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景观的英文翻译_人文景观的英文翻译怎么写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4-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BCAF荣誉宣布作家李娟的散文集《冬牧场》英文版(Winter Pasture: One Woman’s Journey with China’s Kazakh Herders)将于2021年2月23日在美国正式上市。

人文景观的英文翻译_人文景观的英文翻译怎么写

 

▲《冬牧场》英文版BCAF荣誉支持青年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场》英文版的国际合作与宣传《冬牧场 Winter Pasture: One Woman’s Journey with China’s Kazakh Herders》将于2021年2月23日在美国正式。

上市,由纽约群星出版社(Astra Publishing House)旗下的新锐文学出版品牌Astra House出版和发行美国重要媒体《纽约时报》、《纽约书评》、《科克斯书评》陆续刊文,向全球读者专业推荐了这部来自中国的纪实作品,盛赞李娟的独特文字风格、冷静而克制的生命观,“中国最后的游牧景观,跨越群山、大海,抵达了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2020年11月25日,《纽约时报》刊登的《冬牧场》书评对李娟的书写表达了赞许:“她笔下的文字真挚动人——尤其是在她身处新疆沙漠地带之中,直面一望无垠的大漠之时”12月6日刊载于《科克斯书评》的评论则认为:“这是对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的珍贵审视。

▲作家像作家李娟生于1979年,曾获“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等,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其鲜活灵动的文字被誉为“吹向文坛的清新之风”

2016年5月,李娟作为中国新生代作家代表受BCAF邀请参加了“中国文化创新领袖”美国交流合作项目项目期间,李娟和同行作家余华、欧阳江河、梁鸿、颜歌一起访问了美国波士顿、纽约、旧金山湾区,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卫斯理学院、华美协进社、纽约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和文化交流机构举办讲座,与当地学者、师生、艺术文化爱好者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思考与实践。

在同年BCAF主办的支持青年创作者出版第一本书“中国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 破壳计划”中,李娟受邀担任了非虚构组评审2020年初,全国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李娟爱心支持并参与了BCAF和夏季之声联合主办的线上直播“妈妈爸爸生活节·2020爱心版”,在家中朗读《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作品选段,和全国观众分享文学之美。

李娟的《冬牧场》十年前,李娟跟随一家寻常的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冬牧场,在游牧生活的荒寒和核心中,生活了近四个月作为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在离开冬牧场后的整整半年里,坐下来创作了长篇纪实散文《冬牧场》。

“整整半年,赶稿的日子里,冬牧场的荒寒之气渍透了这半年来的喧嚣世事。每到心浮气躁的时候,总算还有磐石镇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

▲牧场的清晨牧场与边疆,总会让人联想到连绵的绿意与闪光的雪山传说中,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这也是大部分在城市生活的人,对原野生活的瑰丽想象然而,现实中的冬牧场,更多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

更重要的是,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在那个只有卫星能找到的地方,李娟为正在迅速消逝的世界,做出见证式的留影。

她拒斥一切对远方的玫瑰色滤镜或矫饰美化的描绘,平实的叙写中,有寂寞、茫然与艰辛,也透着风趣、温暖与轻灵,它们共同呈现出游牧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里没有浪漫只有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长达半年的冬季以及土地的贫瘠,使哈萨克人的祖先不得不选择了“游牧”这种艰辛动荡的生产生活方式,年复一年恪守自然的规律在大地上穿梭。

从阿尔泰深山一直到天山北部的开阔地带,牧人们每年迁徙距离逾千里搬迁次数最多的,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

▲暮色下,李娟居住的地窝子李娟跟随的居麻一家,冬牧场和夏牧场离得比较近,算是牧民中搬家次数非常少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经过三天的日夜兼程,才抵达了目的地——荒野之中一块被动物粪便染黑的土地在这里,哈萨克牧民们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居住在靠羊粪块垒起的地下洞穴,俗称“冬窝子”。

喝水靠肩背积雪,烧火靠手捡牛粪,大部分时间只能啃食干馕就着热茶,一天仅有一顿正餐冬宰储备的肉类是种奢侈,只在沉重的劳动后才有资格品尝,新鲜的蔬菜水果绝无可能很快,汉族姑娘李娟就长了满嘴的口腔溃疡,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中,瘦成了一只小小的麻袋。

▲等待羊群的人,在月亮下一遍遍地爬上沙丘遥望白天放牧的男人,在荒野中忍受无尽的煎熬;守候在地窝子的女人,也没有一刻得闲;夜里赶羊入圈的李娟,慨叹北风呼啸,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然而,生命又是坚韧的“人类在这种巨大的寒冷中,在无尽的荒野与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宁静。

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在无可依附的荒野,牛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人们看到的情景总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

▲天已经黑透了,羊群冒雪归来对此,李娟的笔下没有无节制的怜悯和同情,反而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况且羊的命运又如此圆满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啊,在春天里生发,夏天里繁茂,在秋天留下种子,又以整个冬天收藏着这枚种子,孕育、等待……赶着羊群走在荒野里,想到它们大多数都有孕在身,想到这些都是平静充实的母亲,便觉得这个冬天真是意义深远。

”这里还有梦想朴素的生命闪耀着全部的希望《冬牧场》的英文书名为“Winter Pasture: One Woman’s Journey with China’s Kazakh Herders”,这个特意增加的副标题,经由李娟确认后定稿。

如其所言,这是作家李娟与这个哈萨克牧民家庭所经历的一次短暂旅程

▲《冬牧场》实拍图 豆瓣评分9分 入围豆瓣读书Top100在2018年出版的《冬牧场》精装珍藏版自序中,李娟坦言:“虽然这些年来我不时怀念那个冬天,怀念沙漠深处那个地穴里的一小团温暖,却畏惧着将来可能会有的重逢。

当我离开冬牧场,和居麻一家断开日常生活的关联时,之前一整个冬天的亲密也立刻断开,成天堑般的距离那是牧人和牧场之外所有人的距离……牧人的世界已成孤岛那孤岛我曾涉水登陆片刻,很快弃岛而去并且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经历了:完全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熄灭自我,全身心探索他人的情感和希望。

”畅销十年,《冬牧场》在中国积累了大量读者,在豆瓣网收获了近2万人给出的9.0分的好评,不只是因为,她把自我熄灭、彻底潜入这样的环境之中,生动呈现了另一种人们并不了解的孤寂而隐忍的生活,还因为,她以敏锐又丰沛的感受,去记录了牧民们朴素的生命闪耀的希望。

▲那个冬天加玛完成的马饰

▲加玛将捡来的马头骨高高放置在铁架子上居麻家十九岁的女儿加玛,青春年华都在荒野里和牛羊为伍,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失去这个重要的劳动力加玛向往热闹,隐藏着一颗羞涩的少女之心,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耳环,。

“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另外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

”“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这里毕竟是荒野啊,单调、空旷、沉寂、艰辛,再微小的装饰物出现在这里,都忍不住用心浓烈、大放光彩!”。

冬牧场的未来如何答案由无数读者创造哪怕是在这样的荒野,现代化的生活也渗入了冬牧场的角角落落一家人神奇地架起了卫星信号,让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用太阳能播放电视连续剧;隔壁寂寞的大小伙子胡尔马西,用手机搜罗时下最流行的哈语歌曲,一天到晚地听。

游牧生活毕竟是艰辛的,牧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定居生活也心生向往然而,对于已经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而言,定居生活真的只是一个美好开始吗?当荒地被开垦成农田,真的就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吗?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议题。

▲李娟与羊群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李娟没有轻易给出自己的答案,她只想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这样的生活,把所有的感受和判断,留给读者全书最审慎的表达,仅止于此——“无论如何,生命需要保障,世人都需要平等地受用现代生活。

一定要定居,羊群一定要停止下来不只是牧人,连大地也承受不了了羊多草少、超载过牧的状况令脆弱的环境正在迅速恶化但是,草畜平衡——这是牧业生产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牧人们自觉恪守的古老准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导致失控?……想来想去,大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最先失控了。

每一个人,每一个在餐桌上吃半份羊肉剩半份羊肉的贪婪又狂妄的人”十年过去了,冬牧场的未来如何?是否已经被放弃在荒野之中?李娟坦言:“我书中的种种疑问至今无解不过这二十多万文字也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堆积世上答案由无数读者创造。

▲《冬牧场》内页插图以“冬牧场”为翼,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冬牧场》英文版的出版方Astra House,是位于纽约的群星出版社(Astra Publishing House)旗下的新锐文学出版品牌(官网:https://astrahouse.com/ ),致力于出版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虚构、非虚构文学作品及诗歌。

群星出版社是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stra”在拉丁语中意为“群星”,寓意出版社着眼全球,旗下群星荟萃,为美国市场带去更多包括中文优秀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文学佳作

除了李娟的《冬牧场》,中国作家申赋渔的《匠人》、诗人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等作品也在翻译之中考虑到巨大的文化差异,为了原貌呈现李娟的创作风格,此次《冬牧场》英文版的翻译工作,由两位资深译者共同担纲,其中一位是英国作家、汉英翻译家沈如风(Jack Hargreaves);另一位是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文学与宗教研究专业的译者严严,其英文译作包括曹文轩的系列作品、 柴静的《看见》、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

在翻译过程中,《冬牧场》的中英文编辑团队始终保持着密切诚恳的沟通,力图精准呈现每一处文本细节

“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李娟冷静而克制的生命观,得到美国读者的共鸣。

11月25日,《纽约时报》刊登的《冬牧场》书评对李娟的书写表达了赞许:“她笔下的文字真挚动人——尤其是在她身处新疆沙漠地带之中,直面一望无垠的大漠之时”12月6日刊载于《科克斯书评》的评论则认为:“这是对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的珍贵审视。

”李娟说:“命运是深渊,但人心不是深渊哪怕什么也不能逆转,先付出努力再说吧这就是我的努力”疫情蔓延、人心浮动的2020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愿有缘读到《冬牧场》的读者,能为这种延续了千年的古老游牧生活驻足片刻,体会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温暖幸福的追逐,世界大同,为此,更珍重我们物质丰足、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新经典部分文字来源:屿歌、恩凡(新经典)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可以购买本书《冬牧场》李娟 著李娟非虚构长篇《冬牧场》首推精装珍藏版,精细校订,全新自序,新增26张冬牧场实景写真,真切展现最后的游牧景观李娟用这本书,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

关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www.bcaf.org.cnBCAF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展开类型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民社会。

BCAF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支持中国新一代的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BCAF已与十数个国家的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协会、亚洲文化协会、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时装周等。

BCAF策划组织了多项高规格政府项目,例如中欧/中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创新年、“中法文化高峰论坛”、“中国与欧盟在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和当代艺术领域相关方的合作调研报告”、“中欧人文智库峰会”、“中印文化连线”、“中日文化连线”、“亚洲文化节”等等。

2015年5月至11月,BCAF策划及组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得到了国际媒体和艺术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至2020年,BCAF在美国各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创新中国文化节”:作为中美政府最高级别交流框架的“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官方项目之一,文化节探索了中国民间文化外交的新形式。

2017年,BCAF中国艺术电影基金支持的电影荣获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第7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同年,BCAF支持独立电影导演王兵参加卡塞尔文献展2020年,“BCAF国际大师合作系列”携手国际机构、专业平台、媒体伙伴进一步支持具有先锋活力的大师项目:坂本龙一、文德斯、大卫林奇、李沧东等全球电影、音乐大师的最新原创项目。

媒体合作:宣淳祎,xuanchunyi@bcaf.org.cn感谢支持BCAF!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期待大家的参与,共同支持我们有活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公益项目我们深信人文的美与力量推动中国的多元公民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

作为中国唯一致力于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国际交流、智库研究出版的公募性艺术基金会,我们热忱地去发现并支持最能代表中国当下具有突破创新精神的机构与项目、最具个人原创性艺术家的鲜明故事与智慧思考,并将我们在中国的工作精华推介到更为开阔的世界舞台与专业合作中。

捐赠方式如下:银行转账汇款开户银行:工商银行万国城支行  账号名称: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银行账号:0200209119020121596请在转账附言栏内注明您所捐款的项目、您自己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以便我们在收到汇款后给您邮寄捐赠证书和捐赠收据。

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详情请联系:邵一雪 : shao.yixue@bcaf.org.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