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硬核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遊目帖》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草书,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硬核推荐

 

classical经典《游目帖》《游目帖》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草书,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明代方孝孺题跋评价:“《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王羲之“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杉村邦彦解读《游目帖》

王羲之《游目帖》   草书12 行   102 字   国家图书馆藏释文省足下别疏①,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②,左太冲《三都》③,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

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④,未有动理⑤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⑥而旋,实不朽之盛事⑦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注解①别疏:一封尺牍附带的书状亦称复疏、复书祁小春《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究》。

(石头出版社,2007年)参照②扬雄《蜀都》:扬雄的《蜀都赋》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时的文豪传记见《汉书》卷八十七上、下③左太冲《三都》: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西晋著名文学家,传记见《晋书》卷九十二。

《三都赋》见《文选》卷四、五、六④镇彼土:彼土指周抚的任职地,蜀即益州《晋书·周抚传》卷五十八记载,周抚在升平年间(357—361)任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在任长达30余年,兴宁三年(365)卒⑤动理:不见用例,调职预定之意。

⑥汶领、峨眉:指岷岭和峨眉山把“嶺”写作“領”在王羲之《兰亭序》中也可见到岷岭在成都西北,峨眉山是其支脉⑦不朽之盛事:永远不朽的伟大事业出自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帖文大意拜读您的别状,详述了蜀地山川种种奇景,即使扬雄的《蜀都赋》、左太冲(左思)的《三都赋》都不如您

描述得详尽贵地原来有很多美景,更加引发了我前去饱览之意如能成行,当会提前告诉您相迎,少数几个人就可以拜访的时间会告诉您等待那个时候的到来就好似度日如年您镇守蜀地,目前应该不会有调动的可能借您还在蜀地期间,一定要登上汶岭、峨眉山观赏美景。

如果能实现,实在是“不朽之盛事”只说到这些,就足以令我心驰神往解读《游目帖》是王羲之墨迹尺牍之中,在成立和递藏方面最具神秘色彩的名帖2008年,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出版《晋·王羲之游目帖》(附:拙著《解说》,后作为解说的补充改题为《王羲之〈游目帖〉考》、收入拙著《书学论纂》,知泉书馆)。

2018年时,我受邀执笔《〈游目帖〉解说》单行本,现将概要摘录如下《游目帖》的内容与刻入《十七帖》《淳化阁帖》等法帖的《蜀都帖》一样,书法也非常相似《游目帖》与刻帖不同之处是作为墨迹单独流传下来这是王羲之寄给友人益州刺史周抚的一封尺牍,受周抚之邀,表达了对蜀地汶岭、峨眉山的向往之情。

《游目帖》摹本此帖文章最早的记载见于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的《右军书记》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五王羲之一则列举的《山川帖》应该就指此帖,因为没有记录释文所以无法断定读此帖的观记题跋时最引人注目的首属《魏泰尝观》和《合肥马玘徳之尝览》这两大观记。

魏泰、马玘都是北宋的收藏家,与米芾交往颇深,米芾《书史》中也可以见到他们的名字。

▲滑动观看《游目帖》摹本长卷其次有明初方孝孺(1357—1402)的跋语方孝孺应友人郑济——《游目帖》的所藏者之求题写了跋文,然而流传下来的笔迹不是方孝孺所书而是出自郑济之侄郑柏众所周知,方孝孺在燕王朱棣造反,纵火烧死建文帝后即位之时,被逼起草诏书。

方孝孺不仅拒绝,而且痛骂“汝是国贼”,为此触怒朱棣被处以磔刑,方氏十族共数百人被诛杀郑家为避祸,无奈删去方跋,并被郑氏后裔密藏起来在方孝孺名誉回复之后,宣德三年(1428),郑柏根据方孝孺的文集,按照原来的方跋重写于后。

郑柏题跋其后此帖归明末收藏家徐守和[崇祯十六年(1643)前后在世]所有,他不仅题写长跋,而且在此帖四周的空白处注明印识释文。到了清代,《游目帖》进入乾隆帝内府,乾隆帝题字题跋,并且钤了许多收藏印。

《游目帖》局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游目帖》被赐予恭亲王奕 (1833—1898)《游目帖》上虽然没有恭亲王的墨迹,但是可以看到他的收藏印在清末义和团事件之际,《游目帖》流向日本,被广岛的船具商和收藏家安达万藏收藏。

日本大正二年(1913)癸丑之岁四月,由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主导,在京都举行的兰亭纪念会上,《游目帖》和岡田正之所藏的王羲之《孔侍中帖》一起展出,震惊四座日本昭和八年(1933),内滕湖南应安达所求在《游目帖》后题跋,内滕湖南于翌年去世。

其后,相传《游目帖》毁于日本昭和二十年(1945)八月六日广岛原子弹爆炸根据安达的孙媳所言,当时安达避难得以幸存,在战后不久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游目帖》局部此帖一共被复制过四次:一、日本大正二年(1913);二、日本大正二年至五年(1913—1916);三、日本昭和九年(1934);四、上述提到的2008年3月其中一至三为黑白珂罗版,四根据三成功复原再现了彩色版原貌。

此帖钤有许多历代公私印私人收藏印中,唐代锺绍京的“书印”只可见右半的“书”,真伪存疑其次可以看到薛绍彭的三印和被视为唐坰的“唐氏杂迹”(徐守和将“杂”误读为“妙”)的收藏印薛绍彭和唐坰都是北宋著名的收藏家,和上述魏泰、马玘一样都与米芾有交往,他们的名字可见于米芾的《书史》。

因此,可以说《游目帖》在11世纪被收藏和鉴赏于米芾的亲友之间 关于此帖的递藏和成立时期,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有很多说法都各不一致详细考证可参照上述拙稿,这里只概括一下结论

《游目帖》局部此帖使用的是冷金纸我认为并非王羲之真迹,亦非双钩填墨,应当是一笔写就的临摹本,忠实临摹了《十七帖》《游目帖》的书写时期应定为在馆本《十七帖》[五代南唐(937—975)]之后,《淳化阁帖》[淳化三年(992)]之前较为妥当。

虽然临摹者目前无法确定,但可以说一定是出自正统名家之手校订第三行的“彼”字下边的“故”字大半缺损,第七行“足下”两字下边的“领”字只见右半,都可参照《十七帖》等刻帖补出这些地方可能是在方孝孺受难之际,郑家将其藏入土中时造成的缺损。

《游目帖》局部收载法帖《淳化阁帖》《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等著录文献《右军书记》、《宣和书谱》卷十五、王世贞《古今法书苑》卷三十六、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之六、顾复《平生壮观》卷一、高士奇《江邨销夏录》卷二、高士奇《江邨书画目》、吴升《大观录》卷一、《钦定石渠宝笈续编》卷六十四。

《游目帖》局部选自《中国书法报》2019年第18期   总第218期  封面往期经典回顾中国书法报 · 经典丨甲骨文书法中国书法报 · 经典丨汉魏六朝吉语砖铭中国书法报 · 经典丨汉瓦当书法中国书法报 · 经典  | 石鼓文

中国书法报 · 经典  | 《龙门二十品》之《郑长猷造像记》中国书法报 · 经典  | 《东汉永元五年器物簿编册》中国书法报 · 经典 丨《官奴帖》(内附高清大图)监制|杨超图文编辑|李徽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中国书法报》订阅方式

统一刊号:CN11-0286    邮发代号:1-237每期定价:4.00元    全年定价:200.00元(全年50期)1.邮局: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1-2372.邮购:①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②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中国书法报》社邮编:100125联系人:陈英嘉  张罡  张蕊

联系电话:010-64060749 650126243.微店:长按并识别“《中国书法报》微店”二维码直接订阅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订阅方式

统一刊号:CN11-1136/J   邮发代号:2-879每期定价:60.00元    全年定价:720.00元(全年12期)(订阅全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免收邮费,单册订阅加收邮寄费10元/册)

1.邮局: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8792.邮购:①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②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

邮编:100125联系人:张女士联系电话:010-673223413.微店:长按并识别“《中国书法》杂志微店”二维码直接订阅

·推荐·分享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联系电话采编部:010-65389224发行部:010-6406074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