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逸是什么意思)原创
前言 婺源是中国书乡,“朱黄阙里
前言婺源是中国书乡,“朱黄阙里(1)”,也是皖派朴学的发源地,素有“东南邹鲁”之誉然而,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满清的崛起,婺源那些大明遗臣的世家子弟渐渐厌倦了仕途.于是,整个科举随之颓衰到了清乾隆初年,以江永为首的。
“慎修学派(主考据训诂)”,以汪绂为首的“双池学派(主释义)”双双撬起了整个东南,婺源也随之成为了天下士子聚焦的中心而到了晚晴嘉道年间,婺源又迎来了历史上一个新的文学创作高峰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翀田齐翀、齐彦槐、齐学裘祖孙;漳溪王友亮、王凤生、王麟生父子;城东董桂敷、董桂新、董桂科三昆仲;虹关詹若鲁、詹应甲父子;车田洪朝阳、洪腾蛟、戴大昌父子舅甥,及汪桂、汪钢、余元遴、程组、王恩注、余煌、詹考祥、王曜南等等,有近六十余人,这其中,有两人在中国晚清历史上占有很重要位置,一个是以终结两淮盐商历史著称的王凤生,另一个则是。
“一代奇才”齐彦槐!
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徽州府婺源县翀田村人清代杰出自然科学家、天文学家、河道治理专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金石鉴赏家、收藏家、楹联家、刻书家生于清乾隆甲午十月十二日,卒于道光辛丑六月二十五,享年六十八岁。
一,生于开明的名门世家齐彦槐出生于婺源翀田一名门世家,因天生有特异质,故字梦树;又因祖居对面是梅源山,所以又号“梅麓”祖父齐松,号存斋(后以子贵赠奉政大夫),当时是一族之长,他博学好善、思想开明,并能严于律己,故在村中威信极高。
“凡村中有少妇倚门观望者,必叱之曰:无规矩,还不进去人咸畏之!....村中大祠修成,谱凡有螟蛉子、夜来子(血抱他人子为子)、奸生子,群起争论,不许上谱,曰称异姓乱宗,纷纷聚讼,告知存斋公公听完,哈哈笑曰:但愿天下人人皆可姓齐,岂不甚妙?毋多事,准一概登谱(。
2)”,从这也可看出,齐松在当时就能不囿于“千年之谱,丝毫不紊”等陈旧观念,应该是非常与时俱进或开明的 此外,齐彦槐祖母、母亲也是闺门范式祖母曹氏,苏州人,凡村人有急难事、如死不能殓,溺女等,她必曲为转回,设法周济。
故八十岁大寿时,邹炳泰相国曾亲书祝寿联“有子有孙皆成进士;多子多寿是为太夫人”九十大寿,一代才杰潘奕隽又赠寿额,曰“六代同堂”,堪称一时盛事齐彦槐母亲俞氏,婺源思口西园(今西源)人,也以贤淑著称 最后再来说说那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他父亲齐翀。
齐翀,号雨峰,博学多能,精诗文,乾隆癸未登进士,曾主讲山西晋阳书院,后迁广东电白知县,官至嘉应州知州,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并且还撰修了今天梅州历史上第一部州志《嘉应州志》,又撰有《思补斋日录》、《三晋见闻录》、《雨峰诗钞》、《雨峰文钞》、《杜诗本义》、《制艺》等,还著有《南澳纪事》(我据《嘉应州志》补)。
说到这里,许多人或许有个疑问,因为婺源民间至今还流传有这么一个说法,说齐翀是犯官,本来齐彦槐应是状元,就因为父亲齐翀的污点而未被钦点 其实,这故事看似完美,但我并不完全认同首先,齐彦槐从召试到会试都没考过第一;其二,父亲因事入狱这一点不假,但我查阅了所有与齐翀有关的资料,包括《雨峰诗钞》的序跋、及齐翀交际圈内的描述,尚未发现其有贪墨等污点,故个人认为。
“办事不利被追责”的可能性大,这点也与齐彦槐母亲俞氏常训导他的“宦海多险恶,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不谋而合所以说,齐翀之事并未对齐彦槐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反,后来齐彦槐还常常向好友提及童时随父登海岛的美好时光,从此点也可看出,齐彦槐对其父亲一直是很敬重的,因这是题外话,就不多赘言了。
总而言之,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启蒙与熏陶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齐彦槐的一生几乎就没有被“程朱理学”束缚过的痕迹?为什么他的思想那么开明、思维那么敏锐、视野那么开阔、心胸那么宽广?为什么他能睁眼看世界、迅速接纳西学,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为什么他能了解百姓疾苦,视
百姓为父母了?徽州神童 齐彦槐七岁即能文,幼称“神童”有关他的故事如今也有很多,不仅在婺源家喻户晓,就是在德兴九都、海口一带也是妇孺皆知可故事归故事,记述归记述,在此,我不想混为一谈十四岁,齐彦槐即补博士弟子员,开始入姚鼐门下学古文,虽然正统徽儒都认为姚姬传与袁枚都是。
“朱子四敌”之一,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婺源新一代学人接受新鲜事物、新鲜思维的热忱,在南京期间,齐彦槐不仅得到姚鼐的嘉励,还得到袁枚的赏器,一次,齐彦槐以诗谒之,袁枚大为赞叹,惊呼“此生乃旷世逸才!当以远大期之
”。 不久,齐彦槐继投陈希祖(3)门下,在这里,他知遇了同窗兼畏友黄安涛(4)。
一试惊人清嘉庆甲子,安徽学使山阳汪文端公(5)试徽州,他认为徽州学人素重制艺,不重古文,故特以诗赋试之,齐彦槐洋洋洒洒写下《龙尾砚》、《徽墨》、《问政笋》、《松萝茶》四首《新安四物诗》,汪文端一看,感叹曰:
“皖中才人,让生独步!”清嘉庆十三年(戊辰),仁宗召试天下,共取六名,第二名即齐彦槐,仅列桐城龙汝言之后,而方士淦名列第五,这也就证实了“齐彦槐状元说”纯属后人附会嘉庆己巳,齐彦槐中进士,因出类拔萃,故直接选送翰林院,任庶吉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首创图赈法 嘉庆辛未,齐彦槐以知县用,初选直隶无极县,因亲老造近,改选江苏常州府金匮县任上勤勉清廉,清望无双嘉庆甲戌,江南大旱,赤地千里,时两江总督命各州县劝捐赈恤,齐彦槐亦亲自下乡勘灾,首创。
“图赈法”,以诚感人,故富户输捐踊跃,计劝捐十二万四千余緡,活人无数这在当时而言,“图赈法”的创立是前无古人的,而且,无论旱涝均能适用今从齐彦槐所撰《征信录》中截选一段来说说图赈法的实用性、前瞻性与可行性。
曰:“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金匮分无锡地,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八九月间,(槐)尝以事赴乡,窥见赤地数十里,民间炊无米,飨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谷,平糶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十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
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粜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天恩浩荡,极次贫户悉予之赈而糜不偏德矣然赈者赈灾也于例,但及有业之贫民而不及无业之贫民,故欲推广皇仁,不使一物不获其所,惟邑之殷富捐貲接济乃救荒之大者,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殷富之家幸足于衣食,目击邻里乡党之人饥且寒以死,孰不欲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者,顾上劝捐而下,或不应,何也?则经理之不得其道,不能使人无所疑惑,无所瞻顾也。
且人情之所甚,不忍而急欲救之者,亦第于其亲者、近者耳其目所不及见耳,所不及闻者,固非情之所甚迫者也向之捐者,大抵设立公局,令一邑之钱悉入局中,彼殷富者以为吾既捐矣不只是钱也,官将发之于何人?乡之董事者将散之于谁氏之里?而我乡、我里之贫乏无赖者犹不免于我乎?而吝不捐者遂妄生议论,日是特以饱官之囊,供董事者之侵渔而已,以故顾捐者少,而不愿者多。
今也定为图赈之法,以各图所捐之钱各赈本图,图有贫富,以富图之有余协济贫图之不足令图自举一人,以经理之其钱即存于捐者之家,而不必入于公局,官与公局之董事者第记其数,为之调拨而已,某图饥口若干数捐若干数,协济若干数,各书一榜于其图内,使贫富见之晓然明白,施者知其财之所由往,食者知其食之所自来,则捐者无所疑,而不捐者无所籍口。
且以富稽贫,其户口必清;以贫核富,其捐数必实于恤贫之中寓保富之意,则事易集而官不劳也(槐)曾谋之乡先生言之,上游皆以为可,自十月初旬捐廉以倡,至今岁三月计捐银十有二万四千余緡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緡,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古若哉赈即毕,尚有余钱六千余緡而无锡之赈亦有钱余,于是复谋之乡先生,言之上游,以所余钱留为修建南北二桥之费,亦以工代赈也邑之人乐其事之,集刊为成书,用垂永久而归美于(槐),嗟呼!(槐)何功?(槐)既不能善政及民,使岁不饥,又不能使民俭且勤,皆有盖藏,虽饥而不至于困其起死人而肉白骨者,乡先生之谋,邑人殷富之力也。
(槐)则何功?虽然人各有乐善好施之心而能不阻之使其无所疑惑、无所瞻顾者,则图赈之法良也,是书之以告后之官斯土者”道光三年,吴中一带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水灾,《图赈法》还是起到了同样的效果见:(齐彦槐)复林少穆廉访书。
(道光三年秋) 少穆先生廉访阁下:接奉手书,猥以彦槐所呈忧旱诸诗及《金邑捐赈录》为尚有可取,嘉许过当,至不敢承复承询及前书幼民买米之说,反复推求,必得一当,仰见大君子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盛心,而忧国如家,爱民若子,益为苍生幸也。
今岁水灾,为江苏数十年来所未有民间之苦较甲戌之旱为尤甚,荒政之办,固不待言顾近来州县办灾,类有三法:一曰饬市平价,二曰谕民平粜,三曰禁米出境而已愚窃以为此三法者,皆非法也物价之低昂,视乎物产之多寡,当米谷充足之时,虽有奸商百计钻营,求增一分之价而不得;及米谷匮乏之日,虽有贤吏多方劝导,求减一分之价而不能。
理有固然,无足怪者州县一勒市平价,势必强者搬运,弱者深藏,而外来之商闻声而却步,其患将至于无米宋王觌所谓“物价不特甚贵为害,而甚贱亦为害”者,此也常平之设,所以平市价也,然限于功令,粜三存七,其数无几距城远者不能为升勺之米而来,贫民之沾惠者益寡。
而当平粜仓谷之时,市廛之市,必闭而不出,岂惟不出,且勾通奸胥蠧役,设法以入之故仓谷粜毕,而市价复昂社仓设于各乡,所以济常平也而迩来社仓,经理不得其人,大都有名无实一邑之中,有义仓者甚少,而义仓但赡本族,不及旁人。
若殷实有田之家,终岁之计皆在于米,遇米价贵,虑无不早粜者,而欲责其买米平粜,此正来教所云:“徐官办之外,虽荐绅有不愿为者”矣至于禁米出境,尤非通达治体者所宜言春秋之世,列国兵争,而葵邱之盟,犹日无遏籴况今天下一家,又近在封疆数百里之内,一遇荒歉,遂使商贾不通,穷乡绝食如之何,其可也?且一县禁米出境,所以断米去路也,不知县县禁米出境,即所以绝米来路。
一县之米,终不足一县之食,禁之出境,亦复何益?徒授胥役索诈之柄,开奸民抢夺之端故愚以为,此三法者,皆非法也 夫州县亲民之官,即不能转移风气,使民务勤俭,少讼狱,耕三余一,多所蓄积于平时,而临事筹之,亦当为数月久远之谋,不可作目前茍且之计。
再四思维,计惟有劝民买米一策,锋可彼善于此辱承垂问,敬为阁下陈之夫利之所在,趋者必多凶年饥岁,百货不行,惟米粮贸迁,其利可操券而得,而富民所以不敢远出者,盖畏关津迟留、需索之苦,城邑乡镇堵截抢夺之虞耳今使采买三千石以上者,中丞予之执照,一千石以上者,监司予之执照,愿往者十有三四矣。
典商一岁之息,多不过一分四厘今使采买一次,除资本运费之外,予以典商半岁之息,愿往者十有七八矣或一人而请一照,或数人共请一照,随请随给,不使稍有时日这需,照内注明某县采办平粜米商某某,约买米若干石,以免弊漏。
采买已毕,饬取所在州县回照载明米石、米价实数,以杜浮欺米一到县,即将两照呈缴,报明脚费,官为核算无异,加息七厘;视与市廛时价相去几何而斟酌增减,即传集米牙,分散城乡各铺户,铺户兑价而后受米其销卖也,予息三厘,或同时所到之米,买地不同,价有参差,以适中者为率,或同地所买之米,买时不同,价有贵贱,则后至者量加,官为随时出示定价。
外来之米,卖与铺户者,照铺户入价,不得以其异商而减少,本地之米,卖与散户者,照铺户出价,不得以其豪右而增多惟请照采买之米,立簿稽核,不得运贩他方;外来之米,去留听其自便如此则市价平而人心亦平矣一人采买获利,继起采买者必多,而采买之家,挟赀重往,源源不绝,一石之银同,可收数石之米,则地方之粮食自充,商贩之事,兼得惠济之名,则富民之捐赈亦乐。
此彦槐囊者在金邑办灾、劝民买米之大略也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惟鉴察至宋悦研先生所云:“吴下米舟,来者颇多,欲仿长中丞抚吴故事,借帑截买,平粜后归款”此固非常之恩,纵三郡一州二十八县之灾黎,未必皆能遍及,然多此数十万米于民间,终有益无损。
惟事归官办,不能不经胥役之手,是在区画尽善耳附呈拙诗二首,伏乞教定诸惟为国珍重,不宣” 读完这两段段,我们不难发现,齐彦槐首创的“图赈法”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起到如此高的赈济效果,能得到官商及乡绅(包括钱泳等)的集体拥护,并且还能千古垂范,个人认为,这与他率先垂范(捐出养廉银)、务实廉勉、集思广益、接受民众监督是分不开的。
而且,其“济赈法”也早已跳出并超越南宋时朱熹所创的“社仓”,毫无疑问,即使将齐彦槐的“图赈法”放至今天,仍然还是种先进的赈济模式! 就这样,齐彦槐在金匮任上苦干了八年,因政绩卓异,百姓齐呼“青天”
未多久,知府上奏朝廷,晋知州,庚辰以疾告归首倡“南漕海运”清道光甲申,堤决堰圩,洪湖立涸其座师汪文端公奉命往视南河,齐彦槐前往拜见,极力指出“引黄济运”之弊,并上陈《南漕海运议》他说:“驳海运之说者三:一曰洋氛方警,适资盗粮。
二曰重洋深阻,漂没不时三曰粮艘须别造,柁水须另招,事非旦夕,费更不赀然三者,皆可无虑也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由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南洋多矶岛,水深澜巨,非鸟船不行北洋多碛,水浅礁硬,非沙船不行。
鸟船亦吃水丈余,沙船大者才吃水四五尺洋氛在闽、粤,皆坐鸟船,断不能越吴淞而北以争南粮也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六百号其船大者载官斛三千石,小者千五六百石,船主皆崇明、通州、海门、南汇、宝山、上海土著之富民,每造一船,须银七八千两,其多者至一主有船四五十号,故名曰船商。
自康熙二十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每年至上海者千余万石同,而布、茶各南货至山东、直隶、关东者,亦由沙船载而北行沙船有会馆,立董事以总之,问其每岁漂没之数,总不这百分之一今南粮由运河,每年失风,殆数倍于此上海人视江宁、清江为远路,而关东则每岁四五至,殊不介意,水线风信,熟如指掌。
关东、天津之信,由海船寄者,至无虚日此不得以元、明之事为说也秦、汉、唐漕粟入关,未尝言官艘,惟《刘晏传》有宽估之说,谅亦杂雇民船国家除南粮之外,百货皆由采办采办者,官与民为市也且间岁有采买米粮,以民船运通之事。
而山东、江南拨船皆由雇备,是雇船未尝非政体也,取其便适无他患,何必官艘哉?沙船以北行为放空,南行为正载凡客商在关东立庄者,上海皆有店,有保载牙人,在上海店内写载,先给水脚,合官斛每石不过三百余文船中主事者名耆老,持行票店信,放至关东装货,并无客伙押载,从不闻有欺骗。
又沙船顺带南货不能满载,皆在吴淞口挖草泥压船今若于冬底传集船商,明白晓谕,无论其船赴天津,赴关东,皆先载南粮至七分,其余准带南货至天津卸于拨船每南粮一石,给水脚银五钱,上载时每石加耗米三升,卸载时以九五折收,合计南粮三百五十万石,不过费水脚一百七八十万两,曾不及漕项之十三四。
而陆续开行,二月初,江浙之粮即可抵淀,往返三次,全漕入仓矣船商以放空之船反得重价,而官费之省者无数,又使州县不得以兑费津贴旗柁名目,藉词浮勒,一举而众善备焉先期咨会浙江提镇哨招宝陈钱、江南提镇哨大小洋山,会于马迹,山东镇臣哨成山十岛会于鹰游门,以资弹压护送。
而淀津有拨船数千号,足敷过载由淀津抵通二百里,无浪艘阻滞,挽行顺速惟装卸及发水脚之时,若任吏胥克扣需索,则船商或畏怯不前耳然悉心筹画,专意了此一节,亦非甚难之事至行之有效,然后筹裁撤粮艘,安插柁水,清查屯田,其事皆有条理可循,而兹未遑及也。
谨议!”可当《南漕海运议》召告一出来,诸大臣都无语了于是,两江总督陶澍按齐彦槐建议,用船一千五百多艘,运载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余担粮食,衔尾而行,源源不断运往天津,畅通无滞这时,大家都从心里感佩齐彦槐的先见之明。
但由于与上司魏元煜有隙,齐彦槐辞官回了宜兴寓处,从此告别仕途,以奉养双亲为乐,以卖画艰难度日这之后,“南漕海运”不仅从此得到推行,还为大清节省了巨额的财政开支,所以我个人认为,齐彦槐的“南漕海运”与同乡好友王凤生的“行盐引”可并称为“晚晴二大不朽之基业”!
杰出的自然科学家齐彦槐崇尚西学,尤精天文步算,在金匮任上不仅政绩卓异,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了“中星仪”、“自动浑仪”;此外,齐彦槐还与张作楠合作设计了“面东西日晷”被晚清大学者钱泳誉之为“千古未能之奇迹”。
附齐彦槐《天球浅说》:“天球者,浑然天体,浑天之学也观台所设浑仪以为测验之用,圆径八尺,体大质重,故不能为机以运之近日所传纸壳天球,小才数寸,亦不能自运又无黄赤两规,无从测验,乃虚器耳今所制天球,黄赤经纬悉备,凡天文家所当推算之事,一览而知,藏机于中,默运潜移,与天密合,家有此器虽妇人孺子可以知星,诚天学之初桄,仪象之要物也。
球外三圈,最外一圈,与架相连者曰地平规,规分三百六十度,四分之为四方(子午卯酉),各相距九十度,二十四分之为二十四向,各十五度,太阳出入之广,于是而测是为经度(如春分日太阳出卯八酉距午正各九十度春分以后出入之度渐广至于夏至出寅入戌距午正一百一十七度是为最广;秋分日太阳亦出卯入酉距午正九十度,秋分以后出入之度渐狭;至于冬至出辰八申距午正六十三度是为极狭,所谓出卯入酉出辰八戌皆主地平方向言之非谓时刻也;夏至出寅入戌冬至出辰入申但指江苏地平言之各处北极高度不同。
则各节气太阳出入之广亦不同可随地验之.)大地一丸,正在球心,而地平规,反在球之外者,天球为天外观天,故置地平规于球外,而后度数可求此推步家所以必引地平线于球面,而后弧角可算也从地平经度子午向,开两缺口,中立一圈,为全球所系者,曰子午规,规分三百六十度,四分之为象限,球之轻系于北头者为北极,系于南头者为南极。
南北两极,为天之枢从北极至赤道赤道至南极,南极对冲赤道,对冲赤道至北极,各一象限九十度,此圈乃诸曜出入,地平适中之界,而各处北极之高下,由此而定,是为纬度”齐彦槐亦精数学与星历学,曾用矩度坠线倒影测量法成功地测算出村中“翀山”的高度,并作《翀山记》以示后人;又曾言:谈星命者,须生人时将经纬度于皎日下对准方验,如仅据某日某时推算,则很难精确。
由此,也可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苏州同知任上,齐彦槐还仿泰西水法设计制造出了“恒升”、“龙尾”两大抗旱水车,而且使用效率倍增,好友林则徐经实验后,大为叹服!故我个人认为,就自然科学成就而言,齐彦槐能与江永不分仲伯,又当在戴震、余煌等乡贤之上。
晚清书画收藏大家 在今天徽学研究者眼中,总以为婺源经济略次于歙、休,很少有收藏大家其实不然,在晚清,婺源董桂敷(城东人)、王大煊(漳村人)、胡永焕(清华人)、齐彦槐等均以“精鉴古”鸣于时,其中尤以漳溪王大煊、齐彦槐为著,时有。
“齐家富收藏,书画冠东南”之誉! 齐彦槐玩书画收藏与“扬州二马”不同,财力明显不足,全靠绝人的目力及养廉银子来支撑,偶尔还设计一些天文钟来换银子,就这样终日鉴赏,乐此不疲又常与至交钱泳、王大煊、董桂敷、王凤生等进行交流,晚年去肤存液,终成一代收藏大家!。
光听我说可能还缺乏信服力,今尚存齐彦槐《双溪草堂书画目录》为证! 今据《双溪草堂书画名录》记载:纸绢本名家书画(卷类):共计二百二十九件(恽冰属最低门槛)纸绢本名家书画(册类):共计一百六十七件。
(还不包括宋、元、明古帖)纸绢本名家书画(轴类):共计五百一十三件(恽南田为最低门槛)具有代表性的有:苏东坡手迹:《墨竹》,纸本《书虎跑泉诗》等五件;文同《墨竹》(大轴);关仝《山水》(大轴);荆浩《山水》(纸本);宣和御笔《渔隐》(大轴);王右丞遗墨《精能山图》(绢本);米芾手迹:《题郭河阳山水长歌绢本》等七件;赵孟頫手迹:《墨竹》等四件;张无垢手书《黄庭经》;李龙眠《忠节图》等两件;白玉蟾手迹《行书》;夏禹玉鼎立之作《江山叠嶂图》;吴仲圭手绘《山水》、《墨竹》计四件;王孟端手绘《松石》等五件;赵千里手绘《水嬉图》等两件;沈石田手迹《江南山水》等八件;文征明手书《前后赤壁赋》等九件;祝枝山手书《杜书》等五件;唐寅真迹《赤壁图》、《湖山春晓》、《落花》等五件;仇英代表作:《汉宫春晓图》、《竹林七贤图》等九件;董其昌手书《佛偈》、《临二王帖》、《王右丞》纸本计三十一件,其他的还有如郭河阳、倪云林、王叔明、石涛、崔白、马文壁、徐幼文、夏仲昭、陈眉公、赵文度、周之冕、陆包山、文震孟、八大山人、马元奴、新罗山人、邹小山、王廉州、王石谷、王麓台、文五峰、陈白沙、恽南田等的精品力作。
此外,以上这些还不包括齐家引以为豪的《雪拥蘭关图》、“汉铜龙水器”、“苏东坡残碑砚”等物,从中也可佐证出齐彦槐目力之博巨,识鉴之精深!
杰出的楹联学家 齐彦槐亦擅楹联,而且水平也远在同乡江峰青、余馨、江之纪、江碧等人之上,不仅放之徽州是第一大手笔,即便放在东南,也少有能出其右!不信?我们还可以去拜读下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制义丛话》,就连梁章钜对他都叹为观止;若还觉得缺少说服力,我们也可以看看齐彦槐当年在苏州、无锡、宜兴、婺源、黄山等地的楹联遗存就知道了,今我随手撷取几幅如下:
如《无锡泰伯墓》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如《苏州沧浪亭》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又如《婺源县考棚》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考亭推宋后一人,养正圣堪希,尊闻行知,必有切身问学;浮溪号江南二宝,观光宾所始,衔华佩实,勉为报国文章再如《冲麓敦彝堂大祠》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景象;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得氏营邱,溯李唐同朝,二相在野,三公下迄宋元明,代有文人光海国;卜居冲麓,看海里排闼,四山环村,一水甲于皖歙婺,天开图画赛瀛洲最后如《张襄[1]女弟子参戎张丽坡之女》几生修到梅花骨;一代争传柳絮才前身来自众香国;
佳句朗如群玉山 读之、品之,皆为生花之笔;铭之、挂之,皆为楹联佳话!清代著名文学家 齐彦槐不仅擅制联,亦工诗赋,“诗名满天下”,一代河道治理名臣张井曾称赞曰:“似尔科名应第一,与君妃敌亦无多
”仁宗五旬万寿时,齐彦槐呈《拟唐赋》十首,全被入选《皇清文颖续编》,并著有《梅麓文钞》三册、《梅麓诗钞》四册、《梅麓词存》一册、《梅麓联存》一册、《同人酬赠集》十卷、《蕉窗试帖》等今摘录几首附于下:齐彦槐题《龙井》:
茗已无龙井,泉应胜虎跑;小池明月印,修竹绿荫交;佛倒堂生树,僧贫屋覆茅;空余一湖水,远影挂林梢如题《黄芽菜》:秋水莼虽美,何如秋圃菘;季鹰如下筋,定不忆江东如题《西湖》:万古一明镜,尘氛谁与磨;佳人有西子,名宦自东坡;。
昏晓风光异,东南水利多;湖中葑已绿,滋蔓欲如何?又如《乍浦观海》:万古心胸到此开,五湖真觉小如杯;海盐山向晴空尽,日本船迎返照来;积水遥连天一气,长风倒捲雪千堆;云端汗漫如相引,未必卢敖是钝才;儿时生长奥南乡,每忆乘舟泛缘洋;
海若再逢头已白,江流初入气犹黄;鲛人岛屿今雄镇,鲸窟波涛古战场;独惜匆匆挂帆去,未看朝日浴扶桑 由上数首可见,就齐彦槐诗词造诣,也已远超流辈!齐彦槐还擅书法,深得海岳(米芾)、华亭(董其昌)两家神髓,求书者无虚日,墨迹遍天下,他常自嘲曰:。
“退笔如山了无谓,老年惟觉苦筋骸”,其实这不仅是自嘲,也是纪实如他所题黄山汤池“水月禅心” 匾额,至今都为游人所称道 另外,齐彦槐祖孙三代也是徽州著名的刻书家曾刻有《杜诗本义》、《三晋见闻录》、《雨峰诗钞》(以上三种都齐翀自撰自刻);又自刻有《龙尾山房诗存》(清华胡永焕所著)、《北极经纬度分表》、《新刻恒星黄赤经纬度表》、《北极高度表》、《松雪斋墨刻法帖》等;儿子齐学裘又刻有十八种。
后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加之手头拮据,齐学裘所刻之书品档也明显较次,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婺源翀田齐家在徽州家刻史上的地位!结语 清道光辛丑年六月二十五日,齐彦槐在宜兴逝世,荆溪为之哭泣;星江为之哽咽;梅源山、黄山之松风也为之挽吟。
后经五子商议,按其遗愿,将其安葬于今宜兴、武进、溧阳交界戴埠村的一小山包上,墓碑正对着婺源方向 不可否认,齐彦槐是徽州历史上百年难遇之奇才;盖棺定论,齐彦槐也是清史上屈指可数的旷世逸才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还是在小范围内亦步亦趋?又常以人杰地灵自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吗?。
注释:(1):“朱黄阙里”:是个人提出的,因为朱熹本婺源人,而黄宗羲祖籍也是婺源(2):引录齐学裘《见闻续笔.卷二》(3):陈希祖:字敦一,又字稚孙,号玉香,更号玉方,一作玉芳江西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乡。
)人官御史清代学者、著名书法家是齐彦槐恩师,卒,门生齐彦槐撰《墓铭》,门生林则徐刻字(4):黄安涛:字宁舆、凝舆,号霁青浙江嘉善人嘉庆十四年己已,二甲一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嘉庆廿一年,任贵州主考官官至广东潮州知府等。
工诗文,着有《诗娱室全集》、《息耕斋诗集》等齐彦槐同门兼畏友(5):汪文端:即汪廷珍,字玉粲,号瑟庵,江苏山阳人乾隆己酉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生,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
曾任安徽学政,对齐彦槐非常器重参考文献:清.齐学裘《见闻随笔.卷一》;清.齐学裘《见闻续笔.卷二.卷十八》;清.齐学裘《劫余诗选.卷二》,清.齐彦槐《梅麓诗钞》;《梅麓文钞》;《双溪草堂书画录》,清.方浚颐《金匮县知县齐梅麓先生墓表》,清.詹应甲《赐倚堂文集.卷十三》,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清.钱泳《履园丛话.天文制器>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逸是什么意思)原创
前言 婺源是中国书乡,“朱黄阙里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逸是什么意思)干货满满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一些喜庆的时刻。比如结婚,人们说喜结良缘、郎才女貌。诗词君总结了18个寓意美好的成语,收下吧,送祝福的时候用得到…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杨度)这都可以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杨度)怎么可以错过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拼音)居然可以这样
- 旷世逸才(旷世逸才的意思)新鲜出炉
- 不朽之盛事(不朽之盛事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