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的概念_人文景观的概念和特征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写在前面的话:2020年风景园林专业考研的同学们,距离考研还有十几天,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啦然而热点的收集与理解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姐已经帮你们整理好啦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热点一:公园城市
你们以为18年的热点只火一年吗?不是的,这也看出公园城市的重要性自从这一名词提出,会用很多围绕的他研究产生,也会在近几年越来越热不仅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会出,快题都很有可能出现~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
公园城市是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型城乡人居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公园在城市中”→“城市在公园中”思考:①“公园城市”背景下,对风景园林学科价值的思考?②面对“公园城市”的提出,我们风景园林专业应该如何去响应这一政策呢?
热点二:智慧园林
智慧园林啊,数字园林啊这些很相似的概念内涵也比较类似,在各行各界都在朝着越来越精细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专业也不例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强健在论坛上称,目前园林信息技术还没有形成系统,都是孤岛信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要想打造智慧园林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跨界融合引领行业高水平发展概念:智慧园林指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结合,建设智能园林数据库,
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使人们 能够共同建设和共享智能园林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 充分享受园林绿化福祉,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宜居相关概念:智慧城市自 2008 年 IBM 提出“智慧地球”这 一理念,“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便结合当 下技术手段逐渐被人们关注。
智慧城市 是指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把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入到城市建设 的各个方面中,以高效的信息技术作为 支撑,以解决或改善城市建设发展中的 各种问题为目标思考:智慧园林的“智慧”体现在哪儿?
数字化时代的公众如何参与遗产保护?
热点三:风景名胜区
概念:区域绿地中风景游憩绿地中的一种类型,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补充: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地类型。
源于“八景”注意:新版绿地规范人手一本,遇到里面的名词先来一句属于绿地中哪一类别,再进行叙述。相关概念拓展:区域绿地?
热点四:文化景观
概念:指体现在地球表面现象上的、能反映出某一地区地理特征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的复合体亦称人文景观,相对“自然景观”而言意指一个地区地表人文现象的复合体,是人文化的自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文化性、“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人类为某种实践的需要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景观,其构成的要素是物质的,但它所展示的效果是精神氛围性的这种景观是经过长时期自然演变和多代人努力所传承下来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是经过人类社会改变(包括利用和改造自然)而获得显著的新特征的景观。
相关概念:人文景观、场所精神、地域景观、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乡土景观、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指建村具有一定的历史、建筑环境、整体风貌、村落选址没有大的变动,仍然保存着其丰富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等,具有独特民俗风貌并且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
热点五:自然保护地
概念:我国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指对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的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建立自然保护地目的是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要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3类: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相关概念:①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保护地类型之一IUCN定义:国家公园指大面积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是为保护大面积的生态系统、大范围的生态过程及其包含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而设置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环境与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游憩和参观的机会。
②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
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例题: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保护地规划的研究与思考。
热点六:健康人居
概念:健康是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人居,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与环境。
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健康人居是指人与聚居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态健康,即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社会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
相关概念:人居环境思考:疫情后,风景园林后疫情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疫情出发思考未来风景园林?(未来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回应健康这点。社区单元构建与公共卫生相结合)
热点七:国土空间规划
概念: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以解决各级各类空间规划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其他热点
绿地系统规划:古树名木:美丽乡村:空间格局: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城市韧性(弹性景观):LIM模型:绿道:生态修复:全域旅游:荒野:棕地:存量更新:街区更新:留白增绿:开放社区:人本的街道营造?如何打造人人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多元参与+技术驱动)
欢迎关注公众号,若有补充我们下期再见啦~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