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主义名词解释_人文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4—16世纪,欧洲刮起了一阵至猛至强的飓风,封建迷信的茅草屋不堪一击,被撕扯得破破烂烂,飘摇在崩溃的边缘。原本在神殿前战栗的人们摆脱了厚重的无

人文主义名词解释_人文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14—16世纪,欧洲刮起了一阵至猛至强的飓风,封建迷信的茅草屋不堪一击,被撕扯得破破烂烂,飘摇在崩溃的边缘。原本在神殿前战栗的人们摆脱了厚重的无形枷锁,奔向了闪烁人文主义光辉的圣殿。

文艺复兴,这场如海潮般汹涌浩瀚的伟大运动有三个杰出的儿子:科学、自由、人文。 人们往往说,什么样的运动催生出什么样的文学,自由科学的光芒撒在书本纸张羊皮卷上,这就是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世俗文学它以人的尘世生活为中心,以市民生活为重要描写对象人文主义文学摒弃中世纪梦幻、象征的创作方法,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真实描写现实生活人文主义文学常常采用方言俗语进行写作,为各国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简单来说,从文艺复兴后,文学才正式从“神的羊群”中脱离出来,由“上帝的文学”转变为真正的“人的文学”,作家们不再仰望天空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神性,他们的目光落在纵横的乡间小径上,落在聒噪的水车风车上,落在站满鸟雀的稻草人上,去寻觅人性。

《神曲》、《十日谈》、《哈姆雷特》等等这些作品如同一粒粒光彩夺目的明珠一样照亮了文学史的那一篇,人的故事取代了神的故事,人性取代了神性这些作品里,我们看到一个个的人在喜怒哀乐,在打闹笑骂,处处是人的气息,我们看到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在唉声叹气,我们看到悔恨的奥赛罗在情人的遗体旁泪流满面,我们看到荒野上的李尔王向天地泼洒着他那似乎无边无际的愤怒和悲哀,一张张书页浸透了人的眼泪和汗水,演绎着人的“纸上江湖”。

人性,是人文主义文学桂冠上的橄榄枝,权杖上的金刚石,没有它,人文主义文学便不能称之为人文,它是角色耳旁絮絮叨叨的天使,它是书桌角落鞭打作者的恶魔,人文主义者在生活中追寻它,在文学中表现它人性就像一枚永远挤不完的橘子一样,不断流出甘美的汁水——《歌集》、《巨人传》、《堂吉诃德》……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人性的引导下做出那些没有意外的选择,三三两两走向那早已注定的结局,与其说是写人的故事,不如说是写人性的故事,角色遵从人性,读者感受人性,作者把人性藏进故事的旮旮旯旯里。

所有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都是献给人性的情书,正如长明灯中不灭的焰火一样,人性永远在文学的最深处散发着温暖柔和的人文主义光辉。 毕竟,文学是给人看的。

#头条家时光#​#人文主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