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下一句)万万没想到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名言,是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的。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名言,是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机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惕啊!”。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政论文《范增论》,主要的内容是讨论范增在项羽集团的去留问题后人经常说,如果范增不离开项羽,则天下可能就是另一番格局,中国的历史恐怕也要改写但是,范增为什么会离开项羽呢?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陈平用了反间计。
项羽派使者到刘邦那里,刘邦按照陈平的安排,装作误以为是范增派来的使者,大鱼大肉地亲自热情招待;等到问清楚使者是项羽派来的,立马就变了脸色,说我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羽派来的,而后下令撤去丰盛的酒席,换成粗陋的饭菜,自己也不再坐陪,拂袖而去。
使者回去向项羽一汇报,项羽当时就生了疑心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这就是项羽对范增心生嫌隙的开始但苏轼不这样看在《范增论》中,苏轼提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其实在他动手杀掉义帝熊心的时候就开始了熊心是楚怀王的孙子,秦末流落在民间放羊,是范增说服项羽,立熊心为义帝以顺从民心,这才能够实现快速的崛起。
杀掉熊心,表明项羽与范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所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一件东西,先从内部腐烂,然后才开始生虫;人一定是先有了嫌隙,然后谗言才能趁虚而入不然的话,就算陈平再聪明,怎么能够离间项羽与范增呢?苏轼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出处和上下文就是这样从其具体的语境来看,它是“人必先疑,而后谗入”的一个铺垫,但是,它所包含的哲理却很深远这就是,事物的毁灭,酿于自身的败坏;与外因比较,内因才是决定性的要素《尚书》所谓“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逭”,《论语》所谓“反求诸己”,《荀子》所谓“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孟子》所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北齐文学家刘昼所谓“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太山,而莫之避”,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也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可以这样说,中外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流血革命,背后的根本原因,都是旧政权在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呢?其实无非两点首先,是在制度上做好预防。
建国前夕,毛泽东与黄炎培曾彻夜长谈如何打破“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的答案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权,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其次,是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凡有生机者,皆有其生生之机,一旦失其根本,则生机阻断,覆亡朽烂而后虫生。
人是万物之灵,“德者本也”,有德,人们才能充实而辉耀,才能健硕而富有活力,从而使生命呈现出蓬勃向上、止于至善的盎然生机相反,如果无德,则立身无基,进退失据,悖逆横暴无所不作,必然是“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进而“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是所谓“人必自侮而人侮之”,陷入自毁之路。
有鉴于此,古代先哲特别强调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在于“养心”,在于以天理良知来规范人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正心诚意地“为仁由己”,并由此来充溢人的固有“四端”,达到纯乎良知之诚、道德完善之境,使人的大本坚固,身润而神强,从而杜绝“邪秽在身”的朽败。
来源: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分享一首歌人文摄影又分类为。(纯记录性的摄影,虽然有些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但是习惯上已经列入文献或资料类的记录摄影去了…
- 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_人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_国开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
- 人文英语3边学边练答案带题目_人文英语3边学边练1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