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闭门不出(闭门不出十年久 湖上重游一梦回)干货分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2-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导语苏辙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官员、文学家和思想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出生于1039年3月18

闭门不出(闭门不出十年久 湖上重游一梦回)干货分享

 

导语苏辙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官员、文学家和思想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和兄长苏轼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出生于1039年3月18日,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有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他的兄长苏轼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画家苏辙从小受到父兄的教育和影响,博览群书,喜爱诗文1057年,他与苏轼一同参加科举考试,都中了进士,引起了朝野的轰动他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苏辙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维护旧法和保护百姓利益他曾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观点,但遭到王安石的不满和排斥1069年,他因反对青苗法而被贬为河南府留守推官苏辙在被贬期间,仍然不改其志,继续关注国家大事,并与当时的名臣文彦博、张方平等人有往来。

他曾任陈州教授、河阳军学官、齐州掌书记等职苏辙在1112年10月25日去世,享年74岁。他被追赠为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太师、魏国公等职衔。宋孝宗时追谥为“文定”。

第一首《种兰》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珍爱和怜惜兰花原本生长在深山幽谷,无人知晓,作者将它移植到自己的住所,东轩是指住房向阳的廊檐,是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

遗我香是指兰花随风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作者带来了欢乐和慰藉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和敬佩兰花有一种清新的香气,能够祛除污秽,这是指兰花能够净化心灵,超脱尘世作者更加怜爱兰花的细叶,因为它们虽然纤细柔弱,却能够勇敢地抵抗寒冷和霜冻,显示出了坚强和高洁的品格。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yún)午荫凉兰花即使扎根于乱石之中,也能够在秋天早早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与竹林相映成趣修筠是指修竹,长竹,是一种高雅的文人娱乐午荫凉是指中午时分的阴凉处,是一个舒适惬意的地方。

作者喜欢在这里与兰花相伴,享受着清幽的生活欲遣蘼(mí)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蘼芜是一种香草,与兰花相似,也是屈原《离骚》中所赞美的君子之草作者想要找到一些蘼芜,把它和兰花一起种在厅堂阶下,这样就如同经常与屈原笔下的君子相伴。

楚词章是指屈原的诗篇,《离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高风亮节、忠贞不渝、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君子之德的向往和崇敬这这首词反映了苏辙对于兰花的深厚感情和对于君子之德的高尚追求。

他通过描写兰花的形态、香气、品质、环境等方面,展现了自己对于清新、高雅、坚强、高洁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敬佩他还借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贞不渝、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君子之德的向往和崇敬。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情感寄托

第二首《游西湖》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诗人十年来隐居不出,突然有机会重游西湖,感觉如同在梦中一样。

这里的“一梦回”既指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诗人在西湖边走过,遇到的人和动物都对他感到好奇和惊讶这里的“闾阎”指平民百姓,而“鱼鸟”则是西湖的特色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落寞。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这句抒发了诗人的无奈和寂寞他四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可以共饮的伴侣这里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吾党”是指志趣相投的人,“开樽”是举杯饮酒的意思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语气。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诗人回来后,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躺在床上,等待着古人来到他的梦中这里的“掩屏”是指拉上帘子,“古人”是指诗人所敬仰的历代文人诗人用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厌倦和对理想的向往。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政治风云变幻中,经历了从繁华到落魄的过程后,对自己生活和社会的感慨和反思他用西湖作为背景,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进行对比,展现了他孤独、寂寞、无奈、厌倦、向往等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在政治上失意后,转向文化和艺术领域寻求安慰和自我实现的心态。

第三首《遗老斋》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后的寂寞和孤独,他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没有听到敲门的声音啄啄是敲门声的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敲门的动作和声音。

问何故是诗人对突然出现的敲门声感到惊讶和好奇,想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人来打扰他的清静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这句诗是僮仆回答诗人的问题,告诉他是乡下有人来报喜,因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旱情田中有人至是指乡下的农民从田里来到诗人的斋居。

昨夜盈尺雨是指昨晚下了一尺多的雨,盈尺是一个数量词,表示雨量很大这句诗反映了农民的淳朴和喜悦,他们不顾诗人的隐居,想要与他分享这个好消息这首诗是苏辙写自己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一个小事展现了他对世事的厌恶和矛盾心理,也显示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欣赏。

诗中语言简洁明快,结构对称紧凑,富有生动感和韵味

总结苏辙的诗歌语言平实无华,不追求辞藻的堆砌,而是以朴素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反映了他沉稳、淡泊、清高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他的诗歌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不与人争。

他的诗歌风格中性化,不偏于激烈或温柔,而是保持一种温和、自然、和谐的态度苏辙的诗歌善于咏物写景,对现实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抒发自己对现实事物的直观感受他的诗歌往往以此物关照彼物,扩展诗歌的意境,引人入胜,令人动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