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景观怎么解释_人文景观是什么意思?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自全国近百名风景摄影的高手云集长安,昨天下午,以“数码、手机时代下风景摄影的新纬度”为主题召开研讨会。

人文景观怎么解释_人文景观是什么意思?

 

  数码时代的当下,大量的以风光为拍摄对象的垃圾影像充斥在人们的视野里,同时有很多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也淹没在其中,同时,风景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近年来却被饱受评击,蒙受不白之冤,究竟风景摄影何去何从?

  籍第三届长安摄影周隆重开幕之际,来自全国近百名风景摄影的高手云集长安,昨天下午,以“数码、手机时代下风景摄影的新纬度”为主题召开研讨会由本届摄影周的总策展人蔡焕松主持,李树峰、久保田博二等多位国内外知名摄影家、理论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以下是节选他们的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主 持 人 蔡 焕 松中国摄影家南方影像学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第三届长安摄影周总策展人

李 树 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风光摄影是一个庞大的主题,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对于它的研究和关注,恐怕一直要持续下去我想谈三点: 一、中国风光摄影发展的100多年历史,我们的文化自信哪里?中国的风光摄影在中国的自然观就是天人合一,这样一种自然观下面,提供了新意义、新价值。

我们中国传统的国画里面的三点透视,天、地、人容为一体的意境,确实在世界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我说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中国风光摄影的一种文化共性,我们对此应该有文化自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需要弘扬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应该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里边延伸出来的,但是又代表当下时代特征的。

在古代人类社会里,几乎人类是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现在经过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之后,在征服自然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人类背离了自然,远离了自然自然规律在报复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面向自然的,以影像方式说话的人,必须有一种新的自然观点的确立。

我们作为影像工作者,面对自然的人,在自然深处说话的人,用自然的碎片也好,单位也好、框架也好,来发声的人,我们首先要反思这个问题,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这种文化、时代,发出我们,带有新的自然观念的,又顺乎我们人类需求,又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新的组合,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我提醒大家,要特别用力的想一个问题,风光摄影的原创力哪里?习主席说过,形式的革新,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创作者的态度,用到咱们风光摄影力好好反思,创作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你作品的价值。

拿个老虎、拿个狮子,拿棵树,都当成我营造画面的设计元素,然后自己不在里面,自己高于一切,如果是这样去拍的话,那你出来的东西就是画面,有画面无境界;有趣味无思想,有设计无文化作为动物、人和自然界里边的树、石头,作为一种存在,我觉得应该是平等的。

作为生命,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我们的摄影家把自己放平我非常渴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好好的想,好好的研究,能够提出更多思想的启发点,使我们的风光摄影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走出新的道路来,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久 保 田 博 二马格南图片社著名摄影师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如果讲风景这两个字,应该说有自然风景,有人文风景,有社会风景,还有政治风景马格南的这些摄影师们,大部分不太擅长拍风光片在拍桂林之前,我对风光的认识和在拍桂林风光片之后,特别是桂林的航拍之后,我对风光片的认识彻底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那一瞬间我算清楚了,自然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人会有多大的影响我在拍片子的过程当中,深深的感觉到人对美术的认识,哪怕是对生活的一些习惯,也都是自然所影响的所以应该喜欢、尊重自然,就这一瞬间给我的印象,对我以后的摄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光局限于风光片。

具体代表什么影响?影响到什么?我一时也说不太清楚,总之影响很大  我去桂林,第一次去的时候,爬了好几座山,上去从哪个角度上照,都感觉不到我原来在日本接触过的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后来我问了一个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人,他说这幅画应该是从三个点画出来的,这三个点成为了支撑,所以就有了立体感。

后来我决定从空中上拍,拍完片子给我的感觉,的的确确就像南宋的水墨画,可是又产生了个问题,到今天我也没明白,宋朝的人怎么飞上天,去画的这个画

久 保 田 博 二久 保 田 博 二柴 选中国摄影报社副总编辑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当我知道这个研讨会把风景摄影再次作为一个主题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2004年摄影之友杂志曾经做过一次风景的观看与视觉可能的研讨会,所有的专家包括来自于外界的专家,把我们传统的风光摄影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那些观点都很刺激。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包括当时的组织者,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那样的批判,可能是有点偏了,有点太片面化了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数码和手机时代下的风景摄影的时候,我觉得就非常有意思,它关注一个当下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人都是一个风景的感受者,也是一个风景的拍摄者、记录者。

当人人都有自媒体平台的时候,那我们的风景摄影,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特点和状态?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层的现象  我觉得我们的风景摄影,跟其他的摄影方式一样,越来越碎片化,不再去过分的强调那种画面的经典性,而是通过反复信息的强调,给大家造成一种更加完整的感受,碎片化的趋势下,也产生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或者是展示方式。

  我觉得在现在的数码手机时代,对于风景的观看,更多的是主观化的观看,传播信息的功能,可能在媒体方面还有,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更多是个人主观化的意思可能更多一些  在现在这种时代的风景,更多呈现一种,带有一种符号化,这个我也没想明白,但是我觉得这里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我们归到社会风景的时候,可能就会关注一些社会现象  在这个时代风景,更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化的状态,其实就是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见闻有关的一方面我们更多从自己的风景照片里看到了生活的痕迹,在我们好多风景摄影力能看到。

另外很多人关注的风景就是跟自己生活相关的,我不再关注那些外界、宏大的东西,我只关注跟我生活有关的  手机和数码时代的风景摄影,其实给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见证风景,用摄影的方式展示自己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专业层面的风景摄影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为风景摄影的这种可能性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

作为媒体工作们,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风景摄影新的可能的这些呈现的样本,通过媒体传播出去,这样过去对于风景摄影的批判,一切的东西都会完全消失,因为风景摄影是最重要的题材,而且可以涵盖各个层面

周 梅 生中国金像奖获得者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久保田先生说看到了中国南宋的绘画却不明白绘画是怎么形成的,从这个事情可以引申到我们现在风景摄影当中主观和客观当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主观人,人对于影像的判断。

客观是景观、风景、风光,它的自然存在这两个理念是要打通的,如果不打通,是各自孤立的元素天人合一,无我无间,这里面是一个主观的感觉、感受、情怀、精神,对于客观事物的了解、认识、表达和影像的最后结果这样的东西,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活的生命,是一个摄影人的生命,在你影像里边的表现。

  它里面流着血液,里面有脉搏的跳动,里面有一种精神的跳跃对于这样的影像,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的这种推崇,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审美是主观的,地球生命史的印记是客观的,这是一个大的主观、客观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山水自然风光的价值?从世界遗产这个概念来说,联合国从1972年做这个事情,世界遗产里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两大类,文化遗产就是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就是客观的存在。

这两部分这次拟定为地球生命史的印记,指得是自然景观从猿到人,现在是250万年时间,人类真正的物质文化的重要时间,不过是8000年这个事情决定了我们拍摄的素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人和自然,说得非常明确的就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在这里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李 少 白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数码、手机时代风景摄影新纬度,我个人认为,数码、手机现在广泛应用,的确不仅对风景摄影,对所有摄影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坚持原地不动,以静制动。

我觉得作为风光摄影和风景摄影还不完全一样,有景观摄影、风景摄影,他是把自然中的人文景观,长城就是人文景观,从一个审美的角度去拍的,他不是从一个实证的角度拍,也不是跟社会结合起来我觉得像那一类,景观的,比如说拍一个垃圾厂,那根本不属于风光摄影,因为风光摄影有一个约定成俗的就是以审美为眼光,跟其他不相关,这个必须理清楚,现在我想还是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这些年一直遭到打击,攻击风光摄影最主要攻击哪儿?一个是容易,过一百年还那样,另外认为风光摄影对社会没意义,对社会的改革,对社会的进步,对人民善恶都没有意义我觉得恰恰不对,风光摄影因为它不动,所以风光摄影难,想拍出一张所谓有个性的,别人也无法模仿的就非常难。

能不能风光摄影?当然能事实上任何一个事物,他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家本事就在这儿,你看似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他找出新的方法  另外我认为风光摄影对人类,对大家的用处是什么?审美我觉得中国现在有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美。

吴冠中说过中国文盲不多,美盲多,美盲比文盲还可怕,美盲是跟你心灵有关系的我觉得,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实际上就是三个字,“真、善、美”,相对应的就是“假、恶、丑”,我觉得这永远不会变的  我个人认为数码手机时代风光摄影的新纬度,就是要用数码手机的两大好处,一个好处是技术多元化了,再一个是,数码手机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传播,传统媒体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利用数码跟手机,不仅能非常快的传播,而且你可以编辑,现在它有一个减缩,你可以把它串起来。

李 涛《人民摄影报》社长、总编辑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我是第一次来到长安镇参加理论研讨会之前前两届人民摄影报有介绍,但是亲身感受是第一次,来了以后感触良多今天上午我也看了很多摄影老师拍摄的作品,大部分照片都是我们比较熟知的。

特别的是相同的摄影家,不同的视觉表现,放在一起是一种比较,比较虽然是残酷的,但是比较也碰撞出许多火花  对于这次研讨会我的理解,我觉得是价值观作为我们摄影人来讲,不管是风景摄影,还是风光摄影,还是其他门类的摄影。

我觉得摄影者都必须要有高出平常人的思想、眼界,这个思想和眼界,是需要我们在平常要多思考、多学习、多拍摄,需要一个理论的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们所拍出来的照片都是很苍白的  我们是需要以人文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风景的异议。

所以我觉得我们本次研讨会的宗旨,也是要梳理和树立风光摄影关,对于当下的风光摄影的脉络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林 涛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下 文 请 滚 动 阅 读  在新的数字技术的条件下,我们的风光摄影师,并不是一个贵族性的群体,已经被普通的老百姓手机所淹没了这样在数字时代,我觉得像我们风光的摄影艺术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

先跟大家阐述一个概念,著作权就是版权,我们著作权法是著作权法,但是那里有一个解释,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保护是人的智力创作成果的客观呈现,版权保护的是独创性  我们摄影著作权协会成立之后,力促修改著作权法,第一要把摄影艺术保护期延长跟其他门类一样,第二增加摄影著作追溯权。

我们也希望摄影家学懂版权,用好版权另外大家要知道,版权保护的是什么?保护的是人的智力创作成果客观呈现,是独创性(以上文字根据现场嘉宾谈话有所删减及整理,笔者水平有限,如有不足请读者包涵指正)▉ 文字整理 / 麦日升

▉ 摄影 / 唐寿新▉ 审核 / 秦少梅▉ 排版 / 蔡广兴长安影像中心长安影像中心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内,面积 1600平方米,内设艺术空间、学术区、摄影棚、藏书区、收藏室、档案库,以摄影学术研究和推进影像产业为定位,集影像档案收集、摄影作品收藏、图片交易、学术研讨、刊物出版、摄影培训、摄影展览、文化沙龙、摄影推广为一体,立足长安,聚焦中国,面向世界。

联系电话:0769-81766633电子邮箱:304159887@qq.com办公地址:东莞市长安图书馆四     楼长安影像中心

长 安 影 像 中 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