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上行下效(上行下效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学到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3-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鬓毛衰”的“衰”不再读cuī,“上行下效”不再是一个贬义词,你读对、用对了吗?——谈谈《现代汉语词典》改版中的读音变化及成语的俗化本人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每一轮

上行下效(上行下效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学到了

 

“鬓毛衰”的“衰”不再读cuī,“上行下效”不再是一个贬义词,你读对、用对了吗?——谈谈《现代汉语词典》改版中的读音变化及成语的俗化本人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每一轮接高一新生上的第一节课,都会要求学生准备工具书,当然语文学习必备《现代汉语词典》,也往往会强调购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商务印书馆”印刷的、

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什么?因为字的读音、词的释义每一版都会有变化使用旧版的就有可能在学习中出现错误,考试时失分例如,读音的变化:古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衰”读shuāi,不再读cuī ;“一骑

红尘妃子笑”,“骑”读qí,不再读jì,相应的“坐骑”读qí,也不再读jì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读xié,不再读xiá ;“说服”、“说客”,“说”都读shuō,不读shuì,只有“游说”中的“说”读shuì。

不再读的读音,词典中往往会加上“(旧读…)”做以标记再例如,试卷中出现的一个成语“上行下效”判断正误的题目: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很多同学认为这句话里“上行下效“的使用不正确然而,第七版词典已将「上行下效」为贬义词的注释删除「上行下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意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所以例句中“上行下效”的使用正确。

除了“上行下效”外,还有“七月流火”,词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即大火星、心宿二,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α每年农历六月出现时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新版词典中增加了一条:“现也因讹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七月、把“火”理解为火热)”词典中加上这一条,大家是可以使用还是不能使用呢?难道是在鼓励大家也可以这样错误使用吗!。

还有“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多用于否定句中新版词典中增加了释义: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词典中增加一个相反的义项,叫人怎么使用?。

还有“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新版增加了释义: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这个改动基本能接受。

还有“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新版增加释义: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现在这个词几乎用烂了,只要是“美极了”就会用到“美轮美奂”运用之广泛,估计权威专家也始料未及

新版词典对一些字的读音加以修订、一些词的释义加以俗化,可能有很多原因,编者也是抱着科学、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进行编纂的,我也相信,尽管词典的定价也在逐年上涨,编者的修订也不是为利益而去的但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还是要谈谈对词典中字音和词义修订的一些看法:。

首先,字音、词义的变化给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让一线老师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历来考试是指挥棒,你考了,教学中肯定要重视,练习中要加份量,这样毕业班的老师、学生就会疲于奔命记得零几年的高考题目中有字音题目,这也是我们备考中最害怕的、最不愿做的题目,无奈,在训练中只得把题目分给每个同学去查字词典,浪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就这样,因为字词典的版本不同,还会出现不同情况的误差。

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和掌握,也由于利用字词典不同或者版本不同,会出现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在做词语题目的时候,师生往往争论不休,老师只好拿出最新版的词典解释才能定论其次,字词典上修订的字音,往往是多音字的读音或者是古诗文中的读音。

对于多音字,为了区别词性或者不同用法,我认为没有必要统读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字词旧读音,虽然现在已没有这个读音了,我认为也应该保留下来从大处说,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小处说,也是为了使古诗词更押韵、更有节奏感、更有意境,诵读起来更上口,更有趣味性。

对于词典中成语俗化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是不正确的做法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基本固定的意义我个人认为,成语的意义是不能随意改动的,词义的改动(包括词义的增删)都会对人们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成语的俗化要加以制止,成语俗化实际上就是本来人们用错的东西却得到了官方权威的认同,实质上是褒扬了错误,让人们离传统文化的正确义理越来越远,这样也背离了文化传承的初衷,也不利于树立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字词典的读音应该尽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更有利于广大师生学习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有可能破坏古诗文韵律、意境、内涵的旧读音应该加以保留,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在广大百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语的俗话现象,可以休矣!让那些成语运用的错误现象见鬼去吧!让传统文化的瑰宝继续保持它的纯洁性、一致性,让它永远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碎片化时代,写文不易,请关注、点赞、分享、点亮看一看!阅读链接:1、《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中意义改变的成语2、《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成语俗化现象欢迎一键关注“高中语文老师”↓你需要的资料在这里:1、17省市适用:60篇背诵古诗文(原文+理解助记)

2、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下)理解性默写汇编及答案3、成语归类识记清单,果断收藏!4、2018-2022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真题5、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电子课本(附下载路径)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电子课本

③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电子课本④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电子课本⑤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电子课本⑥ 收藏版|2023新高考必背60篇课本扫描版6、背诵60篇、72篇、64篇目录与全文(对应31省市)

7、新高考必考高中课本40首诗词注释翻译详解8、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名师网课合集(必修2册、选必3册)9、央视把227篇课文拍成了大语文纪录片,寒假一定要给孩子看!(附观看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