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以心传心(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要告诉别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这是达摩大师《血脉论》的总论题,本论所阐述的内容,就归

以心传心(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要告诉别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这是达摩大师《血脉论》的总论题,本论所阐述的内容,就归结为这一句话大师开宗明义,和盘托出,直接凸显出“万法唯心”之妙旨,标明“以心传心”之宗风问:为何叫做“血脉论”?。

答:这是一个比喻所谓“血脉”,本来是指一个家族的血统传承;而本论则足以代表佛陀与历代祖师的心印传承,就好比某个家族的纯正血统一样本论所显发的,正是佛陀最纯正的心法大师首先阐述论题,这样说道:“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当中的一切众生与万物,都从一心当中交融混杂而生起,也同归于当处一心。

前面出世的佛陀也罢,后面出世的佛陀也罢,所传承的就是这个心只是以心传心,不需要额外标立文字”所谓“混起”,就是从“混沌一心”当中,随着不同因缘,内里相互交融而纷然发生那么,这个“混沌一心”又是什么呢?它就是大家的无明心体。

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则本有之光明觉性就会变现为混沌无相之心,这时,咱的妙明真心也就显现为阿赖耶识于是,三界当中的一切六道轮回,一切妄想烦恼等等,都在其中纷然发生了然而,奥妙之处在于,无论三界万物如何发生,咱这个“一心”是不会被破坏的。

这就好比,无论如何地风吹浪起,“水”是永远都不会被破坏的乃至于,纵然寒冬时节,水结成了冰;纵然日照火烧,水蒸发成了水汽,等等,水还是水,本质没有丝毫改变咱的“一心”也是如此,任您历经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发生无穷无尽的千变万化,一心还是一心。

而且,就在纷繁芜杂的变化当中,就在您分别烦恼的同时,咱的当处一心始终如如不动、明明朗朗、空空荡荡、冷冷静静、平平常常它就是万法之源,就是佛祖心印,也就是禅宗无上心法之血脉,“即心是佛”之心也问:真的吗,我咋找不到这个“心”呢?

答:此心无相,找得到的都是假相您莫着急,一会儿呀,达摩大师会帮您找的所谓“以心传心”,传的就是咱这个当处一心,它本来不是文字可以代表的,所以说“不立文字”,也就是不要刻意标立文字相的意思在这里,达摩大师并没有说不可以使用文字。

要知道,所谓的“立”,就是树立有所树立,终非正法为什么?因为,正法没有造作的缘故虽然没有造作,方便地加以运用也是无妨的,因为一切的一切,无非是一心之妙用;用来用去,终究不离一心,也不破坏一心因此,佛陀可以随缘说法,祖师可以随心造论,咱大家呢?可以随力学经,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乃至于依照经论禅修实践等等。

达摩大师所说的“不立文字”,是告诉大家,不要执着于文字相,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深入体会其中的法义,并运用法义来指导修行这个“不立”并非指不可使用,否则的话,大师一边说“不立文字”,一边又宣说《血脉论》,还讲了很多开示,用的都是语言文字,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么。

关于“三界混起,同归一心”,毫无疑问,这也就是所谓的“万法唯心”了有人问:“法师,这个“万法唯心”之心,到底是哪个心呢?”“就在您提问这个当下,请问您有几个心?”“哎呀,据我所学的佛法来说嘛,我总共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心,再加上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喔,我现在总共有八个心吧!”。

“那么,您是用哪个心来问我的呢?”“啊?这,这可就不太分得清啦!”“呵呵,当然分不清啦!因为呀,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您太拘泥于文字名相本身了,要知道,‘不立文字’就是达摩大师特意说给您的呀!其实呢,您的八识心,只是一个心,只是当处一心;乃至于您的妙真如心,也只是当处一心也。

”咱的当处一心,显现染净诸法,具足一切功德,它就是“万法唯心”之心正因为如此,它也叫做“不思议心”当处之心本不可思议,本来通达于法界,本来就是法界全体有些人妄说“万法唯心”之心,他说呀,“万法唯心”之心就是无明心。

又说:清净心无相嘛,咋会生出来万法呢?殊不知“万法”当中,既包含着生死轮回染污之法,也包含着一切圣者的清净解脱之法;既包括有为法,也包括无为法难道,“无明心”可以生出来清净解脱么?可以生出来无为法么?讲经说法,不可以离开佛陀的圣言量而随意发挥。

关于万法唯心,大乘了义经典当中时常有所宣说,如《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世尊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的幻化万法,都来自于如来的圆觉妙心,它就是“万法唯心”之心此圆觉妙心,显然不可等同于无明心。

但是,微妙之处在于,这个圆觉妙心既不是“无明心”,也不是狭义的“清净心”;它既包含“无明心”,也包含“清净心”它就是咱的当处一心,当处的不思议心——认识它,就叫做开悟;明了它,就叫做见性;实证它,就叫做证果;圆满无碍地运用它,就叫做佛陀。

达摩大师所说的“以心传心”,传的就是这个当处的不思议心它到底在哪里呢?请继续聆听大师的开导: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因为大师独畅“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有人问道:“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不立文字的话,那么,您把什么叫做心呢?”

提问的人,已经习惯了思维分别,总是要到文字和名相概念当中去寻找依据一旦放下了文字,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心了实际上,如果不放下思维分别的念头,不放下情感、概念等种种认知,就不可能找到当处的心比如说,就在此时此刻,假如您正在回忆某些事情的话,您的心不在当处,而在过去;假如您正在预想某些事情的话,您的心不在当处,而在未来;假如您正在分析当今社会事件以及别人状况的话,您的心不在当处,而在别处。

凡此种种,都不是当处之心,也就不是“以心传心”之心了应当怎样让自己的心回到当处呢?那需要“反观观自心”换句话说,让心只是关注它本身这就是“观心”,即所谓“神光内敛”是也说白了,就是不要攀缘对此,还有一种表述,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随时随地,请大家放松自己的心。

忙碌而执着的人们,请给自己的心随时随地放个假吧,让它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哪怕是片刻的安宁安宁的心,差不多就是当处的心了这里,请您停一下,看看自己那颗安宁的心静静地找到它,看一会儿这样的心呀,光秃秃的,没啥内容,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来填补。

您会发现,它的轻松安乐不会变化;同时,一切境界和景象,乃至于所谓的明了智慧等等,都可以自在地显现,都可以自如地运用犹如一面镜子,明照而包容了周遭的一切,却又“花含镜内镜无心”于是,达摩大师回答关于心的提问,为大家直接指出“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大师回答说:“你向我提问的,那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的,这就是我的心呀”如此直截了当,如此简明易懂毫无疑问,达摩大师指的就是咱这个当处之心,也叫做当下之心,还叫做当前之心。

它乃是一切言语行动之发起者,一切思维观察之诞生地,一切境界之源头,更是世界万物之承载者和认识者假如没有了心,谁知道这个世界呢?谁知道一切万物的存在呢?存在还有何意义呢?人是万物之灵,只因人人有此心,此心即佛心。

问:嗨,没啥稀奇的,那不就是第六意识心嘛?答:非也这个当处一心,既包含前六识,也包含第七末那识,还包含第八阿赖耶识,甚至它也包含咱的清净心,而不仅仅是第六意识心通常,只有在第六意识心歇息之时,当处一心才会显明,它不属于分别念的缘故,它就是分别念之如如体性的缘故。

就好比呢,水波平息,才能够观察到真水,真水无香且无形因此,当处一心也叫做“不思议心”,也叫做“妙真如心”,还叫做“净圆觉心”等等它还有许多名字,由于它本来具有知觉性,所以也叫做“本觉”;由于它超越一切烦恼,所以也叫做“波罗密”;由于它天然无相,所以也叫做“自性空”;由于它具备一切功德,所以也叫做“如来藏”;由于它远离一切戏论,所以也叫做“大手印”;由于它无所不包容,所以也叫做“大圆满”;由于它不会被破坏而能够摧毁一切烦恼,所以也叫做“金刚心”;由于它善于通达一切法,无所不通晓,所以也叫做“一切种智”,等等。

无论它有多少个名字,它不在别处,就是咱的当处一心假如有人离开了当处来观察心的话,那么,他观察到的只能是妄想心而已,已经不是纯粹的心了由于当处一心从来就没有形象,也超越相貌,不容易被明了,需要智慧观察故大师继续引导大家这样来观察:。

“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假如说我没有心的话,我用什么来回答你呢?假如说你没有心的话,你用什么来问我呢?那个问我的,就是你的心呀。

”“从无始的无量劫以来,以至于在你行住坐卧的一切时候当中,在你所在的一切处所当中,到处都是你的本来心,到处都是你的本来佛”作为一位大慈悲的圣者,达摩大师达古知今,现量观察一切众生的无量劫之生死轮回,把实情告诉了大家:是咱的本来心显现出了一切,因此,所有的一切都是咱的本来心,也都是咱天然本具的本来佛。

这当处的心、本来的心,是如此玄妙,如此不可思议,又是如此普通与隐蔽只因为它的无形而被咱忽略了,这就叫做“不觉”,也叫做“无明”傅大士说得好:“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又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所指的就是每个人的当处一心。

可是,一会儿叫做“心”,一会儿叫做“物”,到底是个啥东西呢?呵呵,本来不是个啥,不过,叫做“佛”也无妨所以达摩大师说道: “即心是佛,亦复如是”“它既是心也是佛,就是如此”祖师一语道破天机,此外别无剩语。

一切众生之本心就是佛,只因为迷惑情境而不自知若能一念回光返照,悟得本心,便识得本佛也各位同修,您只要随时让自己的心,从纷繁芜杂的境界当中,从分别执着的念头当中,就那么轻轻一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也,蓦然回首之际,当处之心明明朗朗,心境一如了不可分,如此圆融无碍,非佛而谁呢?再不用怀疑,此乃“即心是佛”之妙心也。

诚如大师所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