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意思)新鲜出炉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知识点】《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意思)新鲜出炉

 

张衡传[ 汉 ] 范晔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n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n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n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n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n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注释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北3、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1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12、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于:比13、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14、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1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16、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

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17、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日久,时间长18、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19、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20、逾侈:过度奢侈21、乃:于是,就22、拟:模仿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24、《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25、《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26、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27、以:连词28、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29、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30、乃:才31、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32、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奇:奇特,少有的33、累召:多次召请应:接受34、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35、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36、阴阳:指日月运行规律37、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

38、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39、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40、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41、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

42、拜:任命,授给官职43、郎中:官名44、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45、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46、遂乃:于是就47、研核:研究考验。

48、阴阳: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49、妙尽:精妙地研究透了50、璇机:玉饰的测天仪器51、正:道理52、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53、《灵宪》:一部历法书。

54、《算罔》:一部算术书55、详明:详悉明确56、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57、复:又58、当世,指权臣大官59、辄:常常,总是60、积年:多年徙:指调动官职。

61、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自;自从,表时间62、阳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公元132--135)63、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64、以:用。

65、员径八尺: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66、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67、尊:同“樽”,古代盛酒器68、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69、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

70、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傍,同“旁”,旁边71、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

72、外有八龙,首衔铜丸:龙,指龙形的机件首,头73、下有蟾蜍(chánchú),张口承之:下,指龙首下面蟾74、牙机巧制: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牙,发动机件的枢纽制,形制、构造75、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

76、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77、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地动,地震则,就振,振动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78、机发:机件拨动79、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80、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

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81、发机:拨动了机件82、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83、验之以事,即以事验之:验,检验,验证8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在,可译为“在……中”85、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尝,曾经,曾有一次。

而,可是86、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87、至:指来到京师88、果:果然89、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90、于是皆服其妙:其,它,代候风地动仪。

妙,巧妙,神奇91、乃:便92、地动:地震93、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94、时:当时损:腐败因:于是95、迁:升迁96、帷幄:这里指皇宫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97、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98、左右:身边。

99、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尝,曾经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100、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101、诡对:不用实话对答102、阉竖:对宦官的蔑称103、谗:毁谤104、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105、吉凶倚伏:祸福相因。

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06、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107、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10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136-141)109、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时,当时。

国王,即河间王刘政典宪,制度法令110、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112、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11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员初到任治威严,树立威信治,整治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

11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知,暗中察知115、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11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hái)骨: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117、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11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卒:死《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语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因入京师,观太学3.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5.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6.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7.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8.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9.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0.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1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1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4.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1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  2.形似酒尊3.一时收禽4.如有地动,尊则振龙5.振声激扬   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衡少善属文     。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5.妙尽璇机之正   6.皆共目之        四、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   2.举孝廉不行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寻其方面5.衡下车,治威严 6.不好交接俗人五、特殊句式1.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3.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4.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5.连辟公府不就    6.讽议左右           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8.游于三辅            。

9.虽才高于世          10.验之以事      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 举孝廉不行:推荐(被)举荐任官2. 举孝廉不行:去应荐3.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召来授官(被)召4. 连辟公府不

就:就职,任职5. 累召不应:召请来授官6. 累召不应:应职,接受官职7. 公车特征拜郎中:任命,授给官职8. 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9. 再转复为太史令:调动官职10.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调动官职11.

出为河间相:京去外地为官12.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13. 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14.上书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15.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辟邪/开辟叨扰/絮叨  奔赴/精思傅会B. 篆文/编撰骸骨/惊骇  连累/累召不应C. 磅秤/磅礴  积攒/攒动  脉动/一脉相承D. 蹊跷/蹊径  绮丽/倚伏  便利/大腹便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欲斗两主B. 吾得兄事之C. 且庸人尚羞之D. 宁许以负秦曲3.对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B.遂通五经,贯六义贯:贯通,通晓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4.对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B.置币遗单于遗:丢失C.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D.皆为陛下所

成就成就:提拔5.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从活用角度看,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C.妙尽璇机之正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6.下列句子中,从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并称为“四史”B.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始于西周,汉代设在京师,为中央官学,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C.《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和两都皆指长安和洛阳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8. 课外阅读蔡邕传范晔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

”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

“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交:交接B.比往而酒以酣焉比:等到C.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矜:夸奖D.汉世之事,谁与正之正:匡正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称疾而归②邕莞然而笑曰B.①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②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①因请而裁为琴②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

①王公其不长世乎②其能久乎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蔡邕博才多学的一项是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③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④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⑤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⑥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

“焦尾琴”的佳话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同意。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3)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