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以心传心(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及以心传心)一篇读懂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2-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

以心传心(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及以心传心)一篇读懂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7、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8、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10、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1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1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14、一切皆流,无物永驻1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17、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2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2、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24、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25、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27、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28、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2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心既除矣,境岂实有30、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31、千悟万悟悟不到,原来一句佛名号32、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3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34、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35、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36、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37、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38、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39、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40、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41. 物我两忘,安心之处42. 掩他人恶,不藏己过43.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44. 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

45.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46. 平心静气,心情自然好;虚心谦下,人缘自然好47.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48. 烦恼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就是一个鱼钩学会识别鱼钩是一种智慧。

49.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50.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51.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52. 记忆存在细胞里,在身体里面,与肉体永不分离,要摧毁它,等于玉石俱焚。

53.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54. 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55. 不管路有多遥远,一定要学会用一种坚强暗示自己:没有别人幸运,但比别人快乐。

56. 每个人都是在岁月的颠簸中向前活着,你茫然失措也罢,沉着应对也罢,活在今天,活过今天57. 想一想,人生又何必?再复杂的世界也要简单地去生活,怎么就把健康人生活成了病态人生?58. 面对每天的生活,需要自己一点点勇气,能面对的绝不推辞,纵然面对许多艰难辛苦,就算寸步难行,做人也不能懦弱。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59 .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60.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61.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62.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63.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64.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65. 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66.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67.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68.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69. 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0.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71.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72.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73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74.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75.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76.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77.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7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7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

8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83.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8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85.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86.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87.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

89.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0.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1.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2.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93.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94.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5.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96、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98、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99、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00、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

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01、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02、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0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4、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05、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06、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07、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08、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09、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1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1、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12、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13、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14、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5、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1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17、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

118、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19、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8、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130、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31、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32、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33、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34、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35、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135、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36、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37.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138拴小船的木桩对小船道:哈!怎么样?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禅师:一心想拴住别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139不昧良心,不违背常情,不用尽物力,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为天地确立心性,为百姓立命,为子孙后代造福。

140.有人请教慧海如何用功,慧海: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切人总如是呀?”“吃时不肯吃,百般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自然不同”141.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一虫一蚁不伤残,半丝半缕勿贪著,可为民物立命。

142.粗茶淡饭,素食斋饭,最能修身养性,心平气和,心旷神怡忍,是告诉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143.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44.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145.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无非一片心。

146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147.有惭愧心才有觉悟心,怀着惭愧心的人才能“一日三省吾身”,他关注的是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而不是整日追究别人缺点。

148.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149.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皆大欢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贪、嗔、痴,以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150一个人与人相处,不论任何的讥嫌、误会、过失,都要以宽大的心来包容,如大海之容纳百川,泰山之不辞土壤151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152:嫉妒和贪婪只会让你内心纷乱,要经营一份宁静,就该自知和知足。

佛陀说:追寻外在感官的快乐是使人痛苦的原因153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154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156.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15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这句佛教名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中的含义大家也都知道,不过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小编看来,一花一世界,一朵花虽小,也是一个世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管富贵还是贫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自己也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15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的一生难免有悲有喜,伤心难过之事,往往比开心的时候,人为什么会不开心,只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因此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往往有两种结果,其一得到,然而并非适合你,因此你不开心;其二得不到,本就是错误的东西,原本就不适合你,因此你也会痛苦15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大家都知道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事情,这其中包括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不管开心与否都是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

但是我们一旦知道有些事情是会让我们后悔的,那我们就不要选择这件事情,因此生命的短暂经不起我们的浪费16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人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创伤,这些创伤往往都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会让我们变得成熟。

16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每件事的程序都按照自己的步骤执行,因此,总会发生很多不愉快我们不该随意否决一个人,也不要因为某些因素而对别人不满,不满被人就是苦自己。

162.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引申:众生之所以痴迷,乃是根于着相若能离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则还本归真,即见如来16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引申:有为之法,乃是佛陀宣说的方便法门,不得已而为之。

若欲入佛法智慧大海,还须参悟无为之法有为之法,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若得无为大法,则悟“不生不灭”之妙理164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引申:众生的六根所认识的世界,乃是“妄想”的世界,终于不真实众生在无边的妄想世界,仍旧不断的产生妄想,因此就不断轮回,难以出离16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引申:从一朵花之中,即可参悟物质世界的本质;从一片叶子之中,即可体会到佛的无边恩惠,感悟到佛的伟大。

万事万物皆由因缘而生,外物本为一体若达此境,处处皆可见佛16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引申:六祖惠能大师悟性极高,见五祖弘忍只说“但求作佛”六祖了悟空性之理,演《坛经》而利众生16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引申:三世诸佛,法界之性的本来面目,只有领悟到了一切皆是心识所化,方可遍观这就是归于自性的过程,众生佛性本无二16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引申:因果律是宇宙之中最根本的规律,万物的运作,从来没有无缘无故。

今生的命运,必然与之前多生的作为有关联;今生的作为,必然影响以后多生的命运169.水月道场,梦中佛事引申:古之佛教大德在世间弘法利生,建立道场,作佛事,这是难免的大德的境界,是绝不执着于道场及佛事因为道场在,佛事也在,其本质终于是空。

170.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引申:江如众生,月如佛性;千江有水千江月,是谓众生皆具佛性,无二无别佛性不显现,只是因为暂有“云”所遮蔽,若是云去,自然是“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境界171.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引申:一切皆空,唯有业不空佛家的“业”,即是身语意所造诸因“因”是种子,永劫不消亡;时间成熟之时,必然产生果报172.一切皆为虚幻173.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矢口,往往一丝脆弱的有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174.色即空,空即色17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17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17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聲 17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79.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