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翻译)奔走相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3-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庸》原文子曰:“好學近乎知[188],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189],則知所以修身[190)

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翻译)奔走相告

 

《中庸》原文子曰:“好學近乎知[188],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189],則知所以修身[190)。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注釋[65]《盤銘》:古代刻在盥洗盤器上的勸戒文辭[124]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出自《詩•小雅•南山有臺》篇樂,令人喜悅只,語助詞君子,在上位的賢者[188]近乎:接近於○知:“智”的古字[189]斯:指示代詞。

此○三者:指好學、力行、知恥三事[190]所以:可以。

衍義前者既言智、仁、勇為三達德,此處則再言如何修此達德 智慧出自吾人先天之性,而知識則出於後天之學凡夫為物欲所障蔽,原具本善之性德非失似失,所以要經過學習古人之智慧經驗,以啟發吾人本有之智慧好學雖非智慧,但足以破除愚昧,故曰近乎智。

近智則可以達於智因生知安行者稀有難逢,夫子未得見之,所以此處僅舉學而知之者以言之,困而知之亦在其中矣

《續小兒語》云:“讀聖賢書,字字體驗。口耳之學,夢中吃飯。”儒家之學,以智為先,以仁為重。四維八德,在於身體力行,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力行雖然非仁,然足以格除私欲,故曰近乎仁。近仁即能至於仁。

清儒張伯行有治學聯語曰:“聖賢教學,總是一條正路,倘舍此路,必常行荊棘之中矣;天地生人,都有一個良心,苟喪此心,則人去禽獸不遠哉”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皆因有此羞恥之心,所以人不可以無恥能知恥即是不甘心做禽獸,此不甘心,則足以立志,能立志則近乎勇。

所謂勇,即是見義而敢為,不計個人之利害得失以至大至剛之氣,發至誠至信之言,行至中至正之事此勇氣之激發,賴於知恥

吾人若知好學、力行、知恥三事,則知何以修身也。既知修身成己之方,即以自修之方而治人,則知何以治人也。即此而推,則可以治天下國家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