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的脉是什么脉)原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望闻问切,是古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诊断体系,对此大多数人都有一些概念上的认识。但却不了解其内在的文化,里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学问呢?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的脉是什么脉)原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那些潜藏在中医里的“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是最基本的一个功夫,也是最深的一个功夫【出处】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

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是扁鹊。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看脸色、观舌苔中医认为,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一)通过面部颜色检查:健康人的脸应该是干净、红润、有光泽的1.黄色:脾胃虚弱,消化系统不良;2.白色:肺部和呼吸系统有问题;。

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二)观察舌头:健康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如果不健康的人从舌头上可以看出来1.他的舌苔很厚,那是他的脾胃不好,2.舌根发青,他的肾不好,

3.舌两侧有牙印,是肝不好,4.舌头发白,是心不好,那是心肌供血不足血液循环不好,有贫血的症状5.舌尖发暗紫色,是心火过旺,是血绸,血粘,6.舌尖长了许多小点点、红点点,他可能有心肌炎7.舌尖不尖,中间有深沟可能有糖尿病。

(三)面诊之中,针对脏腑所列出的面诊有以下几方面:肝反射区:眉毛中间1/2处往外到眉尾这三角区是肝区,鼻梁中段也是肝区如果在这些地方长斑、长疙瘩、红点或黑痣等,可以断定肝胆有毛病,有的人在这些地方长很明显的黑斑,那是他的肝脏有问题了,因为人的脸上正常是不会长东西的。

胆反射区域:在鼻梁中段外两测部位心脏反射区域分为两种;(1):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2)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心脏不好的人脸色是红的,是会偏紫红色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小肠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内侧部位;

——闻——听声音、闻气味闻诊是对患者发出的声音,和各种气味来推断疾病通过诊察患者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呼吸、喷嚏、肠呜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闻“音”——清脆带喜,则说明心性乐观,身体健康;

如:闻音破锣,则说明肺脏有问题;闻音中气十足,则说明肾气充足;闻音浑厚,则说明脾胃运化好;闻音有怒,则说明肝脏有损伤闻“味”——酸甜咸香臭 将患者身上的气味分为酸甜咸香臭五种,分别反映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

如:闻味有淡体香,则身体多健康;闻味有腐臭,则身体内脏病变;闻味有酸味,则有内分泌问题;——“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一)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

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二)、问汗: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

(三)、问疼痛: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胃病疼痛:大部分是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四)、问睡眠: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

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五)、问饮食口味: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

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

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切”——诊脉象、按胸腹切诊是指接触诊察,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中医认为,脉为血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

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果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触诊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触摸按压,尤其是胸腹部分,以分辨病症通过患者对按压的反应,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还可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迟脉:脉搏缓慢,呼吸一次期间脉搏跳动2-3次(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数脉:脉搏急促,呼吸一次间跳动5-6次(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 end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