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清朝嘉庆年间圣旨,封诰圣旨注意越到后期圣旨越豪华嘉庆年间的圣旨已经使用五中颜色的帛拼接在一起了言归正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到底怎么读?其实根据上面的文献,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是固定用法,你可以不用,但不能分家!
所以要一起读!一起读!!一起读!!!至于后面的,不论是“诏曰”,还是“制谕”,还是“制曰”“诰曰”,都只是“说给谁听”的文言用法罢了而“诏曰”“制曰”,其实是流传很久的,很常见的用法所以正确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你学会了吗?02“奉天承运”的读错和“平阙”02那为什么那么多电视剧都读错了呢?只是因为四个字一起读有音乐美吗?类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是的,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圣旨的格式我们可以看到,传世的清朝圣旨都是这么写的:。
奉/(另起一行并抬两格)天承运/皇帝诏曰:XXXX很容易就会在“皇帝”前面进行断句。
但是,这种写法与断句完全无关它其实是避讳制度的一种,正确的叫法是“平阙”据传始于秦朝什么叫“平阙”呢?平,就是另起一行又叫平出,或者平抬阙,就是空几格又叫阙字,或者挪抬而因为另起一行的时候,这个词往往比其他内容的“齐头”高出一格或者几格,所以在明清时期又被形象地叫做“抬头”。
平阙起源于秦朝是王国维的说法,证据是阳陵虎符,以及我们上一次更新提到的“秦七刻石”中的“琅琊刻石”(上一次更新的传送门)他在《观堂集林卷十八·秦阳陵虎符跋》里面说:平阙之式,古金文中无有也惟琅琊台残石则遇 “始皇帝”、“成。
功”、“盛德”及“制曰可”等字皆顶格书,此为平阙之始此符左右各十二字,分为二行,“皇帝”二字,适在第二行首,可知平阙之制,自秦以来然矣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等都没有这种情况,所以在秦朝“平阙”是否成为一种规定还很难说。
琅琊刻石看不清楚,但是左侧的虎符明显看到“皇帝”二字顶格写而在汉朝的诏书中,就比较确定了“皇帝陛下”四个字是专门另起一行写的除了“皇帝陛下”四个字需要另起一行,“制曰”意思是“皇帝说”,也需要另起一行
王杖诏书中,另起一行的“皇帝陛下”和“制曰”除了另起一行,抬多少格也是身份高低的象征比如“奉天承运皇帝”中,“天”抬两格,“皇帝”只抬一格因为皇帝是天子,所以地位要低一些比如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左侧慈禧的懿旨中,“皇太后”是要比“皇上”高出一格的。
而在右侧的另外一封懿旨中,同样的“慈禧”比其他文字高了三格,“上谕”(就是皇帝说)只比其他文字高了两格。这就是圣旨中应用的“平阙”。
“平阙”说到底是一种书写礼仪,所以常见于古人的书信中不懂得平阙式,就会在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开,无法正确地读懂古籍了解古人的书写礼仪,并不是要让大家去学习这种格式而是礼仪往往与制度密切相关举个栗子,“平阙”起源于唐朝,《唐六典》规定:。
“凡上表、疏、笺、启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谓昊天、后土···皇帝、天子···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平出”当时不论是不论是“皇太后、太皇太后”都与“皇帝”格式相同但是我们看到,到了清末的慈禧太后时期,“皇太后”就高出了“皇上”一格。
这是一种明显的制度的变化和权力的变化除了圣旨的制度,“平阙”也和普通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比清朝的《钦定科场条例》规定:试卷内失格违失者罚停三科,如遇“列圣”“郊坛”“宗庙”“皇上”“圣主”名字样,事系实用应分别三抬双抬敬谨书写,如有未经抬写或抬写不合或既经抬写复行涂点者均照违式,罚停三科。
就是说,没按照“平阙”格式写作的,不仅这次考试成绩没了,以后连着三次不能参加考试一科往往是三年,九年的光阴就这么被浪费了了解“平阙”书写礼仪,不仅有助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成功,而且也能有助于对历史制度更直观、全面的理解。
除了“平阙”,你还知道那些书写礼仪呢?
罕见的平阙:大总统令的“平出”03下期预告03今天详细地讲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产生、读法、书写格式和误读原因之一“平阙”但是,既然这个著名短语起源于明朝,明朝之前圣旨(诏书)是怎么开头的呢?除了“平阙”格式之外,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写出一篇“以假乱真”的圣旨呢?。
请看下期——《圣旨教程:教你穿越写圣旨》
- 待续 -
往期链接硬核知识(1):诏书和圣旨的区别是什么?好文章分享:这不仅是史书,更是文学。好文章分享:“曲高和寡”的本意是自夸? 喜欢就来关注一下嘛!
本期作者小完能中文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学老师爱讲故事的历史写手,擅选版本的购书狂人,专精【小满自习室】和【小满书房】专栏Willis Li,帝都工科博士,业余翻译,囤书爱好者历史沉默自有生动,科学冰冷自有柔情,
学术僵硬也会卖萌~来呀,一起看看~
作者:Willis Li
喜欢的话点一下在看呀
点一下在看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的正确说法)学会了吗
读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的正确说法)原创
我们看明清影视剧,经常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这句话应该念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明清之前只有“皇帝诏曰”一说,但到了朱…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皇后诏曰,下面怎么说)奔走相告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皇后诏曰,下面怎么说)墙裂推荐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皇上诏曰的意思是什么)不要告诉别人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皇上诏曰的意思是什么)学会了吗
- 奉天承运(奉天承运小说)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