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一看就会
谈“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
浅谈“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周敦颐曾作《爱莲说》,今之学生没有不知的。但他是理学的开山鼻祖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内涵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和明白。下面谈谈我的理解和领悟。
池州百牙塔莲池(作者摄)一、真正内涵同学们都知道,寺庙里的所有的佛像都站立或端坐在莲花上,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缘故周敦颐爱莲,实际上是他爱佛的一种表现一说到佛,便有很多同学不知道何谓佛。
其实,“佛就是觉悟了的人,而人便是没有觉悟的佛”罢了“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就是“入世”与“出世”的两种人生需要、人生的两个方面,人的两个精神方面的需要
(图片来源网络)莲花之所以为莲花,就在于它“出淤泥而不染”离开了臭泥浊水,莲花便不会存在但莲花能受到世人的青睐,决不是因其臭泥,而是出臭泥浊水之后的清香、“香远益清”早在后秦时期,随着佛教的东传,便出现了许多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译出的《妙法莲花经》无非是说,佛法以莲花作为入世与出世的精神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也鸠摩罗什译出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随缘化物,爱处俗尘,如莲不染于淤泥,似桂无侵于霜雪”《维摩诘经》告诉我们:“高山顶上不长莲”(维摩诘语)。
莲花之所以芬芳、洁净,就因为它生长在污泥浊水之中,却又能出污泥而不染《维摩诘经》中还有一首偈言:“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在欲而行禅”的实质是以禅化欲,从欲行禅我们都生长在充满了种种欲望的婆娑的世界之中,要想逃避欲望的纠缠是不可能的,正如身在红尘想脱离红尘一样,分明是自欺欺人。
所谓看破红尘,并不是与红尘断绝往来,而只是淡化名利,摆脱物役形累,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心灵上的超越,以达到悟见本性,返朴归真的境界出家修行的僧尼和道士以及在家修炼的禅客和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他们所谓的远离红尘,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因为不怕生在红尘之中,就怕心被红尘所污染;不怕有欲望,就怕不能以智导情;不怕失足,就怕不能从失足中得到悔悟与超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得失不放在心上,平平淡淡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美平常心是道,禅心,就是自然、自在之心。
禅心,就是一颗“平常心”
安庆莲花湖(作者摄)到了北宋,周敦颐援佛入理,好与僧道交往,被追认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程颐、程颢都是他的学生,南宋的朱熹,更是敬之如神继周敦颐的《爱莲说》成为千古绝唱之后,朱熹还特意为此写了一首“爱莲”七律诗,曰:“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从此,以莲赋诗,以莲寓禅,正是以菩提树为圣树一样,在诗坛和禅坛,比比皆是莲,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芬香,便成为了人们“入世”与“出世”的象征莲,只有生长在污水浊泥之中才发出清香,高山顶上不长莲;茶叶只有在沸水中几番沉浮才舒展芳香,温水中泡不开茶;人,只有在红尘中几度沧桑才洞悉人性和悟空人生、才能淡泊名利而觉悟成佛,温室里养不成花。
只有“在欲而行禅”,在红尘中勘破红尘,在生死中勘破生死,在人生中勘破人生,在名利情中勘破名利情,然后“出淤泥而不染”,成就自己的品质,形成自己的美德,获得一颗平常心,从此,精神得到解脱,心灵得到自由,得道成佛,活得舒畅、活得自在。
这才是周敦颐因爱佛而爱莲、援佛入理:“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涵义,也是莲花座上才是佛的真正缘由,更是周敦颐把佛与人结合成一体、成为理学的开山鼻祖的真正原因二、现实意义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普遍表现出浮躁不安,难得一颗宁静的心、一颗平常心。
在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的牵引下,人性的弱点全面暴露,社会出现了全面的溃败表现在权力不受约束,潜规则盛行,社会底线失守,强势集团肆无忌惮,甚至今年出现假疫苗事件等改革初期曾出现过的普惠格局逐步被打破,并确立起了赢家通吃的格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底层人群也呈现堕落的迹象:假货横行,地沟油等有毒食品肆虐同时,底层在碎片化后向丛林状态即弱肉强食的状态后退、人与人之间如盲井式的倾轧、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对腐败等不良现象表现麻木等也是堕落的症状如何来拯救全面的“社会溃败”,当然要有一大批新的社会精英,包括你与我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流血流汗的支撑领引。
(图片来源网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性的最大优点是“生于忧患”,人性的最大弱点是“死于安乐”我们只有扎根于“淤泥”,深入于社会,“在欲而行禅”,才能为社会寻找希望,才能制止社会的堕落和溃败,才能找到拯救社会的良方妙药,才能“尽人事”、“治国平天下”。
“高山上长不出莲花”,只有“深入”了“淤泥”,又“不染”的“浅出”了“淤泥”,成就自己的品德和风范,才是真正的新时期的精英“本来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路”安贫乐道,心态平衡,淡泊名利,不浮躁,不损人利己,踏实工作,旨在奉献,贵在献身,乐于助人,个个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萨,炎黄子孙都有一颗“平常心”、“柔软心”和“慈悲心”,社会溃败将会得到全面制止。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真诚地希望大家“出淤泥而不染”,以自己的仅有的一份光和热温暖和影响着身边颓丧的人们、拯救着日益溃败的社会“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与当今重提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有着异曲同工的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刘东信, 1964年出生,枞阳三中语文教师兼图书馆馆长,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工龄教龄均32周年,市级优秀班主任,高级语文教师。
(文章观点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成或反对)推荐阅读【枞阳文学】刘东信|母亲,一路走好▼享受更多精彩阅读,欢迎关注枞阳社区▼
把时间交给阅读
~欢迎点赞分享~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一看就会
谈“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
-
深度揭秘成语字典(成语字典查成语)
来源:海外网 邱太三(台媒资料图)海外网3月23日电台湾绿营民意代表22日声称市售成语词典的内容涉及“统战”,民进党当局随后…
- 助纣为虐(助纣为虐怎么读)真没想到
- 助纣为虐(助纣为虐是谁帮助纣王)学会了吗
- 助纣为虐(助纣为虐的近义词)这都可以
- 助纣为虐(助纣为虐的拼音)居然可以这样
- 上行下效(上行下效的拼音)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