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起源_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塔戈拉及其“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在当时是否产生了重大影响?古希腊人的观念的确与众不同,他们的神话故事就很特殊。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普罗塔戈拉及其“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在当时是否产生了重大影响?存疑西方史学家所写希腊史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解释也不一样古希腊确是人本主义的起源地。
古希腊人的观念的确与众不同,他们的神话故事就很特殊
1.神话中反映的观念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和人同形同性神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有老婆、有孩子,还有情人,也有人性的弱点神与人不同在于,神有超自然的威力,永生不死,比人高大、健美。
神和人还可以交往,发生性关系,留下半人半神的后裔古希腊的最高神是宙斯,从形象上看是一位中年健康的男性,身材匀称、肌肉发达古希腊人注重形体美,男性神一般都是赤身露体,女性神半裸的居多宙斯是“众神之父和万人之王”,他和他的兄弟们打败了他们的父亲后,用抓阄的办法分管世界。
宙斯管天空和上界,成为天神;他的弟弟波塞东掌管大海,成为海神;另一个弟弟管下界,成为冥神宙斯和他的姐姐赫拉生了战神、火神和青春女神;和其他7位女神分别生下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相当于古罗马的维纳斯)等等 25 个神。
宙斯还与凡人交配,生下一堆半神半人的英雄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不可能赋予神不孝、乱伦的品质,而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这种事情算不得什么传说中,宙斯使墨提斯怀孕,墨提斯是聪慧女神,宙斯害怕她生下比自己更强有力的儿女,竟然把她吞噬了。
后来宙斯感觉头痛难忍,于是叫匠神把他的头劈开,雅典娜这才跳了出来因此,雅典娜具有宙斯的威力和墨提斯的聪慧这个故事有点儿残忍,在东方要受到批判的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也让宙斯垂涎,但遭到拒绝后,他把她嫁给了既丑陋又瘸腿的匠神。
父亲追求女儿,成何体统?!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间的荒唐故事很多,版本也不一样神话世界和人类尘世一样,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既有创造人类、造福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也有挑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10年战争的女神厄里斯;既有残暴的战神,也有文学艺术女神;女神中既有漂亮的,也有难看的;神中也有小偷、酒徒、弑母者。
如此,神和人也就差不多了神和人不仅外表同形同性,内心同样有善恶、美丑,有恋爱、嫉妒和喜怒哀乐古希腊的神还参与人间纠纷,在特洛伊战争中,各路神灵也分成两派,直接参战,各显神通古希腊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神的后代,神性与人性没有界限,神性是人性的体现,人性也可以发扬神性的光辉,二者交相辉映。
这种宗教观念使人性得到高扬,增强了希腊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对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则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诗《伊利亚特》和散文汇编《伊索寓言》。
在希腊神话中,人与神没有截然的区别,这样,人就不是处于从属地位人文精神最简单的内涵就是人的地位问题除此之外,神的形象健美、丰满、性感也反映了古希腊人不掩饰人的爱美、爱健康的习性和自然欲望反观中国的炎黄传说,炎黄的形象开始并不好看,后来被扮作帝王形象。
炎帝长着两只水牛角,现在湖北神农架的山上和湖南株洲市的广场上,都是这样塑造炎帝像黄帝的老婆叫嫘祖,长得好看不好看,也没有固定形象他们有没有孩子?不知道也有说,伏羲氏就是黄帝,他和女娲生出了人类但是他们的形象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蟒蛇,看着却不让人舒服。
中国古代将赤身露体视为没文化,衣裳冠冕是有文化的象征,因此崇拜的对象大都加服饰并衣冠整齐古代中国神话,只有被称为天子的帝王才与神灵有直接关系,神(即天)被看作是人类的主宰,人则如同草芥印度教和印度、南亚地区的佛教,神则是半人半动物的怪像,如把大象的头颅安在人的身体上。
神话传说中体现的意识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人的观念。在这方面欧洲是特殊的。
2.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关这个观点的介绍和解释在世界史著作中很少提到由王斯德教授主编的《大学世界史》只有一句话:“智者学派的开创者普罗塔戈拉公然在公共场合宣称,他无法确定神是否存在”这些权威性的著作是忽略了这个观点的伟大意义,还是这个观点在古希腊哲学史中无足轻重?英国学者的说法或许接近原意:“当人们迫使他(非指普罗塔戈拉——笔者注)提出自己对正义的明确而准确的看法时,他宣称‘正义就是对强者有利’。
一个更为著名的人物普罗塔戈拉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善恶:‘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就是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经过反复洗练而残留下来的最正确的科学学说被人以卑劣的方式加以使用,我们对此是有所见闻的,因而,我们也就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
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虽然没有智者们的这些教导,人类照样会干坏事,但是他们的教诲有助于人们学会为他们的恶劣行径制造出令常人听起来颇为合理的借口”这同人民版的定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先驱”;人教版的定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等,有很大距离。
再读岳麓版的解释:“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样一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是正常的现象,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样的解释和结论,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人民版评价很高,英国人评价很低,岳麓版与英国人的看法接近“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可以说是诡辩论,人是不一样的,以什么样的人为尺度?没有进一步的标准普罗塔戈拉往往也被归类为诡辩学派。
北师大版的陈述有编写者自己的研究它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并非十足的真理“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与众生共享的自然世界,一个是人自己缔造的文明世界在自然世界里,把人视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会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
在文明世界里,为维护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大家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公约和公德假如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每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社会就乱套了”接下来,编写者又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小标题,介绍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北师大的分析大概是最好的
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追求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400年是希腊文明走向辉煌时期,政治上出了伯里克利,哲学上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般将苏格拉底归为智者学派,实际上二者有很大不同智者学派大多数人都是索取报酬的“教师”,所教范围什么都有,包括使人飞黄腾达的法门、增加收入的方法、提高记忆的窍门。
这些人以教授青年人各种辩论的技巧谋生,其中以普罗塔戈拉最为著名当时人们也称他们为“雄辩家”,后人也叫他们为“诡辩家”,因为他们往往为了追求辩论的胜利而不惜以诡论歪曲事实他们的存在说明当时思想自由,街谈巷议、组织各种讨论,很随便。
而苏格拉底从不收费,他追求真理,不是为辩论而辩论他很贫穷,衣衫不整,打着赤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人谈话、思考问题据说他每天都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目的是要对自己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正确与否,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德?它和知识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获取知识?他反对智者对道德价值的怀疑,认为美德即慈爱、明智、谨慎、勇敢、正直、节制等等;美德能带来幸福,美德来自人们的正确认识,人的错误是因为无知;正确的认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知识涉及一般和典型,不涉及特殊、个别和偶然;知识和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人自身,以及人的至善他以“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的逻辑推理,认为国家应当由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而不应取决于抽签选举法就像农夫精于农耕、良医精通医术、妇女懂得纺织一样,国家应该由优秀的政治家管理。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等思想,强调人自己的自觉和自我能力,而不依赖于信仰信仰不需要认识美德与愚昧对立,提倡美德也有抑制私欲泛滥的含义但正如北师大版指出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也有缺陷“它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的确如此,希特勒不是没有知识的人,但他缺乏对人的起码关爱有文化的流氓比没文化的更可怕关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观点也有偏颇,他宣称“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这就完全不把客观规律放在眼里,任何人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都将遭到失败。
北师大版这节课写得尤其精彩苏格拉底被审判的罪名是“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亵渎神灵”是指控他说服人们要遵循理性的指引,不要盲从;“教坏青年”是指控他颠覆儿子应该听从老子教诲的传统古希腊的法庭是民众法庭,苏格拉底非但不为自己辩护,反而慷慨陈词,因此激怒了“无知”的民众,被判处死刑。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没有绝对的美德,例如借人东西要还,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还给他时他正要用这把剑去杀人,这种情况下还剑还是不是美德呢?因此他说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德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柏拉图严厉批判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他认为,选举中的平等造成了不平等,使民主走向极端。
他设计的理想国,理性要古绝对统治地位,由哲学家当统治者,但统治者不能有私人财产,不许持有金银;负责保卫国家的勇武之士也不得蓄家产;这两部分人的生活由第三等级供给,第三等级从事经济活动,允许有私产《理想国》也译成《共和国》(即Republic)。
亚里士多德批评《理想国》由哲学家统治是寡头政治,难免腐败他主张法治,认为法治优于人治,自由不意味着放纵,自由不应超越法律的限制,这样法律就保障了公民自由他有句名言:“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摄影作品欣赏_人文摄影作品欣赏非洲
在我的摄影学员当中,有位叫@蓝天鸿的学员,他在非洲尼日利亚阿布贾工作生活多年,同时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以及人文…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 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_人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_国开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