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箫心(箫心剑名)不要告诉别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书《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

箫心(箫心剑名)不要告诉别人

 

龚自珍(1792-1841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者与古典诗史的殿军他初名自暹,字爱吾,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字璱人(亦作率人),号定盦,晚年又号羽琌山民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段玉裁即是他的外祖,祖父与父亲都曾为朝廷或地方官吏,母亲也是一位诗人。

然而家世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定盦于十九岁中顺天乡试副榜,二十七岁再中举人,开始进入官场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然而在此后的十年中他屡应进士试而不第,考军机章京也落选,直至道光九年(1829年)才勉强考上三甲第十九名进士,然朝考因楷书写得不好而被抑置,仍未得到器重。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等低级的文官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终于下决心辞官出京,在归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两年以后,他暴死在丹阳云阳书院讲席的任上定盦的一生是在矛盾中度过的。

他生当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国家的危机、现实的忧患在他心中激起了不息的波澜他虽是生于官宦之家、长于繁华之地的贵公子,然而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因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个性中,甚至在他的文学创作里,都有着亢奋激昂与低沉哀婉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用定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剑气”与“箫心”,当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他说: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这首《己亥杂诗》是他在四十八岁时辞官南返时所写,他以击剑与吹箫来概括少年时代狂侠的豪爽之气与悱恻的怨抑之情,极形象地展现了他前半生的经历。

其实定盦至死也没有摆脱这种心理与个性,因而剑与箫成了他生平思想及艺术创作的象征,他自己也反复指出过这种特征,如他在二十一岁时写的《湘月》一词就说: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这是诗人第一次婚后与夫人段美真双双回故乡杭州,泛舟西湖时所作,小序中自云:。

“述怀有赋”可见正是他心迹的表露,然而其中已透露出思想的矛盾他留恋于湖山的清丽,士人生活的风流,因而有了“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的慨叹,然而诗人也并没有忘却建功立业从湖畔埋葬着的南朝名妓苏小小“应笑我非计”中看,可知他正汲汲于功名,因而唯恐有负佳人与山水。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正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他生活的两个侧面因而此词一出,他的朋友洪子骏题词序曰:“龚子璱人近词有曰:‘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二语,是难兼得,未曾有也”并填了一首《金缕曲》送定盦,其中有句云:“侠骨幽情箫与剑,问箫心剑态谁能画?”可见时人已十分重视他诗中箫与剑的意象。

在传统的中国诗中,“剑”往往象征慷慨激越、报国从军的雄心,如屈原的《国殇》中写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令白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二首》),李益的“雄剑匣中鸣”(《夜发军中》),都以“剑”来表示其壮志豪情。

“箫”则象征着文人的不平之鸣,往往被用来抒发个人郁郁不得志的情怀箫声呜咽悲凉,正像诗人哀怨的吟哦之声,如杜甫说:“横笛短箫悲远天”(《城西陂泛舟》)苏轼著名的《赤壁赋》中写洞箫之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都以箫声为哀怨的象征在定盦笔下,剑与箫也代表了慷慨激昂与柔情旖旎两个方面据张祖廉的《定盦先生年谱外纪》中说:“先生广额巉颐,戟髯炬目,兴酣,喜自击其腕善高吟,渊渊若出金石……与同志纵谈天下事,风发泉涌,有不堪一世之意。

”可见他凌厉飙发的豪气;又说他年少时“尝于春夜,梳双丫髻,衣淡黄衫,倚阑吹笛,歌东坡《洞仙歌》词,观者艳之”说明他自幼便有高谈纵论与浅吟低唱的双重人格因而当他步入仕途之后,曾有很高的抱负,“少年揽辔澄清意”(《己亥杂诗》),“功高拜将成仙外”(《夜坐》),便是他这种志向的表露,犹如奋发的“剑气”,直冲牛斗。

然而面对着黑暗的官场,沉闷的政治空气,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于是力求使自己激荡的心情平静下来,以放浪形骸来摆脱尘世的烦扰,甚至欲以逃禅戒诗求得心理的安宁,“中年百事畏重论”(《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美人经卷葬华年”(《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就是这种心态的纪录,犹如一曲低沉的箫声,呜咽悲恸。

因而定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纵论国家兴亡之计;一方面选色谈空,以风怀与禅悦自娱,这在他的诗中时时可以见到他时而长歌当哭,愤世嫉俗;时而赏花观月,恬然自得;时而关心国事;时而栖心山林;时而怜香惜玉,沉溺于恋情之中;时而欲割断情缘,忘却风怀;时而钻研儒学,潜心经史;时而皈依佛教,归心空门;时而思如泉涌,心潮起伏;时而清夜独坐,杜绝诗思。

总之,他徘徊在人生的进取与颓唐之中,在豪迈的剑气与悲凉的箫心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途一部定盦的诗词便是他思想历程与心灵轨迹的纪录定盦诗的风格,也表现出雄奇如剑客的壮阔豪迈,哀怨如箫声的低回婉转两种倾向他形容自己的诗情。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又忏心一首》),他慨叹人才的难得说:“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秋心三首》)他回首往事说:“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丑奴儿令》)都以剑与箫对举,代表了庄与媚、刚与柔的两种审美情趣。

因而在他自己的诗中,既有斑斓变化、瑰丽谲怪的色彩,也有天然率真、淡宕清新的风致;既有掀雷挟电、磅礴浩汹的气势,也有回肠荡气、哀感顽艳的情韵因而后来南社诗人姚锡均曾评定盦的诗云:“艳骨奇情独此才,时闻謦欬走风雷。

”(《论诗绝句》)也指出他的诗既有艳丽的一面,又有雄奇的一面总之,定盦的作品可谓亦刚亦柔、亦壮亦美的典型,一言以蔽之:是剑气与箫心的结合

书名:《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作者:王镇远书号:978-7-201-15728-3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定价:48.00元出版时间:2020年5月【作者简介】王镇远,1949年生于上海从桐城叶葱奇先生学习古代文史,。

1982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并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及清代文学著述有《桐城派》《两晋南北朝诗歌选》《清代诗歌选》《朱彝尊诗词选注》《姚鼐文选》《桐城三家文赏析》《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清代卷部分)《中国书法理论史》等【内容简介】龚自珍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坛的殿军在清王朝大厦将倾的前夕,他早已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诗作遂充满忧郁、沉痛与悲天悯人的情怀,读之如目睹当年的社会景象。

而其清奇多彩、洞烛先机、识见超绝处,尤为世人所激赏本书通过解读点评其诗词文章,展现诗人的思想历程、心灵轨迹和丰富的时代背景,投射出龚自珍独特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文章举凡诗人轶事,诗词赏析,均能做到深入浅出,启人心智。

【编辑推荐】1.复旦大学文学系学者、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深老编辑倾力撰写《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点评龚自珍诗词文章,可作为学生语文阅读拓展2.《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以不拘一格的手法。

展现诗人的思想历程、心灵轨迹和丰富的时代背景,还原龚自珍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3.有“八卦”有“轶事”,有历史有赏析《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以漫话的形式讲解,深入浅出,启人心智4.龚自珍作为生于官宦人家的贵公子,为何一生沉沦、郁郁不得志?《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为你解读。

中国古典诗坛殿军的剑气箫心5.专业主播全本有声朗读【名人推荐】1.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张维屏2.语近世思想自由之向导,必数定盦吾见并世诸贤,其能为现今思想界放光芒者,彼最初率崇拜定盦,当其始读定盦集,其脑际未有不受其激刺者也。

——梁启超3.吾向亦受古文经学,然自刘申受、魏默深、龚定盦以来,疑攻刘歆之伪作多矣!吾蓄疑于心久矣——康有为【目录】序剑气箫心说定盦从观心到忏心戒诗与破戒借轮回讽世情儒但九流一夜的馈赠定盦的梦小游仙词定盦与女青莲

定盦与林则徐嗜古奇癖精神恋爱湖畔恋情诗谶定公四十遇灵箫窘而好博丁香花疑案曼倩后生教子诗时代的预言家关于涨价的诗人草藁咏货币诗东南涕泪多对缠足的批评不拘一格降人才慈母恩情无双毕竟是家山月的讴歌落红不是无情物

海棠水仙大风之夜西墙枯树以诗论书法长安俊物某王孙的故事不见风流种蕙人与少年争光风落花的奇想常州出高材诗中的数字计算庄骚两灵鬼陶潜酷似卧龙豪文字狱的暗影郁怒清深两擅场童心未消略工感慨是名家但开风气不为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