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人文摄影类”“人文类摄影”指的是什么呢?的确,在很多基层、网络和业余摄影比赛中,开始出现单独设置的“人文类”,但往往没有给出明确的释义。
有些老师讲评作品,还使用了“人文纪实作品”的概念,同样不做仔细的解释,让大家一头雾水
影友发给我某个摄影群老师的作品点评“人文纪实作品”这个词找不到出处,不排除是老师自己创造的顺便说一句,这种讲评就叫“不好”,用一种玄幻的感受解释另一种玄幻的感受,绕着圈子说话,就是不解释实际问题但是高规格活动里,就不单设“人文类”了
国内活动,从2000年二十届全国影展开始,“纪录/艺术/商业”逐渐成为国展、省展等主流活动通行分类国外摄影活动多数采取列举分类,例如荷赛曾经设立突发新闻类一般新闻类自然类肖像类科技类体育类娱乐类等等名目,其中并不包含“人文类”。
甚至“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这样直接标明“人文”的活动,依然接受各种题材和手法的作品,实际上还是不曾把“人文类”单列出来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深入分析的话,这是摄影根本观念的不同一些比赛单列“人文类”,是因为主办者认为有些照片“属于人文摄影”,也有些“不属于人文摄影”,前者参加人文类评选,后者参加其他类评选。
而高水平的比赛展览之所以不设立单独的人文类,是因为高水平活动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摄影作品,都是人文摄影作品!什么是“人文”呢?所谓人文,最简单的说就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求我们关注和理解人性,从人的自身需求、人的欲望出发,满足人的需求,维护人的利益,从而达到对人的基本尊重。
归结到摄影创作,人文不是题材也不是手法,而是一种创作态度,也就是所谓“人文关怀”有这种态度的照片,就属于“人文摄影”那么,各种摄影作品,是不是都要有这种态度呢?我们举几个例子:新闻摄影需要人文关怀吗?……
新闻摄影最早的只能是“记录事件”,确实可以干巴巴冷冰冰但是发展到今天,摄影“叙事”的功能越来越弱,因为可以叙事的载体越来越多要及时准确,文字比摄影强;要丰富细致,视频又比摄影强摄影的长处是什么?定格一个典型瞬间
,便于……表达个人想法啊!我们看看2022年荷赛中北美洲获奖作品:《坎卢普斯寄宿学校》Kamloops Residential School,作者Amber Bracken/纽约时报。
2021年6月19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坎卢普斯市,路边的十字架上挂着红色连衣裙,以纪念在坎卢普斯印第安寄宿学校死去的孩子这所学校旨在同化土著儿童,在这里发现了多达215个未标记的坟墓寄宿学校始于19世纪,土著学生们被强行带离家庭、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
他们的头发被剪短、用制服替代传统服装,用欧洲基督教名代替本名,并受到身体虐待、甚至是性虐待纪录类摄影作品一定是讲故事的,但这件作品的优点不在故事毕竟虐待案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当事人早就无影无踪,作为新闻事件吸引力已经很差了。
作品打动读者,依靠的是作者传达的情绪,影响读者的感受血色的影调和构图中对“衣裙+十字架”这一特殊物象的强调,突出了压抑、怪诞和愤懑的感觉和悼念的氛围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帮助读者体会当年孩子的绝望,这是对死去孩子的尊重;一方面也体现当下大众对整个事件的反思,这是对今天读者的理解。
人文关怀的加入,才让作品的感染力提升止一个档次风光作品需要人文关怀吗?……风光摄影是最“难搞”的,因为山河就摆在那里,谁去拍都是一个样子,如果一味表现“好山好水好风光”,很快就千人一面了能够体现“艺术个性”的,唯有人的内心感受。
所以风光摄影比拼的不是拍什么怎么拍,而是想什么怎么想。
、萨尔加多的《创世纪》萨尔加多少年得志,直到儿子罹患唐氏综合症,生活被陡然打入谷底,迫使他重新思考人生《创世纪》是他中年的作品,将人迹罕至之地自然的伟力彰显出来,造物的伟大正好反证了人类的渺小和不屈(在渺小时坚持,就叫做不屈)。
这组作品吸引人的,并不是罕见的风光和出众的视觉,而是作者极言自然之伟大,又能平视自然的微妙心态,也就是前文所提“对人性的关注”观念摄影需要人文关怀吗?……这就更简单了,观念摄影,选择什么视觉载体都可以,要紧的就是“观念”的表达。
说到观念,怎么离得开“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呢?
贝歇夫妇的工业建筑1959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工作的贝歇夫妇受邀拍摄德国工业建筑他们拍摄了许多曾经使用多年、在当时已经废弃的早期工业设备,使之成为摄影史上一个重要项目1971 年贝歇夫妇曾写道:“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证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形式是技术的形式,我们这个时代就体现于工业建筑和技术装置上。
”这些建筑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是欧洲在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重工业崛起的重要见证,也是贝歇那一代人成长历程中的共同回忆看起来拙笨,但给读者看到的是曾经历史的见证,和在历史中读者自己的回忆所以,这些作品击中了读者的内心。
最后,广告摄影需要人文关怀吗?……广告经常被认为是最“不人文”的类型,被摄影师和专家轻视,其实这是错误的达成交易的最终决定权在客户手里,广告的目的则是打动客户不从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欲望出发,不尊重和关照客户的感受,广告怎么说服客户?商品又卖给谁?。
《相濡以沫》唐小平作品,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作品这是为一家设计公司拍摄的形象宣传片,目标读者是需要设计服务的品牌方这个画面可能一般读者看着有点怪,但是能击中品牌方的恐惧脱水的环境代表无情的商场,一旦遭遇困难,
品牌方就可能沦落成画中的干鱼而作品就是设计公司告诉品牌方,别怕,不是有两条干鱼吗?剩下那条是我我们可以相濡以沫共度难关本作在商业世界里寻找一丝珍贵的温情,以此拉近和客户的情感距离,最终形成了有感染力的品牌宣传——你看,是不是做生意,也要人文关怀呢?。
还有一些类型,我们甚至不用举例人像摄影,重点就是表现人物性格;民俗摄影,主题就是反映生活习惯;环境摄影,核心命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体育摄影,表现内容是人战胜身体极限的过程……这些摄影作品,怎么可能离开人文关怀呢?。
前文所述的两种创作观念,孰是孰非是不是已经一清二楚了?今天很有意思,我拿到的是一个关于比赛分类的细节问题因为单设“人文类”的做法只存在于基层和业余水平较低的活动中,这个问题本身的其实价值不大但是仔细研究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心态,反而得出了三条很有帮助的结论:。
第一,一切类型的摄影作品要有亮点,都离不开某种精神的传递完全没有注入人文关怀的作品,不用看了,感染力不会很强的第二,人文关怀是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的态度,这里的“人”既包括拍摄画中人,也包括读图人所以拍摄过程中,始终要。
尊重拍摄对象、照顾读者感受第三,人文作品的外在形式可以多样大家发现没有,我今天举的四个例子,都是人文关怀很到位的作品,可是画面中一个“人”都没有哦!最后,感谢武汉影友“明少”给我提了这个问题大家有问题就给我留言,有意思的,我们就一起聊呗!。
飞哥是谁:许华飞,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参与众多国内一线摄影活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发表摄影文章多篇,2016年起连续担任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
著有摄影文集《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
书名:飞说不可通俗的摄影导航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ISBN:9787512211872作者:许华飞定价:89.00元优惠价:69.00元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摄影作品欣赏_人文摄影作品欣赏非洲
在我的摄影学员当中,有位叫@蓝天鸿的学员,他在非洲尼日利亚阿布贾工作生活多年,同时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以及人文…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飞哥一直潜心研究摄影比赛的规律,经常被影友当作“投稿指南”用。最近影友问我,一些摄影比赛的分类中增加了一项“…
- 人文摄影什么意思_什么叫人文摄影
- 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区别_人文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_人文英语3写作训练答案until1—until8
- 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_国开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