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之盛事(不朽之盛事上一句)满满干货
袁枚有一首非常活泼的诗叫《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这首《遣兴》也与《苔》一样,读了让人难以忘怀。
袁枚有一首非常活泼的诗叫《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是乾隆时期三大家之一,文名久负他写诗讲求性灵,就是说要发自真情,不要端什么文人架子,仿佛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去吓唬人,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没什么好处。
他写的诗,明白如话,活泼生动,但又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话越发显示出静水流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深沉静穆和平易近人的魅力如他写的另一首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只要读到的人,都很难忘掉那小小的苔花,对生命不抱怨、不哀叹的的珍重之情。
这首《遣兴》也与《苔》一样,读了让人难以忘怀这首诗的大意是:对诗的喜爱,由来已久,但是,每次写诗,下笔都很艰难每作一首诗,都要改来改去,不计其数,这样才会心里安宁虽然年龄很大了,但是还像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子,头发没有梳好,是不许人看的。
那么,这首短短的七言绝句,到底传递出袁枚内心的哪些情愫呢?同时也告诉后人,写好一首诗需要在哪些方面的功夫呢?
第一,热爱爱好是基础,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是所谓的"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用的从袁枚年谱上可知,他五岁就开始接受家庭启蒙教育,七岁就入私塾,九岁就开始写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求知氛围,给了他爱好诗歌、爱好写作、爱好文学的后天环境。
我们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宋濂、刘基、归有光等人在一个环境中,浸染久了,自然会生发出热爱之情西汉刘向的《后汉书》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即与之化矣”后天环境改变人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第二,郑重无论是写诗还是做事,怀着一颗敬畏心,郑重其事袁枚虽然从九岁就开始写诗,但是他每次动笔都非常谨慎、郑重而严肃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写文章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什么呢?。
曹丕《典论》中的一句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曹丕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说写文章就象管理国家一样重要,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事业。
文章和诗作写出来,要给别人看的,要去传递知识,宣扬文明,开化思想,所以,写文章写诗,能不郑重其事吗?从袁枚所说的"下笔难"三个字,就可以明白他是深谙其中道理的。
第三,锤炼好的文章、诗作都像是美玉、精钢璞玉变美玉,铁矿石变精钢,就是不断琢磨锤炼的过程《诗经·卫风·淇奥》有句名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象地写出了美玉被打造的过程我们流传下来的成语,千锤百炼,百炼成钢,都说明精钢是要经过千万次的锤炼才能成就的。
袁枚说他创作诗歌,要改千遍然后才心安明白告诉我们,他的诗作为什么历来受人喜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诗也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美玉和精钢关于推敲锤炼的例子很多,如: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杜甫自己表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唐代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例子所以有时候,诗句好像是妙手偶得、信手拈来,殊不知背后却费了许多的功夫。
第四,谦卑袁枚用了一个很俏皮的比喻,把自己的诗比做阿婆一方面说自己年龄大,也说自己写诗的时间比较长,同时,谦卑的说自己的诗像个阿婆一样,已经年老色衰,没那么艳丽了但即便如此,他也绝对不会倚老卖老,随手而为,傲然示人。
他还像一个初出道、刚成年的小姑娘一样,带着羞怯、娇美和无限的希望,来创作诗歌,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袁枚的这首绝句,看上去平易简单,但是意蕴丰富。这也许就是大师的功底加认真态度,才使雕琢推敲的痕迹了然无存,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浑然天成的效果。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摄影作品欣赏_人文摄影作品欣赏非洲
在我的摄影学员当中,有位叫@蓝天鸿的学员,他在非洲尼日利亚阿布贾工作生活多年,同时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以及人文…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 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_人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_国开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