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_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的区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化人是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人。若只有考试的情怀、赚钱的情怀,唯独没有文化情怀,或者说只有让自己过上优越物质生活的情怀,而没有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文化情怀,这与动物欲求吃饱肚子、过暖日子又有什么区别?

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_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的区别

 

温温恭人,唯德之基。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朱岩先生,江南书院副院长国学学者、佛学学者北京大学软实力研究生班兼职教授;中央美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兼职讲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客座教授;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政府文化顾问;Horizon。

北美中国文化基金会董事其著作有《告诉你一位真实的佛陀》、《佛陀纪事》、《南朝纪事》、《海盐·嬴政二十五年》、《古海盐文化实录》等在本次讲座中,先生深情寄语孩子们,希望孩子们多阅读、懂礼貌、修人文、勇担当、知情趣、能继承。

从气质、行为等多个方面切入,告知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高贵的人本文由倪燕萍老师根据录音整理,题目为后加如何成为一个高贵的人现在,很多家庭、家长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再说得宏观一点,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小朋友们有没有意识到,你们不会永远是孩子,你们有一天也会长大,也会为人父母,也会有你们自己的孩子,也会给孩子过生日?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从我们的祖先开始,直至今日,乃至未来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聊一聊。

古代小孩如何过生日大家知道小孩子在古代的时候,是如何过生日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高度文明的社会,说起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比较惭愧因为,我们对祖先的文化都不太了解,我们了解的都是现代或近现代的事情。

在古代的时候,成年人给孩子过生日这种事情虽然是有的,叫做“过生儿”,但不像今天这样隆重如今,家长、亲戚、同学、朋友又是请客,又是送礼,又是聚会,又是狂欢古人过生日,往往只是纪念一番,告诉孩子又长了一岁,祝他健康成长等。

相反,给老人过生日,则是儿女们非常重视的事情,叫做“作寿”,一般都是到了五十岁(半百),或六十岁(花甲),才会正儿八经地举办生日,也就是作寿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将举行特殊的仪式,即是所谓的“冠礼”,也就是俗称的“成人礼”。

在古代,女孩子十五周岁,男孩子二十周岁,这个生日是被看重的父亲会主持你的成人礼,也就是冠礼,给你束发、戴冠、授衣,还有一套复杂的仪式,从此时起,你就是成人了,不再是孩子了,男孩女孩都是这样的所以,没有束发的时候,你是个小孩、童子,是个不明事理的孩子,不是成年人。

这个时期,不会有一大堆成人跑来,上赶着给一个小孩子过生日的,只有小孩子去给长辈做寿就算成年之后,作为年轻人,也很少会为自己举办个生日宴会等,因为你还没有资格,而只有到了五、六十岁才有资格为自己作寿,亲戚朋友才会赶来为你祝寿。

过去小孩子过生日,父母或长辈会给你一个小红包,里面有一点点小零钱,大人们告诉你,又长一岁了,要好好读书,好好行孝心,好好学习洒扫应对、接人待物此外,过生日时还会告诉孩子,他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因为古代生孩子是很危险的事,母子不能生还的情况很多。

因此,孩子会懂得反复为母亲大人祝寿,从内心深处感恩母亲这种孩提时的教育,会让孩子终身不忘,孝亲之心,伴随终生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这个道理你过生日时想的是什么?建议你们去问问自己的母亲,母亲生我时,正是她受难的时候。

即使现在医学很发达,每个小孩也可以问问你的母亲,当时生你的时候她是不是很痛苦?你问一问所以这些事情大家都要知道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讲“孝”,当然,孝不光是对母亲,还有父亲及其他长辈为什么要讲孝?因为,你的生命是父母给你的,父母给你生命的时候是伴随着风险的!

我觉得现代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了,孝道反了,不是往上孝顺我们的长辈,而是我们的长辈反而倒过来孝顺我们的孩子了,这个说起来可能不好听,但是,大家去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今天说这个道理是为什么?因为,我本人是搞传统文化和国学的,我知道跟大家讲这个道理有多么的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教学,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整个社会对未来的愿景,你们这些孩子,将来个个都要成为这个社会的一部分。

当你们活到我这个岁数的时候,我们应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你们将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力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此时,你的父母已经老态龙钟了,他们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他们不会保护你们一辈子,那个时候你们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此时,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等你当父母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自己并没准备好。

因为你当儿女时,你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你做了父母,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这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不仅是学校和教育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大家都应该去肩负的,把问题扭转过来。

我们喜欢关注社会,甚至关注整个人类,我们不如反过来,更多地关注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先想想,如何在家庭里面,做一个合格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如何跟你的父母相处?如果,你在家里会跟父母相处,你将来到社会上就会和社会相处。

作为一个小朋友,如果,你能把家庭的关系处理好,如果你在家里能多一份责任,主动去负责一点小小的事情,训练一种责任心和能力,将来,你到社会上,就能管理一方我们中国传统教育里,讲的就是这个,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将来就懂得尊敬师友。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整个社会教育,都是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只重视知识的学习、成绩的优劣,而轻视责任担当、义务承担,和能力的培养或许,将来有一天你要到美国、日本、英国等等,那里根本不需要传统文化。

但我要告诉你,真正有历史和传统的国家,他们的教育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状不一样他们看似给孩子很大的自由,但是他们永远有个大原则,原则底线,是不能触碰的,但这个我们往往是看不到的小孩子要遵守这个原则,他不会越法律的雷池一步。

对于西方教育,我们往往只看到他的一些表面现象,但不知道它的社会结构,它的文化你不了解,也就很难了解它深层的东西所以,一个人走出国门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唾弃,而不是说,我到了美国就万事都好了。

这个事情也经过反复证实了我有很多学生,到了国外去读书,回来和我见面聊天时,他们会认为,我曾跟他们讲过的一些道理,确实是正确的就是,你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根,你就不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形成一棵大树而只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一个星期的新陈代谢后,就濒临死亡了。

而一棵树可以存活几百年,几千年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我在中国混不好,到国外就好了,决不可能。这些大家可以去慢慢思考,随着你的人生阅历的增长,自己慢慢地去体悟,看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江南书院国学夏令营,先生参加释菜礼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知道中国人的礼仪,知道中国人的传统,我们现在的社会,自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在砸烂封建、旧东西的同时,把好的东西也扔掉了所以,之后一段时期,一直到今天,我们中国都人会感到迷茫,缺乏理想,没有修养出美好的情操。

特别是没有理想这一点,是我们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在我们的思想中,所有的教育,一切一切对孩子的培养、对社会的教化,全都是目标主义和实用主义,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什么问题?稍后讲首先,我想讲一讲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包括家庭教育,缺失了一些什么?

你们的学习道路从上幼儿园开始,直接指向的就是考试和成绩可以说,读书的目的是考试,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你必须考试必须上一个好的学校,上好一点的大学,出来以后,你的文凭才能稍微值点钱,你方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是不是这么一个逻辑?。

所以,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眼睛全盯着这个事情,盯的就是这样一条线我们重视的就是孩子的成绩,重视的是他上一个什么学校作为学校来讲,他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属于一种“企业制造产品的流水线环节”,比如说,像麦当劳里的汉堡包;老师传授给你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是碎片化的知识,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为什么呢?因为,他要你应付的是考试,让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直接去应对考试的,而知识化为碎片化的点,最能对应局部化考试的需求所以,最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读了多少年语文,从小学到高中,他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为什么?因为他的知识是散的,而不是文章本身特别是古文,从小学就开始学,学到大学,即使他是古文献专业的学生,他的古文照样读不通,读不懂但他考试考成绩,可能非常优秀再有一个,你读了很多年的历史,但你的历史知识究竟有多少?不用说,也是碎片的,不成系统。

我随机做过调查,学文科的大学生,大约有85%的学生对中国的朝代前后顺序,模糊不清,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因为你的知识是碎片,一些空洞的年代、零碎的事件、带着浓重时代色彩的“历史意义”的叙述我告诉大家,即便你考试成绩十分优秀,但是,你的人文知识近乎为零。

不要说学生,我认为我们的家长,你在人文方面的学识相当有限,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我说,如果科学知识是能让你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话,那么人文的知识就是能让你生活得快乐和幸福我们现在的人文教育极其缺失,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八成以上的小孩子要在父母的提示下才会叫人。

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对父母说话和颜悦色的孩子,我看到的极少遇到一个小孩子主动与成年人打招呼,并能交流沟通的,我一旦遇到,都会感到特别稀奇,像大熊猫一样现在的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不善于交流当你和他聊天的时候,他的语言会很官方,他没有思考能力,什么原因?因为,学习和你的人生,变成两回事了。

难怪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结束时,坐在教室里,欣喜若狂之余,在干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就是把书撕烂,抛向空中他们对学习是多么的反感,所以,导致孩子闲下来的时间不肯阅读,因为,他一阅读就联想到考试不光是孩子,我们家长这一代人,我们自己也检讨一下,我们是不是也不喜欢阅读?有几个朋友,你家里有几百本藏书的?又有几位朋友,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造成任何一个结果,一定有一个环境问题,大环境问题和小环境问题,和我们自身的个体问题我认为在古代,中国人是一个最喜欢阅读的民族,而现在,我们这个民族则蜕变为最不喜欢阅读的人群我不相信学历能够证明你的学识,就算读到博士,你也只读你本专业的书,如此,便标榜你自己是个文化人,我不相信!我同样也不相信一个科学家就是文化人!不是!。

文化人是什么概念?文化人是一个有文化情怀的人若只有考试的情怀、赚钱的情怀,唯独没有文化情怀,或者说只有让自己过上优越物质生活的情怀,而没有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文化情怀,这与动物欲求吃饱肚子、过暖日子又有什么区别?。

文化情怀是什么?是对他人和社会的情感和关怀我们现在如果发生一件事情,你就拿着手机看吧,人人关心,人人围观,但这并不是文化情怀,不是,你的关心,你的围观可能是你的好奇心大于你的同情心,虽然你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发生一件事情,大家都在说,都在讨论,甚至谣言满天飞,这是关心社会吗?我不这么认为,这只是一种围观的心态在一件事情的评价上,大家似乎都有道德感,都会谴责,但是,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是围观还是出手呢?有可能99%

的人围观,或只有1%的人出手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将来到社会上之后,要不要有正义感?你们敢不敢勇敢地面对一些事情?而我们现在给孩子的教育,是怎么样规避困难,怎么样规避风险,怎样逃避责任没有教育告诉大家,你怎么样面对危险的状态下去维持正义,因此,整个社会都很善于围观,而没有临危不惧的英雄。

鲁迅先生曾在文章里描述过中国人喜欢围观的心态,其实围观的心态,与主持正义的心态,完全是南辕北辙也不是因为他正义感有多强,而去围观,而是内心空虚的一种表现,好不容易有点事,空虚无聊内心找到了寄托,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再跟着起起哄、骂骂人,失衡的心态,终于得到一丝慰藉。

所以,哪里发生了一件事,大家没完没了,成为茶余饭后的嚼食故而,这个社会有多少正义感表现出来?大家天天都在说正义,但谁来做正义?谁愿意做这个英雄?这是我后面要说的将来我们在座的孩子们,你们到了我们这个岁数的时候,你们如果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一点正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坚持正义的勇气的话,这个社会必然腐朽没落。

与日本人再发生战争,我们照样还会败,不是败在器物上,而是败在人心上我们的教育是以应试为目标的,应试这个目标,本身是没有道德感的科学也是一样,科学本身也没有道德感比如核技术,它本身只是一项技术,没有道德感,用在好的方面,就能超预想地造福人类;用在坏的方面,就是超预料地毁灭人类,乃至世界。

以此类推知识也没有道德感只有人文教育,才有道德感的讨论与认同我们这个时代,缺乏人文精神所以说,这个时代就存在极大的危险性你的学历高,不等于你是一个生活得很快乐的人,也不等于你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也不等于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你可能有很好的智商、情商,但也不能肯定,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相反,你的能力越高、智商越高,干起坏事来,也会造成更坏的结果,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可见,人文教育的问题,有多么的重要。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我们教育中缺少什么?一、缺少阅读除了教科书,你们在应付考试以外,大家没有想阅读比如哲学类、文学类的书籍,有没有这样的愿望?如果你有愿望,但没有去阅读,因为,你现在功课忙,家长和老师也要求少读课外的东西,因此,没有去读,我认为这个还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说,你压根没有这个阅读的愿望,那我告诉大家,你一定要想办法,去培养这种愿望再有一个想跟家长们交流的问题,我们培养孩子读书,不是鼓励他们读闲书,不是读《鬼吹灯》、《哈里波特》,这类书,可以读,但读多了没有意义,因为它无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

我鼓励学生要阅读的书,是人文方面的书,比如说,一个小孩子有没有一种哲学思维潜质?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哲学是一种思辨、是一种理念、乃至一套道德体系,甚至自圆其说的逻辑再有,一个小孩是不是对艺术感兴趣?也很重要。

有艺术感,并不是你操作一种乐器,掌握一种绘画方法,而是培养一种审美特质故而,你对审美感不感兴趣?这件事对一个人的一生,也很重要因为,与普通的知识、技能相比,思想、艺术与审美,都是偏精神的事物,他能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

如果物质生活有利安身,那么,精神生活则用于立命所以,一个人有钱,不一定就能安身,他的心态、精神状态不一定好,或许一生都非常痛苦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人文情怀的时候,即使身无分文,他也不会被饿死,即使你的物质生活,稍比别人贫苦一些,精神也会很愉悦。

不要认为,有钱、有地位的人就一定很快乐,地位越高,钱越多,很可能痛苦也会越多,只是,内心并不知道而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误让你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其实,真相并非如此钱买不来道德、买不来和谐、买不来亲情、甚至买不来信任,最后的结论,是买不来精神享受和幸福指数。

所以,大家要知道,文化有多么的重要!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几乎每个人都有骗人之心?我可以告诉大家,包括我在内,为什么呢?不诚实,不诚信,就是骗人,比如,要走斑马线,开车时的种种规则只要稍有违反,就是骗人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有腐败之心,不是简单的官员腐败,而是全民腐败。

每个人都有腐败之心,只因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去捞一把而已这都是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现在缺少人文教育,缺少人文情怀我说的人文,不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全世界都有人文传统和教育,西方也有人文,也讲道德,讲人文的,不是光中国,也不是让大家一定要学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礼仪教育缺失现在的孩子们都不太讲礼貌,原因是我们当下的的教育中缺少礼貌教育我不看你怎么对老师,我只看你怎么对你的家长,怎么样对你的亲戚?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孩子们往往听老师的,而不听家长的,孩子们尊重老师,而不尊重家长。

是因为老师比家长好吗?不是吧?因为,老师能决定你的未来,老师能帮你考上好学校,老师不能惹,惹急了,就给你看看脸色家长则不然,无论怎么不称心,也得哄着儿女高兴,因为你们是他们的心肝,你们的前途,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但是,你忘记了一个真理,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家长哪有你?所以说,问题就来了,我们的目光不能太短浅,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想方设法,给你提供一条短浅、快捷的路径,让你得到好成绩,能够顺利晋级,此外的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但是,人生不能总走捷径,只懂得走捷径的结果,就是你走的越快,你灭亡得也就越快《易经》的学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有相反的一面,所谓物极必反,当你走到一定的高度时,“顶棚效应”就出现了,你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同样,当你滑到最低点的时候,你又要开始有上升的机会了。

所以,我经常和朋友们聊这个有趣的话题,你一定要注意你的人生节律,你的人生到了最得意的时候,你千万要注意,要头脑冷静,没有无限的上升,只有属于你个人的节律数据,不能只知进不知退因此,成语中才有得意忘形这个词;相反,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你也应该明白,没有无限下降的道理,这就是“物极必反”。

要好好审视自己,不要把好的状态当作你的一个成果,也不要把一个很坏的状态当成你一个无用的东西,这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对你来讲,都是有用的,它是两个极,缺一不可,这是题外话回过头,我们继续谈礼貌目前,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家庭都缺少礼貌教育。

什么叫礼貌?古代讲礼貌,礼是什么?貌是什么?礼是礼节、礼仪;貌是容貌、脸色、脸面我小时候,长辈曾跟我讲,脸不是洗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自己行出来的,也就是做出来的这个东西为什么那么重要,不光是中国人认为它重要,外国人也一样。

中国人为什么把礼和貌放在一起,礼是有规则的,礼不是说专对某种人有礼,在社会结构中,你将来是有一个位置的,你无论在哪个位置上,你都有一个规则(实际上,动物界也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你要知道你的位置,知道你在家庭里的位置、在一个集体中的位置,乃至在一个更大的人群中的位置。

古代的孩子,七岁开始读私塾,先生教你的第一件事,既不是认字,也不是作算数,而是教你如何“洒扫应对”?什么是洒扫,洒扫是干活、劳动你要学会收拾房间,要会把你的生活、读书环境搞干净,还要会帮父母收拾房间;应对是什么?就是要学待人接物的礼貌,客人来了,小孩该干什么?要接待客人,不像现在的小孩,客人一来,头一低,也不打招呼,出出进进、来来去去,如入无人之境。

如何接待客人?招呼、交流,嘘寒问暖你都得学会而且要能区分辈分,礼节周全而有别所以,等孩子到了束发戴冠的时候,他基本上已经与社会接轨先秦时期,如果父亲是士人,小孩行冠礼后,父亲要带着他去见诸候,那是要行非常复杂,而层次分明的大礼。

在古代,礼就是那么重要待人接物,如何对待长辈、平辈和小辈、宾客、主家客人来了,如何待客?长辈说话,晚辈如何倾听,而不可乱插嘴有客人来访,父母发话了才可以离开,或上堂无论你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你是个懂礼的人、你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你是一个非常知道人与人关系的人,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是一个毫无礼仪的人,是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人,你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而心中没有别人的人,谁也不喜欢你!无论你走到哪里,哪怕走条天边海涯,也会遭人排斥,变成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你无礼,你什么都不懂,人家凭什么对你好。

同学们,你们将来有一天都要成人,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经过几十年的转型,历经种种时期原有的礼仪越来越缺失如果,你们有恢复真正的礼仪的愿望,经过学习与实践,你们将来很可能,从外在的礼貌角度,把自己修养成高雅的人。

如果你们没有愿望,这一代、下一代,代代相传,最后,中国必将灭亡因为,一个缺乏教化的野蛮民族,断无生存之道理因为,那是一群动物当我们走出国门,因一些礼貌、礼仪方面的缺失,被别人看不起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怨恨我们的民族;第二是联想到中国人的德性;第三个想到的,最好我能逃出中国。

但是,我们没有想到,一个个体连改变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都没有,又怎么能改变一个人群?近代有一些人,无论是读书的、做官的,受西方教育,但却有很深厚的国学功底,他们绘画、书法、音乐素养、诗词文章样样不差,他们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精通者,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上宾礼遇。

所以,你出去也是代表自己如果你自己做得好,你自己会受到尊重反之,你所受的遭遇,很有可能是你的修养不够而造成的>>>>>>>>>>>>未完待续>>>>>>>>>>>>

江南书院电话:0510-86189607jnshuyuan@163.com(活动报名邮箱)jnsyzyz@163.com(志愿者邮箱)官方QQ:305464072官方QQ群:281984379官方微信号:JYJNSY20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