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形容公司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怎么形容)速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水经注》导读”第二讲\x0a青衿书苑伴成长

形容公司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怎么形容)速看

 

6月10日下午,青衿书苑“周末读经典”系列讲座“史部:《水经注》导读”第二讲“如何具体描绘‘风景如画’?”在艺术书坊开讲。

讲座现场讲座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杰重点讲析了《水经注》的编排次序及其主要内容与价值,并通过一些选读文本,让小读者们对这部典籍的记述方式,特别是书中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方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三单元 史部:《水经注》导读

主讲嘉宾 李晓杰李晓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研究》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政区地理、《水经注》、中国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

如何具体描绘“风景如画”?《水经注》原书共有四十卷,至宋时有五卷已散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四十卷,是后人拆分原书后的结果讲座伊始,李晓杰教授在带领小读者们回顾了第一讲的内容后,即围绕《水经注》的编排次序展开了介绍。

讲座现场壹《水经注》的编排次序《水经注》所记载的水道顺序是先北方,后南方其中涉及了河水(今黄河)、济水、淮水(今淮河)及江水(今长江)四大水系,另外还有河水以北、山东及江水以南以独流为主的诸水,条理还是较为清晰的。

不过,细读《水经注》,就会发现在内容的叙述次序上,颇存在一些不甚合理之处

《水经注》卷目所载水道干支流关系示意图李晓杰教授认为:虽然用今天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这张示意图中所反应的干支流关系,会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少问题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不无价值,因为从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水经》编著时代人们对河流水道的认知程度。

如在记载的河水水系中,夹进了济水与河水以北诸水,而在河水的支流顺序中,本应该列在汾水等今山西省境内诸水之前的渭水,却被置于洛水流域诸篇之后记载淮水水系时,在叙述淮水干流之前,却先插入了几卷入淮诸水的部分。

沔水有三卷的内容,在最后一卷中郦道元又将沔水入江后的一段本属江水的部分记载其中,且仍称沔水而不是江水,另外还将单独入江的潜水(今潜江)也列在此卷之中至于江水及其他入江诸水,则相对比较集中,只有少数支流散见在其他卷中,问题显现得相对较少。

《水经注》

有鉴于上述情况,清代学者全祖望首先开始着手调整《水经注》的水道叙述顺序,并在其《五校水经注》中加以呈现戴震也曾撰《〈水经〉考次》,并在自订《水经注》(不分卷)中按照自己调整的《水经》次序,重新编排了郦道元的文字。

全祖望像

戴震像贰《水经注》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水经注》一书体大思精、缜密谨严,资料详赡,叙述时不急不徐,主次有序,有条不紊,凸显出了郦道元成竹在胸的高超撰写技艺。

《水经注》河流水道是《水经注》记载的主体,郦道元虽然以《水经》所载的水道为纲,但突破了《水经》只记干流的简单叙述方式,对每条水道的干流的发源、流向、二三甚至四级支流的汇入、最终归宿等,都一一做了详细的描述,由此

将千余条大小支流统领于几十条干流之下,并且在其间还穿插了大量的湖泊、沼泽、泉源及水利工程,体现了完善的河流水系概念,这是以前任何著述都不能企及的。

《水经注图》(清)杨守敬 熊会贞 绘“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是郦道元在撰写《水经注》时的一项重要创新但凡水道流域内的自然环境(山脉、溪谷、川原、气候、土壤、植被等)、人文景观、大小城邑及其建置沿革、战争遗址、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物产资源、民歌谣谚等皆在此种观念的指导下被不遗余力地记载了下来。

如此将各类记载系于水道之下后,原本的地理景观又增添了时间的深度,而诸多历史信息又因与具体的空间相连而显得愈加真实郦道元的这种奇思妙想,着实令人称奇因而,《水经注》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一部北魏以前的百科全书。

叁选读《水经注》中关于自然环境的内容李晓杰教授介绍说,《水经注》涉及历史、地理、文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阅读《水经注》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郦道元关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内容的记叙方式在这一讲中,李晓杰教授即围绕《水经注》中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小读者们展开了选读。

选读一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1],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2],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3],类似图焉[4],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卷三河水注三)[1]河水:今黄河石崖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

  [2]文:花纹,纹理  [3]粲(càn)然:鲜明、清楚著:著明,显著  [4]类似:相像这一段内容说的是“画石山”,即今天的“贺兰山岩画”,它是先民用凿刻或涂绘的方法在岩石上用以表达某些信息的,出现在原始社会,那时也是没有文字的时期。

这部分关于“贺兰山岩画”以及其他一些内容的记载,还帮助今天的一些学者找到了相关的历史依据贺兰山岩画李晓杰教授分析到,历来写景的文字,常把自然界中无生命的事物用人们熟识的动物来作比拟,以唤起读者的共鸣,使其在脑海中迅速呈现出灵动的画面。

在这方面,郦道元的写景文字特别犀利以此段“画石山”的文字而言,从“自然有文”一跃到“虎马之状”,寥寥数语,即点破了山水景观与动物形象之间的界线,而后之“粲然”“图焉”,立即将读者带入自己的主观视角——由平面文字转至立体图画。

此点最可体现郦道元写景的特色。

这是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的贺兰口,其岩壁上分布着大量岩画选读二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1],北十里有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2],习常不止[3]当其冲飘也[4],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5]。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6]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7]《淮南子》曰:龙门未辟[8],吕梁未凿[9],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10],无有丘陵,高阜灭之[11],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12],谓之孟门   [1]北屈县故城:今山西省吉县北  [2]萧瑟(sè):草木被风吹过的声音  [3]习常:常常  [4]冲(chōng):冲风,即狂风、暴风飘:飘风,即旋风、暴风  [5]众风之门故也:意思是之所以风大,是因为这里是各种风所经的门户之地。

  [6]孟门山: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山西省吉县西,绵亘黄河两岸  [7]黄垩(è):黄砂土垩,似土,可以当涂料用,本意专指白色土,后亦泛指其他颜色涅(niè)石:黑色矾石  [8]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此段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所以称为龙门。

辟:开  [9]吕梁:指吕梁山,今山名同,在山西省西部,黄河与汾河的分水岭  [10]大溢逆流:大水泛滥横流  [11]阜(fù):土山灭:淹没  [12]大禹:又称夏禹、禹,疏通江河、兴修沟渠,是夏代建立者。

孟门山《水经注》中写景文字之妙,还在于郦道元对各种典故熟练掌握后的娴熟运用与得当安排风山、孟门山是黄河沿岸著名的景观,郦道元在文字中引述《山海经》《淮南子》的相关内容,前者点出了其自然特点,后者详述其人文典故,两者的联结看似是作者顺手拈来的自然转述,而其背后的逻辑线条清晰又流畅,使人读来毫无违和之感,完全沉浸其中。

选读三其水北为大明湖[1],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2],左右楸桐[3],负日俯仰[4],目对鱼鸟,水木明瑟[5],可谓濠梁之性[6],物我无违矣[7](卷八济水注二)[1]其水:指泺(luò)水,今泺河。

大明湖:今湖同名,在山东省济南市  [2]客亭:地望即今历下亭所在  [3]楸(qiū):落叶乔木,高者可达三十米左右,与梓树相似,常为行道树、观赏树  [4]负日俯仰:背对太阳,上下打量  [5]明瑟:莹净,鲜洁。

  [6]濠梁:本义为身上桥梁,因《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辩论鱼乐,后世以濠梁隐喻隐士悠然自得的出世思想 [7]物我无违: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感觉《水经注》中有关大明湖的这一段文字,可谓是字字珠玑,灵气满溢:“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短短十六言,字字灵动上下左右,六合之内,静、动、荫、明,无所不包,虽然没有鸟语花香般的华丽辞藻,但那种文字之美,足令人陶醉

大明湖另外,郦道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物我无违”的表达,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参照,并慨叹了人生,也可谓“人景合一”了选读四自三峡七百里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3],不见曦月[4]。

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有时朝发白帝[8],暮到江陵[9],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1],回清倒影[12]绝巘多生怪柏[1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14],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15],林寒涧肃[1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18],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位于长江上游,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

  [2]阙:同缺,指空缺  [3]停午:即亭午,正午、中午夜分:夜半,半夜时刻  [4]曦(xī)月:日月曦,阳光  [5]至于夏水襄陵:指到夏汛时期,水漫丘陵襄,冲上  [6]沿溯(sù)阻绝:指无论顺流还是逆流,航行都阻绝不通。

  [7]或:间或,有时王命:指天子之命令宣:特指传达帝王的诏命  [8]白帝: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9]江陵:县名,汉置,治今湖北江陵县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就算是乘坐疾驰的车马、乘风而行,也不如顺江水而下来得快啊。

  [11]素湍(tuān):指白色的浪花湍,急流 [12]回清倒影:回转的清流,倒映的景物 [13]绝:独特,少有巘(yǎn):大山上累叠小山  [14]清荣峻茂:四字均是用来形容景物的荣,草木茂盛的样子。

峻,山高而陡的样子  [15]霜旦:降霜的早晨,意指秋日 [16]肃: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17]属(zhǔ)引:连续不断引,延长  [18]巴东:郡名东汉末年分巴郡置,治鱼复县(今重庆奉节县)。

在《水经注》中,“三峡”之名先后共出现过六次,这种情况在这部记载了众多峡谷的书中并未找到第二例,可见郦道元对“三峡”的重视程度此段有关“三峡”的描述,无疑可列为书中六处提及“三峡”之榜首,成为后代写景状物的典范之作。

三峡的险峻、壮丽,随四季转换而映出的奇景,天水相连、物我合一的自然与人文情怀,跃然纸上,宛如一卷巨型山水画作,在人们的眼前逐渐展开,给人以满满的带入感三峡美景此段对三峡描述的文字之优美,至今恐无出其右不过,在赞叹《水经注》这段佳文的同时,还需要知道。

原作其实出自南朝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而非郦氏原创只是《荆州记》至后代散佚,无法得见全豹了虽然如此,并无损郦道元的形象,相反倒是越发让人钦佩郦氏选裁资料入书的独到眼光,如果没有《水经注》,这篇美文极可能会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不为后世所知。

此外,李晓杰教授还带领小读者们选读了《水经注》中所记述的关于汜水及其支流石城水、浍水、洛水、济水、徐水、江水等内容,让小读者们真切地感知了郦道元是如何具体描绘“风景如画”的,也让他们通过郦道元的视角,看到了其时我国河流等自然景观的样貌,更激发了他们阅读《水经注》这部典籍,以及探索自然人文景观的兴趣。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侵删

参考用书(点击图书封面即可购买)

《水经注》(节选)(北魏)郦道元 著  李晓杰 解读科学出版社原价:82.00元现价:65.60元关于“青衿书苑”“青衿书苑”是由上海学生阅读联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承办,依托文教结合机制,通过举办主题讲座、阅读互动、图书推荐等高品质阅读与交流活动,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青少年的阅读素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活动平台。

恭候您的光临,我们在这里哦~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