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人文地理区位的七大要素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区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6-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玄奘写“遥见玉门关”,很精确地形貌了他的所见

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人文地理区位的七大要素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区别

  玄奘写“遥见玉门关”,很精确地形貌了他的所见。古称瓠 河的疏勒河从东向西流,玄奘是从离玉门关东边10里的瓠芦河上游偷渡的,夜里能看到玉门打开的灯火。他记载渡河后又走了80多里,见到“关外西北”的第一座烽燧。[23] 瓜州至玉门关50余里,玄奘渡河处间隔玉门关10里,渡河处距第一烽80余里,这三个束缚前提十分分明明白,在舆图上用圆筹划三个圆(图2),同时满意这三个前提的三圆交汇处四周就是玉门关地点地。

  (2)马圈城址说,即以为唐玉门关在锁阳城西北12千米处的马圈小城。持这一概念的学者次要为李正宇,他前后揭晓《新玉门关考》[7]和《双塔堡决非唐玉门关》[8]两篇文章。他以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纪录的玉门关在瓜州城北“五十余里”只是约数,并禁绝确;又指出开元十五年(727)吐蕃攻下瓜州城后,城址由今锁阳城迁至今马圈大城。他以马圈大、小城相隔极近,与《元和郡县图志》所记“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符合合,来注释《元和郡县图志》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玉门关地位纪录的冲突的地方。

  玉门关是汉唐华夏通往西域的流派,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关口。在已往的两千年中,玉门关频仍出如今各种文学作品中,内在早已超越其详细所指,成为汗青文明感明显的空间标记,能够说是中华民族一个主要的标记与肉体意味。但是自西汉设关人文地理期刊等级,玉门关几度荣枯,关址也几经变化,加上史料纪录较少和相互冲突,以致人们对差别期间玉门关的地位争辩不休。本文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纪录,分离例尺舆图和实地考查,力争明白并寻觅到唐玉门关的地位人文天文和天然天文的区分,并对玄奘偷渡出关的道路停止精准回复复兴。

  [12] 持此概念者有向达(《两关杂考》人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唐朝长安与西域文化》,湖南教诲出书社2010年版,第337—354页)、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文物参考材料》1953年第12期)、陆庆夫(《锁阳城杂考》,《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李并成(《唐朝瓜州(晋昌郡)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查询拜访与考据——与孙修身师长教师商讨》,《敦煌研讨》1990年第3期)、王北辰(《河西明海子古城考——“丝绸门路”沿线天文变化研讨之一》,《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人文地理期刊等级、杨富学(《瓜州塔考辨》,《敦煌研讨》2017年第7期)。

  (4)其他相干论著中仅说起一处城址。1992年4月—1995年11月,甘肃省文明厅文物处人文地理期刊等级、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和敦煌研讨院的事情职员对疏勒河道域古遗址停止了片面的考查,在此根底上于2001年出书《疏勒河道域汉朝长城考查陈述》一书,书中明白指出“小宛地域有一处现代城址”,并将该城址编号为140号城遗址。[28]比年来,其他学者的相干著作中均仅说起“小宛破城子”一处城址,而不见另外一处城址。

  起首,以瓜州为中间画一个半径60里的圆,可及疏勒河南岸。其次,以第一烽白墩子为中间画一个半径80多里的圆,两圆恰好相切,这个处所就是玄奘渡河的所在。再次,以切点为中间画一个半径10里的小圆,那末小圆与疏勒河西面相切处就是玉门关。图中灰色的道路即玄奘偷渡道路。这个揣度从逻辑上建立,但究竟结果只是在舆图上功课,假如到现场没有发明遗址,大概发明两座或以上的遗址,仍旧没法证实玉门关的地位。[24]

  疏勒河以南的小宛农场一带得益于河水浇灌,自古即是屯垦区。据考据,截山子以南、昌马河(疏勒河上游)冲积扇北缘一带,在唐朝是一片由分离的小湖泊和池沼性积水草甸构成的湖沼地带,即冥泽地点[32],“丰水草,宜畜牧”[33],良田城池分布人文地理期刊等级,行旅不停。而小宛城向北过疏勒河后则情况大变,沙碛广布,火食稠密,就进入八百里莫贺延碛。恰是这类天文情况上的宏大差别,给过往人士形成感官上的激烈打击,由此收回“玉关西望堪肠断”“东风不度玉门关”如许的慨叹。相较之下,马圈城北、六工城北则都是水草农牧地带,不存在如许天文情况上的较着差别。

  2019年4月24日,笔者从今瓜州县城向东,顺着疏勒河南岸绿洲的村落门路走,到“三圆交汇处”去找现代城址,此处刚好“有且只要”一座汉唐古城遗址——小宛城址,位于北纬40°3033.62″,东经95°5942.88″。在进一步论证之前,有须要停止一番分辨。在2011年出书的《中国文物舆图集·甘肃分册》(以下简称“《舆图集》”)中,瓜州县梁湖乡小宛一带存在两座汉唐古城址,别离为“小宛何家庄城址”和“小宛破城子城址”。但经笔者实地查询拜访和阐发发明,这两座城址实为一处。根据有五点:

  小宛城位于瓜州县城东17千米,锁阳城北30千米处,北距疏勒河的现已大大萎缩的河流1.5千米。小宛城不只和《法师传》所纪录的玉门关地位附近,也和唐诗中所描画的玉门关现象相符合。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边塞墨客王昌龄已经实地到过玉门关[29],他的《参军行·其七》写道:“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老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30],这里的“玉门”指的就是玉门关。“嶂”字《增韵》注释为“山岳如屏嶂也”[31],绵亘工具的截山子好似一道自然屏蔽。山南山北还保留着浩瀚现代烽燧遗址,山中的谷道则是南北来往的主要通道。小宛城一带的天文情况,与诗中所描画的玉门关现象一模一样。

  此即唐朝瓜州去玉门关的路,其他路都不契合,可是历来没有人说起此路。现代边陲地域主要的驿路普通城市有保护的烽燧,笔者驾车由北向南刚开出山谷口,就在右侧(西侧)山坡顶上发明一座烽燧,它没有被《中国文物舆图集·甘肃分册》所记载。出山当前就可以瞥见锁阳城北河流纵横的湿地、草原、绿洲,远处是祁连隐士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唐瓜州城就在截山子与祁连山之间,其时是生齿会萃区。

  河滨,或觉得瓠 河即明天的芦草沟,又或布隆吉乡境内的葫芦河(别名“东大河”),再或锁阳城北某条干枯的河流。但是玄奘度过瓠 河后,颠末关外五烽和莫贺延碛就再未说起度过其他河道,特别是最大且地位最北的疏勒河,因而瓠 河必为疏勒河无疑,由于过了疏勒河即为沙漠滩。疏勒河正在锁阳城以北,昔时漫流的河谷距锁阳城北刚好约30千米——固然比《法师传》记载的多了几千米,但在其时的手艺前提下,如许的偏差在公道范畴内。[20]

  如上文所述,玄奘从瓜州(锁阳城)到玉门关(小宛城)当经过截山子谷道。在20世纪50年月苏联所绘制的上,标绘有3条如许的南北向谷道。要把一切可通行的道路都绘制出来,玄奘所走终究为哪一条尚需考证。2019年4月24日,笔者驾车从小宛城向南去锁阳城,沿途考查截山子谷道(图3)。这些路都还在,且平展易行,山北另有一个金矿,采矿的车走的是此中最便利也最好走的一条路。玄奘当晚该当就是顺着这条路,由锁阳城不断向北,走到玉门打开游十里许的疏勒河滨渡口。如许陡峭坦荡的约30千米长的山谷门路,从天亮到半夜,以一般速率是能够走完的。

  关于汉唐玉门关地位的研讨功效非常丰盛,但唐玉门关确址持久没有定论人文地理期刊等级。本文试从文献材料出格是记载了玄奘完好西行取颠末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得到线索,分离苏联所示道路,以实地考查停止考证,肯定了瓜州小宛城遗址很能够就是唐朝的玉门关,固然这一结论另有待于考古开掘做终极的证实。研讨汗青天文成绩,需求实地考查停止终极确实认,仅停止于地道的纸面推导与论证,常常会堕入无休无止的推测与争辩。不断止实地考查,也会落空汗青天文学科的特征。笔墨记载仅仅只是线索,而不是间接证据,更不是究竟与结论自己,研讨结论应成立在天文地位精准回复复兴的根底上,这也是汗青天文学科与汗青学科的底子区分。只要分离牢靠的文献材料与实地考查得到的GPS轨迹与照片等间接证据停止“精准回复复兴”,才气得出更加牢靠的结论,唐朝玉门关遗址确实认即是一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现存独一目睹唐玉门关的记载,而且颠末实地考查证实道路、遗址与记载完整婚配,这固然未几是出于偶合。因而,其他统统后出的并且与之相冲突的记载均不成托,缺少会商的代价,更不克不及看成证据。结论的牢靠性与援用史料的多寡并没有因果干系,假如史料自己其实不牢靠,援用越多也只是增加笔墨的冗余,报酬增长浏览烦难度。将来笔者还将操纵一样的思绪与办法,对汉朝玉门关遗址停止确认研讨。

  (1)双塔堡说,即以为唐玉门关在今瓜州县东约百里处的双塔堡。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清末陶保廉在路过双塔堡四周时便指出“唐时玉门关迁此”[2]。厥后,阎文儒在《河西考古杂记》一文中亦指出唐玉门关位于双塔堡。[3]以后学者多采此说。[4]比年来,李并成前后揭晓《唐玉门关终究在那里》[5]和《新玉门关地位再考》[6]等文章,进一步论证唐玉门关在明天的双塔堡。因为此概念论证者较多且由来已久,因而获得很多学者的认同。

  据统计,《新唐书·天文志》共纪录关口151处[13],其多设于山谷峡口人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河道渡口等地形险峻和交通冲要之地,凡是不会紧邻都会。偶有近者如兰州金城关、江油县涪水关、荔浦县荔平关等也都距城数里人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且专为掌握四周渡口而设。更近者如兴元府西县百牢关,“在县西南三十步”[14],也与天文情势亲密相干。此处为咸河(古浕水,亦称“白马河”)与汉江交汇处,“傍临白马河,东自梁洋,北自武兴,西入金牛、三泉,皆涉北河以济。河之西南,壁山相对,六十里不竭……虽不甚险,而为入川之隘口”[15],既是峡口又是渡口,乃冲要之地。而如《元和志》所载,玉门关距瓜州城仅二十步之遥,此处既非险峻阵势人文地理期刊等级,亦非河道渡口,其实不契合其时人设关的经历。这也与天宝年间岑参所看到的“玉门关城迥且孤”这一现象相去甚远,假如玉门关真的与瓜州城相邻,不管怎样也不会“迥且孤”。更主要的是,明天锁阳城遗址以东并未发明关城遗址。何况《元和志》完成于元和八年(813),此时唐代损失陇右地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因而这一纪录的精确性遭到很多学者质疑,向达便疑心“通行本《元和志》或有讹误”[16]。相较之下,《法师传》的纪录更加公道。此书由玄奘慧立、彦悰编撰,此二人与玄奘相处十数年之久,关于玄奘西行之事天然较为理解。通读《法师传》,可知玄奘自瓜州至伊吾国一段甚为困难,几经存亡,故其印象极其深入,凡所在、人名及心里举动等诸多细节尽皆记载,因而其关于玉门关的方位纪录更加可托。并且这段记载是现存独一时人目击唐玉门关且留下详细道路、方位的记载,最为威望。以往学者在讨论唐玉门关地位时多引经据典各类直接、后出的史料,遂至众口一词,相互冲突,天然不克不及够有定论。要想弄清这一成绩,应使用“奥卡姆剃刀”式的思想,删去统统冗余无用的信息,回归最威望可托的《法师传》学人文天文学积年真题,在此根底上分离实地考查方能得出准确结论人文天文和天然天文的区分。

  [23] 〔唐〕慧立、彦悰著,孙毓棠、谢方点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15页。第一烽的地位另有争议,但很多学者以为即今白墩子烽燧遗址,持此概念者有斯坦因(《玄奘沙州伊吾间之路程》,列维等著,冯承钧等译:《西洋汉学家梵学论集》,《新编天下梵学名著译丛》第58册,中国书店2010年版,第209—222页),郑炳林、曹红(《唐玄奘西行道路与瓜州伊吾道有关成绩考查》,《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3期),孙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讨丛稿》,第15页)等,笔者亦同意此说。该遗址位于今瓜州城北42千米处的公路旁,为唐朝瓜州通往伊吾的官方驿路所经。这里具有周遭几十千米内的独一水源,玄奘昔时该当就是在此取水而被边防军擒获。需求阐明的是学人文天文学积年真题,玄奘颠末的第一烽是位于唐瓜州城至伊吾即玉门关北的道路上,并不是墨客岺参由唐玉门关西去敦煌颠末的“苜蓿烽”,并且也没法肯定“苜蓿烽”是玉门关西的第一烽,因而“苜蓿烽”与本文无关。

  那末,双塔堡能否能够为唐玉门关地点地呢?若双塔堡为玉门关,则玄奘由瓜州(锁阳城)去往西北的伊吾须先向东北行绕过截山子,在玉门关以东10里度过疏勒河后,再折向西北进入莫贺延碛。玄奘是偷渡,却绕行了云云多的里程,殊不公道。瓜州向北虽有截山子隔绝,却有宽广的谷道贯穿南北,颇易通行。经过此路不只门路便利,且可避开玉门关,玄奘何须冒着伤害绕行远路呢?若玄奘不知此捷径,那末他所讯问的瓜州当地人岂有不知之理?与他偕行的胡人石槃陀及临行前赠予老马、且往复西域三十余次的老者又岂有不知之理?况讯问之人曾明白回答“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21]。若玉门关果然在双塔堡,那末由瓜州向北经山谷至疏勒河便能绕过玉门关,路清楚“没必要由之”,难道相互冲突?最枢纽的,由锁阳城至双塔堡的步行间隔长达43千米,玄奘没有能够在短短的四五小时内抵达人文天文和天然天文的区分,也完整不契合“北行五十余里有瓠 河……上置玉门关”[22]的记载。总之,唐玉门关在马圈城的假说间隔太短,在六工古城或在双塔堡的假说间隔则太长,它们的标的目的也不符合,因而都不契合玄奘的记载,马圈城与六工古城都未几是唐玉门关。

  [1] 玉门关的东移工夫另有争议,向达以为在东晋末年,五凉昌盛期间(向达:《两关杂考》,《唐朝长安与西域文化》,湖南教诲出书社2010年版,第354页);纪宗安、潘竟虎和潘发俊以为在隋大业年间(纪宗安:《丝绸之路新北道考实——兼谈玉门关址的东迁》,《敦煌学辑刊》1996年第1期;潘竟虎、潘发俊:《汉朝当前玉门关地位及丝路旧道变化考》,《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李正宇、李并成以为在东汉永闰年间(李正宇:《新玉门关考》,《敦煌研讨》1997年第3期;李并成:《玉门关汗青变化考》,《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今朝所见,明白纪录玉门关地位的唐朝史料有两则:一是《元和郡县图志》(以下简称“《元和志》”)“晋昌县”条下记“玉门关,在县东二十步”[10];二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下简称“《法师传》”)记,从瓜州城“北行五十余里有瓠

  (2)卫星舆图中只存在一座城址。操纵谷歌卫星舆图在该地区内停止检索,仅发明一处城址。该城位于瓜州县梁湖乡当局西北约1.7千米处的农田中,在汉长城线米处人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从《舆图集》上看,“小宛破城子城址”位于长城以南,“小宛何家庄城址”位于长城以北,此城应为前者。但在该城址以北地域重复检索,并未发明其他城址。

  [19] 唐朝瓜、沙二州间的驿道走向较为明白,相干研讨见严耕望《长安西通安西驿道下:凉州西通安西驿道》(《唐朝交通图考》第2卷,《汗青言语研讨所专刊之八十三》,1985年版,第421—495页);杨希义、唐莉芸《唐朝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间的馆驿》(《敦煌研讨》1994年第4期);李并成《唐朝瓜、沙二州间驿站考》(《汗青天文》第13辑,上海群众出书社1996年版,第93—101页)。

  本文先从道路与天文地位上解除上述三种学术界常见的唐玉门关地位的说法。前述“马圈城址说”与“六工古城说”均以为玉门关在瓜州通平常乐县的大道上。若玉门关在马圈城,则过关后仍需转向西北,经过常乐县再向北度过疏勒河,方能前去伊吾国。但《法师传》形貌玉门关外唯一五座烽燧,“各相去百里,中无水草”[17],并未说起常乐县和任何河道。若玉门关在六工城,那末它与瓜州(锁阳城)相隔近70千米,玄奘“与少胡夜发,半夜许到河学人文天文学积年真题,遥见玉门关”[18],牵着两匹驮运转李的马(且此中一匹为衰弱老马),在黑夜中仅四五个小时便行进70千米,其速率使人难以信赖;而假如玉门关在马圈城,仅12千米平原路需求走四五个小时也不成托。固然玄奘并没有当代精准里程记载装备,但他不管怎样也不克不及够分辩不出“五十余里”与70千米、12千米间的宏大不同,因而六工城、马圈城都未几是玄奘颠末的玉门关。

  小宛城保留得较为完好人文天文和天然天文的区分,除城的东南角被水冲垮外,其他3个拐角、3米多高的城墙,和马面、角台、城门皆尚存,巨细靠近200米×200米。城内现广植苜蓿。斯坦因昔时也试图回复复兴玄奘偷渡道路,但由于他误将清雍正年间构筑的“新瓜州城”(位于明天瓜州县城西南12千米的瓜州镇)当做了唐瓜州城,因而没法精确回复复兴玄奘偷渡道路;在他的考查舆图上,小宛城被他标为“破城子”(Po⁃cheng⁃tzu)[34],但由于他回复复兴玄奘道路毛病,因而他不管怎样也没想到“破城子”就是唐朝玉门关,只得认可没法肯定玉门关的地位[35]。

  [20] 唐里长度人文天文区位的七大体素,还没有定论。唐里有巨细之制,闻人军考据唐大里约为今531米,唐小里约为今442米,以为道里纪录多用小里(《中国现代里亩轨制概述》,《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而周连宽则考据玄奘所用唐里为今391米(《〈大唐西域记〉史地研讨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1—102页);李正宇则以为唐朝道里多用大制,考据为今559.8米(《新玉门关考》,《敦煌研讨》1997年第3期);李并成以为唐里约为今540—560米(《唐玉门关终究在那里》,《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本文拟取其均匀值,暂以昔日里制计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