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绍箕裘(克绍箕裘 踵武赓续)不要告诉别人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成语“克绍箕裘”:克:能够;绍:继承;箕:扬米糠的竹器,或者畚箕之类的器具;裘:冶铁的风裘比喻能够继承父、祖的事业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这段文字中的“为裘,为箕”,据说就是“克绍箕裘”的出处但细品这段话,又觉得他并非在谈子承父业,而更多的是在说学习方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因为良冶必制裘,而“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因为弯弓之理,制箕之道,源出一脉,所以,制弓必通为箕之技。
而父子相亲,目见耳闻,其濡染之功,自是不同于书本所学的中国人向来注重家学渊源,因为任何语言的传授,都只能及其表,难以尽其理,更不可道尽事物之妙有些东西,是只能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的,这东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礼记.学记》中的“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就是深谙此道的巧妙之举“马”不知言,但古人很懂得“耳濡目染”之道,他把即将用来驾车的小马拴在车后,让它跟着行走,看着拉车的老马是如何做的,这样的“默化”之功,不更胜于言语的说教吗?
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谈到文学创作时,就告诫有志于创作的青年,要注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文化环境的熏陶,他说:“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当然,教师口授,书本所言,并非不重要,只是与濡染之功相比的话,这些所学要相对肤浅些罢了,而要想尽得事物之妙、学问精髓,还是得有濡染默化之功才好,恐怕也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好的“克绍箕裘”,子承父业吧!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克绍箕裘(克绍箕裘 踵武赓续)不要告诉别人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人文概念人文地理学博士点人情关怀是什么意思
“本年以来,县法律局安身本能机能职责,自动作为和谐人文环境,采纳有力步伐,尽力做好创立天下文化都会事情…
-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学什么人文地理电子课本部编版中国的人文环境介绍
- 人文环境建设名人名言形容人文关怀的诗句
- 七人文地理书人教版电子课本中国人文地理包括哪些
- 日本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包括哪些人文地理学考研学校
- 人文主题指什么员工人文关怀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