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之盛事(不朽之盛事阅读答案)学会了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正因为这般独特而深沉的文化精神,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不绝,自强不息!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发愤著书文:楚明权
宰相易,著书难深夜独坐,对一架书,时时会想:这世上有许多事业可做,著书大概是其中最枯寂、最悲壮的一种!而要著一部伟大的书,需要超人的忍耐和强大的心灵才能承受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内心激荡着往古通今无尽的悲欢与忧患;左思倾尽十年心力,作《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小职员卡夫卡,忙完一天工作,几乎放弃了日常所有的生活,怀着“角斗士斗剑后的那种疲惫”,在深夜铺开了稿纸;普鲁斯特幽闭于卧房,陀翁困居于幽室,而那位至今不知何许人的兰陵笑笑生,“抱无穷冤抑,无限深痛,而又处黑暗之时代,无可与言,无从发泄,不得已藉小说以鸣之。
”著《金瓶梅》之时,定然面含冷笑,眼含热泪,目透哀悯,心怀苍凉吧!兰陵笑笑生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他著书可能只为消遣或谋生,他活着,完全认为自己不过贱命一条,受人漠视耻笑,可是他完成了《金瓶梅》!仅凭此书,便足以傲视百代,称雄文史!。
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大悲剧,便是曹雪芹著《红楼梦》未完“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为写《红楼梦》,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十年我们难以想象,家道中落,“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以何等的毅力来写作此书!《红楼梦》最早的评论者脂砚斋留下了一段珍贵无比的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书未成”,“泪尽而逝”,这是伟大事业未竟的悲哀!清初的谈迁,出身贫寒,布衣终生,痛感于故国的沦亡,发愤著书,遍访南北,以二十六年之功,六易其稿,著成四百余万字的明史《国榷》。
然而,天公似有所图,书稿却在付印之际失窃谈迁大哭数天,茶饭不进,深感若身死放弃,一代国史亦将沦亡,此生亦将留下无尽的怅恨,死不瞑目!谈迁又重新振作,更为发愤,又尽十年之功,著成更为完备的新稿
图1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这份不朽的“大业”和“盛事”,古往今来,无穷无尽的无名氏们,为了著书,不甘凡庸,自弃于现实生活,自甘于枯坐书斋之内,老死笔墨之间然而,有的书成,有的书未成所成的著作,有的存世,有的残缺,有的亡失。
然而,他们为了著书而枯寂一生,挣扎一生,无怨无悔!也可以说,没有发愤著书的精神,中国最伟大的史书《史记》不可能诞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前握着儿子的手,哭着说道: “我们的祖先就是周王室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名扬天下,难道今天要断绝在我手里!我去世之后,你必定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父亲著书的遗志!孝,始于事亲,进而事君,最终要立身扬名。
扬名后世而使父母显耀后世,这是最大的孝!自周幽王、厉王之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整理旧典,论《诗经》、《尚书》,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法则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之间相互兼并,史书遗失殆尽如今大汉兴起,海内统一,那些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作为太史不能给以记载、评论,对此父亲深感恐惧,今天为父将死,这个事业不能继续了!著史这件事,你一定要记在心上!”。
司马谈怀着无限的遗恨,以家学渊源、孝之大义、圣贤故事激励儿子,一定要完成著书的大业听完父亲临终的话,司马迁俯首在地,泪流满面:“小子不敏,一定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书未成,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武帝大怒,廷议,司马迁当腐刑。
腐刑在当时是一种赎刑,即可以通过交纳一定的赎金免罪然而,“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司马迁家境贫寒,交不起赎金,故人朋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一句公道话,司马迁最终没有借到钱,或者说没有人敢于借给他,他只能屈辱受刑。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襟!”这个无比耻辱的遭遇,使他每次想到都冷汗直流,沾湿衣背!司马迁看清楚了自己冷酷的生存环境:幽禁在囹圄之中接受腐刑,不仅体残身辱,被天下人耻笑,更污辱了先人,还有何颜面再去父母墓前拜祭!这满心悲愤谁可诉说!自己作为史官,不过是个被君主戏弄的角色,当做畜养的倡优罢了,又被流俗所轻视,即使被杀,就像九牛失掉一根毫毛一般,无足轻重,与蝼蚁没有什么不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就看自己怎么选择!粗鄙不堪的人心与现实,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司马迁只能从浩渺的历史之中寄托情怀,同时把那些不幸的先哲当作自己精神的最终寄托,以圣贤发愤著书的精神自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古时虽然富贵但湮没无闻的人物,不可胜计,只有那些卓异非常之人才名留青史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推演《周易》;孔子遭遇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流放,赋《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吕氏春秋》;韩非囚禁在秦,才写出《说难》《孤愤》;三百篇《诗经》,大都是圣贤们发愤之作。
这些人都是感情郁结,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才去记述往事,以期求得后世的知音!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古往今来激励了多少有志于著书的英雄人物!《读史方舆纪要》著者为明清之际的顾祖禹和司马迁著《史记》一样,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也是秉承父亲遗志,更准确地说,是在完成从高祖到他父亲三代的遗愿。
顾祖禹,江苏无锡人,明末崇祯四年生于常熟,十三岁那年,便遭遇明朝灭亡的变故,跟随父亲隐居山林,潜心著书,并立下志愿:此生以著书为业,终身不仕顾祖禹父亲顾柔谦,亲历山河破碎的巨大变故,痛心疾首,重病将死之时,把儿子顾祖禹喊到床边,眼含热泪说道:“及余之身,而四海陆沉,九州沸腾,仅获保首领具衣冠,以从祖父于地下耳。
嗟乎!园陵宫阙,城郭山河,俨然在望,而十五国之幅员,三百年之图籍,泯焉沦没,文献莫征,能无悼叹乎!余死,汝其志之矣!”顾祖禹听到父亲这番临终之言,匍匐在地,哽咽回答:“小子虽不敏,敢放弃今日之所闻!”这句话与当年司马迁的话如出一辙。
父亲去世不久,顾祖禹便开始着手著述《读史方舆纪要》,一则“不负先人提命之意”,二则满怀亡国灭种的无限悲愤无论寒暑晨昏,顾祖禹独身自闭在一室之中,内心却周行于九州万里,为了著书,甚至连穷饿妻子都弃之不惜这真是一件无比寂寞孤苦的事业,常人怎能忍受和理解!
完不成先人的事业,对顾顾祖禹这一生来说不能忍受而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何尝不像司马迁接受腐刑那般“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襟”,更不可忍受“国破山河在”,国虽亡,史不可灭!所以,一定要发愤著书这一写,从二十九岁青春到五十岁生命最后一刻,耗尽一生。
书稿堆满屋子,死前还在修改
图2
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什么书?这部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集大成的巨著全书一百三十卷,收录地名三万余条,卷一至卷九写历代形势图,卷十至卷一百二十三写直隶、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两广、云贵各省,最后七卷写河川分野。
这部书伟大之处在于经世致用祖禹在书中凡例说,这部书以一代之方舆,发四千余年之形势,治乱兴衰,都能在这部书得以判别方舆之间的创守、再造、分合、强弱,以及帝王卿相的谋略,奸雄权术的野心,都能在此书找到答案“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世,罔不亡”,俯仰古今,纵横天下。
这就是他发愤著书的理想所在难以想象!祖禹深夜著书之时,他有着何等的良苦用心和深刻立意!又有何等的历史情怀与天下胸襟!他想用这部书总结四千余年治乱兴亡、国计民生与地理形势的关系,希望世乱之时,能以此书辅佐英豪,铲除强暴,太平之时,能以此书经邦济国,保生安民。
如《读史方舆纪要》专列“川渎异同”六卷,对黄河、淮河、汉水、长江、盘江、漕河以及海道都穷尽原委地进行探讨,对历代名家治河方略进行摘录和评议,同时,书中对农田水利的兴废、交通路线的变迁和城邑市镇的盛衰等,都有详细的记载。
更令人佩服的是,祖禹完全从历代典籍中梳理材料,条分缕析,去伪存真,几乎足不出户完成了此书,当然,这部书也让读者得以足不出户而周知天下山川形胜以彰德府为例,先讲彰德府之地理位置:彰德府东至直隶大名府二百二十里,南至卫辉府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山西泽州三百二十里,西至山西潞安府三百里,北至直隶广平府一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京师一千二百里,至南京一千七百里,至布政司三百六十里接着谈彰德府的历史沿革与重大历史事件:《禹贡》冀州之域殷河亶甲居相,即此春秋为晋东阳地战国为魏之邺地,后属赵秦为邯郸郡地汉为魏郡治邺,见临漳县。
东汉末,冀州徙治焉曹魏以受封于此,称为邺都晋仍为魏郡,属冀州后赵石虎、前燕慕容隽,并都邺苻坚灭燕,亦置冀州,治邺后魏仍为魏郡,兼置相州 魏主取河亶甲居相之义,置州名相东魏都此,改司州以魏郡太守为魏尹北齐又都之改魏尹为清都尹。
后周仍置相州及魏郡周末,移治安阳城隋初,废郡,炀帝复改相州为魏郡唐仍曰相州天宝初,改为邺郡至德二载,安庆绪据此,伪改安成府乾元初,复为相州五代梁乾化五年,分天雄军置昭德军节度于此明年,入晋,仍合于天雄五代晋天福三年,置彰德军兼领澶、卫二州。
宋仍为相州亦曰邺郡及彰德军金为彰德府元曰彰德路明初复为彰德府,领州一,县六今仍曰彰德府最后讲彰德府重要的地理及文化意义:(彰德)府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噤喉,为天下之腰膂此书还以史学家严谨的态度考证了很多安阳历史地名,为后代研究安阳历史文化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
如“防陵城”一条记载说:(防陵城)在府南愁思冈上相传纣囚文王于羑里,城此防之冈亦曰防城冈战国时魏邑《史记》:“赵廉颇攻魏,拔防陵、安阳” 又如“愁思冈”一条说:(愁思冈)在城南十五里魏曹植尝悲吟于此,因名。
隋文帝改曰崇义冈,俗曰望喜冈冈周七里,防城在其上薛居正曰:冈在汤阴县界郭子仪讨安庆绪,拔卫州,进军向邺庆绪收余兵,拒战于愁思冈石晋末,契丹入汴,执晋少帝及母后辅臣,寻还北,至此,登冈饮酒,因讹为愁死冈此外,还记载彰德府境内的防水、顷城、野马冈、彪涧、黄衣水、万金渠、古垒、灵泉废县、鸬鹚陂、相城、永定城、蒙赉山、蓝嵯山、万金渠、高平渠、水冶渠等等地名,其中很多地名至今已经湮没无闻。
故翻阅此书,令人良多感慨由此可见《读史方舆纪要》对天下各府州县的详实记载顾祖禹没来过彰德,他却在斗室之中作如此细致谨严的考证与描述,让人感佩万分亡国不能亡史,顾祖禹这种保存前代文明的家国情怀可见一斑《读史方舆纪要》是一个满怀悲愤的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最佳体现。
祖禹著书心坚行笃,但并未全部完成此书,也就是说,这部《读史方舆纪要》没有定稿,祖禹就溘然长逝了后人严守书稿,轻不示人,让这部书躲过了中国历史上无耻黑暗的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躲过了保存过程中的无数个可能发生的意外。
此书在顾祖禹死后百余年后才得以刊行,传布后世祖禹完全以一己之力,创制了历史地理学新的体例,保全了无数掩藏在历史地名之后的文化精魂他的功业足以不朽,他的声名足以不朽和所有伟大的作家一样,他发愤著书的故事本身便是一部令人心灵震荡的作品,让后世无数志士仁人得以滋养、得以奋进!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正因为这般独特而深沉的文化精神,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不绝,自强不息!
图3
END
作者简介
楚明权,2009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安阳正一中学语文教师,倡导并实践“文化大语文”理念,致力于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高考语文全息写作、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领域的研究,多次获得全国作文大赛辅导教师一等奖,开设选修课程《中国古典小说十讲》《厚重安阳》,著有《语文与中国文化情怀》《语文与中国文学地理》《语文与中国古代文化大事》,另著有长篇小说《古塔湖》、古体诗集《南窗诗草》等。
策划:王咏梅丨编辑:李培塬丨审校:李京
扫码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精彩
图1来源:“新浪网”文章《我国历史上遭遇奇特的2个大圣人》图2来源:“北京时间”文章《曹雪芹秋郊著书图》图3来源:“搜狐网”文章《论文之痛——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及对策》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介意公益使用请联系删除。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不朽之盛事(不朽之盛事阅读答案)学会了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正因为这般独特而深沉的文化精神,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不绝,自强不息!…
-
和衣而睡的意思(和衣而睡的意思打一肖)居然可以这样
你可来寻我
- 和衣而睡的意思(和衣而睡的意思和造句)干货满满
- 和衣而睡的意思(和衣而睡的意思指什么生肖)学到了
- 人文生态包括哪些东西人文生态环境医学人文关怀案例
- 人文素养课家长打卡人文环境建设的提案
- 人文素养培训课程人文关怀分享人文环境的形容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