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传为笑柄(传为笑柄猜生肖)燃爆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老师在其著作《诗论讲义》中就详细讨论过“诗与谐”的关系,为我们解读了许多著名的风趣古诗。

传为笑柄(传为笑柄猜生肖)燃爆了

 

在很多人印象中,古诗是阳春白雪,是十分高雅和严肃的但事实上,古诗也有诙谐有趣的一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老师在其著作《诗论讲义》中就详细讨论过“诗与谐”的关系,为我们解读了许多著名的风趣古诗所谓“谐”,就是“说笑话”。

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笑谑,意在打动风趣,互相取乐;一种是讽刺,除打趣取乐之外,还有匡正的意思这两种目的自然也常混一起从心理学观点看,谐趣也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

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和乖讹当作一种美妙的意向去欣赏“谐”是雅俗共赏的,极粗鄙的人欢喜“谐”,极文雅的人也还是欢喜“谐”,虽然他们所欢喜的“谐”不相同

谐的对象不外有三种最普遍的是容貌的丑拙在俗歌谣中以麻子、癞痢、胖子、聋子、瞎子、驼子等等残疾人为笑柄的甚多据刘勰说:“魏晋滑稽,盛相驱扇遂乃应玚之鼻,方于盗削卵,张华之形,比乎握舂杵”其次是品格的缺陷例如江苏嘲挨懒歌:。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以及嘲人情浇薄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头巾,嫡亲娘舅当仔陌生人除此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笑的对象,例如河南卫辉嘲笑妻大夫小的歌:十八岁个大姐七岁郎,说你郎你不是郎,说你是儿不叫娘。

还得给你解扣脱衣裳,还得把你抱上床!以及《后汉书•刘玄传》所载的《长安歌》: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谐”都常有几分讽刺的意味不过讥讽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魏风·伐檀》中这样的诗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也是讥讽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气,直率吐出,没有把它拿来开玩笑的意思,因此不能算是“谐”。

谐是模棱两可的,所以诗在有谐趣时,欢欣与哀怨往往并行不悖我们可以说,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谐,能谐就是在丑中见出美,在失意中见出安慰,在哀怨中见出欢欣悲剧的诙谐比喜剧的诙谐更难以了解欣赏看喜剧的诙谐如王梵志的《翻着袜》:。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宁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或是李白的: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素酒尝或是近人嘲苛捐杂税的诗:自古未闻粪有税,于今只剩屁无捐我们一眼看到,立刻就觉得可笑但是这种感动是浮于表面的,一笑之后,就索然无味了。

悲剧的诙谐则不同,它有着沉痛和滑稽的两方面例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古诗)白发被双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天命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潜《责子》)。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陶潜《挽歌辞》)

陶渊明画像凡诗都不能无谐情绪不外乎悲喜两端喜中都有谐趣,用不着说就是把最悲惨的事当作诗看时,也多少在其中见出谐趣例如: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独且急归兄与嫂严,当与计较(《孤儿行》)

儿前抱我头,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蔡琰《悲愤诗》)且如去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尤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这些例子或是写自己的悲剧,或是写旁人的悲剧,都是把所写的看成一种有趣的意象,有几分把它当作戏看的意思。丝毫没有谐趣的人大概不能作诗,也不能欣赏诗,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

但是诗也是最不易谐,因为诗最忌讳轻薄,而谐最易流于轻薄古诗《焦仲卿妻》叙夫妻别离时的誓约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后来焦仲卿听到了妻子被迫改嫁的消息,便拿誓约的话来讽刺她:府君谓新妇:“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是诙谐,但未免有些轻薄,因为生离死别不是深于情者所能互相讥讽的时候同为诙谐,或为诗的胜境,或为诗的瑕疵,分别全在于它是否出于深情理胜于情者的诙谐往往流于纯粹的讥嘲。

我们如果要领会讥嘲诗与上品谐趣诗的分别,可以拿上面引用过的陶潜的诗与下面两首李商隐的诗相比较: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第一首嘲讽北齐后主宠爱婢女不顾亡国,第二首嘲讽寿王的杨妃被他父亲夺去,他在御宴中喝不下去酒,在讥嘲诗中都算是极俏皮的尤其是第二首写得真委婉深刻但是如果我们稍加玩味,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理智的。

没有深情在里面。我们觉得它们是聪明人的聪明话,受它们的感动,也是在理智方面而不在情感方面,不像陶潜的那首诗能透入人心的深处。

李商隐画像中国诗人中谐趣最丰富的大概要算杜甫说“最丰富”,并非说他专好做滑稽诗,而是说他的诗中各种不同的谐趣都可以找得着他的谐趣有极沉痛的,如《北征》和《羌村》;有拿穷开玩笑,于游戏中见豁达的,如《示从孙济》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描绘“幽默”情境为美妙意象的,如《饮中八仙歌》和《戏简郑广文》;有逢场作戏聊博一时愉快的,如写赌博的《今夕行》和写饮酒笑谑的《遭田夫泥饮》;有气闷无聊,说说笑话开心的,如《秋雨叹》和《早秋苦热》;也有像李商隐那样暗敲冷笑的,嘲讽杨家兄弟姊妹的《丽人行》。

多读杜诗,最容易明白诗与谐的关系唐人中韩愈也颇富于谐趣,但是比杜甫的浅狭多了他的谐趣中滑稽的成分居多例如《赠刘师复》: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主要是在说他自己牙齿脱落,没有嚼“大肉硬饼”的福分。虽名为诗,“打油气”也很重。

杜甫画像宋人的谐趣大多学韩愈和杜甫苏轼是宋人最好的代表,他称赞黄州猪肉的诗可以和韩愈的“大肉硬饼如刀截”相媲美苏轼的另一首诗《寄吴徳仁兼陈季常》也充满了谐趣: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玄由。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只是嘲笑自己穷老,嘲笑他的朋友怕老婆,神貌都极似《饮中八仙歌》,但是文字游戏的色彩比较浓厚有些人拿唐诗的标准来测量宋诗,说宋朝没有诗,这话未免有些过了。

宋诗也自有一种特殊的趣味,它的最大长处在于写平凡景物和琐碎家常事,在平凡琐碎中见出情趣

苏东坡画像总的来说,诗在起源时就与谐有密切关系凡诗都不能无谐,因为像一切艺术,诗不免带有几分游戏性去对付人情物态但是谐易流于轻薄,而诗最忌轻薄,所以诗也不易谐诗中的谐趣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悲剧的,是“对于命运开玩笑”,是以“一笑置之”的态度对付人生的缺陷,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一种是喜剧的,偏从理智出发,拿乖讹丑拙来打趣取笑,比较容易流于轻薄的文字游戏。

- 版权信息 -编辑:黄泓 chenglijuan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诗论讲义》图片来自网络

《诗论讲义》作 者:朱光潜 朱光潜1933年“诗论”讲义初次面世文笔流畅,眼光独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可以购买本书!一本也包邮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