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的缺点_人文学科的缺点英语作文
在这些不正确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教师眼睛只盯着高考,动辄向学生兜售作文“应考术”,像开头和结尾运用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排比句——连续设问
作文教学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诸如重“术”轻“人”、重“怎么写”轻“写什么”、重“应试作文”轻“生活作文”等等在这些不正确作文教学观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教师眼睛只盯着高考,动辄向学生兜售作文“应考术”,像开头和结尾运用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排比句——连续设问构排比,巧设博喻成排比,叠用假设构排比,变换时空成排比,等等;像应对考场作文的“速成法”——“巧借”时文,点题“戴帽”,以一“招”应万变,等等;有人甚至抛出了所谓内部参考的“怪招”“秘诀”——“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无所谓”。
据说某名师教给学生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考场作文“变通法宝”——以“屈原向我们走来……”敷衍成文应对“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话题,开篇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应对“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关系”话题,开篇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兮’,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个‘凤头’……当他举身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应对“人与路”题目,开篇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应对“怀想天空”题目,开篇就写“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都视作文为“游戏”,把作文当做考试“投机术”,完全是“技术化”操作“套路化”训练,其实是“玩弄”技巧“胡编”作文,甚至公然剽窃他人作品(书刊已发表的文章)。
于是乎,虚假为文、矫情为文、游戏为文大行其道,毫不夸张地说,相当数量学生的作文就是“假、大、空、套”,“编”作文的弊病可谓愈演愈烈,每年高考都有一批“宿构作文”、编造的既无真情又无实感的“套子文”“伪作文”、打着“创新”幌子炮制的纯属文字游戏的“怪作文”,甚而至于有一年高考为了应对作文题“战胜挫折”,竟有成千上万考生写自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作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实在让人痛心,只要稍作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它远远不是写作的失落,而是人的失落,情感的失落,人格的失落,说到底是人文精神的缺失“作文”到底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作了精辟的阐释:“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
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自我追求时期,他们以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去探索、理解事物,并力求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他们在作文中体验到主体乐趣时,就会激发起主体控制动机,主动去探究问题,积极地表现自我。
这就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唤起他们的激情,发掘他们的潜能,强化他们的内驱力,使他们深切地意识到作文真正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展露心灵、张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把作文主体内在能量的阀门打开了,何愁不能喷发、燃烧呢?至于“怎么写”,譬如山中有了涌动的泉水,不需要谁去开凿引导,它便能自然地沿着沟壑奔流向前;又譬如地下有了奔涌的岩浆,不需要谁去挖掘钻探,它便能自然地找到喷发的缺口。
同样道理,有了来自于生活的“真”东西,也不需要谁挖空心思在写作方法上“经营”,它会自然地引动学生的灵思,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得到行文的“巧”来惟有对生活“真”的了解与体验,对社会人生“真”的认识与感悟,真正有了人文素养的底蕴,作文才能够妙笔生“巧”。
大家知道,触发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有三:一是神妙的大自然,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三是文学阅读毫无疑问,大自然与生活是写作的直接源泉,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应该重视“文化浸润”的作用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说,她小时侯听从父亲的要求读唐诗宋词,渐渐地入了迷。
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便生出一口饮尽黄河水的豪情;读到“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烟海凝清光”,就渴望自己能舞一回剑;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便想象着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如花似玉的美人儿……这些诗和词,使她对世间万物产生了无数的像针尖般的细微的奇妙感受,使她的心时而像夜莺抖动翅膀那样轻灵,时而像深海中的岩石那样坚韧,时而像丛林中的猎豹的眼睛那样锐利,时而像绽放在晨曦中的玫瑰花瓣那样温柔。
她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感应,并激起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如奔流的瀑布,想找一个倾泻的缺口许多作家都有类似的体验由此可见,“文化浸润”的魅力多么大啊!假如我们的中学生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具有这样的人文素养,那还需要硬着头皮去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去挖空心思地“编”作文吗?。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走出盘陀路,中学生作文的“瓶颈”要彻底打破,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源:霍邱教育博客网)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摄影作品欣赏_人文摄影作品欣赏非洲
在我的摄影学员当中,有位叫@蓝天鸿的学员,他在非洲尼日利亚阿布贾工作生活多年,同时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以及人文…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 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_人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_国开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