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偃鼠饮河(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偃鼠饮河(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没想到

 

【典故篇】简介主编:王涛栏目主编:毕光荫  /  责编:杨衢审校:张婷、周敏璐  /  美编:马云

典故具有言简义丰和耐人寻味的特点,古诗词中用典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而目前典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也不轻从应试角度看,典故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部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扩展思维、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

那么,何为典故?许慎《说文》中“典”释为“五帝之书,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均释义“典”为重要的典籍书册“故”其中解释做“故旧,古旧”“典故”即古旧的典籍书册《辞海》的解释则更通俗灵活: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在此,我们选取《辞海》释义中的后者,即汉语言文学典故,分著作选录典故出处,并加以诠释,同时列举相关诗文引用,方便将其中的内涵挖掘、传递给学生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栏目信息官宣!语文趣谈文化“淘金”之旅即将开启!。

《庄子》中的典故(4)【巢由】【逃尧】【鹪鹩一枝】【一枝栖】【偃鼠饮河】【饮河满腹】【越俎代庖】典故出处: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别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尧想让位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火把还没有熄灭,它与日月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雨按时令降下了,还要进行人工灌溉使土壤滋润,岂不是徒劳吗!如果先生你被立为天子,那么天下将大治,而我还占据这个位子,自认为不够资格,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说:“在您的治理下,天下已经安定太平然而我要取代你的位置,难道是为了名声吗?名是依附于实而产生的事物我难道要成为附属物吗?鹪鹩把巢安在森林中,也不过占有一根树枝;偃鼠在河边饮水,不过喝饱肚皮你请回吧,天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即使厨师不下厨,祭祀的司仪也没必要代替厨师去做菜啊!”。

晋·皇甫谧《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巢父、许由相传为尧时隐士,后因以“巢由”“巢许”为隐居不仕的典故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

’……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逃尧”后遂用为避世隐遁之典许由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比喻自己栖身所需极其简单后“鹪鹩一枝”用以比喻栖身之所或所任低级职位“一枝栖”用为谋求职位的典故“偃鼠饮河”用为比喻胃口不大,要求不高,所需极有限的典故。

“饮河满腹”用为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越俎代庖”用为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去代人办事或包办代替的典故诗文引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四:“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

”曹魏·阮籍《咏怀 其七十三》:“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唐·李义府《咏乌》:“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二十》:“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唐·白居易《我身》:“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唐·钱起《题温处士山居》:“颍上逃尧者,何如此养真”唐·李商隐《览古》:“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南宋·陆游《雪中寻梅二首 其二》:“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南宋·黄公度《再用韵书怀》:“越俎代庖真有愧,逢场作戏本无心。

”南宋·吕祖谦《许由》:“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南宋·释居简《万卷堂》:“若将有限趁无穷,偃鼠饮河徒满腹”清末至民国·汪荣宝《七月二十九夜长良川观鹈饲有作》:“不如偃鼠饮河侧,得水即足无忧虞”【跳梁小丑】

典故出处: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庄子·逍遥游》庄子说:“你没见过狸狌吗?压低身子伏在地上,来候捕来往的猎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不避高低”“跳梁小丑”,喻指上窜下跳,猖狂捣乱而又成不了大气候的丑恶之徒。

诗文引用:明·薛瑄《壶头歌》:“跳梁小丑胡为哉,竟因遗算稽颡来”明·朱诚泳《杨化州清节卷》:“跳梁小丑空为乱,安堵居民总不惊”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END  -。

往期推荐必读第177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庄子》(1)必读第176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20)必读第175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19)必读第174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18)

必读第173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17)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现在扫码加入我们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