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始祖发源地_人文始祖发源地在哪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古雷泽:伏羲桑梓尧舜故里,中华祖源发源地 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为百王之先。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他

人文始祖发源地_人文始祖发源地在哪

 

  古雷泽:伏羲桑梓尧舜故里,中华祖源发源地

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为百王之先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他在劳动技能低下的渔猎时代,发明了捕渔、捕兽、捕鸟的网罟,解决了先民的饥饿劫难,开创了畜牧养殖业在先民蒙昧之时,始做八卦,使愚昧为智慧;在人以群分之时,始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号。

由于伏羲是使中华先民从蒙昧步入早期文明的伟大祖先,故被称为全世界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伏羲如此伟大,古往今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华裔子孙的敬仰,但其出生究竟在何地,却成为古往今来的一个历史公案。

伏羲的出生地,有甘肃成纪说,河南淮阳说,河北新乐说,云贵川说等笔者遍阅古籍,认为各说多经不起考证推敲第一代伏羲的真正出生地,应在山东省菏泽市境内的古雷泽东岸一个被称为“成”的地方一、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伏羲,亦写作伏牺。

《伪三坟》作伏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辞》作疱羲;《世本》作虑戏;《庄子》、《管子》作宓戏;《尸子》、《诗含神雾》作宓牺戏、牺、羲三字同音,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因上古无字,先祖之各氏系把伏羲名号代代口耳相传,至春秋时才各以音意相通之字,写入书简,实为一指。

先秦记载伏羲的文献如《庄子》、《易·系辞》、《列子》、《尸子》、《文子》等,都未记伏羲的出生地秦、汉文献如《淮南子》、《礼记》、《孔子家语》、《世本》、《汉书》、《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等也均不云伏羲之籍贯。

真正记载伏羲出生地的是纬书宋《太平御览》卷八十七引西汉纬书《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又引纬书《孝经钩命决》曰:“华胥履迹,怪生皇羲”宋《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下引西汉纬书《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纬书所记,乃西汉儒生方士出入六国贵族和诸子百家后裔之门,广集春秋简策,而得到的一些古代历史资料所成李学勤先生研究认为,很多纬书记载的东西,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应包括关于伏羲诞生的记载因纬书的记载,“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的说法,受到正统儒家学者的承认;或者说,在儒家经典里,关于伏羲生于雷泽的说法,一直就流传着,只是今天学者很少看到罢了。

据《汉书》记载,西汉儒生一直把纬书视为对策答问的重要资料来源汉元帝时谏议大夫、博士翼奉的上疏内容,就多出於纬书《诗含神雾》在汉成帝时,“五经六纬已经是儒学的基本内容”西汉末哀、平之时,纬书由太学传授民间,伏羲生于雷泽之说已流行天下.。

东汉桓、灵时人王符作《潜夫论》,在《五德志》篇中强调:“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皞,都於陈”西晋人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海内东经》时,曾引《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唐初的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将“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的观点进行了重申后来的学者,再没有提新的观点和说法“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成为历代国人的共识那么,华胥履迹的雷泽在哪里?雷泽,又名雷夏泽雷夏之名,首见于《禹贡》。

《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最权威的地理著作,共1900余字,其中把位于今菏泽市境内的菏泽、雷泽、大野泽、孟诸泽和菏水、济水、澭水、沮水、陶丘等十五处地名具列篇中文曰:“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

”由此可知,在古济水和古黄河中间的兖州境内,有澭、沮二河,其水流入雷夏泽《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条下载:“成阳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雷泽即《禹贡》之雷夏泽西汉的济阴郡辖定陶、冤句、吕都、葭密、鄄城、句阳、秺、乘氏、成阳等九县,其境相当于今菏泽市大部(单县、巨野及曹县南部除外)。

成阳县城,即今菏泽城东北六十里之胡集村在《后汉书》、《皇览》、《晋书》、《括地志》等地理著作中,无不把成阳与雷泽紧紧联系在一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篇下载:“瓠河又经雷泽北其泽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

泽之东南即成阳县”唐《括地志·濮州》雷泽县条下载:“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县,在(濮)州东(南)九十一里……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北)郭外西北”唐《元和郡县图志·濮州》条下:“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成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应为季武)于成阳。

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夏泽为名,地属濮州……雷夏泽,在县北郭外,澭、沮二水,会同此泽”宋初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条下云:雷夏泽在县北郭外,澭、沮二水会同此泽其后的地理著作诸如《元丰九域志》、《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读史方舆纪要》、《肇域志》等,无不把雷泽定位于今菏泽市东北、鄄城县东南。

雷泽水域面积在上古时甚大,这从当今鄄城县东南、菏泽市东北的十多个龙山文化遗的分布中可证经数千年的黄河淤积,到北魏时,已如《水经注》所云“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而已宋建炎后,黄河屡决,水走菏泽之境达五百年之久,境内的四泽、十水被湮淤为平地,五十二座先秦及汉唐古城均被淹埋地下六至八米。

尽管雷泽已经湮为平地,但不论是《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地理大辞典》等各种工具书,对雷泽的解释都说在菏泽境内,别无他说由于《史记》所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之故,晋人周处首说太湖是雷泽,又有人说雷泽在山西,今濮阳人说雷泽在濮阳,都受到历代学者的驳斥和责难。

南宋史学家罗泌在《路史》中特撰《历山考》,云:“雷泽不闻有二,耕渔必不相远,即此为是,濮州之雷泽”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是当今千百学者的科研成果该地图册就把雷泽、历山标在成阳城的西北这再一次说明古兖州之雷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鄄城县东南一带,已成古今学者的共识。

雷泽方位既定,伏羲的生地已明,本不应再有分歧但自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问世,伏羲生於成纪之说突起其文曰:“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

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皞”成纪,指今甘肃天水一带,属中国西部;震,指中国东方这一段文字自相矛盾该文中明确指出,“帝出于震,位在东方”,又怎么可能是甘肃成纪?试想,六千四百年前,世为东方土著,以大汶口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伏羲氏族,跑到以仰韶文化为特征的甘肃成纪一带,这在考古学上还没有发现相关的证据。

更为可笑的是,很多文献的记载把年轻的华胥,说成在山东省西南的雷泽岸边怀孕,又跋涉三千里,跑到甘肃成纪去生孩子,不是非常荒唐吗?古今学者都有人指出,“成纪乃成阳之误”《帝王世纪》的记载如果不是误把成阳写作成纪,则就是在标点断句上出了问题。

笔者认为,正确的断句标点应该为:“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于成,纪蛇身人首”其实最早的纬书《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易·系辞传》曰:“有大人迹出於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这清楚地表明,伏羲生於雷泽,而不是成纪。

比皇甫谧小61岁的西晋学者、同样是甘肃安定人的郭璞就认为“伏羲生于雷泽”如果皇甫谧把伏羲生地定在甘肃成纪,同是安定人的后学郭璞不会不知道,反而赞同《河图》书中的雷泽说,这再一次证明,在皇甫谧之后半个多世纪里,学术界仍认为伏羲生于雷泽。

可见生于成纪说,应属断句之误那么,雷泽之“成”地在何处?《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条下载:“雷泽县本汉成阳县也,古伯姬姓之国,史曰:周武王封弟季载于成,今县北三十里成都故城是也”明万历《兖州府志》:“故雷泽城在曹州东北六十里。

”汉成阳,唐、宋雷泽城在牡丹区胡集乡已明最近文物部门已在胡集村东勘探出成阳故城,地下之城垣保护完好城南北近600米,东西达1500余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专家认为应是东西二城现已勘明城东部是战国时所筑,延用至宋、金。

西部未勘,应是西周成国都城成阳城、尧之居成阳城从成阳、雷泽故城遗址往北三十里,今鄄城县红船镇,即成国最初国都,汉置成都县此城之侧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曰张堌堆,当是伏羲氏族聚居之地伏羲的生地“成”,西邻雷泽、东接大野泽,南至成阳,北至廪丘。

东西约三十里、南北约六十里这里自古就是中华先民的发祥地《史记》说“尧作成阳”;《帝王世纪》云“尧与方回游成阳而崩”;《汉书》说“尧葬成阳”;《竹书纪年》说,汤伐桀,与桀“战与成”可见,自伏羲之后,成之地历史延绵不断。

成国三代国君之后,因成地地势低洼,遂南迁三十里建都因位于成地之南,故曰成阳,即春秋、战国、秦汉、曹魏之成阳城,唐曰雷泽,宋不改,金圮于河水华胥氏在雷泽东岸的“成”地生伏羲到了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就变成了成纪,这不是皇甫谧之错,而是东晋、南北朝的谶纬之徒故意为之。

至于甘肃天水市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应视为黄帝氏族的先族遗址,不应把现代考古资料和居住在东方的太皞、伏羲联系在一起天水伏羲文化纯属伏羲后裔对伏羲祖先的纪念,是非常应该的,但不能依此作为天水就是伏羲的诞生地,若此,则是对历史文献的曲解,对古代氏族起源地的颠倒和错位。

河南淮阳伏羲庙,乃宋初建隆年间所建文献对“陈乃太皞之墟”进行了反复记载,应该是无误的但宋代罗泌认为,陈乃陈仓之误,应在宝鸡一带,淮阳宋代建伏羲庙,系后人传讹之作据考,淮阳伏羲陵系明初洪武间而建其实,不论是淮阳、陈仓还是成纪,都反映了伏羲氏族由东向西迁徙的线路。

先秦史大师顾颉刚先生认为,太皞氏的活动范围不会到淮阳,最远不会过开封东面济水附近的陈留城他认为,位于菏泽市西南六十里,今曹县西北境古济水南岸的有娀之墟就是太皞氏的遗址此处初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在地表尚有两米高文化层。

淮阳系古陈国,乃舜裔妫满之封国舜乃太昊后裔,此处伏羲文化可能由妫满陈国所为,或此前已有太皞氏后裔子孙南迁淮河流域时,把太皞文化及地名一并带于此据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考证,成、陈、田、风,均为一声之转,古时无文字,发音同声同韵。

依此,陈之地名当为伏羲后裔迁徙时把“成”之名带此之故西周、春秋写入竹简时,就变“成”为“陈”了由于时间久远,陈为太皞之墟已为公识,久而久之,将错为对2008年春夏,山东省文物局对成阳故城东北城墙进行调查性试掘。

城墙埋在地下六米,六米之下,竟发现古人生活遗迹城内侧出土陶片十余片,河南学者认为是七千年前后的后李文化;山东学者认为是七千年前后的北辛文化两省学者对古人陶器残片的不同认识,反映出七千年前后东西方古人的交往和文化融合。

这些陶片为伏羲氏族生活在雷泽一带提供的考古证据文献记载的“华胥履跡雷泽生伏羲”是有根有据的(作者系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 潘建荣)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

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