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人文情怀_什么是人文情怀
群贤毕至 联语传情齐鲁联讯何树华齐鲁名家简介 何树华:山东汶上人,出生于1945年,197
群贤毕至 联语传情
齐鲁联讯
何树华齐鲁名家
简介
何树华:山东汶上人,出生于1945年,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泰安日报前总编辑、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协会顾问、山东联协泰山楹联研究院名誉院长、齐鲁联坛十老之一泰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泰安巿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泰安书协名誉主席,泰安美协高级顾问,泰安市政协文史顾问。
出版有《心潮集》《击壤歌》致敬李白的诗词——何树华诗词《李白十五咏》表现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特色张 军致敬李白,追踪李白,这是诗人何树华终生不解的情结何树华先生是山东汶上人,出生于1945年,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是泰安日报前总编辑、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协会顾问、山东联协泰山楹联研究院名誉院长、齐鲁联坛十老之一。
泰安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泰安巿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泰安书协名誉主席,泰安美协高级顾问,泰安市政协文史顾问出版有《心潮集》《击壤歌》他是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作为一位饱学之士,他对李白的生平、李白的为人、李白的作品、李白的性格、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亲友等都有着全面系统的研究,他对李白的仰慕是从阅读、背诵李白的诗词作品开始的,进而李白的思想、李白的风骨,最终形成了何老心中难以排遣的李白情结。
何老的李白情结,除了表现在学会诗词课堂上,(比如,一讲到浪漫主义风格,他就把李白的诗篇背诵一部分,乐此不疲,津津有味),还表现在大量咏赞李白的诗歌创作上《李白十五咏》就是何老李白情结诗化的代表作之一提起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出生在盛唐时期中亚的碎叶城,公元736年他带着妻子来到山东,23年之后才离开,他住在山东济宁兖州,访友揽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李白在兖州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东鲁门泛舟》等40首诗篇,山东的泰山、徂徕山更是他流连忘返的地方,“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他写泰山的诗,他还写了若干徂徕山的诗,首首精彩,震撼人心。
据载,当时李白有很多亲戚都在山东做官,叔叔在任成作县令,哥哥在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兖州任都督可见,李白与山东是很有缘的,山东就是李白的第二故乡《新唐书》记载,李白年轻时。
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每天纵酒酣歌,很像西晋初年的“竹林七贤”,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谁能想到,1300年后,出生在山东汶上县,也就是李白的哥哥当县令的那个汶上县的何树华先生,在徂徕山“竹溪印象”,也就是竹溪六逸隐居的地方建立了“太白诗社”,并发思古之豪情,激情澎湃地创作了组诗《李白十五咏》,唱响了盛唐之音回归,传统诗词要接续不灭的心声,令人感动不已。
一、 何树华诗词《李白十五咏》表现的人文情怀何为“人文情怀”?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李白十五咏》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文情怀,他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山坡羊·谪仙 茫茫仙界,悠悠天籁当年堕地亦无奈屈宋才,传一脉胸中块垒几千载,零落成泥也标格在:沉,不曾改;浮,不曾改在这首散曲中,作者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的主题,与宋朝苏轼见弃不用是一脉相承的。
自称“谪仙人”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你是“天子”,我是“太白金星”下凡“堕地”是指那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了,李白“大济苍生”的理想破灭了,仿佛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李白何其才?作者在散曲一二句怜惜地指出“茫茫仙界,悠悠天籁。
”作者把李白比作“天籁”,妙!李白的一身傲骨,刚直不阿,怎能应付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你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你李白的诗就是天籁之音,你李白的诗就你的精神核心,就是你李白啊官场险恶,李白在争斗中彻底失败后,很无奈!像李白您这样的大才,几千年来,特别是宋朝,是大有人在啊。
落在地上,零落成泥,沉浮之间,不曾改变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傲骨和独立人格这首散曲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高度珍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深刻的反思七绝·李白白也飘然思不群,寻仙五岳未留痕至今惟有泰山月,曾照天门长啸人。
七律·太白牡丹咏罢欲何之,浪迹江湖鬓有丝跋扈金龟换酒日,荒唐瑤草炼丹时山河带砺谁曾梦,风雨沧桑我赋诗一斗百篇千载下,风流更有几人知?在《七绝·李白》中,作者表现出了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流逝,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
李白曾到五岳寻仙,甚至做道士,可是现在,没有留下点滴生命痕迹,只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曾经照耀过在南天门长啸的李白这首绝句,穿越千古,苍凉、悲壮、凄苦,李白不在了,他的诗歌还在,他的精神还在君不见夜天上的“泰山月”,多么皎洁、明净、一泻万里,它多像李白啊。
作者怀着对李白的无限崇敬,把李白精神升华了,李白永远不会死在《七律·太白》中,最后一句“风流更有几人知?”发问的好,李白不愿奴颜媚骨,不愿随波逐流,我就是我李白,我宁肯浪迹天涯,我行我素,过我喜欢的生活。
“换酒”、“炼丹”、“曾梦”、“赋诗”,斗酒诗百篇,挥洒诗意人生这是风流人物,这是人格的完美穷则独善其身,在困难面前,我要活出性情,活出风采李白多么幸运,李白的块垒化作恢宏诗篇,诗教天下苍生,名垂青史,风流谁人不知?作者以沧桑的调子对李白起伏跌宕的坎坷人生给予深深的同情和切切的牵念,是对李白一生自尊、坚守、追求扼要的总结。
七绝·志未酬垂天大翼动风云,诗酒难酬壮士心咏罢牡丹长揖去,帝王未必是知音七绝·醉长安酒醉长安第一楼,人生得意复何求把杯试问翰林李,记得竹溪风月不?七律·李白汗漫骑鲸安稳坐,沧波万顷无尘涴殿前酒醉计风流,笔下天惊催石破。
词赋千秋明月悬,功名一点浮云过问君可忆泰山游?长啸声中天欲堕七律·太白楼梦中故地又重游,风雨苍桑太白楼对酒不妨座上醉,有诗莫向壁间留长风送雁千秋韵,明月怜人万古愁最是骑鲸沧海去,世间何处说风流?在《七绝·醉长安》中,作者认为李白任翰林供奉酒醉长安的时候,是他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
“把杯试问翰林李,记得竹溪风月不?”作者举着酒杯,在想象里走到李白身前,悄悄地问“你还记得山东泰安徂徕山的竹溪风月吗?”“你还记得当年隐居竹溪时你们六逸怀揣的理想和追求吗?”徂徕隐居成名才有你被举荐成功的可能,这些艰难是不是都忘了呢?当时你李白也不知以后被赐金放还啊!忠言之关切,这是作者把李白当做隔代知音的缘故啊!。
在《七绝·志未酬》中,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只是将李白作为御用文人使用的深沉遗憾和叹息虽然李白在别人举荐下成了供奉翰林,他踌躇满志,想大干一场可是身为艺术家的唐玄宗,只是欣赏李白的诗才,比如欣赏李白的牡丹诗,让李龟年谱曲高歌,可是并不打算重用李白,李白的理想只是空中楼阁,皇帝不是李白的知音,不懂你李白的感受,也懒得理你,这不是很可悲吗?作者的诗句在这里有千钧之重,表现出对唐玄宗不爱惜人才的极大愤怒,也有现今社会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七律·李白》中,首联“汗漫骑鲸安稳坐,沧波万顷无尘涴”是说李白访道游仙去了,干干净净,不受世俗的烦扰“笔下天惊催石破”,是说李白的诗惊天地,泣鬼神“功名一点浮云过”,长安任供奉翰林的那点功名,早已浮云一样消失了,可李白写的“千秋明月思”的诗篇,成就了李白的万世诗名。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写的是对李白的敬重和安慰,你李白排挤出长安,何尝不是一种好事呢?你明月一样的诗魂,闪耀古今,让每一个高官都黯然失色在《李白·太白楼》中,作者将笔触指向了“风雨苍桑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山东济宁市任成区古运河北岸,原名贺兰氏酒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名传于世千余载,是济宁古八景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明楼之一。
作为文化名人,作者多次游览太白楼,诗情满怀,思接千载,凭吊才子“梦中故地又重游”,对酒不妨喝醉,李白不是斗酒诗百篇吗,作者醉了酒也就有了这首七律,可是不想题写在墙壁上,只是一遍遍的吟诵着看秋雁在秋风的吹拂下从太白楼上悠悠飞过,揪心的叫声让人那么伤心。
晚上,明月高悬,静静地照在太白楼上,仿佛在问,李白去了哪里?这首诗的基调是沉重的、忧伤的、苍凉的,表现了作者对李白的无限思念之情七绝·竹溪吟竹溪高卧几春秋,竹自扶疏水自流欲上山头抬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西江月·徂徕怀古
昨夜一溪风月,今朝万里鲲鹏沉重亭畔牡丹红,山左旧游如梦 太白何曾老去,少陵从未年轻携来百侣觅仙踪,遥向大唐致敬行香子·贺太白诗社 形胜东南,仙气氤氲问徂徕,谁吊诗魂?千秋高挂,明月一轮。
照那条溪,那丛竹,那个人 斗酒百篇,长啸天门望长安,杳杳重云大唐风韵,永不沉沦正起诗社,继风雅,步后尘作为全国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何树华先生知道,当前学校语文课堂只讲格律诗欣赏,不讲格律诗创作,而且语文老师在大学里也学不到格律诗创作,他为此非常忧虑和担心。
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老年大学和泰安市诗词学会、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课堂积极传承格律诗词知识以及创作,积极带领学会班子创建诗教基地和创办诗社等活动,已经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说要在徂徕山竹溪六逸隐居的“竹溪印象”建立“太白诗社”。
诗社建成以后,他诗兴大发,慷慨赋诗在《七绝·竹溪吟》、《西江月·徂徕怀古》和《行香子·贺太白诗社》中,作者先问徂徕山,“谁吊诗魂?”然后问李白“竹溪高卧几春秋?”,今天“携来百侣觅仙踪”,只看到“竹自扶疏水自流”,“千秋高挂,明月一轮。
照那条溪、那丛竹、那个人”,就像在梦中一样,我们来凭吊你李白的诗魂来了大家多想和你们竹溪六逸在月光下的竹溪竹丛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可这只是一个梦啊“欲上山头抬望眼, 长安不见使人愁”你李白是在这里隐居成名然后出发去的长安,可是你已不在长安,我们是多么忧愁!我们沐浴在你李白月光的诗魂里,感到非常温馨和快乐。
如果你李白活着,我们定会请您讲一讲浪漫主义诗歌李白先生,我们“昨夜一溪风月”,“神飞扬”,“思浩荡”,“正起诗社、继风雅、步后尘”我们建诗社来步你大唐的后尘来了,我们除了“遥向大唐致敬”之外,还“今朝万里鲲鹏”,我们的志向就是要传承格律诗词。
“太白何曾老去”,我们要以你李白为榜样,以你李白为旗帜,学习你李白的诗歌,学习你李白的为人在这三首诗中,作者的李白情结诗化成了一个情感的高潮,对李白的尊崇、怜惜、肯定、凭吊,凝结成殷切动人的人文情怀,弘扬格律诗词,建立太白诗社等,作者又将这种美好的人文情怀发展成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玉楼春·太白 一腔心事同谁说?惟有徂徕天上月男儿四十未成功,翠竹阑珊溪水咽 风虎云龙壮宫阙,斗酒百篇解百结自称臣是酒中仙,咏罢春风容易别浪淘沙·竹溪 高士卧深山,雪落无边。
竹溪六逸忆当年衣上酒痕天上月,梦里长安 旧迹已阑珊,多少悲欢我来此地吊青莲海色徂徕吟一句,万壑高寒西江月·竹溪 五岳独尊泰岱,东南形胜徂徕只缘太白一徘徊,添了几多风彩! 六逸仙踪何在,一溪竹月谁来?依稀呼唤出群才,耳畔松涛澎湃。
忆秦娥·竹溪 竹溪月,照谁心有千千结?千千结,长安如梦,浮生如蝶 仰天大笑朝金阙,此生岂是蓬蒿客蓬蒿客,长安回首,竹溪时节贺新郎·新泰采风 对酒吾狂矣!闹平阳、娇花好鸟,文朋诗侣。
踏遍青山人未老,恰逢竹溪六逸问隐者、何人姓李?衣上酒痕天上月,望长安、大道几千里有谁解,心中事? 封天禅地入青史梁父吟、千年王气,只今余几?眼底春秋如过翼,谁立龟山雄睨,耳听得、清操一曲坐怀不乱真君子,信花前、柳下谁堪比!多少梦,一杯里。
何树华先生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提到的诗人次数最多的就是李白,对于李白流传至今的900多首诗他如数家珍,所以上课的时候背诵最多的也是李白的诗,我们都对何老超人的记忆力感到吃惊他的诗词课生动幽默,涵盖丰富,能学到真东西,所以大家都愿意上他的课。
我们从他对李白的讲解中,知道了李白的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知道李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关于李白的爱情,李白的朋友,李白复杂的内心世界他说,李白年轻的时候,儒家思想占据上风,后来官场失败,道家思想占聚上风。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以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以满腔热情拥抱世界,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用力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现实,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李白的诗歌,他非常喜欢,他总结为“想象神奇、雄奇飘逸”八个字。
作者对李白研究很深,他说李白由于家中世代经商,在当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好通过别人举荐做官,要有名气别人才有举荐的基础于是通过隐居成为名士就成了年轻时候的李白的努力方向他隐居的地方很多,这里不再一一细说,最后是在徂徕山隐居成名,“竹溪六逸”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走进唐玄宗的耳朵。
在《玉楼春·太白》、《忆秦娥·竹溪》中,作者以李白的口吻对隐居徂徕山的李白的心境进行了精彩的刻画“一腔心事同谁说?惟有徂徕天上月”孤独的李白,把酒对月,诉说心中的豪迈“男儿四十未成功,翠竹阑珊溪水咽”我李白的理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李白心里好苦,月光下的翠竹和竹溪水也为我李白难过,“阑珊”、“咽”是李白痛快感情的表达。
“风虎云龙壮宫阙,斗酒百篇解百结”我什么时候才能走进长安的“宫阙”?只有醉酒百篇诗才能解除我心中的忧愁,流过我身边的风和云,在我眼里已是装点长安宫阙的龙虎,可是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在《浪淘沙·竹溪》中,作者以“高士”、“深山”、“雪”、“衣”、“酒痕”、“月”、“万壑”为意象,以“卧”、“无边”、“梦”、“吟”、“高寒”来阐释意象,对李白的无助和无奈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李白此时此刻的落魄之情给予高度关注和体谅。
在《忆秦娥·竹溪》中,一方面“竹溪月,照谁心有千千结?千千结,长安如梦,浮生如蝶”这是写隐居徂徕山李白的千千结另一方面“仰天大笑朝金阙,此生岂是蓬蒿客蓬蒿客,长安回首,竹溪时节”这是写李白举荐成功志得意满的“仰天大笑”。
一个人的一生关键处只有几步,李白在徂徕山隐居是李白一生中至为关键的一步这是作者对李白的喝彩,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共鸣在《贺新郎·新泰采风》的上阙,作者叙述了“对酒吾狂矣!闹平阳、娇花好鸟,文朋诗侣踏遍青山人未老,恰逢竹溪六逸。
”这是说的李白游览平阳时巧遇竹溪六逸的快活,以诗交友,以酒交友,这种大气魄,只有李白,只有心存高远理想的李白才会有,契阔谈宴,人生大美以上何树华先生《李白十五咏》李白情结的诗化表达。
二、《李白十五咏》艺术特色赏析一是“月”意象的反复使用《李白十五咏》共十一次使用了“月”这个意象“泰山月”、“风月”、“明月”、“天上月”、“竹月”、“竹溪月”,作者结合着格律反复使用的“月”意象,包括两层含义,天上的月亮和李白的诗魂即李白精神之月。
李白精神月儿一样光芒万丈作者不断的将这一意象迭现在他的诗词中,就是作者“李白情结”的反映,是每一首诗词的特点,也是致敬李白思想的架构支撑二是善于用典用典是一首诗是否厚重的标志之一一般诗人很难做到,这需要作者具有渊博的学识、对诗词的高度把握。
作者《李白十五咏》的用典包括诗典和事典诗典比如“零落成泥”、“飘然思不群”、“天门长啸”、“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踏遍青山人未老”、“心有千千结”、“岂是蓬蒿客”等,事典比如“咏罢牡丹长揖去”、“酒醉长安第一楼”、“骑鲸”、“竹溪六逸”等。
这里只给大家说明两个事典“咏罢牡丹长揖去”说的是李白在长安写了牡丹诗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遭到奸臣陷害,最后被赶出朝廷。
“骑鲸”比喻隐遁或游仙三是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交替运用“长安如梦”、“浮生如蝶”、“今朝万里鲲鹏”是比喻;“溪水咽”是拟人;“垂天大翼”、“笔下天惊催石惊”是夸张对于表达李白的胸怀大志,隐居无奈和官场失意起到了生动形象的表达。
“一腔心事同谁说?”“有谁解,心中事?”“一溪竹月谁来?”等八个反问句,对于表达感情、烘托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关于对比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忆秦娥·竹溪》中,“竹溪月,照谁心有千千结?千千结,长安如梦,浮生如蝶。
仰天大笑朝金阙,此生岂是蓬蒿客蓬蒿客,长安回首,竹溪时节”把隐居时的惆怅和仰天大笑朝金阙的畅快进行了对比,有力的表达了李白起伏的感情变化,把作者对李白的坎坷人生进行了白描的浓缩,起到了警世的效果人文情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是人们永远关注的问题。
何树华先生怀着对李白的致敬,以其辉煌的诗篇 ,将其李白情结予以诗化的表现, 以全面、真实、美感的展示,让我们感知、共鸣、陶冶,从而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艺术满足何树华先生致敬李白的诗词《李白十五咏》所表现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特色是这组格律诗词产生永久魅力的根本所在。
( 张 军,笔名东风第一枝,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泰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2008年出版诗文集《思绪流金》。)
主编:刘太品副主编:郭君生 葛庆平 编辑部主任:赵志副主任:韩邦亭 乔绪涛 徐学利编辑:苏振学 王彦林 王传菊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hbyinglian 投稿邮箱:744268790@qq.com山 东 省 楹 联 艺 术 家 协 会 主 办精彩推荐【征联公示】中国.泗水“圣源”杯海内外楹联征集大赛获奖公示【齐鲁名家】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庆平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题写《诗经艺术》
【齐鲁联讯】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长刘太品,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葛庆平到东营市考察指导工作【齐鲁新闻】"老区共赏沂蒙颂,艺苑再吹齐鲁风"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网络)在临沂召开
【齐鲁名家】刘太品主席在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 四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齐鲁新闻】热烈祝贺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胜利召开【友情祝贺】热烈祝贺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贺联贺诗【齐鲁联讯】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刘太品一行到德州科技职业学院考察指导工作
【征联揭晓】潍坊市潍城区“自怡园杯”全国有奖征联揭晓【齐鲁联讯】聚鲁联十秀,攀岱岳千寻一一“齐鲁联坛十秀聚泰山”活动成功举办、【齐鲁征联】邹城市“鑫琦杯”中华孝善文化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齐鲁征联】首届张庄镇“上磨石岭”杯海内外迎新春 有奖征联大赛启示
【齐鲁联讯】邹城市“鑫琦杯”中华孝善文化大赛终评会在鑫琦办公大楼圆满结束【齐鲁联讯】中国·泗水圣源酒店创建国家级楹联文化主题酒店暨“圣源杯”海内外楹联征集大赛 座谈会召开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何为人文情怀_什么是人文情怀
群贤毕至 联语传情齐鲁联讯何树华齐鲁名家简介 何树华:山东汶上人,出生于1945年,197…
-
何谓人文情怀_人文情怀定义
作者:张广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0期,原题为“浅论历史学家的…
- 何谓人文情怀_人文情怀定义
- 人文情怀是什么意思?_人文情怀
- 人文护理的含义是什么?_人文护理的含义是什么呢
- 人文护理的含义_人文护理的心得体会
- 什么是护理人文精神?_什么是护理人文精神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